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色注塑机的芯模及工件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202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色注塑机的芯模及工件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色注塑机的芯模及工件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色全自动或半自动注塑机的注塑单元在注塑完成后,多数需通过机械手将注塑好的工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然后将工件送至下一工位,接着装夹上一工位送来的芯模后送入注塑模具进行新一轮加工;这种结构的注塑机由于上下料消耗时间较多,有的设备上下料时间甚至为单次合模注塑加工时间的一半以上,致使整体加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送高效的多色注塑机的芯模及工件传输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色注塑机的芯模及工件传输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依次设有上料工位、初始定位工位、至少两个注塑工位、尾部出料工位、卸料工位,机架上在相邻注塑工位间沿送料方向设有出料工位及中部定位工位;机架上在起始工位处设有定位芯模托块的上料托模座,机架上在卸料工位上设有定位芯模托块的卸料托模座,机架上在卸料工位处还设有推挡芯模侧面以定位芯模在卸料托模座上位置的尾部定位块;机架上在注塑工位处设有设有注塑单元、以及向注塑单元中输送芯模的纵向送料装置;机架上在纵向送料装置和注塑单元间设有横向下滑轨,横向下滑轨上设有滑动座以及驱动滑动座的横向动力装置,滑动座上沿物料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用于输送芯模的端部送模座、若干中间送模座以及尾部送模座,端部送模座和尾部送模座宽度与注塑工位宽度相配合,中间送模座宽度与相邻注塑工位间距离相配合,端部送模座与中间送模座间、相邻的中间送模座间、中间送模座与尾部送模座间间距不小于注塑工位宽度,端部送模座、中间送模座、尾部送模座上分别设有与芯模下部横向贯通卡槽相配合的卡座,端部送模座、中间送模座、尾部送模座上在靠近上一工位的一端分别设有与芯模侧面相配合以定位芯模的推抵块;机架上在相邻中间注塑工位间设有将芯模从中间送模座上对应与出料工位的位置推送至对应于中部定位工位位置的推送机构;机架上在初始工位、中部定位工位、以及尾部出料工位处设有对运动到该位置的芯模进行定位的芯模定位装置;纵向送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送料框架,送料框架中设有上下运动的活动座,活动座上设有用于将注塑单元中工件取出并输送到下一工位上的、纵向运动的上推送座以及驱动上推送座的上动力装置,上推送座上设有装夹芯模的芯模定位件;活动座上还设有用于承载上一工位送来的芯模并送入注塑单元的、纵向运动的下推送座以及驱动下推送座的下动力装置,下推送座上也设有装夹芯模的芯模定位件;活动座上在对应于下推送座上的芯模定位件出料侧处设有定位芯模的定位挡块;送料框架上设有驱动活动座从下到上停在三个不同位置的竖直驱动装置,三个从下到上的位置分别为上推送座与注塑模的合模面相配合的位置、下推送座与注塑模的合模面相配合的位置、下推送座高于注塑模合模面的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推送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横向导轨,导轨上设有推送座以及驱动推送座的推送气缸,推送座上设有与芯模上定位孔相配合以定位芯模的弹顶件,安装座上在推送座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处分别设有控制推送气缸的限位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芯模定位件上设有与芯模远离注塑单元的一侧上水平设置的片状定位部相配合以托承芯模的横向贯通的卡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芯模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倒l形的基座,基座上部中设有上下活动且自由状态下向下伸出的与芯模上定位孔相配合的顶销,顶销与基座之间设有弹簧,顶销的下表面沿横向送料方向向下倾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注塑模注塑加工时在不同工位间进行芯模传送,在注塑模开模取料的同时将新的芯模送入,大大节省了注塑上料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机架上在初始工位、中部定位工位、以及尾部出料工位处设有对运动到该位置的芯模进行定位的芯模定位装置,可防止芯模运动过度对下一工位产生干涉,从而确保装置运行顺畅。

由于活动座上在对应于下推送座上的芯模定位件出料侧处设有定位芯模的定位挡块,使得芯模在下推送座上可以准确定位,从而确保送入注塑模时芯模的位置精度。

由于机架上在卸料工位处还设有推挡芯模侧面以定位芯模在卸料托模座上位置的尾部定位块,使得芯模的位置更为准确,便于卸料的自动操作。

芯模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倒l形的基座,基座上部中设有上下活动且自由状态下向下伸出的与芯模上定位孔相配合的顶销,顶销与基座之间设有弹簧,顶销的下表面沿横向送料方向向下倾斜,既可以很好地起到定位作用,而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纵向送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纵向送料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5中:1.机架,2.上料托模座,3.卸料托模座,4.尾部定位块;5.芯模,6.纵向送料装置,61.送料框架,62.活动座,63.上推送座,64.上动力装置,65.芯模定位件;66.下推送座,67.下动力装置,68.定位挡块;69.竖直驱动装置,7.横向下滑轨,8.滑动座,9.横向动力装置,10.端部送模座,11.中间送模座,12.尾部送模座,13.推抵块;14.推送机构;141.安装座,142.导轨,143.推送座,144.推送气缸,145.弹顶件,146.限位开关;15.芯模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5所示,一种双色注塑机的芯模及工件传输机构,包括机架1,机架1上依次设有上料工位、初始定位工位、两个注塑工位、尾部出料工位、卸料工位,机架1上在相邻注塑工位间沿送料方向设有出料工位及中部定位工位;

机架1上在起始工位处设有定位芯模托块的上料托模座2,机架1上在卸料工位上设有定位芯模托块的卸料托模座3,机架1上在卸料工位处还设有推挡芯模侧面以定位芯模在卸料托模座3上位置的尾部定位块4;机架1上在注塑工位处设有设有注塑单元、以及向注塑单元中输送芯模的纵向送料装置6;

