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0657发布日期:2019-05-03 19:1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射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



背景技术:

O型密封圈O型圈(O-rings)是一种截面为圆形的橡胶密封圈,因其截面为O型,故称其为O型橡胶密封圈,也叫O型圈。

O型密封圈适用于装在各种机械设备上,在规定的温度、压力、以及不同的液体和气体介质中,于静止或运动状态下起密封作用。在机床、船舶、汽车、航空航天设备、冶金机械、化工机械、工程机械、建筑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塑料机械、农业机械、以及各类仪器仪表上,大量应用着各种类型的密封元件。

现有生产O型圈的注射模具,为了追求一次注射能够获得足够多的O型圈,常常会将流道板内的流道设计得很长,并且一条流道对应多个O型圈型腔,又或者,一条流道仅开设一个注射口,以上这种模具设计的方式,都会导致各个O型圈型腔之间存在温度差异,胶料流动不顺畅等等问题,从而引发O型圈边料/毛边过多,O型圈质量不均匀等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采用该模具能够解决毛边过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脱料板和流道板,脱料板的顶端面开设有至少一个料腔,料腔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注射口,脱料板与流道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用于成型O型圈型腔,多个O型圈型腔呈至少两竖列排布,同一横行的两个O型圈型腔之间通过流道旁路连通,各个流道旁路通过流道主路连通,多个注射口间隔均布在流道主路的中轴线上。

其中,注射口呈倒锥形设置。

其中,多个O型圈型腔呈四竖列排布,每两竖列O型圈型腔对应一条流道主路。

其中,多个O型圈型腔呈八竖列排布,每四竖列O型圈型腔对应一个料腔。

其中,每一竖列的O型圈型腔的数量为十个。

其中,每条流道主路对应九个注射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胶料从脱料板的料腔流经多个间隔均布注射口进入流道主道,胶料再从流道主道流经流道旁路进入各个O型圈的型腔,多个注射口以及流道旁路的设置能够保证流道主道内的胶料状态和质量都是均一的,进入到各个O型圈内的胶料其质量也是一致的,由于多个流道旁路的设置,避免了部分O型圈型腔存在胶料过多的情况,减少胶料挤压,进而达到O型圈少毛边或无毛边的效果,解决了以往O型圈毛边过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上模板1、脱料板2、料腔21、注射口22、流道板3、流道旁路31、流道主路32。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毛边可控的O型圈注射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模板1、脱料板2和流道板3,脱料板2的顶端面开设有两个料腔21,各个料腔21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注射口22,每个料腔21内的多个注射口22呈两竖列的方式排布。

作为该进的是,脱料板2与流道板3之间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用于成型O型圈型腔,多个O型圈型腔呈至少两竖列排布,具体的,每个料腔21对应四个O型圈型腔竖列,同一横行的两个O型圈型腔之间通过流道旁路31连通,各个流道旁路31通过流道主路32连通,多个注射口22间隔均布在流道主路32的中轴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胶料从脱料板2的料腔21流经多个间隔均布注射口22进入流道主道,胶料再从流道主道流经流道旁路31进入各个O型圈的型腔,多个注射口22以及流道旁路31的设置能够保证流道主道内的胶料状态和质量都是均一的,进入到各个O型圈内的胶料其质量也是一致的,由于多个流道旁路31的设置,避免了部分O型圈型腔存在胶料过多的情况,减少胶料挤压,进而达到O型圈少毛边或无毛边的效果,解决了以往O型圈毛边过多的问题。

为了提高注塑流畅度以及注射质量,注射口22呈倒锥形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其中,多个O型圈型腔呈八竖列排布,每两竖列O型圈型腔对应一条流道主路32,每四竖列O型圈型腔对应一个料腔21,其中,每一竖列的O型圈型腔的数量为十个,每条流道主路32对应九个注射口22。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