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塑料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78544发布日期:2020-12-29 14: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塑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塑料原料选取:选取热塑性塑料,如聚乙烯、聚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热塑性塑料及聚碳酸酯等热塑性工程塑料、热塑性弹性体等聚合物等各种共混物,塑料形态可以为粉料、粒料以及分散体;

2)加热准备,将步骤1中选取的热塑性塑料,根据所要制作的塑料制品或客户需求根据适当比例准备塑料原料,并将准备好的塑料原料添加进加工机械,加工机械选用挤出机和注射剂中的任一机械,加热准备完成;

3)混合抗菌母粒,选取有效成分为塑料制品12-15%的抗菌母粒,并将抗菌母粒添加进步骤2准备加热的塑料原料内部,抗菌母粒的选择应具有长效抗菌的作用;

4)加热融化,将添加抗菌母粒的塑料原料进行机械加热,根据使用原料的不同确定机械加热的温度值,在加热到预设温度值之后,塑料原料产生融化,抗菌母粒和塑料原料一起共融,抗菌母粒随之会填充在塑料原料内部,加热融化完成;

5)型坯加工,将步骤4加热融化的熔料挤入一个储料缸内,直至储料缸内部熔料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停止,然后通过机头口模型挤出型坯,并将达到规定长度的型坯至于吹塑模具内部,通过模具上的刃口将型坯切断,得到符合吹塑做工的型坯;

6)吹塑成型,通过模具上的进气口向步骤5中倒入型坯的吹塑模具内部通入压缩空气,将模具内部的型坯吹胀,然后保持模具内部塑料成型腔体部分的压力在固定数值,等待吹塑成型的塑料制品冷却定型,而后打开模具,取出塑料制品,即可得到一个成型的塑料制品;若塑料制品需要进行成品加工则进行加工准备,若成品无加工需求,则取样进行成品检测即可;

7)成品加工,若步骤6得到的成型塑料制品不符合客户要求或自身标准,则需要将步骤6中得到的成型塑料制品根据客户需求或自身工艺需求,进行机械加工、接合加工以及表面装饰中的一种或多种做工,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塑料成品;

8)成品检验,对抽样成品的常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检测,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强度、拉伸模量、断裂伸长率等,检测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塑料测试标准和产品标准进行执行,抗菌塑料成品应符合国家塑料卫生安全规定。

9)包装入库,将经过步骤8检验合格的塑料成品进行包装,收入仓库,等待客户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塑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母粒为银抗菌母粒;其中银抗菌母粒应由含银共容组合物形成抗菌母粒原料,并将抗菌母粒原料在150±60℃下经捏合反应成型,待热成型原料冷却至合适温度后将成型原料取出,并采用破碎粉碎机将热成型原料粉碎,然后将粉碎原料按照一定比例与聚乙烯树脂混合,经挤出机加热至一定温度后,通过机头进行熔融共挤,将挤出的共熔材料经液体冷却、表面冷却、循环冷却或外部冷却等冷却方式中的一种实现冷却,待共熔材料冷却至合适温度后,经切粒机进行切粒即可得到银抗菌母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塑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成型采用间歇性挤吹法,在吹塑成型过程中所需要的机械包括但不限于挤出机、挤出机头、吹塑模具、合模装置、吹气装置、调压装置、冷却装置,间歇性吹塑成型适用于制作容积1-10000ml的中空容器类制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化学试剂桶等大容积制品、各种牛奶瓶等日常容器、以及各种贮藏槽等工业使用制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塑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加工中的机械加工为成型辅助工序,即借用机械技工制造出尺寸精确或符合工艺要求的塑料制品,机械加工中使用的道具应适合当前塑料制品的特点,且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应断绝出现塑料熔化、塑料粘附刀具等问题;机械加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激光截断、打孔、抛光、螺纹加工以及剪、冲、车、刨、钻等现有机械加工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塑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加工中的接合加工是塑料结合处理,即通过焊接或站街等方法将塑料件进行结合加工形成完整的塑料成品;焊接结合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焊条热风焊接、热极热熔焊接以及超声焊接;粘结结合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熔剂胶粘以及热熔胶胶粘;所述成品加工中的表面修饰是塑料表面处理,即根据客户需求或成品自身要求,对塑料制品表面的毛边、毛刺以及尺寸进行修正;对塑料制品表面进行涂料或施彩处理;对成品塑料表面进行烫印等表面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塑料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塑料原料选取→加热准备→混合抗菌母粒→加热融化→型坯加工→吹塑成型→成品加工→成品检验→包装入库;本发明运用机械加工方式对塑料实现辅助加工或表面修饰及加工,确保抗菌塑料能够更加贴合客户需求,避免废料、囤货的产生,在塑料抗菌的基础上实现针对性制造;保证塑料抗菌的同时,确定满足国家塑料物理力学性能标准以及国家塑料环境安全卫生标准;避免现有技术中抗菌母粒添加后,共融做工时由于团聚颗粒现象产生的塑料内部填充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卢金;马少华;吴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14
技术公布日:2020.12.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