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5877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产品设计人员为了简化产品品种和规格,尽可能满足多方面的需要,通常采用产品系列化的设计生产模式。进行系列化生产和设计产品,便于增加品种,扩大产量,降低成本。系列化的产品在产品构造上有着许多相同点,一些系列化产品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保持产品的外形尺寸相同,按照一定规律修改产品的局部特征的参数;还有系列化产品采用的设计方法是保持该产品与其他产品对接或安装的部位尺寸保持一致,即保持产品的局部特征不变,修改产品的其他技术参数。

这样的产品通常用在塑料零件的设计上,如汽车、家用电器、电脑、手机的零部件,通常这类零部件的制造方法是采用每个产品单独设计模具,单独加工的方法;这样生产的零部件具有精度高、废品率低的优点。而且生产不同的产品通常都要更换全套组合模具,不仅消费了大量金属材料和加工成本,而且在产品批量小,多品种,变换频繁的时候,普通的模具就不能满足需求了。而且更换整套的模具需要几个工人操作才能完成,还需要吊车等工具的辅助,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适应在产品批量小,多品种,可以变换频繁的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系列化产品生产时采用单独设计模具,设计成本高、不能满足频繁变换,而且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

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框架、模具;所述的模具框架包括前模框架、后模框架;所述的前模框架包括前固定板、母模板;所述的母模板上设有第一模具容纳腔;所述的母模板上还设有至少两条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的后模框架包括:顶针板固定板、公模板;所述的公模板一侧设有第二模具容纳腔;所述的公模板上还设有至少两条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顶针板;所述的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公模仁、第一母模仁;所述的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公模仁、第二母模仁;所述的第一母模仁、第二母模仁装在第一模具容纳腔中;所述的第一公模仁、第二公模仁安装在第二模具容纳腔中;

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设置在母模板的侧面;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整体呈L形;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的外侧开口设置在第一模具容纳腔的底部,与第一模具容纳腔的底面垂直设置;所述的第二冷却液流道整体呈L形;所述的第二冷却液流道的外侧开口设置在第二模 具容纳腔的底部,与第二模具容纳腔的底面垂直设置;

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第二冷却液流道外侧开口的周围还设有环槽状的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所述的第一密封槽内壁直径大于第一冷却液流道直径;所述的第二密封槽内壁直径大于第二冷却液流道直径;

所述的第一母模仁、第二母模仁设有母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的母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一母模仁、第二母模仁的背面,与第一冷却液流道相对应设置;所述的第一公模仁、第二公模仁上设有公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所述的公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一公模仁、第二公模仁的背面,与第二冷却液流道相对应设置;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板上一侧为第一公模仁顶针安装部,另一侧为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所述的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的中间位置设有固定孔;所述的顶针板固定板上还设有与固定孔相同的滑槽;滑槽内还设有顶针板固定销;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销一端设有L形钩板,钩板上设有孔,经螺栓固定在顶针板固定板上;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销的另一端设有U形槽口,所述的U形槽口的宽度小于固定孔的直径;顶针板固定销的U形槽口处厚度小于顶针板固定销的厚度;

所述的第二模具容纳腔与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公模仁顶针板通过槽;所述的顶针板通过槽的尺寸小于第二模具容纳腔的尺寸;

所述的顶针板安装在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上;所述的顶针板上设有顶针板固定钉;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钉一端设有螺纹,另一端设有凹槽;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钉经螺纹固定在顶针板,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钉设有凹槽一端安装在顶针板固定孔内;所述的凹槽与顶针板固定销的U形槽口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包括:模具框架、模具;所述的模具框架包括前模框架、后模框架;所述的前模框架包括前固定板、母模板;所述的母模板上设有第一模具容纳腔;所述的母模板上还设有至少两条第一冷却液流道;所述的后模框架包括:顶针板固定板、公模板;所述的公模板一侧设有第二模具容纳腔;所述的公模板上还设有至少两条第二冷却液流道;所述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所述的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公模仁、第一母模仁;所述的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公模仁、第二母模仁;所述的第一母模仁、第二母模仁装在第一模具容纳腔中;所述的第一公模仁、第二公模仁安装在第二模具容纳腔中;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系列化产品生产时采用单独设计模具,设计成本高、不能满足频繁变换,而且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模具框架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安装模具后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B-B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II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前模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前模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后模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后模框架的立体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模具立体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模具立体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第二模具立体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第二模具立体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顶针板固定销的立体视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的顶针板固定钉的立体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

请参见图1-17,一种用于系列化产品生产的组合模具,它包括:注塑零件、模具框架、模具;

所述的注塑零件为曲面板状,板面上设有网孔,板面一端设有铰接安装部;

所述的注塑零件为系列化涉及的产品,注塑零件的铰接安装部的部分为通用设计,在各个型号的产品中该部分特征的结构参数和尺寸参数相同;

注塑零件的另一部分在在各个型号的产品中尺寸不同,古采用差异化设计;

所述的模具框架包括前模框架1、后模框架2;

所述的前模框架1包括前固定板11、母模板12;

所述的前固定板11上设有热流道口111;

所述的母模板12一侧与前固定板11经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的母模板12上设有浇口孔121;

所述的母模板12另一侧设有第一模具容纳腔123;

所述的第一模具容纳腔123为长方体状空腔;

所述的母模板12四周设有导柱124;

所述的母模板12上还设有至少两条第一冷却液流道125;

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125设置在母模板12的侧面;

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125整体呈L形;

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125的外侧开口设置在第一模具容纳腔123的底部,与第一模具容纳腔123的底面垂直设置;外侧开口的周围还设有第一密封槽1251;

所述的第一密封槽1251为环槽状,所述的第一密封槽1251内壁直径大于第一冷却液流道125直径;

