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桌面式自动贴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0863发布日期:2020-07-14 17:3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桌面式自动贴膜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桌面式自动贴膜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桌面式自动贴膜机。



背景技术:

贴膜机是专门用于电子、通讯、半导体等行业贴保护膜及防暴膜的机器,可确保无气泡无擦痕贴膜,且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等行业上,平面类贴膜机实现在工件的上平面、上弧面的贴标签和贴膜,如盒子、书本、塑胶壳等,有滚贴和吸贴两种方法,主要根据效率、精度和气泡要求进行选型。

现有的贴膜机虽可以按照生产工艺要求在夹具托盘上完成贴膜操作,但仍需机器运作时人工手动逐一放入待贴膜的工件,贴膜后又要自行取下工件,量大的情况下还需要多个人进行配合工作,人工成本过高,操作繁琐又危险系数大,无法满足工作人员的贴膜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桌面式自动贴膜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桌面式自动贴膜机,且圆盘的前侧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外壁顶端过盈配合有转盘,且转盘沿顺时针均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贴膜机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撑柱,且撑柱的左侧顶端设置有上下相通的矩形壳,所述贴膜机的前侧顶端并与开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腔内嵌有滑块,且滑块的内侧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丝杠螺母的底端中心位置螺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底端延伸进壳体的底端开口处内通过联轴器螺钉连接有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电机的顶端与壳体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螺母的顶端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端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的前侧顶端铰接有可向前拉动的盖板,所述贴膜机的前侧并贴合壳体左侧底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贴膜机的前侧左端与控制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启动按钮,且控制器分别与电机和启动按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板的顶端设置有海绵体。

优选的,所述转盘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转盘沿顺时针周向每隔90度分布在转盘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撑柱的形状为“l”形。

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底端与壳体的顶端贴合,且开口的整体大小大于矩形通孔的整体大小。

优选的,所述贴膜机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滚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桌面式自动贴膜机,在实际使用时,在矩形壳、转盘、矩形通孔、底板的配合下,贴膜机可对工件进行贴膜,再通过圆盘、开口、壳体和海绵体的配合下可使工件完整收集,丝杠、丝杠螺母、滑块和滑槽的配合限位下,可控制隔板逐渐平稳下降,向前拉动盖板取出贴膜后的工件,无需人工逐一放入待贴膜的工件,也无需反复取出工件,全程自动化能够有效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又大大的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人工成本降低,有利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侧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圆盘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正面剖视图。

图中:1、贴膜机,2、旋转机构机构,201、转轴,202、圆盘,203、底板,204、转盘,205、矩形通孔,206、撑柱,207、矩形壳,208、壳体,209、滑槽,210、滑块,211、丝杠螺母,212、丝杠,213、电机,214、支杆,215、隔板,216、盖板,217、控制器,218、启动按钮,219、开口,220、海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桌面式自动贴膜机技术方案:一种桌面式自动贴膜机,包括贴膜机1,贴膜机1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滚轮,贴膜机1的顶端设置有旋转机构2;

旋转机构2包括转轴201、圆盘202、底板203、转盘204、矩形通孔205、撑柱206、矩形壳207、壳体208、滑槽209、滑块210、丝杠螺母211、丝杠212、电机213、支杆214、隔板215、盖板216、控制器217、启动按钮218和开口219;

