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印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5564发布日期:2019-01-14 19:3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印机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快速成型领域,具体是一种打印机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打印机头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其中3d打印技术具有较高的打印精度以及较高的复杂程度,打印过程中无需,模具的特性,因此发展前景广泛,但其同样在打印过程中,受到打印机框架的限制,打印的尺寸受限,不能满足大零件的制作需求,故需要一种设备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印机头,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打印机头,包括上机身以及位于所述上机身下方的下机身,所述上机身内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后侧末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前侧端壁内的电机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左侧设置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所述第二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啮合的设置有行星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啮合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下机身内设置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所述第六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三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七转动轴前后末端对称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八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所述第四空腔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内设置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动轴左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所述第九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所述第五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所述第十转动轴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四空腔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上机身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配重块,所述第一滑块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打印机头。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所述第三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一永磁铁滑块,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一滑动槽右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动槽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左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第七齿轮,所述第一连杆右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脱离配合的第一齿轮组,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三齿轮正转与反转,有利于控制该设备左右行走。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五空腔右侧端壁啮合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二永磁铁滑块,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动槽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滑动槽后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五空腔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右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连杆左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脱离配合的第八齿轮,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五齿轮的正转与反转,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滑块的前后滑动。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一转动轴,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十一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啮合的第九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的所述第十一转动轴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锥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二转动轴,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锥齿轮啮合的第十一锥齿轮,所述第十二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九齿轮,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三转动轴,所述第十三转动轴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九齿轮啮合的第十齿轮,所述下机身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所述第十三转动轴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二锥齿轮,所述第三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十四转动轴,所述第二空腔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十二锥齿轮啮合的第一飞轮,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十四转动轴通过所述花键配合,所述第三空腔内的第十四转动轴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飞轮,所述第十四转动轴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飞轮,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飞轮啮合的左右延伸的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与所述第一连杆左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空腔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滑动槽,所述第三滑动槽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第三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动槽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三滑动槽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滑动槽内设置有液压油,所述第三空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飞轮啮合的第四齿条,所述第四齿条与所述第二活塞固定连接,有利于保证所述第十四转动轴的恒定方向转动,有利于控制所述上机身的上下滑动,提高该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空腔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滑动槽,所述第四滑动槽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三永磁铁滑块,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与所述第四滑动槽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滑动槽后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铁,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左侧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前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五滑动槽,所述电机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五滑动槽内,所述电机与所述第五滑动槽前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五弹簧,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前后滑动,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锥齿轮以及所述第八锥齿轮的啮合状态,有利于控制所述该设备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四空腔内设置有第六滑动槽,所述第六滑动槽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转动设置有第五带轮,所述第二滑块与是第六滑动槽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六弹簧,所述下机身内设置有第七滑动槽,所述第七滑动槽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上转动设置有第六带轮,所述第三滑块与所述第七滑动槽底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七弹簧,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始终保持传动状态,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始终保持传动状态,提高该设备的实用性。