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自动切除料头并形成通孔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33987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自动切除料头并形成通孔的注塑模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自动切除料头并形成通孔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附图1所示,注塑产品10a的外形大体为圆桶形,其具有一个大体为圆形的底部1a和连接底部1a的圆弧形侧壁2a,底部1a的中心设有一通孔3a,这种注塑产品在设计模具时,注胶口通常要设置在通孔3a处,才能使胶料的流动较为均衡,以较好确保注塑产品的成品率。但是,由于注胶口在通孔3a处,现有模具在注塑后,注塑料头就会堵住注塑产品10a的通孔3a,需要后续手工去除注胶料头并再加工通孔3a,因此就会增大工作量,降低生产效率,提高注塑产品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切除料头并形成通孔的注塑模具,其能提高注塑产品生产效率,有效降低注塑产品的制造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自动切除料头并形成通孔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定模上设有定模安装板,动模设有动模安装板,定模安装板靠近动模一侧固连一定模框,定模安装板远离动模一侧的中间设有一注胶口;

动模安装板靠近定模一侧通过多个支撑块连接一模座,动模安装板和模座之间装有顶针机构,顶针机构包括顶针板和固连顶针板的多根顶针,动模安装板上设有推动顶针板的让位孔;

模座靠近定模一侧固连一模芯,模芯外侧的模座上装有多个滑块,注塑产品的成型型腔至少由多个滑块内侧面与模芯外侧面构成,所述注胶口通过注胶流道连通入所述成型型腔;

模座的中间设有一阶梯形通孔,阶梯形通孔内装有一活塞,阶梯形通孔靠近动模安装板一侧的模座上固连一盖体,模座上设有两条油路连通所述阶梯形通孔,两条油路交替进出油时使得活塞来回移动;

一根冲切管一端固连活塞,冲切管的另一端为冲切端且处于靠近所述注胶流道处,冲切管的中间套有一个顶杆,顶杆一端穿过活塞和盖体固连在所述顶针板上;

定模与动模开模前,冲切管在活塞带动下冲断注塑产品与注胶料头的连接;定模与动模开模后,多根顶针在顶针板带动下穿过模芯把注塑产品顶离模芯,顶杆在顶针板带动下把注胶料头顶离冲切管。

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杆另一端处于靠近冲切管的冲切端且设有钩住注胶料头的缺口。再进一步,缺口设有一个自顶杆端部向内倾斜的斜面。这样可以确保冲切管冲切时注塑料头不移位,既保证冲切效果,又能确保成型后通孔的外观质量。

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切管的冲切端设有环形刃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针板由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固连而成,动模安装板与模座之间设有多根第一导柱,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穿设在多根第一导柱上,顶针面板与模座之间装有多个复位压簧。顶针面板上还可固连多根限位杆,多根限位杆穿过所述模座以限制定模的合模位置。

进一步改进,所述定模框内固连一定模板,定模板一侧与多个滑块内侧面和模芯外侧面共同构成产品的成型型腔,所述注胶流道穿过定模板连通入所述成型型腔。

再进一步,所述模芯外侧的模座上装有三个滑块,其中两个滑块由装在模座两侧的两个油缸分别带动,另一个滑块由一根固连定模框的斜杆带动。

再进一步,所述定模板的外周面设有三个定位槽,每个滑块上各设有一个定位块与一个所述定位槽相配合;模座上固连多根第二导柱,定模框上设有多个第二导向孔,定模与动模合模时,每个第二导向孔与一根第二导柱相配合。

优选所述活塞包括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第一圆柱体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凸起,第一圆柱体的中间设有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第二圆柱体外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凸起,第二圆柱体的中间设有第二阶梯形中心通孔,第二圆柱体一端旋接在第一圆柱体中间的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上,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的外周面共同与模座中间的阶梯形通孔内表面相配合,冲切管一端外表面设有环形肩台,冲切管一端的环形肩台套在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内并被第二圆柱体一端端面和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的肩台所夹持。

进一步,第二圆柱体和第一圆柱体连接后在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之间形成一段环形凹槽,第一环形凸起、第二环形凸起、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和第二阶梯形中心通孔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叠,第一环形凸起和第二环形凸起外径相同。

进一步,所述盖体靠近活塞一侧延伸一个圆柱形凸起,盖体的中间设有一通孔,通孔贯穿圆柱形凸起,所述第二圆柱体另一端套在盖体中间的通孔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模座的中间设有一阶梯形通孔,阶梯形通孔内装有一活塞,模座上设有两条油路连通所述阶梯形通孔,两条油路交替进出油时使得活塞来回移动;又由于冲切管一端固连活塞,冲切管的另一端为冲切端且处于靠近所述注胶流道处,冲切管的中间套有一个顶杆,顶杆一端穿过活塞和盖体固连在所述顶针板上。这样模具合模并注胶保压后,在胶料未完全硬化前,活塞就能带动冲切管冲断注塑产品与注胶料头的连接,冲切管在冲断注塑产品与注胶料头连接的同时也在注塑产品上形成一个通孔;当定模与动模开模后,顶杆在顶针板带动下又能把注胶料头顶离冲切管。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一次开合模过程中,能够自动清除注胶料头并形成通孔,简化制造工序,节省工作量,能提高注塑产品生产效率,有效降低注塑产品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注塑产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定模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模立体图;

