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44455发布日期:2020-07-17 17:52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塑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



背景技术:

变色杯又称魔术杯,在杯子里注入热水或冷水,杯体将会发生颜色变化,在没有变色之前的颜色有黑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褐色,紫色,浅蓝,浅黄,浅绿,淡红,淡紫,粉色等。热变色杯的温度在40℃以上时颜色发生变化,冷变色杯的温度是20℃以下时颜色发生变化,遇水变色至今还没有普及。它们的原理是:感温材料印刷于杯身,所用的材料属于热敏材料,耐高温320℃,无毒、无铅、无铬均可达到欧洲标准。根据设计稿的设计方案进行出片,制版,印刷,干燥,烤制,然后进行包装。变色杯通常包括塑料变色杯、陶瓷变色杯和金属变色杯。

然而,对于塑料产品的表面变色工艺,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塑料变色技术多为将变色油墨放入塑料原料中,通过温度、光照等变化方式实现塑料材料本身的变色。但是,现有技术中变色塑料产品的加工工艺工序复杂、增加了生产加工的时间、降低了变色塑料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变色塑料产品的加工工艺工序复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

一种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质量份为3份至5份的变色色粉、95份至97份的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

通过印刷设备将所述染色油墨以图案的形式印刷至塑料标贴片材上;

采用滚涂工艺将所述塑料标贴片材印刷有图案的一面上滚涂一层聚酯材料制成变色图标;

将所述变色图标放置到模具的模腔中;

将所述模具进行合模并进行注塑工作,在温度为240摄氏度至260摄氏度压强为45pa至55pa的条件下,所述变色图标的背面于塑料件的表面熔为一体,形成表面变色塑料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色色粉为质量份为2份至4份的石蜡和96份至98份的脂溶色剂的混合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色图标的形状与所述模具的模腔相适配,所述变色图标嵌入所述模具的模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天那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环己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质量份为3份至5份的变色色粉、95份至97份的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将变色色粉充分研磨后取200目变色色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设备为六色uv胶印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设备为丝印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脂溶色剂为偶氮染料。

上述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使得变色图标牢固地与塑料件粘合的同时保证了变色图标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和色彩稳定性。上述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简便、加工的时间短、效率高。上述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变色塑料件,变色图案与塑料件粘合的牢固度高,不容易脱落。聚酯材料层使得变色图案不容易掉色避免色素接触食品后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质量份为3份至5份的变色色粉、95份至97份的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

其中,反应容器为反应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反应容器为搅拌罐。变色色粉为石蜡和脂溶色剂的混合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天那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溶剂为环己酮。

具体的,将质量份为3份至5份的变色色粉、95份至97份的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在本实施例中,将质量份为3.5份至4.8份的变色色粉、95.2份至96.5份的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进一步地,将质量份为4.55份的变色色粉、95.45份的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变色色粉为石蜡和脂溶色剂的混合物。具体的,所述变色色粉为质量份为2份至4份的石蜡和96份至98份的脂溶色剂的混合物。进一步地,所述变色色粉为质量份为3份的石蜡和97份的脂溶色剂的混合物。脂溶色剂也称为油溶性染料是一些可溶于油脂、蜡或其它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染料。在本实施例中,脂溶色剂为偶氮染料。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脂溶色剂为芳甲烷染料。在其它实施例中,脂溶色剂为醌亚胺染料。

步骤103:通过印刷设备将所述染色油墨以图案的形式印刷至塑料标贴片材上。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设备为六色uv胶印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设备为丝印机。塑料标贴片材为承接变色图案的载体。

具体的,通过六色uv胶印机或者丝印机将所述染色油墨以图案的形式印刷至塑料标贴片材上。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塑料标贴片材的形状大小来确定变色图案的形状和大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料标贴片材的背面上粘附有塑料胶水,塑料胶水在塑料标贴片材遇到高温高压后熔化并牢固地粘附到塑料件上,以使得塑料标贴片牢固地粘附在塑料件上。

步骤105:采用滚涂工艺将所述塑料标贴片材印刷有图案的一面上滚涂一层聚酯材料制成变色图标。

其中,聚酯材料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得的聚合物总称。聚酯材料主要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习惯上也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和聚芳酯等线型热塑性树脂。聚酯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工程塑料。也可制成聚酯纤维和聚酯薄膜。

具体的,采用滚涂工艺将所述塑料标贴片材印刷有图案的一面上滚涂一层聚酯材料制成变色图标。也就是说,所述塑料标贴片材印刷有图案的一面上被覆盖了一层聚酯薄膜。一方面,聚酯薄膜对塑料标贴片材上印刷的图案起到了保护和定型的作用,避免了塑料标贴片材上的图案被高温高压损坏。另一方面,聚酯薄膜使得变色图案不容易掉色避免色素接触食品后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步骤107:将所述变色图标放置到模具的模腔中。

其中,模具为塑料件注塑成型的模具。

具体的,将所述变色图标放置到模具的模腔中,所述变色图标的形状与所述模具的模腔相适配,所述变色图标嵌入所述模具的模腔中。也就是说,变色图标的形状大小是根据模具的模腔形状来设计的,变色图标收容于与其相适配的模腔中,变色图标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动,增加了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的稳定性。提高了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所制作的表面变色塑料件的成品率。

步骤109:将所述模具进行合模并进行注塑工作,在温度为240摄氏度至260摄氏度压强为45pa至55pa的条件下,所述变色图标的背面于塑料件的表面熔为一体,形成表面变色塑料件。

其中,注塑过程中需要保持模具的模腔中具有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压强。

具体的,将所述模具进行合模并进行注塑工作,在温度为240摄氏度至260摄氏度压强为45pa至55pa的条件下,所述变色图标的背面于塑料件的表面熔为一体,形成表面变色塑料件。进一步地,将所述模具进行合模并进行注塑工作,在温度为245摄氏度至255摄氏度压强为48pa至52pa的条件下,所述变色图标的背面于塑料件的表面熔为一体,形成表面变色塑料件。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模具进行合模并进行注塑工作,在温度为250摄氏度压强为50pa的条件下,所述变色图标的背面于塑料件的表面熔为一体,形成表面变色塑料件。

为了增加染色油墨的粘附力,请参阅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质量份为3份至5份的变色色粉、95份至97份的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的步骤101之前还包括,

步骤100:将变色色粉充分研磨后取200目变色色粉。

具体的,将为质量份为2份至4份的石蜡和96份至98份的脂溶色剂混合研磨,在研磨过程中充分搅拌形成染色粉末,将染色粉末经过200目的过滤筛,筛选出200目的变色色粉。将200目的变色色粉与有机溶剂添加至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成染色油墨。采用200目的变色色粉制作的染色油墨具有更好的粘附力,提高了变色图案的清晰度,提高了变色图案粘附在塑料标贴片材的附着力。

上述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使得变色图标牢固地与塑料件粘合的同时保证了变色图标在高温高压下的结构和色彩稳定性。上述变色工艺的膜内贴加工技术简便、加工的时间短、效率高。上述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变色塑料件,变色图案与塑料件粘合的牢固度高,不容易脱落。聚酯材料层使得变色图案不容易掉色避免色素接触食品后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