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上机身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所述上机身顶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金属触点,所述下机身顶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脱离配合的第三金属触点,所述下机身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脱离配合的第四金属触点,所述第一滑块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五金属触点,所述第一滑块后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六金属触点,所述第四空腔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金属触点配合的第七金属触点,所述第四空腔后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金属触点脱离配合的第八金属触点,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铁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铁的通电或断电,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正转或反转,有利于控制该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该设备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与所述第四金属触点配合,所述第五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七金属触点配合,所述第三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均未通电,所述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的第九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磁铁断电,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时,所述电机开始工作,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齿轮转动,所述第九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齿轮带动所述上机身快速向下滑动,当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第三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向前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三连杆向前滑动,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电机向前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下机身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七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带轮转动,所述第三带轮带动所述第四带轮转动,所述第四带轮带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后侧滑动,当所述第六金属触点与所述第八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向后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向后滑动,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五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左侧滑动,当该设备向右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三齿条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三齿条带动所述第二飞轮转动,所述第二飞轮带动所述第十四转动轴转动,所述第十四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所述第一飞轮带动所述第十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齿轮带动所述上机身向上滑动,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行走轮反向转动,所述行走轮带动该设备向左滑动,当该设备完成打印后,所述第三电磁铁断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向后侧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三连杆向后滑动,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电机向后滑动,所述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第九锥齿轮啮合,所述电机反转,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反向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九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十齿轮带动所述上机身快速向上滑动,当所述与所述配合时,所述电机停止工作,该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维护修理方便,同时利用电能驱动机械结构,自动提升设备打印3d模型,同时该设备采用轮式行走结构,增加该设备的打印规模,同时其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同时采用平衡木机构,提高该设备的工作工程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打印机头整体结构俯剖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c-c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d-d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打印机头,包括上机身11以及位于所述上机身11下方的下机身12,所述上机身11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01,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转动轴30,所述第一转动轴30后侧末端与设置在所述第一空腔101前侧端壁内的电机34动力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30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锥齿轮16,所述第一空腔101左侧设置有第二空腔102,所述第二空腔102与所述第一空腔101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转动轴38,所述第一空腔101内的所述第二转动轴38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6脱离配合的第二锥齿轮37,所述第二空腔102内的第二转动轴38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锥齿轮39,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转动设置有上下延伸的第三转动轴40,所述第三转动轴40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39啮合的第四锥齿轮41,所述第三转动轴40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齿轮73,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转动设置有第四转动轴51,所述第四转动轴51顶部末端固定设置有内齿圈50,所述内齿圈50与所述第一齿轮73之间啮合的设置有行星齿轮72,所述第四转动轴51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五锥齿轮52,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五转动轴80,所述第五转动轴80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锥齿轮52啮合的第六锥齿轮53,所述第五转动轴80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一带轮54,所述下机身12内设置有第三空腔103,所述第三空腔103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六转动轴81,所述第六转动轴81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带轮56,所述第二带轮56与所述第一带轮54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一皮带55,所述第六转动轴81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二齿轮58,所述第三空腔103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七转动轴60,所述第七转动轴60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三齿轮61,所述第七转动轴60前后末端对称设置有行走轮62,所述第一空腔101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空腔104,所述第四空腔104与所述第一空腔101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八转动轴32,所述第八转动轴32左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16脱离配合的第七锥齿轮31,所述第八转动轴32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带轮33,所述第四空腔104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一滑块82,所述第一滑块82内设置有第五空腔105,所述第五空腔105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九转轴27,所述第九转动轴27左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四带轮26,所述第三带轮33与所述第四带轮26之间传动设置有第二皮带29,所述第九转动轴27右侧末端固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28,所述第五空腔105内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转动轴24,所述第四转动轴24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五齿轮83,所述第十转动轴24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六齿轮23,所述第四空腔104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23啮合的第一齿条25,所述上机身11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配重块99,所述第一滑块82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打印机头90。