图5是图2的A向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8是图6的D处放大图;

图9是图6的E处放大图;

图10是冲切管的立体图;

图11是第一圆柱体立体图;

图12是第二圆柱体立体图;

图13是盖体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13所示,一种能自动切除料头并形成通孔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100、动模200,定模100上设有定模安装板1,动模200设有动模安装板2,定模安装板1与注塑机带有注胶头一侧连接,动模安装板2与注塑机带有顶柱一侧连接,定模安装板1靠近动模200一侧固连一定模框3,定模安装板1远离动模200一侧的中间设有一注胶口11;

动模安装板2靠近定模100一侧通过两个方形支撑块4连接一模座5,动模安装板2和模座5之间装有顶针机构6,顶针机构6也处于两个方形支撑块4之间,顶针机构6包括顶针板61和固连顶针板61的多根顶针62,动模安装板2设有推动顶针板61的让位孔21,使得注塑机的顶柱能够穿过让位孔21推动顶针板61移动;所述顶针板61由顶针面板611和顶针底板612固连而成,这样可以方便各顶针62的装配,动模安装板2与模座5之间设有四根第一导柱63,顶针面板611和顶针底板612穿设在多根第一导柱63上,顶针面板611与模座5之间装有多个复位压簧64,顶针底板612还固连三个与注塑机的顶柱相连接的连接头65,动模安装板2上设有三个让位孔21,顶针面板611上还固连多根限位杆66,多根限位杆66穿过模座5,多根限位杆66限制合模时定模框3的合模位置。

模座5靠近定模100一侧固连一模芯7,模芯7外侧的模座5上装有三个滑块8,所述定模框3内固连一定模板31,定模板31一侧与三个滑块8内侧面和模芯7外侧面共同构成注塑产品的成型型腔,所述注胶口11通过注胶流道12连通入所述成型型腔,所述注胶流道12穿过定模板31连通入所述成型型腔;所述定模板31的外周面设有三个定位槽311,每个滑块8上各设有一个定位块81与一个所述定位槽311相配合;三个滑块8的其中两个滑块8由装在模座5两侧的两个油缸82分别带动,另一个滑块8由一根固连定模框3的斜杆83带动;模座5上固连多根第二导柱50,定模框3上设有多个第二导向孔32,定模100与动模200合模时,每个第二导向孔32与一根第二导柱50相配合;本实施例在定模板31、模芯7和滑块8上还设有冷却水路。

进一步结合图6、图8、图9所示,模座5的中间设有一阶梯形通孔51,阶梯形通孔51内装有一活塞9,阶梯形通孔51靠近动模安装板2一侧的模座5上固连一盖体10,模座5上设有两条油路52连通所述阶梯形通孔51,两条油路52交替进出油时使得活塞9来回移动;

一根冲切管20一端固连活塞9,冲切管20的另一端为冲切端且处于靠近所述注胶流道12处,冲切管20的中间套有一个顶杆30,顶杆30一端穿过活塞9和所述盖体10固连在所述顶针板61上;所述冲切管20的冲切端设有环形刃口201;所述顶杆30另一端处于靠近冲切管20的冲切端且设有钩住注胶料头的缺口301,缺口301设有一个自顶杆30端部向内倾斜的斜面3011,当注胶时,胶料就会流入所述缺口301,形成后的注胶料头就会被缺口301上的斜面3011钩柱,以利于冲切管20的冲切端切断注塑产品与注胶料头的连接。

这样在定模100与动模200开模前,注塑保压后,冲切管20在活塞9带动下就能冲断注塑产品与注胶料头的连接;定模100与动模200开模后,多根顶针62在顶针板61带动下穿过模芯7把注塑产品顶离模芯7,顶杆30在顶针板61带动下把注胶料头顶离冲切管20。

所述活塞9包括第一圆柱体91和第二圆柱体92,第一圆柱体91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凸起911,第一圆柱体91的中间设有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912,第二圆柱体92外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凸起921,第二圆柱体92的中间设有第二阶梯形中心通孔922,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912靠近大孔径一侧设有内螺纹913,第二圆柱体92一端设有外螺纹923,第二圆柱体92一端旋接在第一圆柱体91中间的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912上,第一环形凸起911和第二环形凸起921的外周面共同与模座5中间的阶梯形通孔51内表面相配合,冲切管20一端外表面设有环形肩台202,冲切管20一端的环形肩台202套在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912内并被第二圆柱体92一端端面和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912的肩台所夹持。

第二圆柱体92和第一圆柱体91连接后在第一环形凸起911和第二环形凸起921之间形成一段环形凹槽,以减少移位摩擦力,第一环形凸起911、第二环形凸起921、第一阶梯形中心通孔912和第二阶梯形中心通孔922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叠,第一环形凸起911和第二环形凸起921外径相同。

结合图8、图13所示,所述盖体10靠近活塞9一侧延伸一个圆柱形凸起101,盖体10的中间设有一通孔102,通孔102贯穿圆柱形凸起101,所述第二圆柱体92另一端套在盖体10中间的通孔102上。

图8进一步所示,第二圆柱体92另一端与盖体10中间的通孔102之间设有密封圈103,盖体10与模座5之间也设有密封圈104,第一圆柱体91一端与模座5的阶梯形通孔51之间设有密封圈105,第一圆柱体91和第二圆柱体92连接端面之间也设有密封圈106。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