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5531发布日期:2020-09-29 09:3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带动可控温注塑模具通过电加热可将模块维持在固定的温度,使熔融状态下的塑料不至于进入模具后迅速凝固,但注塑模具注塑后其模块的带有余热在常温下冷却比较慢,影响其加工速率,并降低生产率。

申请号为【201820462500.0】的中国专利,其内容为:可控温的注塑模具,包括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顶部接触有上模体,所述下模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上模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接触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方设置有固定螺母,所述定位杆远离固定底座的一端贯穿顶板和弹簧并与弹簧上方设置的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为中空。

对比文件中虽然能够模块进行迅速降温处理,但是,对比文件中散热铜管与注塑模具为一体,如更换注塑模具时,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将注塑模具上的散热铜管一端的连接处拆卸,降低生产效率,所以,我们提出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的侧面开设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所述第一矩形槽内的顶部一侧开设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矩形槽的下表面,所述第二矩形槽的上表面一侧开设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三矩形槽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矩形槽内壁开设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滑块,所述滑块的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压板,所述压板的侧面开设弧形槽,所述压板侧面开设圆形槽,所述圆形槽的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杆,所述第一矩形槽内的底部焊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压板的侧面,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开设通孔,所述支杆滑动连接通孔,所述通孔滑动连接竖杆,所述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内均滑动连接压块。

优选的,所述竖杆与通孔设置为垂直的状态,所述竖杆贯穿第一滑槽的顶部,所述竖杆滑动连接支杆的端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内设置散热铜管,所述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的顶部和底部均平齐。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槽内的压板设置为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矩形槽上下两端对称的位置,两个所述压板上均设置有相同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内分别设置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内的压块分别滑动连接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矩形槽的底部开设弧形凹槽,并贯穿模具本体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通过在模具本体的侧面设置第一矩形槽、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并分别在其下方设置弧形凹槽,能够方便将散热铜管安装在模具本体的侧面上,通过在第一矩形槽内设置压板,并在压板的侧面设置第二弹簧,能够方便对压板的压缩,从而便于对散热铜管的挤压固定,通过在压板的侧面设置支杆,并在支杆的一端设置第一弹簧,能够方便支杆的伸缩,从而对压板的伸缩,通过在第一滑槽的上表面设置竖杆,能够方便对支杆的挤压,从而方便对压板滑动,通过在第二矩形槽和第三矩形槽内均设置压块,能够方便能对其内部的散热铜管固定,该装置能够方便对散热铜管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安装在不同的模具上,对模具散热,操作方便,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矩形槽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矩形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本体;2、第一矩形槽;3、第二矩形槽;4、第三矩形槽;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第一滑槽;8、滑块;9、压板;10、弧形槽;11、圆形槽;12、第一弹簧;13、支杆;14、第二弹簧;15、通孔;16、竖杆;17、压块;18、第二滑槽;19、第三滑槽;20、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控温的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所述模具本体1的侧面开设第一矩形槽2、第二矩形槽3和第三矩形槽4,具体使用时,将散热铜管放置在弧形凹槽20内,并从弧形凹槽20内将散热铜管放置进第一矩形槽2内,然后将散热铜管放置在第一凹槽5内,并使散热铜管通过第一凹槽5放置进第二矩形槽3内,并依次放置进第二凹槽6内和第三矩形槽4内,由于第一矩形槽2、第二矩形槽3、第三矩形槽4、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均设置在模具本体1的内部,所以通过散热铜管能够对模具本体1散热,同时能够对散热铜管的限位,然后再手动将第一矩形槽2上的压板9压进第一矩形槽2内,使支杆13能够伸入到第一滑槽7上的通孔15内,同时支杆13将竖杆16向第一矩形槽2的外部推动,从而对压板9的固定,并对第一矩形槽2内的散热铜管固定,第二矩形槽3和第三矩形槽4内均设置有和第一矩形槽2内相同的固定结构,所以,第二矩形槽3和第三矩形槽4如同第一矩形槽2操作,便可将压块17对散热铜管挤压固定。

通过在第一矩形槽2内设置第一滑槽7,能够方便压板9的滑动,通过将支杆13的一端设置成斜坡状,能够放置竖杆16对支杆13一端的挤压,并滑动,能够通过竖杆16将支杆13压缩进有圆形槽11内,从而能够将压板9在第二弹簧14的作用下,向第一矩形槽2的外侧移动,使支杆13的一端顶住第一滑槽7的内壁,便可,第二矩形槽3和第三矩形槽4对压块17的弹起,和第一矩形槽2内的压板9弹起原理相同,故不再赘述,然后便可将散热铜管从第一矩形槽2、第二矩形槽3和第三矩形槽4内取出。

具体的,在模具本体1的侧面设置第一矩形槽2、第二矩形槽3和第三矩形槽4,并分别在其下方设置弧形凹槽20,能够方便将散热铜管安装在模具本体1的侧面上,通过在第一矩形槽2内设置压板9,并在压板9的侧面设置第二弹簧14,能够方便对压板9的压缩,从而便于对散热铜管的挤压固定,通过在压板9的侧面设置支杆13,并在支杆13的一端设置第一弹簧12,能够方便支杆13的伸缩,从而对压板9的伸缩,通过在第一滑槽7的上表面设置竖杆16,能够方便对支杆13的挤压,从而方便对压板9滑动,通过在第二矩形槽3和第三矩形槽4内均设置压块17,能够方便能对其内部的散热铜管固定,该装置能够方便对散热铜管的安装和拆卸,便于安装在不同的模具上,对模具散热,操作方便,简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