纵向送料装置6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送料框架61,送料框架61中设有上下运动的活动座62,活动座62上设有用于将注塑单元中工件取出并输送到下一工位上的、纵向运动的上推送座63以及驱动上推送座63的上动力装置64,上推送座63上设有装夹芯模的芯模定位件65;活动座62上还设有用于承载上一工位送来的芯模并送入注塑单元的、纵向运动的下推送座66以及驱动下推送座66的下动力装置67,下推送座66上也设有装夹芯模的芯模定位件65;所述芯模定位件65上设有与芯模远离注塑单元的一侧上水平设置的片状定位部相配合以托承芯模的横向贯通的卡槽。活动座62上在对应于下推送座66上的芯模定位件65出料侧处设有定位芯模的定位挡块68;送料框架61上设有驱动活动座62从下到上停在三个不同位置的竖直驱动装置69,三个从下到上的位置分别为上推送座63与注塑模的合模面相配合的位置、下推送座66与注塑模的合模面相配合的位置、下推送座66高于注塑模合模面的位置。

机架1上在纵向送料装置6和注塑单元间设有横向下滑轨7,横向下滑轨7上设有滑动座8以及驱动滑动座8的横向动力装置9,滑动座8上沿物料传输方向依次设有用于输送芯模的端部送模座10、若干中间送模座11以及尾部送模座12,端部送模座10和尾部送模座12宽度与注塑工位宽度相配合,中间送模座11宽度与相邻注塑工位间距离相配合,端部送模座10与中间送模座11间、相邻的中间送模座11间、中间送模座11与尾部送模座12间间距不小于注塑工位宽度,端部送模座10、中间送模座11、尾部送模座12上分别设有与芯模下部横向贯通卡槽相配合的卡座,端部送模座10、中间送模座11、尾部送模座12上在靠近上一工位的一端分别设有与芯模侧面相配合以定位芯模的推抵块13;

机架1上在相邻中间注塑工位间设有将芯模从中间送模座11上对应与出料工位的位置推送至对应于中部定位工位位置的推送机构14;推送机构14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安装座141,安装座141上设有横向导轨142,导轨142上设有推送座143以及驱动推送座143的推送气缸144,推送座143上设有与芯模上定位孔相配合以定位芯模的弹顶件145,安装座141上在推送座143的起始和终止位置处分别设有控制推送气缸144的限位开关146。

机架1上在初始工位、中部定位工位、以及尾部出料工位处设有对运动到该位置的芯模进行定位的芯模定位装置15;芯模定位装置15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的倒l形的基座,基座上部中设有上下活动且自由状态下向下伸出的与芯模上定位孔相配合的顶销,顶销与基座之间设有弹簧,顶销的下表面沿横向送料方向向下倾斜。

下面以在一个芯模完成双色产品的加工为例说明装置的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端部送模座10运动至上料工位处,将芯模置于上料工位上,端部送模座10上在靠近上一工位的一端与芯模侧面相配合以定位芯模的推抵块13将芯模从上料工位上带下推至初始定位工位处由芯模定位装置15定位;下一节拍,端部送模座10继续前进,将芯模送至第一个纵向送料装置6下推送座66上的芯模定位件65中,并由活动座62上的定位挡块68进行定位,然后端部送模座10复位至上料工位处;

第二阶段,第一注塑工位上的纵向送料装置6运动将芯模送入注塑并取出:活动座62升起带动上推送座63及下推送座66上行直至下推送座66位于注塑模的合模面上方,下推送座66伸出将芯模送入第一注塑模中同时上推送座63缩回(活动座62升起前,上推送座63已处于伸出以配合注塑模中芯模位置的状态),注塑模合模,下推送座66缩回;活动座62下移并停止(使得下推送座66与端部送模座10高度相配合,以便端部送模座10送入另一芯模);然后活动座62继续下移,使得上推送座63高度与注塑模具中芯模高度相配合;第一注塑模具注塑完成后,模具打开,上推送座63伸出,卡住完成第一道注塑加工的芯模,活动座62带动上推送座63及下推送座66上行直至下推送座66位于注塑组件的合模面上方,下推送座66伸出同时上推送座63缩回;

第三阶段,芯模从第一注塑工位输送至第二注塑工位上:中间送模座11运动至第一注塑工位处,然后活动座62下移并停止(使得下推送座66上新的芯模落于注塑组件中,待注塑模合模后下推送座66缩回);活动座62继续下移直至上推送座63上芯模与中间送模座11相配合,中间送模座11向送料方向运动一个工位,中间送模座11上在靠近上一工位的一端与芯模侧面相配合以定位芯模的推抵块13将芯模带动至中间出料工位上;然后,推送机构14动作将芯模从中间送模座11上对应与出料工位的位置推送至对应于中部定位工位位置后复位,芯模由该处芯模定位装置15定位;然后,中间送模座11继续向送料方向运动一个工位,将芯模送入第二注塑工位;

第四阶段,第二注塑工位上的纵向送料装置6运动将芯模送入注塑并取出(步骤与第一注塑工位上的纵向送料装置6运动相同);

第五阶段,芯模从第二注塑工位输送至尾部出料工位上:尾部送模座12运动至第二注塑工位处,然后活动座62继续下移直至上推送座63上芯模与尾部送模座12相配合,尾部送模座12向送料方向运动一个工位,尾部送模座12上在靠近上一工位的一端与芯模侧面相配合以定位芯模的推抵块13将芯模带动至尾部出料工位上,芯模由该处芯模定位装置15定位,中间送模座11复位至两个注塑工位间;

第六阶段,尾部送模座12继续向送料方向运动一个工位,将芯模送入卸料工位,并由尾部定位块4定位,尾部送模座12复位至尾部出料工位处。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