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节能电热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0083发布日期:2018-06-05 20:3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节能电热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体圈,特别是一种保温节能电热圈。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在使用注塑机对各种塑料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料筒内的粒料或粉状塑料原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再将熔融状态的塑料原材料注射入闭合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获得塑料制品;现有注塑机料筒加热体圈中,当注塑机射嘴漏胶时,容易与电热圈中的加热元件接触导致射嘴烧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加热体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保温节能电热圈,包括加热体圈、装于加热体圈外的保温圈,所述加热体圈包括“C”形圈壳、装于“C”形圈壳内的加热板;所述保温圈包括内圈板、外保温槽,所述内圈板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锁组件;所述外保温槽内装有定位挡板,所述外保温槽内装有保温材料,所述保温圈分为第一保温圈、第二保温圈,所述第一保温圈一端与第二保温圈一端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第一保温圈另一端与第二保温圈另一端上均设有第二固定锁组件。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第一固定锁组件包括由内圈板端部内弯形成连接环、装于连接环中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连接环中装有两个连接柱。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外保温槽包括底板、装于底板两侧的垂直挡板;所述底板通过延伸出的固定齿块与垂直挡板固定焊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垂直挡板上端通过固定齿块固定有水平挡板,所述水平挡板、底板、定位挡板间形成用于放置保温材料的定位槽。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第二固定锁组件包括设于底板外侧面的固定夹、装于固定夹内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间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固定螺栓上装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加热器通过两层分段式结构,使加热体圈能更好的安装在注塑机上,同时两层式结构,使各功能区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同时加热板通过封闭结构,避免其与外界接触,避免出现因漏胶导致的机器损害,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圈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一种保温节能电热圈,包括加热体圈1、装于加热体圈1外的保温圈2,通过加热体圈1加热,保持注塑机温度的恒定,同时保温圈2用来减少加热体圈1产生热量的损耗,所述加热体圈1包括“C”形圈壳11、装于“C”形圈壳11内的加热板12,通过将加热板12封装在“C”形圈壳11内,避免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与加热板12接触,导致漏电、短路,甚至造成机器损坏;所述保温圈2包括内圈板21、外保温槽22,通过内圈板21将外保温槽22进行封闭,同时在所述内圈板21两端均设有第一固定锁组件23,通过第一固定锁组件23将保温圈2固定锁扣;在所述外保温槽22内装有定位挡板24,所述外保温槽22内装有保温材料25,使保温材料25 的位置得到固定,将所述保温圈2分为第一保温圈201、第二保温圈 202;同时也将所述第一保温圈201一端与第二保温圈202一端通过转轴3连接,所述第一保温圈201另一端与第二保温圈202另一端上均设有第二固定锁组件26,并设有第二道固定锁,使安装时更加方便快捷,为日后的维护保养带来便利,将加热器通过转轴3打开后,直接将加热器扣装在相应位置并锁死,避免出现调整位置等后续问题,提高整体的稳定性。

第一固定锁组件23包括由内圈板21端部内弯形成连接环231、装于连接环231中的连接柱232,所述连接柱232间通过固定螺栓233 连接,在连接安装时,用固定螺栓233将内圈板21两端的连接柱232 固定,为增加连接的稳定性,在连接环231中装有两个连接柱232。

为进一步限制保温材料25放置的位置,所述外保温槽22包括底板221、装于底板221两侧的垂直挡板222;所述底板221通过延伸出的固定齿块103与垂直挡板222固定焊接;所述垂直挡板222上端通过固定齿块103固定有水平挡板223,所述水平挡板223、底板221、定位挡板24间形成用于放置保温材料25的定位槽104,将保温材料 25放置在定位槽104内,固定其位置,避免出现偏移。

在第二固定锁组件26包括设于底板221外侧面的固定夹261、装于固定夹261内的连接柱232,所述连接柱232间通过固定螺栓233 固定连接,固定螺栓233上的弹簧234将增加螺栓与连接柱232间的连接的紧密度。

根据上述原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