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用铲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6342发布日期:2019-04-03 00:2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用铲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用铲刀。



背景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日益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生产之中,目前市场上流行的3D打印机并不能做到“一站式服务”(输入数字模型既能形成无需再修正的实物模型)。因此在不断完善3D打印机的功能的同时,其相关配套工具设计必不可少;在关于打印产物从机器中取出方面,目前市场上并未有符合3D打印规律的专业铲刀。于是诸多3D打印厂家根据习惯选用市场上现有的一些铲刀,如z型尖角铲和平头铲。Z型铲将力集于一点,便于切断打印产物与机器之间的连接,但是在取中大型打印物时,由于头部呈尖角型,难免出现打印物与机器之间“藕断丝连”,平头铲虽然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其自身的前端平整,力是作用过于分散,致使分离打印产物与机器之连接的工作劳力增加,效率降低,在取精细产物时还可能会由于用力过猛导致伤损打印产物;再者,某些3D打印材料具有不溶于水的油腻性或对塑料、木材的低腐蚀性,在用之进行生产时,无论采用市场上铲刀,长时间使用刀把将逐渐被腐蚀,这些都是困扰从事3D打印生产服务人员的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降低成本、提到效率和使用方便的3D打印机用铲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降低成本、提到效率和使用方便的3D打印机用铲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3D打印机用铲刀,它包括铲刀片、凸起环和曲凹线,所述铲刀片的右端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右端连接有手握柄,所述手握柄的右部设置有凸起环,所述手握柄的中部位置有凹处,所述铲刀片的边部位置设置有直凹线,所述铲刀片的中部位置有曲凹线。

所述铲刀片远离手握柄的一端的结构形状为弧形。

所述连接片的数量为2个。

所述凸起环与手握柄的连接方式为轴套连接。

所述直凹线与曲凹线的凹处深度一样。

所述曲凹线的形状为S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铲刀的整体分三个部分:刀身,握把,焊接结构,主要材质304不锈钢;特点一:弧形圆头方便聚力,较少工作过程中的施力成本;特点二:花型纹槽,花型纹槽即增添了工具的美观性,又减少铲取过程中3D打印产物与支撑中间的摩擦,再者两者间往往残留诸多物料,花型纹槽利于物料滑落,降低成本损耗;特点三:电镀握把,高分子玻璃屏,避免某些3D打印材料的腐蚀作用;特点四:温度湿度检测装置,只需一节五号电池,即可实时监视室内温度湿度,避免温度湿度不达标所导致物料固化、升华等一系列损失;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成本、提到效率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机用铲刀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铲刀片 2、连接片 3、凸起环 4、手握柄 5、凹处 6、直凹线 7、曲凹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3D打印机用铲刀,它包括铲刀片1、凸起环3和曲凹线7,所述铲刀片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片2,所述连接片2的右端连接有手握柄4,所述手握柄4的右部设置有凸起环3,所述手握柄4的中部位置有凹处5,所述铲刀片1的边部位置设置有直凹线6,所述铲刀片1的中部位置有曲凹线7。

本实用新型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如下:生产:1、将304不锈钢原材料经过高温锻炼-退火-机加工-淬火-回火-二次回火-精磨后生成刀片,再通过丝印→蚀刻→碱处理形成花槽;2、将304不锈钢制成适宜规格的圆筒;3、将二者通过连接结构进行高温焊接;4、将屏幕与电路装置安放在事先计量好的位置;使用:1、装上满电电池屏幕将保持常亮,实时显示室内温度温度;2、进入3d打印机房后走到铲刀摆放处,观看室内湿度温度是否适宜;3、带上塑胶手套,拿起铲刀,打开3d打印机门,一手扶着打印产物,一手用铲子垂直用力;4、产物大小不同,所用技巧大同小异,凭借铲刀刀身中间尖口处一侧发力,逐渐将产物与机器分离;5、待产物分离后倾斜铲刀,使残余物料滑向物料槽;6、将铲刀放回原位;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成本、提到效率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一种3D打印机用铲刀,它包括铲刀片1、凸起环3和曲凹线7,所述铲刀片1的右端设置有连接片2,所述连接片2的右端连接有手握柄4,所述手握柄4的右部设置有凸起环3,所述手握柄4的中部位置有凹处5,所述铲刀片1的边部位置设置有直凹线6,所述铲刀片1的中部位置有曲凹线7;所述铲刀片远离手握柄的一端的结构形状为弧形;所述连接片的数量为2个;所述凸起环与手握柄的连接方式为轴套连接;所述直凹线与曲凹线的凹处深度一样;所述曲凹线的形状为S形状。

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结构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