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层鞋底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8637发布日期:2020-07-07 14:3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层鞋底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层鞋底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三层鞋底模具其结构复杂,一般包括模具本体和配套的注塑机,模具本体的开模和合模均通过液压驱动,整套设备的生产的成本比较高,对于一些小企业来说开模的成本比较的大,极大的打击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现急需一款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三层鞋底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的三层鞋底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层鞋底模具,包括操作台以及设置在操作台上呈间隙设置的第一鞋模板和第二鞋模板,所述第一鞋模板具有一鞋底型腔,所述第二鞋模板的表面设有具有一容纳腔的环形隆起,所述容纳腔呈鞋底形状设置,所述第一鞋模板和第二鞋模板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与之相配合的压板模,所述第一鞋模板和第二鞋模板之间还设有转动压板,所述转动压板具有一鞋底状的通腔,所述转动压板的一侧铰接于操作台上,当所述转动压板朝向第一鞋模板翻转扣合时,所述转动压板上的通腔会与鞋底型腔形成配合,当所述转动压板朝向第二鞋模板翻转扣合时,所述转动压板上的通腔会与环形隆起形成配合,所述转动压板的一端设有手持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压板由靠近手持环的一端分割成前脚掌端和后脚跟端,所述手持环位于后脚跟端,所述后脚跟端靠近前脚掌端的一端设有两根呈间隙设置的滑动杆,所述前脚掌端上设有供滑动杆穿设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槽的底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杆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脚跟端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鞋模板和第二鞋模板上设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孔的两开口处均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本三层鞋底模具制作三层鞋底时,其操作方便不繁琐,而且结构简单,制造的成本低,维修起来也相对比较的方便,通过将转动压板分割成滑动配合的前脚掌端和后脚跟端,使得人们在脱模的时候,可以通过提拉手持环,后脚跟端会受力通过滑动杆与滑动槽的滑动与前脚掌端分离,此时位于通腔内的成型鞋底便会受力与通腔内壁产生位移,便于人们进行快速的脱模,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通过在后脚跟端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鞋模板和第二鞋模板上设有与限位孔相配合的限位杆,使得转动压板翻转扣合在第一鞋模板和第二鞋模板上时,可以通过限位杆与限位孔的配合进行限位,防止转动压板的前脚掌端和后脚跟端会脱离,导致塑胶从缝隙中流出,通过在限位孔的两开口处均设有倒角,使得人们在翻转扣合转动压板时更加的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动压板的结构分解图。

1、操作台;2、第一鞋模板;20、鞋底型腔;3、第二鞋模板;30、环形隆起;31、容纳腔;4、压板模;5、转动压板;50、通腔;51、手持环;52、前脚掌端;520、滑动槽;53、后脚跟端;531、限位孔;532、倒角;54、弹簧;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层鞋底模具,包括操作台1以及设置在操作台1上呈间隙设置的第一鞋模板2和第二鞋模板3,所述第一鞋模板2具有一鞋底型腔20,所述第二鞋模板3的表面设有具有一容纳腔31的环形隆起30,所述容纳腔31呈鞋底形状设置,所述第一鞋模板2和第二鞋模板3的一端分别铰接有与之相配合的压板模4,所述第一鞋模板2和第二鞋模板3之间还设有转动压板5,所述转动压板5具有一鞋底状的通腔50,所述转动压板5的一侧铰接于操作台1上,当所述转动压板5朝向第一鞋模板2翻转扣合时,所述转动压板5上的通腔50会与鞋底型腔20形成配合,当所述转动压板5朝向第二鞋模板3翻转扣合时,所述转动压板5上的通腔50会与环形隆起30形成配合,所述转动压板5的一端设有手持环51。所述转动压板5由靠近手持环51的一端分割成前脚掌端52和后脚跟端53,所述手持环51位于后脚跟端53,所述后脚跟端53靠近前脚掌端52的一端设有两根呈间隙设置的滑动杆,所述前脚掌端52上设有供滑动杆穿设的滑动槽520,所述滑动槽520的底壁上设有弹簧54,所述弹簧54的一端固定在底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杆上。所述后脚跟端53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孔531,所述第一鞋模板2和第二鞋模板3上设有与限位孔531相配合的限位杆6。所述限位孔531的两开口处均设有倒角532。

在实际操作中,不需要液压进行合模和开模,具体在使用本三层鞋底模具制作三层鞋底时,首先将融化好的第一层塑胶原料倒入第一鞋模板2的鞋底型腔20内,然后将压板模4压合在第一鞋模板2上然后通过螺栓或者压扣对压板模4进行固定。当第一层鞋底成型时打开压板模4,同时将转动压板5朝向第一鞋模板2翻转扣合,此时转动压板5上的通腔50会与鞋底型腔20形成配合,然后向通腔50内注入第二层的塑胶原料,再将压板模4压合在转动压板5上进行成型。

当第二层塑胶原料成型时打开压板模4,此时便完成了二层鞋底的制作,然后将转动压板5朝向第二鞋模板3翻转扣合,由于塑胶冷却刚成型时会具有粘度,所以在转动压板5翻转时会带动成型的二层鞋底,由于转动压板5的通腔50与环形隆起30之间会形成配合,人们便可以按压二层鞋底将二层鞋底滑移入环形隆起30的容纳腔31内,然后在转动压板5的通腔50内继续倒入第三层的塑胶原料,最后利用压板模4压合进行成型。

当第三层塑胶原料成型时打开压板模4,此时便完成了三层鞋底的制作,将转动压板5翻转至与操作台1垂直,然后将成型完成的三层鞋底从通腔50内取出,便完成了整体的制作。其整体的操作方便不繁琐,不需要液压机等设备进行开模和合模,同时也不用配套的挤塑机进行注塑,大大的减少了成本,非常的实用。通过将转动压板5分割成滑动配合的前脚掌端52和后脚跟端53,使得人们在脱模的时候,可以通过提拉手持环51,后脚跟端53会受力通过滑动杆与滑动槽520的滑动与前脚掌端52分离,此时位于通腔50内的成型鞋底便会受力与通腔50内壁产生位移,便于人们进行快速的脱模,提高了生产的效率。通过在后脚跟端53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孔531,所述第一鞋模板2和第二鞋模板3上设有与限位孔531相配合的限位杆6,使得转动压板5翻转扣合在第一鞋模板2和第二鞋模板3上时,可以通过限位杆6与限位孔531的配合进行限位,防止转动压板5的前脚掌端52和后脚跟端53会脱离,导致塑胶从缝隙中流出。通过在限位孔531的两开口处均设有倒角532,使得人们在翻转扣合转动压板5时更加的方便快捷。本实用的三层鞋底模具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起来也比较的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