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循环水冷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9448发布日期:2021-09-29 01:3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循环水冷的注塑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循环水冷的注塑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现有的注塑成型模具在使用时进行冷却,而传统降温方法有风扇降温和水冷降温,其中水冷降温效率较慢,且无法实现可循环大大提高了使用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循环水冷的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循环水冷的注塑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水冷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承接座、上模板、上模、上模具凸块、支撑伸缩杆、下模板和下模,所述承接座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透明罩,所述下模板固定在承接座顶部且位于透明罩内,所述下模固定在下模板顶部,所述下模板顶部四周均设置有支撑伸缩杆,且四组支撑伸缩杆顶部分别与上模板底部四周固定,所述上模设置在上模板底部,所述上模具凸块设置在上模底部,所述下模顶部开设有型腔槽,且下模内且位于型腔槽外侧的位置开设有竖截面呈u形的冷却腔,型腔槽位于冷却腔内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导热片,所述承接座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冷却液箱,所述冷却液箱底部内壁右侧固定设置有微型制冷器,所述冷却液箱的左方设置有与冷却腔配合的供液机构。
5.进一步地,所述供液机构包括固定在承接座顶部且位于冷却液箱和透明罩之间的供液泵,所述供液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液箱左侧底部相连通,所述透明罩的左右侧外壁均固定设置有分流管,且两组分流管相对一侧从上至下设置有多组喷头,且喷头贯穿透明罩侧壁,两组所述分流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连通,所述供液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设置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右侧分流管底部相连通,所述冷却腔顶部右端连通有输液管,且输液管的另一端贯穿下模右侧和透明罩右侧底部并与三通管的左端连通,所述冷却腔顶部左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承接座内且对应透明罩的位置开设有收集腔,所述出液管的底部贯穿下模底部、下模板底部和承接座顶部并与收集腔相连通,所述收集腔还连通有循环机构。
6.进一步地,所述循环机构包括与收集腔右端相连通的抽液管,所述抽液管的右端贯穿承接座的右侧并延伸至冷却液箱顶部上方,且冷却液箱顶部固定设置有抽液泵,且抽液管的右端与抽液泵的输入端连通,且抽液泵的输出端设置有注液管,且注液管底部贯穿冷却液箱顶部,所述冷却液箱内腔顶部且位于注液管下方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滤网。
7.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座顶部对应透明罩的位置和下模板上均匀上下贯穿开设有与
收集腔相连通的通孔。
8.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液箱的后侧外壁固定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的前端贯穿冷却液箱的后侧并固定套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位于冷却液箱内且位于滤网下方,所述连接盘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叶片。
