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4974阅读:1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浇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产品在注塑完成后,都需要开模完成产品的脱模,产品从模腔中取出时需要顶出机构的配合。对于一些产品,尤其是具有特殊形状的产品(如产品的表面有图案),易出现产品局部粘模或者划伤的问题,造成产品缺陷。对于四周底部呈弧形且两长边的落差太高且深腔的产品,脱模时产品收缩抱紧力过大使得正常顶针无法推出。对于分型面复杂的产品,采用单一推块顶出,容易导致不能顶出产品或者出现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在面针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有延时腔体,其第一顶针在上升的过程中在延时腔体内会产生一段空行程,空行程结束后,推动第二顶针上升进行产品的顶出,实现了延时顶出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其包括依次设置的底板、底针板、面针板、设置于所述底针板和所述面针板之间的延时腔体、穿过所述底板及底针板且顶部位于所述延时腔体内的第一顶针、设置于所述第一顶针下部的卡环及穿过所述面针板且底部位于所述延时腔体内的第二顶针。

进一步的,所述底针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台阶孔,所示第一台阶孔包括开口朝上的第一孔部及与第一孔部连通的第二孔部,第一孔部的内径大于第二孔部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顶针包括用于接收外界推力的第一针体部及与所述第一针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孔部的抵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抵顶部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孔部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针体部的外表面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设有用于在所述第一顶针上升时对其限位的卡环。

进一步的,所述面针板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台阶孔,所述第二台阶孔包括开口朝下的第三孔部及与第三孔部连通的第四孔部,第三孔部的内径大于第四孔部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针包括用于对产品施加推力的第二针体部及与所述第二针体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三孔部的限位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部和所述第三孔部组合形成限位腔体,且所述限位段的长度小于所述限位腔体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所述底针板之间设有若干垃圾钉。

进一步的,所述底针板设有至少两个通孔,所述面针板设有与所述至少两个通孔对应的螺孔,所述底针板和所述面针板通过设于所述通孔及螺孔内的螺栓相连。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模具延时顶出装置,在对第二顶针施加推力时,第一顶针推动第二顶针在上升的过程中在延时腔体内会产生一段空行程,空行程结束后,第二顶针开始顶出的动作,实现了延时顶出的功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延时顶出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延时顶出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此时第二顶针处于顶升状态;

图6为图5中第二顶针处于未顶升的状态图;

图7为图5中上、下顶针移除状态的示意图;

图中标注为:模具延时顶出装置100,底板1,第一通孔11,底针板2,第一台阶孔21,第一孔部211,第二孔部212,第一限位面22,第二通孔23,螺栓24,面针板3,第二台阶孔31,第三孔部311,第四孔部312,第二限位面32,螺孔33,延时腔体4,间隙4a,间隙4b,第一顶针5,第一针体部51,抵顶部52,卡环53,第二顶针6,第二针体部61,限位部62,垃圾钉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延时顶出装置100,具体请参阅附图1至图7。

如图1至图7所示,该模具延时顶出装置100包括:底板1、底针板2、面针板3、设于底针板2和面针板3之间的延时腔体4、贯穿所述底板1及底针板2且顶部位于延时腔体4内的第一顶针5、贯穿所述面针板3且底部位于延时腔体4内的第二顶针6。第一顶针5和第二顶针6抵接后,第一顶针5底部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向上移动,并且第二顶针6也受到第一顶针5的推力的作用从而向上移动。

以下针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延时顶出装置100的各个元件及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作具体说明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7所示,底针板2呈长方体,其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台阶孔21。第一台阶孔21包括第一孔部211及位于第一孔部211下方且与第一孔部211连通的第二孔部212,第一孔部211的内径大于第二孔部212的内径。第一孔部211的底面为用于对第一顶针5在上下方向上限位的第一限位面22。底针板2至少两个角分别设有第二通孔23。

如图4及图7所示,第一顶针5包括第一针体部51及与第一针体部51相连的抵顶部52,抵顶部52的直径大于第一针体部51的直径,且抵顶部52的高度小于第一孔部211的高度。第一顶针5的抵顶部52收容于第一孔部211,第一针体部51通过第二孔部212延伸出底针板2。第一针体部51的外表面上设有环形凹槽(图未示),第一针体部51上设有收容于环形凹槽内的卡环53,该卡环53在第一顶针5向上移动时对第一顶针5起限位作用。

面针板3呈长方体,其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台阶孔31,第二台阶孔31包括第三孔部311及位于第三孔部311上方且与第三孔311连通的第四孔部312,第三孔部311的内径大于第四孔部312的内径。第三孔部311的顶面为用于对第二顶针6在上下方向上限位的第二限位面32。第一孔部211和第三孔部311组合形成延时腔体4。面针板2设有与第二通孔23对应的螺孔33。面针板3和底针板2通过穿过第二通孔23并锁定于螺孔33内的螺栓24相连。

如图6及图7所示,第二顶针6包括第二针体部61及与第二针体部61相连的限位部62,限位部62的直径大于第二针体部61的直径。第二顶针6的限位部62收容于第三孔部311,第二针体部61通过第四孔部312延伸出面针板3。

底板1设置有与第一台阶孔21对应的供第一顶针5穿过的第一通孔11。底板1和底针板2之间设有若干垃圾钉7,垃圾钉7使得底板1和底针板2之前形成间隙,方便对两者之间的垃圾进行清理。

结合图3至图7所示,在未对第一顶针5施加推力的情况下,第一顶针5的抵顶部52与第一限位面22接触,同时第二顶针6的底面与第一顶针5的顶面接触,延时腔体4的上部与第二顶针6的顶面之间有间隙4a。在对第一顶针5施加推力的情况下,抵顶部52的底面渐渐远离第一限位面22并推动第二顶针6上升,至第二顶针6的顶面与第二限位面32接触,延时腔体4的底部与第一顶针5的底面之间有间隙4b。间隙4a使得第一顶针5及第二顶针6在上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段空行程,从而实现了延时顶出的功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延时顶出装置,结构简单。在对第二顶针施加推力时,第一顶针推动第二顶针在上升的过程中在延时腔体内会产生一段空行程,空行程结束后,第二顶针开始顶出的动作,实现了延时顶出的功能。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