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0994阅读:18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塑料输液瓶吹气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吹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用塑料输液瓶的生产中,其生产工艺包括上坯、挂吊环、红外加热、吹瓶和洗瓶等工序。经过吹瓶工序后的吊液瓶通过过渡组接收后,由过渡组输送到上层手指传输组上的夹持端上,然后,上层手指传输组再将吊液瓶输送到下游工序。瓶坯在经过自动吹瓶机后,有些塑料输液瓶吹的不够饱满(比如瓶体局部没有吹开),没有达到塑料输液瓶饱满的生产要求,则降低了生产的合格率。而将未饱满的塑料输液瓶经过人工处理等手段后才能达到其生产要求,人工处理的时间较长,处理效率较低,由此降低了其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吹气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人工处理未达到饱满状态塑料输液瓶的过程中存在处理时间较长和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吹气装置,包括高压空气输送管、空气增压机和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高压空气输送管的进气口与空气增压机的压缩空气出口固定安装在一起,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端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在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的正上方,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朝向正下方的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杆、右支撑杆、横向杆和固定杆,横向杆固定在左支撑杆与右支撑杆之间,固定杆的上端固定在横向杆的中部,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

上述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与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至2厘米。

上述固定装置为卡箍或绳索。

上述高压空气输送管为柔性的高压空气输送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在处理未饱满的塑料输液瓶时,其处理时间比人工处理的时间要短,能够提高处理效率,由此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高压空气输送管,2为空气增压机,3为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4为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5为塑料输液瓶,6为左支撑杆,7为右支撑杆,8为横向杆,9为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吹气装置包括高压空气输送管1、空气增压机2和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进气口与空气增压机2的压缩空气出口固定安装在一起,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出气端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在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的正上方,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4朝向正下方的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空气增压机2启动,其产生的高压空气(空气压力高于吹瓶工序的吹瓶压力)进入高压空气输送管1内并通过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4输出,当过渡组将经过吹气工序后的塑料输液瓶5输送至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上时,高压空气进入塑料输液瓶5内,塑料输液瓶5瓶体未饱满位置受到高压空气的作用而胀满,由此使未饱满的塑料输液瓶5达到饱满状态,使塑料输液瓶5达到饱满的生产要求,则提高了生产的合格率,本实用新型在处理未饱满的塑料输液瓶5时,其处理时间比人工处理的时间要短,能够提高处理效率,由此提高了其生产效率。

经过吹瓶工序即达到饱满状态的塑料输液瓶5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对其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吹气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支撑架包括左支撑杆6、右支撑杆7、横向杆8和固定杆9,横向杆8固定在左支撑杆6与右支撑杆7之间,固定杆9的上端固定在横向杆8的中部,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出气端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安装在固定杆9上。

左支撑杆6、右支撑杆7、横向杆8和固定杆9的设置,便于将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出气端定位于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的上方。

根据需要,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4与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之间的距离为1厘米至2厘米。

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4与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之间的距离过小时,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出气端可能会与输送过程中的塑料输液瓶5发生碰撞;高压空气输送管的出气口4与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之间的距离过大时,需要压力较高的高压空气才能满足处理要求,这样会增加生产成本。

根据需要,固定装置为卡箍或绳索。

卡箍能将高压空气输送管1稳固的固定在支撑架上。

根据需要,高压空气输送管1为柔性的高压空气输送管1。

柔性的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设置,便于调整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出气端的方位,进一步便于将高压空气输送管1的出气端定位于上层手指传输组的夹持端3上方。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