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材料浇筑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6170发布日期:2020-11-19 19:0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材料浇筑专用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材料用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材料浇筑专用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通常使用在工业中,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拉伸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466676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材料浇筑专用模具,包括导流座和模具座,所述导流座的外部设有模具框,所述模具框与导流座上均设有防粘涂层,所述模具座的上端设安装有脱模装置,所述脱模装置与模具框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脱模装置包括推拉杆和推板,所述脱模装置的下端设有卡座。通过设置导流座、模具座、模具框和脱模装置有助于浇筑液体导流及限位,并实现模型脱模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

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浇筑形成不同厚度的成品,此时则需更换相应的模具,然后再进行浇筑,导致工作过程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材料浇筑专用模具,具有便于浇筑形成不同厚度的成品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材料浇筑专用模具,包括具有浇筑空间的模具框,所述模具框内滑动设置有限高板,所述限高板沿模具框深度方向滑动,所述限高板与模具框侧壁光滑贴合,所述模具框上设置有用于驱使限高板移动的驱动件;所述限高板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模具框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模具框上且位于条形槽一侧设置有刻度尺,所述条形槽内滑动设置有指针,所述条形槽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指针与限高板一同移动的联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件调节限高板于模具框内的位置,从而调节模具框内可浇筑的空腔的深度,进而调节浇筑形成的成品的厚度,溢流孔以便于排出多余的物料,提高浇筑形成的成品的平整度;指针通过联动件跟随限高板一同移动,刻度尺可直观的观察指针移动的距离以便于快速的将限高板调整至合适的高度,进一步便于限高板的调节。

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模具框顶部设置有凹槽,凹槽长度方向沿模具框深度方向,所述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凹槽内的丝杠,所述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限高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丝杠转动,丝杠通过连接杆带动限高板移动,从而调节模具框内可浇筑的空腔的深度,丝杠传动平稳且具有自锁性能,可将限高板固定至所需位置,简单实用。

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件包括设置在指针端部的铁块,所述限高板上设置有与铁块吸附的磁铁,所述条形槽底壁为光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块与磁铁吸附,当限高板移动时,磁铁带动铁块一同移动,从而带动指针移动,并通过刻度尺观察限高板移动的距离,以便于工作人员更快的调节限高板至所需位置。条形槽底壁为光滑面,铁块与条形槽之间的摩擦小,以便于铁块跟随磁铁一同移动。

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高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磁铁的容纳槽,所述磁铁与限高板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磁铁置于容纳槽内,以便于限高板与模具框侧壁紧密贴合,减少物料流动至限高板与模具框之间的缝隙中,提高浇筑形成的成品的平整度。

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高板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吸附成品的强力吸盘,所述强力吸盘朝向靠近或远离模具框底壁的方向滑动,所述限高板上开设有用于供强力吸盘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靠近模具框底壁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滑槽远离模具框底壁的一端贯穿限高板设置,所述限高板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强力吸盘吸附成品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品形成后,通过调节件调节强力吸盘吸附成品,移动限高板或者模具框以实现成品脱模,实用性强。

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内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强力吸盘连接,所述滑动杆与限高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动滑动杆带动强力吸盘朝向靠近模具框底壁移动的拉簧,所述限高板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限制强力吸盘高于限高板底面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转动轴线与限高板表面平行,所述限位杆可转动至与滑动杆抵接,所述限位杆与滑动杆抵接时所述强力吸盘高于限高板底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物料在成形过程中时,限位杆与滑动杆抵接,以使得强力吸盘高于限高板底面,防止强力吸盘妨碍物料的成形过程。当成品形成后,调节限位杆与滑动杆脱离,此时滑动杆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带动强力吸盘朝向模具框底壁移动,以使得强力吸盘与成品吸附,以便于成品脱模,简单快捷。

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滑动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拉簧的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连接在限高板上,所述限位杆可转动至与连接板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限高板两侧的滑动杆通过连接板连接,以便于同时调节两强力吸盘的位置,当物料在成形过程中时,拉动连接板带动滑动杆向上移动,转动限位杆以使得限位杆位于连接板下方,然后释放连接板,连接板受拉簧的拉力与限位杆抵接,防止连接板带动滑动杆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将强力吸盘固定至限高板底面上方,避免强力吸盘影响成品成形,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驱动件调节限高板于模具框内的位置,从而调节模具框内可浇筑的空腔的深度,进而调节浇筑形成的成品的厚度,溢流孔以便于排出多余的物料,提高形成的成品的平整度。

