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提高3M胶带测试通过率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33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用以提高3M胶带测试通过率的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提高3M胶带测试通过率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3M胶带测试的通过率仅为50%,3M测试通过率直接决定了后续电镀工艺的良率,3M测试不合格产品从外观上没法肉眼区别于正常产品,对于大批量生产造成浪费非常大,所有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后续加工的不良比例、降低公司成本的用以提高3M胶带测试通过率的系统。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以提高3M胶带测试通过率的系统,包括模具,所述模具上具有油路,所述油路连接有油温机,所述油温机的循环进口与油路的出口连接,所述油温机的循环出口与油路的进口连接,所述模具上设置有感应油路温度的温度仪,所述温度仪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油温机连接,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有用以调节注塑射出速度的节流阀,所述节流阀设置在注塑流道的入口,所述控制器连接有一人机操作界面,所述人机操作界面具有一射出速度调节开关,当所述温度仪感应到油路温度到预定温度时,所述射出速度调节开关通过控制器调节所述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模具加热使用油温机,采用油温机较水温机升温较为稳定(比水温机升温更高),用温度仪实测胶口附近温度达预定温度,节流阀可调节系统上的射出速度,节流阀在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进行调节,当模具达到一定温度后,可降低射出速度百分之三十,由于模温的升高,加大了料的流动性,延长了材料进胶时间,由于速度相对较慢通过进胶口,材料在此处的剪切力大大降低,3M测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由于3M测试不通过的发生位置在进胶口附近,材料此位置剪切力非常大,导致此处材料过热分解,变质后的材料与原材料无法完全粘合,致使3M测试不通过,按照一般设计,进胶口会设计成潜胶口,采用潜胶口进胶方式会加大此处剪切力导致材料过热分解变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注塑流道具有进胶口,所述进胶口采用侧进胶方式。改产品进胶方式,采用侧进胶方式,降低了进胶口处的流通阻力,也就是降低了射出速度,进而降低了此处的剪切力,防止材料的过热分解;可保证测试100%的通过率。

优选地,所述进胶口的中心轴呈一直线,所述进胶口的侧截面具有两条平行的直线。

优选地,所述进胶口与注塑流道垂直。

优选地,所述进胶口设置在注塑流道的较厚处,使产品进胶平衡。

优选地,所述预定温度为110±2℃。该温度最为适宜,能较好的加大料的流动性,延长了材料进胶时间。

优选地,所述油路包括前模油路、后模油路,所述前模油路设置在前模的前模架上,所述后模油路设置在后模的后模架上,所述前模油路、后模油路分别与所述油温机连接。前模油路、后模油路由一台油温机控制,前后使用一台模温,有利于产品的平面度合格,合模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模具;1a-前模架;1b-后模架;2a-前模油路;2b-后模油路;3-油温机;4-循环进口;5-循环出口;6-出口;7-进口;8-温度仪;9-控制器;10-节流阀;11-注塑流道;12-人机操作界面;13-射出速度调节开关;14-进胶口;15-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用以提高3M胶带测试通过率的系统,包括模具1,模具1上具有油路,油路连接有油温机3。其中,油路包括前模油路2a、后模油路2b,前模油路2a设置在前模的前模架1a上,后模油路2b设置在后模的后模架1b上,前模油路2a、后模油路2b分别与油温机3连接,两条油路的温度一致,均由一台油温机3控制。油温机3的循环进口4与前模油路2a、后模油路2b的出口6分别连接,油温机3的循环出口5与前模油路2a、后模油路2b的进口7连接,模具1上设置有分别感应前模油路2a、后模油路2b内温度的两台温度仪8,温度仪8与控制器9连接,控制器9与油温机3连接,控制器9还连接有用以调节注塑射出速度的节流阀10,节流阀10设置在注塑流道11的入口,控制器9连接有一人机操作界面12,人机操作界面12具有一射出速度调节开关13,当温度仪感应到油路温度到110±2℃时,射出速度调节开关13通过控制器9调节节流阀10,可以调低注塑射出速度。为了能给作业人员直观的反馈,人机操作界面12还包括用以显示温度数值的显示单元。

如图1、2所示,注塑流道11具有进胶口14,进胶口14采用侧进胶方式。进胶口14的中心轴呈一直线,进胶口14的侧截面具有两条平行的直线15。进胶口14与注塑流道11垂直。进胶口14设置在注塑流道11的较厚处。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