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7146发布日期:2018-09-11 22:3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渐趋饱和,众多产品设计就采用了传统塑胶材质实现低价,而兼顾物美、提升产品层次,又在外观定义上采取了金属漆和美工线(即全金属后壳手机的天线信号释放标志性构造)的设计理念,达到仿金属后壳视感的效果。那么为了实现金属材质般的质优外观,还需要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的充分结合。

传统塑胶手机后壳的开模设计是将分型线定义在产品最大轮廓位置,通过打磨方式去除四周分型线披锋,因需要打磨四边的分型线,周长较长,故打磨时间较长,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能够提高手机壳的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型腔模、型芯模以及至少两个侧模,所述至少两个侧模围合设置于所述型腔模和所述型芯模之间;所述型腔模包括型腔,所述型芯模包括型芯,所述至少两个侧模的内壁均包括凹模腔,所述凹模腔的成型表面与所述型腔以及所述型芯的成型表面均适配;所述型腔、所述型芯以及全部所述凹模腔共同形成用于成型制件的注塑空间,所述凹模腔与所述型腔的接缝位置为制件的分型线位置,以使制件的分型线位于制件的最大轮廓线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制件为矩形结构,所述侧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侧模为L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制件为矩形结构,所述侧模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制件的四个侧壁的位置设置。

可选地,所述四个侧模中的任意三个为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制件的侧表面为弧形表面,所述凹模腔的成型表面为与所述弧形表面相对应的弧形成型表面。

可选地,所述凹模腔的内壁嵌设有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模腔的镶针,用于在制件的侧壁成型贯穿的侧孔。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注塑模具的侧模改变制件的分型线位置,使制件的分型线内移到制件的最大轮廓线的内侧,然后通过表面处理所形成的美工线对位于制件的短边侧的分型线进行视觉遮挡,省去了对位于制件的短边侧的分型线进行打磨处理,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降低了加工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各部件相互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制件成型后与注塑模具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制件成型后与注塑模具在俯视视角下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通过注塑模具成型的制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注塑模具的侧模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移动设备的壳体的加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制件打磨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制件表面处理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提供一种注塑模具,能够提高手机壳的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注塑模具进行详细介绍。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见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包括:型腔模10、型芯模20以及至少两个侧模30,所述至少两个侧模30围合设置于所述型腔模10和所述型芯模20之间,图1中部分侧模30未示出。所述型腔模10包括型腔11,所述型芯模20包括型芯21,所述至少两个侧模30的内壁均包括凹模腔31,所述凹模腔31的成型表面与所述型腔11以及所述型芯21的成型表面均适配。

参见图2所示,所述型腔11、所述型芯21以及全部所述凹模腔31共同形成用于成型制件90的注塑空间40。参见图3至图5所示,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外端面与所述型腔11的接缝位置50为制件90的分型线91的位置,以使制件90的分型线91位于制件90的最大轮廓线92的内侧。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公开通过注塑模具的侧模30改变制件90的分型线91的位置,使制件90的分型线91内移到制件90的最大轮廓线的内侧,然后通过表面处理所形成的美工线对位于制件90的短边侧的分型线91进行视觉遮挡,省去了对位于制件90的短边侧的分型线91进行打磨处理,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降低了加工成本。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件90为矩形结构,所述侧模3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对应于所述制件90的四个侧壁的位置设置。即相当于四个侧模30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制件90的四个侧壁,进而与型腔模10的型腔11以及型芯模20的型芯21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注塑成型制件90的注塑空间40。制件90的四个边角部由四个侧模30共同拼接形成对应的模腔结构33,任意一个模腔结构33可以是单独形成于一个侧模30上,也可以是在两个侧模30上各自形成该模腔结构33的一部分,通过将这两个侧模30相互拼接得到完整的该模腔结构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四个侧模30中的任意三个为一体成型,即相当于其中三个侧模30一体成型为U型结构,另一个侧模30位于该U型结构的封口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侧模3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所述侧模30为L型结构。或是四个侧模30两两一体成型,形成两个L型结构。两个L型结构相互拼接,同样可以与型腔模10的型腔11以及型芯模20的型芯21共同围合形成用于注塑成型制件90的注塑空间40。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件90的侧表面为弧形表面,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成型表面为与所述弧形表面相对应的弧形成型表面,进而成型出具有相应结构形状侧壁的制件90。当然,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成型表面可以根据所述制件90的侧表面的形状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变换。