所述的所述的第一冷却液流道125的内侧开口设置在母模板12的侧面,与第一模具容纳腔123的侧面垂直设置;

所述的第一模具容纳腔123底部的四周还设有母模具固定螺栓孔126,所述的母模具固定螺栓孔126旁还设有圆柱销孔;

所述的后模框架2包括:后模固定板21、顶针板固定板22、模脚23、公模板24;

所述的后模固定板21上设有顶出机构211;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板22包括第一顶针板固定板221、第二顶针板固定板222、顶针板固定销223;

所述的第一顶针板固定板221、第二顶针板固定板222经螺栓相互固定;

所述的第二顶针板固定板222靠近后模固定板21设置;

所述的第一顶针板固定板221设置在第二顶针板固定板222的另一侧;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板22上一侧为第一公模仁顶针安装部2201,另一侧为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2202;

所述的第一顶针板固定板221的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2202一侧,中间位置设有固定孔225;

所述的第一顶针板固定板221与第二顶针板固定板222之间设有滑槽226,滑槽226位于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2202一侧;

所述的滑槽226的宽度大于固定孔225的直径;

所述的滑槽226一端与顶针板固定孔225相通,另一端设置在顶针板固定板22的边缘;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销223呈长方体状,与滑槽226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销223一端设有L形钩板2231,钩板2231上设有孔,经螺栓固定在顶针板固定板22上;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销223的另一端设有U形槽口2232,所述的U形槽口2232的宽度小于固定孔225的直径;

所述的U形槽口2232靠近第一顶针板固定板221的一侧与顶针板固定销223的平齐,另一端设有凹口;即顶针板固定销223的U形槽口2232处厚度小于顶针板固定销223的厚度;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板22的第一公模仁顶针安装部2201一侧为设置有若干根第一公模仁顶针227;

所述的模脚23设置在后模固定板21上,顶针板固定板22外侧;

所述的公模板24固定在模脚23上;

所述的公模板24一侧设有第二模具容纳腔242;

所述的第二模具容纳腔242与第一模具容纳腔123相对应设置,且外形尺寸相同;

所述的第二模具容纳腔242与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2202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公模仁顶针板通过槽243;

所述的顶针板通过槽243的尺寸小于第二模具容纳腔242的尺寸;

所述的公模板24上还设有至少两条第二冷却液流道244;

所述的第二冷却液流道244设置在公模板24的侧面;

所述的第二冷却液流道244整体呈L形;

所述的第二冷却液流道244的外侧开口设置在第二模具容纳腔242的底部,与第二模具容纳腔242的底面垂直设置;外侧开口的周围还设有第二密封槽2441;

所述的第二密封槽2441为环槽状,所述的第二密封槽2441内壁直径大于第二冷却液流道244直径;

所述的第二冷却液流道244的内侧开口设置在公模板24的侧面,与第二模具容纳腔242的侧面垂直设置;

所述的第二模具容纳腔242底部的四周还设有公模具固定螺栓孔245,所述的公模具固定螺栓孔245旁还设有圆柱销孔;

所述的模具包括:第一模具3、第二模具4、顶针板5、导柱6;

所述的第一模具3为注塑件的接安装部模具;

所述的第二模具4为注塑件的另一部分模具;

所述的第一模具3包括第一公模仁31、第一母模仁32;

所述的第二模具4包括第二公模仁41、第二母模仁42、顶针板5、导柱6;

所述的顶针板5设置在第二公模仁41一侧;

所述的第一母模仁32、第二母模仁42装在第一模具容纳腔123中;

所述的第一母模仁32、第二母模仁42接触部位紧密配合;

所述的第一母模仁32、第二母模仁42设有母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7;

所述的母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7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一母模仁32、第二母模仁42的背面,与第一冷却液流道125相对应设置;

所述的第一母模仁32、第二母模仁42上设有母模仁固定螺栓孔9,母模仁固定螺栓孔9与母模具固定螺栓孔126相对应;

所述的第一母模仁32、第二母模仁42经螺栓固定在第一模具容纳腔123后,第一母模仁32、第二母模仁42的背面与第一模具容纳腔123的底面贴合,母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7与第一冷却液流道125连通,通过第一密封槽1251内设置的密封圈将二者密封;

所述的第一公模仁31、第二公模仁41安装在第二模具容纳腔242中;

所述的第一公模仁31、第二公模仁41接触部位紧密配合;

所述的第一公模仁31、第二公模仁41上设有公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8;

所述的公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8的进液口设置在第一公模仁31、第二公模仁41的背面,与第二冷却液流道244相对应设置;

所述的第一公模仁31、第二公模仁41设有公模仁固定螺栓孔10,公模仁固定螺栓孔10与公模具固定螺栓孔245相对应;

所述的第一公模仁31、第二公模仁41经螺栓固定在第二模具容纳腔242后,第一公模仁31、第二公模仁41背面与第二模具容纳腔242的底面贴合,公模仁冷却液循环通道8与第二冷却液流道244连通,通过第二密封槽2441内设置的密封圈将二者密封;

所述的第一模具3的顶针装置设置在第一公模仁顶针安装部2201上;

所述的顶针板5安装在第二公模仁顶针板固定部2202上;

所述的顶针板5上设有顶针板固定钉51;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钉51一端设有螺纹511,另一端设有凹槽512;

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钉51经螺纹511固定在顶针板5,所述的顶针板固定钉51设有凹槽512一端安装在顶针板固定孔225内;

所述的凹槽512与顶针板固定销223的U形槽口2232相匹配。

使用时根据需要更换第二模具4即可注塑不同尺寸的注塑件。更换第二模具时,首先将 顶针板固定销223取出,拆下顶针板5,以及第二公模仁41、第二母模仁42固定螺栓,更换其他尺寸的第二模具4即可。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