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件的加工方法及塑胶件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9240阅读:1623来源:国知局
塑胶件的加工方法及塑胶件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塑胶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件的加工方法及塑胶件。



背景技术:

塑胶材料简称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具有质量轻易成型等优点,该材料广泛应用于数码、家电、汽车等产品中。塑料件的装饰性处理工艺繁多,目前常用的工艺有喷涂、真空镀、丝印、IML(In-Mold-Labeling,模内镶件注塑)等。但是,目前这些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效果单一,无法达到玻璃通透质感与触感的立体纹理图案效果。

例如,以IML为例,该加工方法是将图案印刷在镶件上,然后将该镶件嵌入注塑模具内,当注塑完成后,该镶件的表面形成有一层装饰用的塑料透明膜,该塑料透明膜不具有三维纹理的立体触感,导致塑胶件的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塑胶件的加工方法及塑胶件,能够实现玻璃通透质感与触感的立体纹理图案效果。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塑胶件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在注塑模具上加工出立体纹理;

步骤20,利用加工后的所述注塑模具加工塑胶件;

步骤30,在所述塑胶件的表面上设置图案;

步骤40,在设置有所述图案的塑胶件的表面上镀膜。

优选的,所述步骤10具体为以模具刻蚀或激光镭射的方式在所述注塑模具上加工出立体纹理。

优选的,所述步骤30具体为以喷涂或印刷的方式在所述塑胶件的表面上设置图案。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35,所述步骤35设置在步骤30与所述步骤40之间,

步骤35,在所述塑胶件的表面设置涂料。

优选的,所述步骤40具体为以溅射镀膜的方式在设置有所述图案的塑胶件的表面上镀膜。

优选的,所述步骤40包括第一子步骤41和/或第二子步骤42,

第一子步骤41,以对向靶溅射的方式镀膜,靶材为钛靶材;

第二子步骤42,以对向靶溅射的方式镀膜,靶材为硅靶材。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50,所述步骤50设置在所述步骤40之后:

步骤50,在所述塑胶件的表面喷涂涂料。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60,所述步骤60设置在步骤50之后:

步骤60,在所述塑胶件的表面镀覆抗指纹膜层。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塑胶件,包括塑胶本体和依次设置于所述塑胶本体表面的图案层以及镀膜层,该塑胶件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塑胶件加工方法加工而成。

优选的,所述图案层为磁性油墨图案层。

优选的,所述镀膜层包括钛膜层和硅膜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涂料层,所述第一涂料层设置于所述图案层与所述镀膜层之间。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涂料层和抗指纹膜层,所述第二涂料层与所述抗指纹膜层依次设置在所述镀膜层远离所述图案层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抗指纹膜层为氟化镁抗指纹膜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塑胶件加工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注塑模具上加工出立体纹理,然后通过加工后的注塑模具加工处塑胶件,此时,在塑胶件的表面即形成了与注塑模具的立体纹理相应的三维纹路效果,然后在塑胶件的表面依次设置图案以及镀膜,从而使得塑胶件的表面呈现玻璃通透质感与触感的立体纹理图案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塑胶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塑胶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塑胶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塑胶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塑胶件加工方法的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塑胶件的断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塑胶件的立体纹理和图案层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塑胶件的立体纹理和图案层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塑胶件;

11-塑胶本体;

12-图案层;

13-镀膜层;

14-第一涂料层;

15-第二涂料层;

16-抗指纹膜层。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塑胶件加工方法,如图1所示,该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在注塑模具上加工出立体纹理,即,在注塑模具上加工出凹凸不平的纹路;步骤20,采用加工出立体纹理的注塑模具加工塑胶件,此时,塑胶件上形成相应的立体纹路,使得塑胶件的表面呈现出了三维立体效果;步骤30,在塑胶件的表面上设置图案;步骤40,在设置有图案的塑胶件的表面上镀膜,镀膜可以使得塑胶件的表面形成全光线反射的镀层或者形成特定光线的透射率与反射率的镀层,使得塑胶件的表面具有犹如玻璃镜面一样的通透三维立体质感。

此外,采用上述的塑胶件加工方法加工塑胶件的厚度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IML加工的塑胶件的厚度大大降低,例如,产品厚度可以控制在0.9mm以下,这是由于,本申请提供的塑胶件加工方法不再使用模内镶件,因此,无需为模内镶件提供空间。

在步骤10中,在注塑模具上加工出立体纹理S1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车、铣、电火花等方式加工。本实施例中,优选注塑模具上的立体纹理通过模具刻蚀或激光镭射的方式加工而成。其中,模具蚀刻是指采用化学材料腐蚀注塑模具,以在注塑模具的型腔的内壁上形成纹理;激光镭射是指利用激光能量在注塑模具的型腔的内壁上雕刻出纹理。对于上述两种加工方式而言,模具刻蚀得到的立体纹理清晰,激光镭射的加工速度快、模具表面的变形小。

可理解地,立体纹理S1的具体样式和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置,例如,参见图7-8,立体纹理可以设计为平行或交错的直线纹理或曲线纹理等,相应地,图案的纹理S2可以设计为平行或交错的直线纹理或曲线纹理等。

