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炼机的啮合型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9529阅读:18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炼机的啮合型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炼机,特别涉及一种密炼机的啮合型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密炼机,又称捏炼机,主要用于橡胶的塑炼和混炼,是一种设有一对特定形状并相对回转的转子、在可调温度和压力的密闭状态下间隙性地对聚合物材料进行塑炼和混炼的机械设备,主要由密炼室、转子、转子密封装置、加料压料装置、卸料装置、传动装置及机座等部分组成,密炼机混炼的胶料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混炼温度、装料容量、转子转速、混炼时间、上顶拴压力和转子结构等,其中转子结构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现有密炼机的转子结构为剪切型转子,转子外周侧设有三角形的切刀,转子通过高速旋转的切刀把胶料快速混合、辗炼,提高可塑性,但这种结构的转子由于靠切刀辗炼胶料,所以具有分散效率低、发热高、生产速度慢、辗炼不充分等缺点,不适用于制造硬胶料,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密炼机的转子结构对胶料粉料油料混炼时分散不充分,粘合度差、不易达到门尼要求、温度不好控制、生产效率低等结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快速辗炼胶料的密炼机转子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炼机的啮合型转子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转向相反而转速相等的转子,转子的基体为圆筒形,每个转子圆筒形的外周侧设有一长螺旋式突棱、一短螺旋式突棱和一多边形突棱,长螺旋式突棱从转子一端螺旋180°延伸到另一端,短螺旋式突棱与长螺旋式突棱旋向相同,短螺旋式突棱螺旋60°延伸到转子中部,多边形突棱从转子另一端沿着转子中心轴轴向延伸,长螺旋式突棱、短螺旋式突棱、多边形突棱的顶部到圆筒形外周侧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构成凹槽,两个转子通过各自的长螺旋式突棱、短螺旋式突棱、多边形突棱啮入对方的凹槽中实现啮合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长螺旋式突棱尾部顺着转子中心轴轴向往头部方向径向90°截断螺旋总长的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长螺旋式突棱起点与短螺旋式突棱起点之间的夹角为165°,长螺旋式突棱起点与多边形突棱之间的夹角为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边形突棱的头部为三角形,多边形突棱的长度为转子圆筒形总长的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转子内部设有冷却水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一端为左端或右端,另一端为相对于的右端或左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转向相反而转速相等的两个转子相互啮合转动时,螺旋延伸的长螺旋式突棱、短螺旋式突棱和轴向延伸多边形突棱把胶料快速吸入两个转子之间,长螺旋式突棱、短螺旋式突棱、多边形突棱的顶部和凹槽底部因圆心直径相差大,会形成不同的圆周速度,产生较大的速度梯度,从而对转子间的胶料产生强烈的摩擦辗炼作用,加快胶料混炼,生产速度快、辗炼充分,另外,两个转子的长螺旋式突棱、短螺旋式突棱、多边形突棱会产生两个旋向相反的螺旋流,螺旋流驱动胶料在密炼室内往复运动,不断进入突棱和凹槽之间,进一步提高辗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两个转子配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个转子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个转子剖切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个转子从A、B、C三个方向观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个转子从左侧看长螺旋式突棱、短螺旋式突棱、多边形突棱的相互夹角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个转子从右侧看长螺旋式突棱、短螺旋式突棱、多边形突棱的相互夹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密炼机的啮合型转子结构,包括一对结构相同、转向相反而转速相等的转子1,两个转子1之间相互啮合一体,有效辗炼胶料,转子1的基体为圆筒形,以图2为例,每个转子1圆筒形的外周侧设有一长螺旋式突棱2、一短螺旋式突棱3和一多边形突棱4,长螺旋式突棱2从转子1左端围绕转子中心轴螺旋180°延伸到右端,短螺旋式突棱3与长螺旋式突棱2旋向相同,短螺旋式突棱3围绕转子1中心螺旋60°延伸到转子1中部,多边形突棱4从转子1右端沿着转子1中心轴轴向延伸,长螺旋式突棱2、短螺旋式突棱3、多边形突棱4的顶部与圆筒形外周侧之间所形成的空间构成凹槽,上方转子1的长螺旋式突棱2、短螺旋式突棱3、多边形突棱4啮入下方转子2的凹槽中,下方转子1的长螺旋式突棱2、短螺旋式突棱3、多边形突棱4啮入上方转子2的凹槽中,两个转子1通过长螺旋式突棱2、短螺旋式突棱3、多边形突棱4与凹槽的配合实现啮合。

具体的,如图4、5、6所示,所述长螺旋式突棱2尾部顺着转子中心轴轴向往头部(即左端)方向径向90°截断螺旋总长的15%,长螺旋式突棱2起点与短螺旋式突棱3起点之间的夹角为165°,长螺旋式突棱2起点与多边形突棱4之间的夹角为60°,所述多边形突棱4的头部为三角形,多边形突棱4的长度为转子1圆筒形总长的30%。

长螺旋式突棱2、一短螺旋式突棱3、一多边形突棱4的结构形状加大了工作表面积,相对于传统的转子结构,面积增大50%,实现较好的热交换,可以以低温度长时间工作,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子1的续航工作时间,转子1内部设有冷却水道5,冷却液以图种箭头方向从冷却水道5入口进入转子1内部沿路径带走热量,经冷却水道5出口排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