有益地,所述第三空腔103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一滑动槽110,所述第一滑动槽110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一永磁铁滑块84,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84与所述第一滑动槽110右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一弹簧85,所述第一滑动槽110右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一电磁铁86,所述第三空腔103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一连杆63,所述第一连杆63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8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3左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58以及所述第三齿轮61啮合的第七齿轮59,所述第一连杆63右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58以及所述第三齿轮61脱离配合的第一齿轮组57,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三齿轮61正转与反转,有利于控制该设备左右行走。

有益地,所述第五空腔105右侧端壁啮合设置有第二滑动槽109,所述第二滑动槽109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二永磁铁滑块77,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77与所述第二滑动槽109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二弹簧79,所述第二滑动槽109后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铁78,所述第五空腔105内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二连杆76,所述第二连杆76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7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76右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28以及所述第五齿轮83啮合的第二齿轮组74,所述第二连杆76左侧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四齿轮28以及所述第五齿轮83脱离配合的第八齿轮75,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五齿轮83的正转与反转,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滑块82的前后滑动。

有益地,所述第一转动轴30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八锥齿轮17,所述第一空腔101与所述第二空腔102之间转动设置有左右延伸的第十一转动轴15,所述第一空腔101内的第十一转动轴15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八锥齿轮17啮合的第九锥齿轮18,所述第二空腔102内的所述第十一转动轴15右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锥齿轮14,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二转动轴49,所述第十二转动轴49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锥齿轮14啮合的第十一锥齿轮13,所述第十二转动轴49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九齿轮44,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十三转动轴46,所述第十三转动轴46后侧末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九齿轮44啮合的第十齿轮47,所述机身12上下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十齿轮47啮合的第二齿条48,所述第十三转动轴46前侧末端固定设置有第十二锥齿轮45,所述第三空腔103与所述第二空腔102之间转动设置有第十四转动轴42,所述第二空腔102内转动设置有与所述第十二锥齿轮45啮合的第一飞轮43,所述第一飞轮43与所述第十四转动轴42通过所述花键配合,所述第三空腔103内的第十四转动轴42外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二飞轮69,所述第十四转动轴42底部末端固定设置有第三飞轮65,所述第三空腔10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飞轮69啮合的左右延伸的第三齿条64,所述第三齿条64与所述第一连杆63左侧端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空腔103左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三滑动槽108,所述第三滑动槽108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一活塞35,所述第一活塞35与所述第三齿条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滑动槽108内设置有左右滑动的第二活塞67,所述第二活塞67与所述第三滑动槽108左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三弹簧68,所述第三滑动槽108内设置有液压油70,所述第三空腔103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飞轮65啮合的第四齿条66,所述第四齿条66与所述第二活塞67固定连接,有利于保证所述第十四转动轴42的恒定方向转动,有利于控制所述上机身11的上下滑动,提高该设备的实用性。

有益地,所述第一空腔101右侧端壁内设置有第四滑动槽107,所述第四滑动槽107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三永磁铁滑块20,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20与所述第四滑动槽107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四弹簧21,所述第四滑动槽107后侧端壁内固定设置有第三电磁铁22,所述第一空腔101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三连杆19,所述第三连杆19右侧末端与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9左侧与所述第一转动轴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空腔101前侧端壁内设置有第五滑动槽106,所述电机34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五滑动槽106内,所述电机34与所述第五滑动槽106前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五弹簧36,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34前后滑动,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一锥齿轮16以及所述第八锥齿轮17的啮合状态,有利于控制所述该设备的工作状态。

有益地,所述第四空腔104内设置有第六滑动槽111,所述第六滑动槽111内设置有前后滑动的第二滑块201,所述第二滑块201上转动设置有第五带轮202,所述第二滑块201与是第六滑动槽111后侧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六弹簧203,所述下机身12内设置有第七滑动槽112,所述第七滑动槽112内设置有上下滑动的第三滑块205,所述第三滑块205上转动设置有第六带轮206,所述第三滑块205与所述第七滑动槽112底部端壁之间弹性设置有第七弹簧204,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三带轮33与所述第四带轮26始终保持传动状态,有利于保证所述第一带轮54与所述第二带轮56始终保持传动状态,提高该设备的实用性。

