一种滚塑机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18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滚塑机支撑架。



背景技术:

滚塑成型又称旋塑、旋转转塑、旋转模塑、旋转成型、回转成型等,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塑料成型技术,通常用来制作中空的塑料制品,所用的设备便是滚塑机。

滚塑成型工艺作为塑料成型加工工艺的重要分支,因其工艺的先进性及产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正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使用于制造大型中空的工程塑料制品及大型钢塑复合制品。根据实际加工产品的尺寸大小,滚塑机通常长达几米甚至几十米,占有较大的空间,属于大型机械。

滚塑机支撑架应用于承载、安装滚塑机,需要有较高的支撑强度及稳定性,传统的滚塑机支撑为了保证其有效的支撑强度及稳定性,设计的结构既复杂又笨重,不便于安装及后期维护,同时浪费了材料,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后期维护的滚塑机支撑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滚塑机支撑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所述底座包括长边框和短边框;

加固条,所述加固条为长方体,所述加固条的两端固定在长边框上,所述加固条垂直于所述长边框;

定位框,所述定位框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框为矩形框,所述定位框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的内表面与所述底座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定位框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持平;

支柱,所述支柱为长方体,所述支柱垂直固定在所述短边框上,所述支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短边框的上表面相接触;

横撑,所述横撑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柱之间,所述横撑平行于所述短边框;

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与所述横撑固定连接,所述横梁平行于所述长边框;及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平行于所述短边框;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

其进一步特征如下:

所述加固条的数量为不少于两个;所述加固条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加固条到所述短边框的距离相等。

所述定位框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定位框上。

所述定位框的高度为所述底座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

所述长边框包括第一长边框和第二长边框,所述横撑到所述第一长边框和所述第二长边框的距离相等。

还包括支臂,所述支臂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柱的两侧,所述支臂的下端与所述短边框固定连接,所述支臂的下表面与所述短边框的上表面相接触。

所述支臂与所述短边框的夹角为45度到60度之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滚塑机支撑架,设计紧凑、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与后期维护,增加了支撑强度,提高稳定性,工作安全可靠,同时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滚塑机支撑架,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水平放置,所述底座为矩形框,所述底座包括长边框11和短边框12;加固条2,所述加固条为长方体,所述加固条的两端固定在长边框11上,所述加固条2垂直于所述长边框11;定位框3,所述定位框3水平放置,所述定位框3为矩形框,所述定位框3与所述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框3的内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定位框3 的下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持平;支柱4,所述支柱4为长方体,所述支柱4垂直固定在所述短边框12上,所述支柱4的下表面与所述短边框12的上表面相接触;支臂5,所述支臂5对称固定在所述支柱4的两侧,所述支臂5的下端与所述短边框12固定连接,所述支臂5的下表面与所述短边框12的上表面相接触;横撑6,所述横撑6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柱4之间,所述横撑6平行于所述短边框12;横梁7,所述横梁7的两端与所述横撑6固定连接,所述横梁7平行于所述长边框11;及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与所述支柱4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8平行于所述短边框12;所述安装板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安装孔。所述加固条2的数量为不少于两个;所述加固条 2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加固条2到所述短边框12的距离相等。所述定位框3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孔31,所述定位孔31均匀间隔分布在所述定位框3上。所述定位框3的高度为所述底座1的高度的五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间。所述支臂5与所述短边框12的夹角为45度到60 度之间。所述长边框11包括第一长边框和第二长边框,所述横撑6 到所述第一长边框和所述第二长边框的距离相等。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