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通型导流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1104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通型导流梭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流道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通型导流梭。



背景技术:

导流梭用于向模具内注塑产品,现有的导流梭设有三个斜孔出胶,直接冲击模具开孔,再流向浇口位置,注塑产品时,因导流梭头部出料孔为三处斜孔出胶,个别材质的产品浇口区域容易出现冲痕迹,三条斜孔出胶的料流容易形成三条熔接线,造成产品外观不美观,且产品此处容易出现开裂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通型导流梭,其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美观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直通型导流梭,包括本体流道和导流梭,所述导流梭与本体流道对接,所述导流梭包括有梭尾、梭体和梭头,所述梭尾与本体流道对齐,所述梭头的中心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本体流道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通过上述方案,本体流道与导流梭连通,用于向导流梭内运输产品,梭尾用于与本体流道连通,梭头用于出胶,出料口设置在梭头的中心,即导流梭只有一个出料口,且出料口与本体流道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让导流梭的出料口正对模具的浇口出胶,可以杜绝因不同料流汇合而造成的产品浇口区域的冲痕、不规则熔接痕等不良现象,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美观程度,且如此设置可以较大限度的减小梭头的包胶厚度,减缓了冷胶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出料口与梭体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且梭头的厚度较小,只需要较小的注塑压力,便可以将产品胶注塑到模具内,则可以大大减小导流梭的注塑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梭头为半圆壳,所述梭头与梭体之间R过渡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把梭头设为半圆壳,且梭头与梭体之间R过渡连接,同时由于出料口设置在梭头的中心,这样产品胶可以先通过梭体到达梭头,然后随着梭头的内侧壁到达出料口的位置,产品胶可以通过出料口直接到达模具浇口,另外由于梭头与梭体之间R过渡连接,产品胶可以由梭体完全过渡到梭头,不会在梭头和梭体之间残留。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靠近梭体的一端与梭头的内壁之间圆弧过渡。

通过上述方案,当产品胶由梭头进入出料口时,沿着梭头内侧壁的胶液可以较顺利的过渡到出料口处,能够让进入到出料口内的产品胶的流速较均匀,从而让产品胶流速较均匀的进入到模具内,让产品胶较稳定的填充模具。

进一步的,所述梭尾的一端与梭体R过渡,另一端的内壁与本体流道的内壁平齐。

通过上述方案,可以让产品胶较完全的由梭尾过渡到梭体,避免了产品胶在梭尾和梭体处残留。

进一步的,所述梭体的两端均设有环槽,所述本体上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环槽配合的凸棱。

通过上述方案,通过环槽和凸棱的配合,可以让导流梭较稳定的与本体结合,从而可以配合本体较稳定的对模具注塑产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梭头的中心设有一个出料口,可以提高产品的美观以及质量;

2、通过将梭头和梭体之间R过渡连接,以及让梭尾与梭体R过渡连接,可以减缓产品胶在导流梭内的残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梭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梭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图。

图中,1、本体;11、本体流道;2、导流梭;21、梭尾;22、梭体;23、梭头;3、出料口;4、固定件;41、凸棱;5、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直通型导流梭,如图3所示,包括有本体1,在本体1的中心开设有本体流道11,在本体1上设有导流梭2,本体1在与导流梭2之间设有固定件4,固定件4用于将导流梭2较稳定的结合到本体1上。

如图2至4所示,导流梭2包括有梭尾21、梭体22和梭头23,在梭体22靠近两端的外壁上开设有环槽5,同时在固定件4上设有与环槽5配合的凸棱41,凸棱41嵌设在环槽5内,能够将梭体22更加稳定的结合到本体1上。

如图2所示,梭尾21的一端与梭体22R过渡,另一端的内壁与本体流道11的内壁平齐设置,这样产品胶就可以先通过本体流道11较完全的过渡到梭尾21处,然后经过梭尾21较完全的过渡到梭体22处,减缓了产品胶在本体流道11、梭体22、梭尾21内侧的残留程度。

如图1和2所示,梭头23为半圆壳,且梭头23与梭体22之间R过渡连接,在梭头23的中心开设有出料口3,导流梭2只有一个出料口3,且出料口3与本体流道11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让导流梭2的出料口3正对模具的浇口出胶,可以杜绝因不同料流汇合而造成的产品浇口区域的冲痕、不规则熔接痕等不良现象,从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美观程度,且如此设置可以较大限度的减小梭头23的包胶厚度,减缓了冷胶现象的发生,另外,由于出料口3与梭体22的轴心在同一直线上,且梭头23的厚度较小,只需要较小的注塑压力,便可以将产品胶注塑到模具内。

如图1和2所示,出料口3靠近梭体22的一端与梭头23的内壁之间圆弧过渡,这样能够使梭头23内的产品胶流速均匀的进入到出料口3内,然后再通过出料口3较均匀的进入到模具浇口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