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成型模具及其鞋底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95899发布日期:2019-04-23 21:22阅读:2371来源:国知局
鞋底成型模具及其鞋底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鞋底成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及其鞋底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是全球最大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国,鞋类己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鞋类的功能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对鞋底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鞋底性能通常要求具有耐磨、柔软及贴合性等功能,而常见的鞋底为一体式压塑成型,采用同类注塑材质构造,鞋底各部分功能一致,无法达到客户使用的具体需求,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鞋底成型模具及其鞋底成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所述上模座铰接的下模座及挡板、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挡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内包括位于所述下模座内缘的支撑凸台,所述挡板架设于所述支撑凸台顶端,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挡板包括围合形成第三容腔的上板和下板,所述鞋底包括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的上底、下底及中底。

优选的,所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包括和其三者分别连通的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口及第三注塑口。

优选的,所述第二容腔的底端包括形成于所述鞋底的下底底面的纹路。

优选的,所述挡板的顶端包括形成于所述鞋底的上底底面的纹路。

优选的,所述第三容腔的底端包括形成于所述鞋底的中底底面的纹路。

优选的,所述上底、中底及下底分别采用不同硬度的塑胶材质构造。

优选的,所述下模座的两相对侧外壁分别设有手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鞋底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上模座、下模座及挡板,将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对接压合,将所述挡板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

提供不同硬度的注塑原料,将三种注塑原料分别注入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内;

注塑原料分别在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内依次压合成型为上底、下底及中底;

再将挡板抽出,使中底从所述第三容腔内脱离,并对上底、下底及中底进行压合,此时,尚未冷却成型的上底、中底及下底在上模座及下模座的压合下黏结融合在一起,形成鞋底。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所述上模座铰接的下模座及挡板、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挡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内包括位于所述下模座内缘的支撑凸台,所述挡板架设于所述支撑凸台顶端,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挡板包括围合形成第三容腔的上板和下板,所述鞋底包括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的上底、下底及中底,使得不同材质的鞋底能够同步成型,更加符合鞋底的使用特性,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底成型模具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底成型模具加工成型的鞋底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鞋底成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底成型模具的剖面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鞋底成型模具加工成型的鞋底结构图。所述鞋底成型模具100包括上模座1、和所述上模座1铰接的下模座2及挡板3。

所述上模座1和所述下模座2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挡板3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内包括位于所述下模座内缘的支撑凸台21,所述挡板3架设于所述支撑凸台21顶端,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容腔101和第二容腔102。

所述挡板3包括围合形成第三容腔30的上板31和下板32。

所述鞋底200包括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101、第二容腔102及第三容腔30的上底201、下底202及中底203。

所述第一容腔101、第二容腔102及第三容腔30包括和其三者分别连通的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口及第三注塑口(图未视)。

所述第二容腔102的底端包括形成于所述鞋底200的下底202底面的纹路。

所述挡板3的顶端包括形成于所述鞋底200的上底201底面的纹路。

所述第三容腔30的底端包括形成于所述鞋底200的中底203底面的纹路。

所述上底201、中底203及下底202分别采用不同硬度的塑胶材质构造。

所述下模座2的两相对侧外壁分别设有手柄22。

注塑机将塑胶原料通过第一注塑口、第二注塑口及第三注塑口送至第一容腔101、第二容腔102及第三容腔30内分别成型为上底201、中底203及下底202,所述上底201贴合脚部设置,所述下底202与地面等接触面进行接触,所述中底203连接上底201及下底202,在上底201收到压力挤压需向下运作时中底203起缓冲作用,避免因过量运作造成对鞋底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底201、中底203及下底202分别采用不同硬度的塑胶材质构造,以保证上底201、中底203及下底202的特性更适合鞋底各部分功能,使得下底202更耐磨,中底203更具柔软性,上底201更贴合匹配使用者脚部。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鞋底成型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鞋底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提供上模座、下模座及挡板,将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对接压合,将所述挡板设于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之间,

提供不同硬度的注塑原料,将三种注塑原料分别注入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内;

注塑原料分别在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内依次压合成型为上底、下底及中底;

再将挡板抽出,使中底从所述第三容腔内脱离,并对上底、下底及中底进行压合,此时,尚未冷却成型的上底、中底及下底在上模座及下模座的压合下黏结融合在一起,形成鞋底;

提供第一槽和第二槽,进行水洗抛光。

具体的,第一槽:ck-368酸(ph值:3-4),第二槽:清水(ph值:3-4),温度50-55℃,每桶最多200双,石英砂10-15铲、亚硝酸盐400毫升、洗洁净、洗衣粉以后适量的水搅拌。

所述中底203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领料、配料、密炼、开炼、押出造料、混炼、包装、拌料、大料干燥。具体的,步骤如下:

领料

领用检测合格的原料;

配料

配料依据配方要求数据准确称量;塑胶料,填充剂精确到±0.01kg以内,色素类精确到±0.1g以内,配合剂精确到±0.1g以内;

密炼

首先,清洗密炼机机壁、混合槽;

将密炼机温度保持在110±5℃,时间15分钟,进行打料;

依次将塑胶料、填充剂、硬脂酸、硬脂酸锌、分散助料、流动助料、色素一起投入混合槽密炼,80-85℃开始翻料一次,95-100℃开始倒发泡剂和dcp,加压盖下降,以免发泡剂外泄,轻启防尘盖,将加压盖上发泡剂等药品扫入,105℃翻料三次,110±5℃出料;

开炼

温度:60±5℃,时间:6分钟,5mm-6mm先对角打厚两遍,再1.5mm以下薄通2遍,保证大料分散均匀;

押出造料

温度75-85℃,换颜色料时,清理干净料斗、模头、输料管、筛车、料仓,粒子长度3-5mm;

混炼

时间:30分钟,两手或两手以上同批号可一起混合,最多不超过1500kg;

包装

将混合好的料按25kg/包包装,标签必须标注好材料名、重量、颜色、日期;

拌料

配料:l、s料1:1进行配比,并根据实际倍率率作微调;搅料时间:按比例配好的l、s料10-15分钟混合;

大料干燥

温度:45-50℃,时间:2小时,干燥桶内离子重力不低于45kg,不高于95kg。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鞋底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座、和所述上模座铰接的下模座及挡板、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围合形成收容腔,所述挡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收容腔内包括位于所述下模座内缘的支撑凸台,所述挡板架设于所述支撑凸台顶端,将所述收容腔分隔为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所述挡板包括围合形成第三容腔的上板和下板,所述鞋底包括分别收容于所述第一容腔、第二容腔及第三容腔的上底、下底及中底,使得不同材质的鞋底能够同步成型,更加符合鞋底的使用特性,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