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1216发布日期:2021-07-16 20:4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塑、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塑料模具,它主要包括由凹模组合基板、凹模组件和凹模组合卡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腔的凹模,由凸模组合基板、凸模组件、凸模组合卡板、型腔截断组件和侧截组合板组成的具有可变型芯的凸模。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加工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系列塑件。塑料加工工业中和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塑料制品以完整构型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由于塑料品种和加工方法繁多,塑料成型机和塑料制品的结构又繁简不一,所以,塑料模具的种类和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
3.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主要用来生产塑料制品,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的注塑模具不能够很方便的清理型腔内残留的异物,不方便使用者使用,残留的异物也会导致生产出来的塑料制品不合格。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具备可拆卸的结构,能够很方便的清理型腔,解决了现有注塑模具不能方便清理型腔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包括下模架、设于下模架上的定模块、设于定模块上的第一凹槽、与第一凹槽相配合的型腔以及与型腔相配合的清理装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设于型腔左右两侧的把手、设于型腔上的卡柱、与型腔相连的第一限制柱、与型腔相配合的拆卸部件以及设于第一凹槽底部的顶出部件。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拆卸部件包括设于第一凹槽侧面的滑槽、开设于滑槽侧面的第二凹槽、与第二凹槽相连的第一限位块以及与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的锁紧件。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与第一限制柱相配合的第二限制柱、与第二限制柱相连的拉杆、设于拉杆上的第二限位块、设于第二限位块上的第一弹簧以及与拉杆相连的拉环。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顶出部件包括设于第一凹槽底部的第三凹槽、与第三凹槽相配合的导杆以及设于导杆底面的第二弹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卡柱形状为圆弧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模架、定模块、第一凹槽、型腔和清理装置的配合使用,
定模块固定在下模架上,第一凹槽开设于定模块上,型腔放置在第一凹槽内,方便对型腔进行拆卸,从而达到清理型腔的效果,值得推广。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把手、卡柱、第一限制柱、拆卸部件和顶出部件,把手固连在型腔左右两侧,卡柱固连在型腔前后,卡柱可在第一凹槽内滑动,第一限制柱固连在型腔侧面、形状为类四分之一圆形、且圆弧状向下,当在安装型腔时,卡柱沿着第一凹槽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滑动到第一凹槽内,不会出现前后晃动。
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槽、第二凹槽、第一限位块和锁紧件,第一限制柱在滑槽内上下滑动,第二凹槽开设于滑槽侧面,第一限位块位于第二凹槽内部,使锁紧件只能在第二凹槽内滑动且被第一限位块限制距离。
1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限制柱、拉杆、第二限位块、第一弹簧和拉环,第二限制柱为类四分之一圆形、且圆弧状向上,拉杆固连在第二限制柱上,第二限位块固连在拉杆上、第一弹簧有两组,固连在第二限位块上,拉环固连在拉杆一端,第二限制柱和第一限制柱相配合,当型腔在向下放的时候,第一限制柱推动第二限制柱沿着第二凹槽向外滑动,当型腔完全放入第一凹槽内时,第一限制柱正好与第二限制柱卡住,同时把手正好盖在滑槽上,防止塑料进入滑槽内,同时也起到固定型腔的作用。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三凹槽、导杆和第二弹簧,第三凹槽开设于第一凹槽底面,导杆在第三凹槽内滑动、一端连接第二弹簧,当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脱离时,第二弹簧恢复原状,可以顶出型腔,便于人员拿取。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卡柱,卡柱的形状为圆弧形,起到固定型腔的作用,不会前后晃动。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2中a