参见图6所示,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内壁嵌设有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模腔31的镶针32,所述镶针32用于在制件90的侧壁成型贯穿的侧孔93。制件90的侧孔93可以包括耳机孔、卡托孔、按键孔、电源孔以及出音孔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应地,所述注塑模具的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内壁根据所述制件90的待加工侧孔93的位置及结构形状嵌设有对应位置及结构形状的镶针32。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该侧模30上形成有两个所述模腔结构33。

由于制件侧孔的加工要求不允许孔边缘有R角(即圆角)。传统的侧孔的加工方案是采用模具与镶针一体成型的方式来成型侧孔,需要采用电极放电加工,并且由于镶针与模具连接处的根部带有自然圆角,因此这种方式会导致产品孔边缘带有自然圆角0.1mm左右,烤漆后因轻微积油还会放大视觉效果,没有办法保证孔边缘绝对的利边效果。为了保证孔边缘具有利边效果的立体视感,通常会在制件烤漆后单独进行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加工,以实现孔边缘具有利边效果的立体视感。但是CNC加工制件一周的孔位的用时约为4分钟/片,加工时间和成本高,同时CNC加工容易造成烤漆层沿孔边崩漆而出现缺口导致外观不良,降低产品良率。

本公开的注塑模具,通过在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内壁嵌设有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模腔31的镶针32,由于镶针32是与侧模30以嵌入式拼接的方式进行组装的,因此镶针32与侧模30的接缝处是完全与制件的侧孔形状相一致的,不会造成孔边缘的圆角问题,保证了制件的侧孔具有利边效果的立体视感。另外也免去了CNC加工,节省了加工成本。

参见图7所示,下面介绍一种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的一种移动设备的壳体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结合图4和图5所示,待加工壳体的制件90为矩形结构,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注塑成型壳体的制件90,使制件90的分型线91位于制件90的最大轮廓线92的内侧。本公开所述的移动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或是掌上电脑中的一种。

步骤S12:结合图8所示,对位于所述制件90的长边侧的分型线91进行打磨处理,例如采用海绵砂打磨,进而去除位于制件90的长边侧的分型线91。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械打磨或抛光的方式对位于制件90的长边侧的分型线91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S13:对所述制件90的表面进行烤漆处理以形成烤漆层。烤漆层可以对制件90的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并且可以根据工艺需要采用不同的烤漆颜色,进而使壳体实现不同颜色的外观效果。

步骤S14:结合图9所示,对所述制件90的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美工线94,所述美工线94将位于所述制件90的短边侧的分型线91包覆在内,可以对该分型线91进行视觉遮挡。可以通过镭雕的方式对所述制件90进行表面处理以形成所述美工线94。其中,位于所述制件90的短边侧的分型线91的边缘与对应侧的所述美工线94的边缘的距离为0~2mm。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制件90的短边侧的分型线91的边缘与对应侧的所述美工线94的边缘的距离为0.05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注塑模具可以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与所述型腔模10的型腔11的接缝位置设计为能够使得所述制件90的短边侧的分型线91与待加工的所述美工线94的走向相一致,可以使美工线91与制件90的短边侧的分型线91达到相互平行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壳体达到更美观的外观效果。

步骤S15:通过所述注塑模具的侧模30对所述制件90进行侧孔93成型处理,以使所述镶针32在所述制件90的侧壁形成对应的侧孔93。其中,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内壁根据所述制件90的待加工侧孔93的位置及形状嵌设有对应的镶针32。

由于制件侧孔的加工要求不允许孔边缘有R角(即圆角)。传统的侧孔的加工方案是采用模具与镶针一体成型的方式来成型侧孔,需要采用电极放电加工,并且由于镶针与模具连接处的根部带有自然圆角,因此这种方式会导致产品孔边缘带有自然圆角0.1mm左右,烤漆后因轻微积油还会放大视觉效果,没有办法保证孔边缘绝对的利边效果。为了保证孔边缘具有利边效果的立体视感,通常会在制件烤漆后单独进行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加工,以实现孔边缘具有利边效果的立体视感。但是CNC加工制件一周的孔位的用时约为4分钟/片,加工时间和成本高,同时CNC加工容易造成烤漆层沿孔边崩漆而出现缺口导致外观不良,降低产品良率。

采用本公开的注塑模具对移动设备的壳体进行成型加工,通过在所述侧模30的凹模腔31的内壁嵌设有部分凸出于所述凹模腔31的镶针32,由于镶针32是与侧模30以嵌入式拼接的方式进行组装的,因此镶针32与侧模30的接缝处是完全与制件的侧孔形状相一致的,不会造成孔边缘的圆角问题,保证了制件的侧孔具有利边效果的立体视感。另外也免去了CNC加工,节省了加工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