有益地,所述上机身11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一金属触点91,所述上机身11顶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金属触点98,所述下机身12顶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金属触点91脱离配合的第三金属触点92,所述下机身12底部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金属触点98脱离配合的第四金属触点97,所述第一滑块82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五金属触点95,所述第一滑块82后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第六金属触点94,所述第四空腔104前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五金属触点95配合的第七金属触点96,所述第四空腔104后侧端壁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金属触点94脱离配合的第八金属触点93,有利于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铁22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铁78的通电或断电,有利于控制所述电机34正转或反转,有利于控制该设备的工作状态,提高该设备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金属触点98与所述第四金属触点97配合,所述第五金属触点95与所述第七金属触点96配合,所述第三电磁铁22与所述第二电磁铁78均未通电,所述第八锥齿轮17与所述的第九锥齿轮18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组74与所述第四齿轮28以及所述第五齿轮83啮合,所述第一电磁铁86断电,所述第七齿轮59与所述第二齿轮58以及所述第三齿轮61啮合。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时,所述电机34开始工作,所述电机34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30转动,第一转动轴30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17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17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18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18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14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14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13转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13带动所述第九齿轮44转动,所述第九齿轮44带动所述第十齿轮47转动,所述第十齿轮47带动所述上机身11快速向下滑动,当所述第一金属触点91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92配合时,所述第三电磁铁22通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20向前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20带动所述第三连杆19向前滑动,所述第三连杆19带动所述电机34向前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6与所述第二锥齿轮37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16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7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37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39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39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1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41带动所述第一齿轮73转动,所述第一齿轮73带动所述内齿圈50转动,所述内齿圈50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52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52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53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53带动所述第一带轮54转动,所述第一带轮54带动所述第二带轮56转动,所述第二带轮56带动所述第二齿轮58转动,所述第二齿轮58带动所述第三齿轮61转动,所述第三齿轮61带动所述下机身12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16与所述第七锥齿轮31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16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31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31带动所述第三带轮33转动,所述第三带轮33带动所述第四带轮26转动,所述第四带轮26带动所述第四齿轮28转动,所述第四齿轮28带动所述第五齿轮83转动,所述第五齿轮83带动所述第六齿轮23转动,所述第六齿轮23带动所述第一滑块82向后侧滑动,当所述第六金属触点94与所述第八金属触点93配合时,所述第二电磁铁78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77向后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77带动所述第二连杆76向后滑动,所述第八齿轮75与所述第四齿轮28以及所述第五齿轮83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8带动所述第五齿轮83反向转动,所述第五齿轮83带动所述第六齿轮23反向转动,所述第六齿轮23带动所述第一滑块82向左侧滑动,当该设备向右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所述第一电磁铁86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84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84带动所述第一连杆63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一连杆63带动所述第三齿条64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三齿条64带动所述第二飞轮69转动,所述第二飞轮69带动所述第十四转动轴42转动,所述第十四转动轴42带动所述第一飞轮43转动,所述第一飞轮43带动所述第十二锥齿轮45转动,所述第十二锥齿轮45带动所述第十齿轮47转动,所述第十齿轮47带动所述上机身11向上滑动,所述第一齿轮组57与所述第二齿轮58以及所述第三齿轮61啮合,所述第二齿轮58带动所述第三齿轮61反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61带动所述行走轮62反向转动,所述行走轮62带动该设备向左滑动,当该设备完成打印后,所述第三电磁铁22断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20向后侧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20带动所述第三连杆19向后滑动,所述第三连杆19带动所述电机34向后滑动,所述第八锥齿轮17与所述第九锥齿轮18啮合,所述电机34反转,所述电机34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30反向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17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18反向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18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14反向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14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13反向转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13带动所述第九齿轮44反向转动,所述第九齿轮44带动所述第十齿轮47反向转动,所述第十齿轮47带动所述上机身11快速向上滑动,当所述98与所述97配合时,所述电机34停止工作,该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设备在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二金属触点与所述第四金属触点配合,所述第五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七金属触点配合,所述第三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均未通电,所述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的第九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组与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一电磁铁断电,所述第七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

当使用本发明的设备时,所述电机开始工作,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第一转动轴带动所述第八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齿轮转动,所述第九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齿轮带动所述上机身快速向下滑动,当所述第一金属触点与所述第三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第三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向前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三连杆向前滑动,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电机向前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内齿圈转动,所述内齿圈带动所述第五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一带轮转动,所述第一带轮带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所述第二带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齿轮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下机身向右滑动,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七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七锥齿轮转动,所述第七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三带轮转动,所述第三带轮带动所述第四带轮转动,所述第四带轮带动所述第四齿轮转动,所述第四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转动,所述第五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后侧滑动,当所述第六金属触点与所述第八金属触点配合时,所述第二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向后滑动,所述第二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二连杆向后滑动,所述第八齿轮与所述第四齿轮以及所述第五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带动所述第五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五齿轮带动所述第六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六齿轮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向左侧滑动,当该设备向右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所述第一电磁铁通电,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一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一连杆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三齿条向左侧滑动,所述第三齿条带动所述第二飞轮转动,所述第二飞轮带动所述第十四转动轴转动,所述第十四转动轴带动所述第一飞轮转动,所述第一飞轮带动所述第十二锥齿轮转动,所述第十二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齿轮转动,所述第十齿轮带动所述上机身向上滑动,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三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行走轮反向转动,所述行走轮带动该设备向左滑动,当该设备完成打印后,所述第三电磁铁断电,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向后侧滑动,所述第三永磁铁滑块带动所述第三连杆向后滑动,所述第三连杆带动所述电机向后滑动,所述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第九锥齿轮啮合,所述电机反转,所述电机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反向转动,所述第八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九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十锥齿轮带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十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第九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九齿轮带动所述第十齿轮反向转动,所述第十齿轮带动所述上机身快速向上滑动,当所述与所述配合时,所述电机停止工作,该设备回到初始状态。

本发明的设备结构简单,维护修理方便,同时利用电能驱动机械结构,自动提升设备打印3d模型,同时该设备采用轮式行走结构,增加该设备的打印规模,同时其结构紧凑,减少占地面积,同时采用平衡木机构,提高该设备的工作工程的稳定性,并且提高了设备自动化程度及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