a处的剖面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图3中b处的放大图。
23.图中:11、下模架;12、定模块;13、第一凹槽;14、型腔;151、把手;152、卡柱;153、第一限制柱;1541、滑槽;1542、第二凹槽;1543、第一限位块;15441、第二限制柱;15442、拉杆;15443、第二限位块;15444、第一弹簧;15445、拉环;1551、第三凹槽;1552、导杆;155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26.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包括定模,所述定模包括下模架11、设于下模架11上的定模块12、设于定模块12上的第一凹槽13、与第一凹槽13相配合的型腔14以及与型腔14相配合的清理装置。
27.参考图1和图3,所述清理装置包括设于型腔14左右两侧的把手151、设于型腔14上的卡柱152、与型腔14相连的第一限制柱153、与型腔14相配合的拆卸部件以及设于第一凹槽13底部的顶出部件。
2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把手151、卡柱152、第一限制柱153、拆卸部件和顶出部件,把手151固连在型腔14左右两侧,卡柱152固连在型腔14前后,卡柱152可在第一凹槽13内滑动,第一限制柱153固连在型腔14侧面、形状为类四分之一圆形、且圆弧状向下,当在安装型腔14时,卡柱152沿着第一凹槽13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滑动到第一凹槽13内,不会出现前后晃动。
29.参考图3和图4,所述拆卸部件包括设于第一凹槽13侧面的滑槽1541、开设于滑槽1541侧面的第二凹槽1542、与第二凹槽1542相连的第一限位块1543以及与第一限位块1543相配合的锁紧件。
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滑槽1541、第二凹槽1542、第一限位块1543和锁紧件,第一限制柱153在滑槽1541内上下滑动,第二凹槽1542开设于滑槽1541侧面,第一限位块1543位于第二凹槽1542内部,使锁紧件只能在第二凹槽1542内滑动且被第一限位块1543限制距离。
31.参考图3和图4,所述锁紧件包括与第一限制柱153相配合的第二限制柱15441、与第二限制柱15441相连的拉杆15442、设于拉杆15442上的第二限位块15443、设于第二限位块15443上的第一弹簧15444以及与拉杆15442相连的拉环15445。
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限制柱15441、拉杆15442、第二限位块15443、第一弹簧15444和拉环15445,第二限制柱15441为类四分之一圆形、且圆弧状向上,拉杆15442固连在第二限制柱15441上,第二限位块15443固连在拉杆15442上、第一弹簧15444有两组,固连在第二限位块15443上,拉环15445固连在拉杆15442一端,第二限制柱15441和第一限制柱153相配合,当型腔14在向下放的时候,第一限制柱153推动第二限制柱15441沿着第二凹槽1542向外滑动,当型腔14完全放入第一凹槽13内时,第一限制柱153正好与第二限制柱15441卡住,同时把手151正好盖在滑槽1541上,防止塑料进入滑槽1541内,同时也起到固定型腔14的作用。
33.参考图3和图5,所述顶出部件包括设于第一凹槽13底部的第三凹槽1551、与第三凹槽1551相配合的导杆1552以及设于导杆1552底面的第二弹簧1553。
3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第三凹槽1551、导杆1552和第二弹簧1553,第三凹槽1551开设于第一凹槽13底面,导杆1552在第三凹槽1551内滑动、一端连接第二弹簧1553,当第一限位块1543和第二限位块15443脱离时,第二弹簧1553恢复原状,可以顶出型腔14,便于人员拿取。
35.参考图1,所述卡柱152形状为圆弧形。
3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卡柱152,卡柱152的形状为圆弧形,起到固定型腔14的作用,不会前后晃动。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8.在使用时,型腔14放入第一凹槽13内,第一限制柱153挤压第二限制柱15441进入第二凹槽1542内,第一弹簧15444恢复原状,第二限制柱15441正好卡着第一限制柱153,固定住型腔14,当需要拿出型腔14时,拉动拉环15445,第一限制柱153和第二限制柱15441分
离,第二弹簧1553顶着导杆1552顶出型腔14,拿出型腔14进行清理即可。
39.综上所述:该便于清理的塑料制品加工用注塑模具,通过设置下模架11、定模块12、第一凹槽13、型腔14和清理装置的配合使用,定模块12固定在下模架11上,第一凹槽13开设于定模块12上,型腔14放置在第一凹槽13内,方便对型腔14进行拆卸,从而达到清理型腔14的效果,值得推广。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