2、铁块与磁铁吸附,当限高板移动时,磁铁带动铁块一同移动,从而带动指针移动,并通过刻度尺观察限高板移动的距离,以便于工作人员更快的调节限高板至所需位置。

3、成品形成后,通过调节件调节强力吸盘吸附成品,移动限高板或者模具框以实现成品脱模,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展示磁铁和铁块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模具框;2、限高板;3、溢流孔;4、条形槽;5、刻度尺;6、指针;7、凹槽;8、丝杠;9、连接杆;10、磁铁;11、铁块;12、容纳槽;13、强力吸盘;14、滑槽;15、滑动杆;16、拉簧;17、限位杆;18、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材料浇筑专用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浇筑空间的模具框1,模具框1内滑动设置有限高板2,限高板2与模具框1底面平行,限高板2沿模具框1深度方向滑动,限高板2与模具框1侧壁光滑贴合,限高板2上开设有溢流孔3,模具框1顶部设置有凹槽7,凹槽7长度方向沿模具框1深度方向,凹槽7内设置有用于驱使限高板2移动的驱动件;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凹槽7内的丝杠8,丝杠8的一端贯穿凹槽7,丝杠8于凹槽7外的端部设置有手柄,丝杠8上螺纹连接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与限高板2固定连接。转动手柄调节丝杠8转动,丝杠8通过连接杆9带动限高板2移动,从而调节模具框1内可浇筑的空腔的深度,进而调节浇筑形成的成品的厚度。

结合图1和图2,模具框1外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条形槽4,模具框1上且位于条形槽4一侧设置有刻度尺5,条形槽4内滑动设置有指针6,条形槽4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指针6与限高板2一同移动的联动件;联动件包括设置在指针6端部的铁块11,限高板2上设置有与铁块11吸附的磁铁10,条形槽4底壁为光滑面,限高板2上开设有用于容纳磁铁10的容纳槽12,磁铁10与限高板2齐平。铁块11与磁铁10吸附,当限高板2移动时,磁铁10带动铁块11一同移动,从而带动指针6移动,并通过刻度尺5观察限高板2移动的距离,以便于工作人员更快的调节限高板2至所需位置。

如图1所示,限高板2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吸附成品的强力吸盘13,强力吸盘13朝向靠近或远离模具框1底壁的方向滑动,限高板2上开设有用于供吸盘滑动的滑槽14,滑槽14靠近模具框1底壁的一端封闭设置,滑槽14远离模具框1底壁的一端贯穿限高板2设置,限高板2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吸盘吸附成品的调节件。

结合图1和图2,调节件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14内的滑动杆15,滑动杆15的一端与吸盘连接,滑动杆15与限高板2之间设置有用于拉动滑动杆15带动吸盘朝向靠近模具框1底壁移动的拉簧16,限高板2顶部转动连接有用于限制吸盘高于限高板2底面的限位杆17,限位杆17的转动轴线与限高板2表面平行,限位杆17可转动至与滑动杆15抵接,限位杆17与滑动杆15抵接时吸盘高于限高板2底面。

结合图1和图2,为便于同时调节限高板2两侧的吸盘,两滑动杆15之间设置有连接板18,拉簧16设置有多个,拉簧16的一端与连接板18连接,另一端连接在限高板2上,限位杆17可转动至与连接板18抵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需要形成不同厚度的成品时,转动手柄调节丝杠8转动,丝杠8通过连接杆9带动限高板2移动,从而调节模具框1内可浇筑的空腔的深度。由于铁块11与磁铁10吸附,当限高板2移动时,磁铁10带动铁块11一同移动,从而带动指针6移动,并通过刻度尺5观察限高板2移动的距离,以便于工作人员更快的调节限高板2至所需位置。

当物料在成形过程中时,拉动连接板18带动滑动杆15向上移动,转动限位杆17以使得限位杆17位于连接板18下方,然后释放连接板18,连接板18受拉簧16的拉力与限位杆17抵接,防止连接板18带动滑动杆15继续向下移动,从而将强力吸盘13固定至限高板2底面上方,避免强力吸盘13影响成品成形。当成品形成后,调节限位杆17与滑动杆15脱离,此时滑动杆15在拉簧16的拉力作用下带动强力吸盘13朝向模具框1底壁移动,以使得强力吸盘13与成品吸附,移动限高板2或者模具框1以实现成品脱模。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