在步骤30中,在塑胶件的表面上设置图案的方式也不唯一。例如,可以在塑胶件的表面粘贴带有图案的透明薄膜层。本实施例中,优选以喷涂或印刷的方式在塑胶件的表面上设置图案,该方式操作简单、实现方便。特别地,可以选用将磁性油墨喷涂或印刷在塑胶件的表面上以形成预设的图案,磁性油墨附着在塑胶件的立体纹理上能够形成极强的犹如光栅衍射纹路的三维纹理图案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喷涂或印刷的方式设置磁性油墨图案时,可以根据图案设计相应的磁性油墨的夹治具。

本申请中,为了保护设置在塑胶件表面的磁性油墨图案和为镀膜后形成的膜层提供可靠的附着载体,该塑胶件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35,如图2所示,该步骤35设置在步骤30和步骤40之间,具体为,在塑胶件的表面设置涂料,该涂料可以采用紫外光固化型涂料或其它种类的涂料,且可以通过喷涂的方式设置在塑胶件的表面上。一种实施例,该涂料层的厚度为10微米。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该涂料层的厚度也可以小于或大于10微米。

在步骤40中,在设置有磁性油墨图案的塑胶件的表面上镀膜,镀膜的方式可以采用蒸发镀膜、离子镀膜等。本实施例中,优选溅射镀膜。溅射镀膜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正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轰击阴极靶,使靶材中的原子逸出而淀积到被镀衬底的表面,从而形成所需要的薄膜。溅射镀膜能够提高等离子密度,提高溅射速度,减少塑胶件的电子数目,降低了塑胶件因电子轰击的温升,较佳地,溅射镀膜可以采用真空磁控溅射镀膜。

进一步,本申请采用对向靶溅射镀膜的方式对塑胶件的表面进行镀覆,该镀膜后形成的膜层的附着强度高。如图3所示,该镀膜的步骤可以仅包括第一子步骤41,也可以仅包括第二子步骤42,还可以包括第一子步骤41和第二子步骤42。其中,对第一子步骤41和第二子步骤42的操作顺序不作限定。具体地,在第一子步骤41中,以对向靶溅射的方式镀膜,靶材为钛靶材,充入的气体可以为氧气;在第二子步骤42中,以对向靶溅射的方式镀膜,靶材为硅靶材,充入的气体可以为氧气。当采用上述的方案后,由于钛原子的金属质感以及硅原子透明质感,使得在已形成三维立体纹路的塑胶壳件表面赋予更加通透的透射或反射的金属质感和光学质感。

一种实施例,在第一子步骤41中和第二子步骤42中,形成的膜层的厚度均为50纳米。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形成的膜层的厚度可以大于或小于50纳米。

已知地,当镀膜完成后,即在塑胶体的表面形成了具有通透质感与触感的三维立体纹路效果,然而,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该效果容易遭到破坏,为此,该塑胶件加工方法还包括步骤50,如图4所示,且步骤50设置在步骤40之后,即在步骤50中,对塑胶件的表面喷涂涂料,该涂料同样可以选用紫外光固化型涂料,该涂料形成的涂层可以起到保护镀膜后的表面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保持其原有的通透效果。

更进一步,该塑胶件加工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60,如图5所示,在步骤60中,在塑胶件的表面镀抗指纹膜层,抗指纹膜层例如可以采用氟化镁抗指纹镀层,以此使得具有玻璃通透质感的塑胶件的表面兼备抗指纹的功能。一种实施例,抗指纹膜层的抗指纹水滴角可以设置为大于110度。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塑胶件1,如图6所示,该塑胶件1包括塑胶本体11和依次设置于塑胶本体11表面的图案层12以及镀膜层13,该塑胶件1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塑胶件加工方法加工而成。

优选的,图案层12可以采用由磁性油墨形成的图案层12,当磁性油墨填充于塑胶件1立体纹理中时,磁性油墨与塑胶件1的纹理能够形成犹如光栅衍射的纹路效果,使得塑胶件的外观品质更高。根据一个实施例,磁性油墨层的厚度为15±5微米。

镀膜层13可以为铝膜层、锡膜层或锌膜层等,本实施例中,优选镀膜层13包括钛膜层和硅膜层两者中的至少一者,钛膜层和硅膜层中分别包含钛原子和硅原子,使得塑胶件1的表面具有更佳的金属质感和透光率以及反射率。

本申请中,该塑胶件1还可以包括第一涂料层14、第二涂料层15和抗指纹膜层16,第一涂料层14设置于图案层12与镀膜层13之间。第一涂料层14可以起到保护图案层12和提高镀膜层13附着力的作用,兼有保护图案层12和为镀膜层13提供附着载体两方面的功能。

第二涂料层15与抗指纹膜层16依次设置在镀膜层13远离图案层12的一侧,第二涂料层15起保护镀膜层13的作用,抗指纹膜层16具有抗指纹功能,避免在触摸塑胶件1时留下指纹,进一步提升了塑胶件的外观品质。

优选的,抗指纹膜层16可以设置为氟化镁抗指纹膜层,氟化镁抗指纹膜层致密无孔,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涂料层14的厚度约为10微米,第二涂料层15的厚度为20±5微米,抗指纹膜层16的厚度为0.8±0.05毫米。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涂料层14、第二涂料层15以及抗指纹膜层16三者的厚度可以有其它选择。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