贴膜机1的顶端中心位置设置有转轴201,且转轴201的外壁套接有圆盘202,圆盘202可承托矩形通孔205内的工件,圆盘202的底端与贴膜机1的顶端固定连接,圆盘202的顶端从左至右沿顺时针每隔90度内嵌有底板203,且圆盘202的前侧开设有开口219,通过开口219工件能够掉入壳体208内,开口201的外壁顶端过盈配合有转盘204,且转盘204沿顺时针均开设有矩形通孔205,所述矩形通孔205的长宽大小与底板203相同,能够保证工件更加贴合底板203,提高贴膜质量,且矩形通孔205可将掉入的工件进行位置控制,贴膜机1的顶端右侧设置有撑柱206,且撑柱206的左侧顶端设置有上下相通的矩形壳207,贴膜机1的前侧顶端并与开口219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壳体208,壳体208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滑槽209,滑槽209用于对滑块210进行限位,使其滑块210只能够进行上下移动,滑槽209的内腔内嵌有滑块210,滑块210用于对丝杠螺母211进行限位,防止丝杠212在旋转过程中,丝杠螺母211脱离丝杠212的控制,且滑块210的内侧设置有丝杠螺母211,丝杠螺母用于推动左右两侧的支杆214更稳定的上下移动,防止被支杆214推动的隔板215在移动时出现转动的现象发生,丝杠螺母211的底端中心位置螺接有丝杠212,丝杠212的底端延伸进壳体208的底端开口处内通过联轴器螺钉连接有电机213的输出端,电机213的顶端与壳体208的底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丝杠螺母211的顶端左右两端对称设置有支杆214,支杆214的顶端设置有隔板215,壳体208的前侧顶端铰接有可向前拉动的盖板216,贴膜机1的前侧并贴合壳体208左侧底端设置有控制器217,贴膜机1的前侧左端与控制器217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启动按钮218,且控制器217分别与电机213和启动按钮218电性连接。

贴膜机1:是型号为ds-670n的旋转式贴膜机,用于驱动转轴201旋转,从而实现转盘204同时旋转;

电机213:是型号为ncv22-200-30sm的减速电机,用于驱动丝杠212旋转,从而实现丝杠螺母211能够上下往复移动;

控制器217:型号为6es7288-1sr30-0aa0,可控制电机213根据需要匀速启停;

启动按钮218:型号为xb2ba31c,可控制控制器217启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隔板215的顶端设置有海绵体220,当工件向下掉入壳体208内腔时可以借助海绵体220进行缓冲,防止工件掉入过激产生冲撞磕碰等现象,影响工件的质量。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盘204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转盘204沿顺时针周向每隔90度分布在转盘204的表面,四个转盘204可加大工作量,满足贴膜机1的运作需求。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撑柱206的形状为“l”形,“l”形能够促使矩形壳207的底端与矩形通孔205相对应,保证待贴膜的工件能够更准确的落入矩形通孔205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开口219的底端与壳体208的顶端贴合,且开口219的整体大小大于矩形通孔205的整体大小,贴合能够保证贴膜后的工件能够更准确的掉入壳体208的内腔,开口219若过小处理后的工件便受其阻挡无法掉入壳体208的内腔。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当需要使用该装置进行自动贴膜时,将所需贴膜的工件依次整齐放入上下相通的矩形壳207内,并按动启动按钮218启动控制器217和电机213,通过贴膜机1的运作可使转盘204进行顺时针旋转,矩形壳207内腔待贴膜的工件脱离转盘204表面的阻挡后依次掉入矩形通孔205内,并在底板203的辅助下贴膜机1可对矩形通孔205内的工件进行贴膜,而贴膜后的工件随着持续转动的转盘204的带动下旋转移动至圆盘202的前侧,使其处理后的工件穿过开口219掉入壳体208内的海绵体220表面,当电机213顺时针旋转时,丝杠212随之同时顺时针旋转,而丝杠212上的丝杠螺母211在滑块210和滑槽209的配合限位下,可带动支杆214上的隔板215向下平稳移动,在控制器217的控制下可根据工件掉入的速度逐渐下降,保证处理后的工件完好的收集,实现使用该装置进行自动贴膜,待使用结束后按动启动按钮218停止电机213和控制器217运作,向前拉动盖板216取出贴膜后的工件,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需多人配合手动放置和取出工件,提高整体效率的同时又降低了人工成本,自动化贴膜能够有效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满足工作人员的贴膜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位置”、“内腔”、“外壁”、“顶端”、“底端”、“左侧”、“左右”、“上下方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固定”、“内嵌”、“过盈配合”、“螺接”、“铰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