9.进一步地,所述透明罩顶部从左至右均匀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透明罩的前侧设置有门体。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冷却采用内冷却和外冷却方式,通过供液机构中的供液泵将冷却液箱内的水分别注入分流管和输液管内,进入分流管内的冷却液从喷头对着透明罩内的模具喷出,对其进行外冷却,进入输液管内的冷却液进入冷却腔,而导热片将型腔槽内的热量导出,通过与冷却腔内的水接触换热实现内冷却,大大提高对模具的冷却效率、冷却质量和冷却均匀性,并且用于冷却的冷却液通过通孔进入收集腔,通过出液管进入收集腔,可通过抽液泵和抽液管将其重新抽出至冷却液箱通过滤网过滤后进行循环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同时还设置有微型制冷器,使内部的冷却液不会受到重新进入的冷却液的影响,配合着电机、驱动轴、连接盘和叶片使内部的冷却液始终保证冷却状态,提高冷却作业的质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承接座;2、透明罩;21、散热孔;3、上模板;4、上模;5、上模具凸块;6、支撑伸缩杆;7、下模板;8、下模;9、冷却腔;10、导热片; 11、冷却液箱;12、微型制冷器;13、供液机构;131、供液泵;132、输液管; 133、出液管;134、收集腔;135、连接管;136、分流管;14、循环机构;141、抽液管;142、抽液泵;143、滤网;15、连接盘。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水冷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承接座1、上模板3、上模4、上模具凸块5、支撑伸缩杆6、下模板7 和下模8,承接座1、上模板3、上模4、上模具凸块5、支撑伸缩杆6、下模板 7和下模8在本领域应用广泛,在此不另做详述,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15.请参阅图1,承接座1顶部左侧固定设置有透明罩2,透明罩2底部为开口设置,下模板7固定在承接座1顶部且位于透明罩2内,下模8固定在下模板7 顶部,下模板7顶部四周均设置有支撑伸缩杆6,且四组支撑伸缩杆6顶部分别与上模板3底部四周固定,上模4设置在上模板3底部,上模具凸块5设置在上模4底部,下模8顶部开设有型腔槽,型腔槽在本领域应用广泛,在此不另做详述,型腔槽与上模具凸块5相配合,且下模8内且位于型腔槽外侧的位置开设有竖截面呈u形的冷却腔9,冷却腔9便于冷却液进入,型腔槽位于冷却腔 9内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导热片10,导热片10可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例如铜、铝等金属材料,导热
片10上还带有多组通孔,便于冷却液流通和换热,导热片10方便更好的将型腔槽内的热量导出,承接座1顶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冷却液箱11,用于储放冷却液,其还带有加液口(图中未示出)和出液口(图中未示出),冷却液箱11底部内壁右侧固定设置有微型制冷器12,微型制冷器12在本领域应用广泛,使冷却液箱11内的冷却液始终保证冷却状态,冷却液箱11 的左方设置有与冷却腔9配合的供液机构13。
16.如图1所示:供液机构13包括固定在承接座1顶部且位于冷却液箱11和透明罩2之间的供液泵131,供液泵131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冷却液箱11左侧底部相连通,透明罩2的左右侧外壁均固定设置有分流管136,分流管136起到分流的作用,且两组分流管136相对一侧从上至下设置有多组喷头,且喷头贯穿透明罩2侧壁,两组分流管136之间通过连接管135相连通,供液泵131的输出端通过管道设置有三通管,三通管在本领域应用广泛,在此不另做详述,且三通管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右侧分流管136底部相连通,冷却腔9顶部右端连通有输液管132,且输液管132的另一端贯穿下模8右侧和透明罩2右侧底部并与三通管的左端连通,冷却腔9顶部左端连通有出液管133,承接座1内且对应透明罩2的位置开设有收集腔134,收集腔134起到收集冷却后的冷却液,出液管133的底部贯穿下模8底部、下模板7底部和承接座1顶部并与收集腔134 相连通,收集腔134还连通有循环机构14;
17.如图1所示:循环机构14包括与收集腔134右端相连通的抽液管141,抽液管141的右端贯穿承接座1的右侧并延伸至冷却液箱11顶部上方,且冷却液箱11顶部固定设置有抽液泵142,且抽液管141的右端与抽液泵142的输入端连通,且抽液泵142的输出端设置有注液管,且注液管底部贯穿冷却液箱11顶部,冷却液箱11内腔顶部且位于注液管下方的位置固定设置有滤网143,滤网 143对进入的冷却液进行过滤,提高冷却液循环使用的质量;
18.如图1所示:承接座1顶部对应透明罩2的位置和下模板7上均匀上下贯穿开设有与收集腔134相连通的通孔,该通孔使透明罩2内的冷却液进入收集腔134,方便后期抽出进行循环使用;
19.如图1所示:冷却液箱11的后侧外壁固定设置有电机(图中未示出),且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驱动轴,驱动轴的前端贯穿冷却液箱11的后侧并固定套设有连接盘15,连接盘15位于冷却液箱11内且位于滤网143下方,连接盘15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叶片,电机带动驱动轴,驱动轴带动连接盘15,通过叶片对冷却液箱11内的冷却液进行扰流,提高冷却液通过微型制冷器12制冷的效率;
20.如图1所示:透明罩2顶部从左至右均匀设置有散热孔21,方便内部的模具的热量通过散热孔21散出,提高冷却效率和质量,透明罩2的前侧设置有门体(图中未示出),方便打开使用内部的模具。
2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