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段式耐磨定径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403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耐磨定径套。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管材生产多采用真空定径箱定径,生产PVC管材一般采用外径定径的方法,其定径套材质通常采用锡青铜或者黄铜等铜合金,结构采用带有预冷装置的定径套。

由于铜质地较软,在定径套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会因与管材发生摩擦而产生磨损,导致塑料管材的表面不平整,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从而不得不经常更换定径套,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现有技术中对此问题的通常解决办法是,将定径套的材质由铜合金换成不锈钢。由于不锈钢的硬度比铜合金要高,在耐磨性方面要明显优于铜合金,再加上不锈钢比铜合金价格更便宜,这样可以显著减少定径套的更换频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如此一来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由于不锈钢的导热性能明显不如铜合金,如果整个定径套都换成不锈钢,生产出来的管材质量同样会变差。这个问题在现有技术中一直存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陷入在不同材料中进行选择的两难之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能保证塑料管材的生产质量,又能减少磨损、降低生产成本的分段式耐磨定径套。

一种分段式耐磨定径套,包括呈筒状的套体,套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分为内径相同的前后两段,前段套体与后段套体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前段套体与后段套体内部形成同轴的圆柱体空腔;所述前段套体由铜合金制成,所述后段套体由不锈钢制成;所述后段套体的高度占整个套体高度的15%~40%。

作为优化,所述后段套体的高度占整个套体高度的20%~30%。

进一步地,所述前段套体与后段套体通过螺纹或者法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后段套体能够与多种不同尺寸的前段套体相搭配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孔是狭缝孔或者小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前段铜后段不锈钢的分段式定径套,既维持了前段套体的导热性,保证了管材的生产质量,又加强了后段套体的耐磨性,减少了定径套的磨损,降低了更换的成本;

2、本实用新型采用分段式结构,同一个后段套体可以用于多种材质的规格一致壁厚不一的塑料管材的生产,只需更换不同尺寸的前段套体即可,后段套体可以通用,这样一来定径套不用完全更换,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段套体,2-后段套体,3-进水孔,4-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分段式耐磨定径套,如图1所示,包括呈筒状的套体,套体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孔3,所述套体分为内径相同的前后两段,以靠近口模的一段为前段,另一段为后段,前段套体1后段套体2可拆卸地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前段套体1与后段套体2内部形成同轴的圆柱体空腔;所述前段套体1由铜合金制成,所述后段套体2由不锈钢制成;所述后段套体2的高度占整个套体高度的15%~40%。

发明人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定径套在使用过程中,不同部位的磨损情况并不相同,其磨损多发生在管材经冷却变硬后通过的定径套后半段。一般来说,在靠近定径套尾部1/3左右的位置磨损开始变得明显,越接近尾部磨损越严重。在本方案中,由于后段套体的更容易被磨损,且对导热性的要求没有前段套体高,因此后段套体采用不锈钢材质。若不锈钢后段套体的高度太小,则起不到明显的耐磨效果;若后段套体的高度过大,则会影响到管材冷却的效果。这样一来,通过采用适当高度的不锈钢后段套体的分段式定径套,既维持了前段套体的导热性,保证了管材的生产质量,又加强了后段套体的耐磨性,减少了定径套的磨损,降低了更换的成本。此处铜合金指黄铜、锡青铜等可用于制造定径套的铜合金材料。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后段套体2的高度占整个套体高度的20%~30%。从生产质量、耐磨性和生产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后段套体高度在该比例范围内时使用效果较佳。

所述前段套体1与后段套体2通过螺纹连接。例如在图1中,后段套体2上靠近前段套体1的一端上设有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内侧设有内螺纹,所述前段套体1上对应于连接部4的位置上设有外螺纹。除此之外,前、后段套体还能通过法兰等手段连接,只要能起到让前、后段套体连接时能准确地对齐,不会发生错位、偏心即可。

所述后段套体2能够与多种不同尺寸的前段套体1相搭配和连接。分段式结构的定径套可以用于多种材质比如PVC、PE、PPR等规格一致壁厚不一的塑料管材的生产,只需更换不同尺寸的前段套体即可;一种后段套体可以对应一种规格,对于同一规格的不同材质管材的制造来说,后段套体可以通用,这样一来定径套不用完全更换,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进水孔3是狭缝孔。除此以外,也可以是小圆孔,只要能达到使管材外表面与定径套内表面之间形成润滑水膜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