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弯系统及其折弯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5002发布日期:2022-04-14 19:5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折弯系统及其折弯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电池fpc半自动折弯治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及进步,许多电子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带来了许多的帮助及给我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享受。各类的电子产品越来越智能化,各类的电子产品的内部元件也越来越精密细小,与此同时在生产制造及组装电子产品时各种的工艺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3.而很多电子产品内部零件因在生产时无法一次性加工成形,许多零件形状需有一定的角度方可安装。也有很多零件需一定的角度避空其它零件。市面上有很多折弯机及手动折弯治具,折弯机不适于存放于流水线上使用,同时折弯机也给生产线空间增加了压力。手动折弯治具生产效率不高及在生产过程中人工操作容易让人产生疲惫,手动折弯治具因人手操作尺寸较难保证统一。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人力的折弯系统及其折弯治具。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弯治具,包括用于承载并定位电路板的定位载具,所述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外露于所述定位载具的一端,还包括设于所述定位载具的一端侧并位于所述待折弯部分之下的下折弯成型机构、设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的正上方的用于将所述待折弯部分向下预压至预定位置处并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配合以成型所述待折弯部分的上预压成型机构;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包括一竖向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下输出端的预压成型部;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具有一竖向设置的第二驱动机构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的上输出端的形状与所述预压成型部相匹配以用于折弯成型所述待折弯部分的第一折弯成型部。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预压成型部包括一形状与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相匹配的第二折弯成型部,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的下端具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凹凸配合。
7.进一步的,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上远离所述定位载具的一侧的抵部,所述抵部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
8.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截面呈l形,所述l形的第一凹陷部从远离所述定位载具的一侧贯穿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以与外界连通;所述预压成型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上远离所述定位载具的一侧且相应于所述抵部的位置处的下碾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下碾部向下以将所述待折弯部分的相应部分下碾于所述抵部上的第三驱动机构。
9.进一步的,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还包括一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一导向板、两组第一导向轴以及一预压板,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竖向穿设于所述导向板上,所
述两组第一导向轴分别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板上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两侧的位置处,所述预压板与所述导向板的下端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设于所述预压板上方,所述下碾部位于所述预压板的下方,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设于所述下碾部上靠近所述定位载具的一侧。
11.进一步的,所述预压成型部还包括设于所述预压板下端的导向安装座体,所述导向安装座体具有供所述下碾部向下穿过的第一腔体以及供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安装于其中的第二腔体。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一下限位槽,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相应于所述下限位槽的位置处凸设有与其凹凸配合的下限位凸块,在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有抵于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的顶端的弹簧。
13.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定位检测机构,所述定位检测机构包括一用于检测所述预压成型部的向下预压定位的预压定位检测单元、一用于检测所述预压成型部的回程位置的回程定位检测单元和/或一用于检测所述预压成型部的成型定位位置的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所述预压定位检测单元、回程定位检测单元、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均与一控制装置电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下碾部包括下碾块、沿所述待折弯部分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下碾块的下端的两侧的两安装块、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两安装块之间的下碾滚轴。
1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载具包括并排设置的用于分别承载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第一载具本体及第二载具本体,所述第一载具本体及第二载具本体之间具有供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容置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外露于对应的载具本体上相应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为两个,两个第一折弯成型部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及第二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之下;所述预压成型部为两个,所述两个预压成型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下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预压成型部与两第一折弯成型部一一对应。
16.进一步的,所述两预压成型部分别包括一第二折弯成型部以及一下碾部,两第二折弯成型部一一对应的位于两第一折弯成型部的上方,两下碾部一一对应的位于两第一折弯成型部的抵部的上方;所述两下碾部均与第三驱动机构的下输出端均连接,两第二折弯成型部一一对应地设于两下碾部上靠近对应的载具本体的一侧。
1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载具还包括一双轴双向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一输出侧的第二导向机构以及设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输出侧的第三导向机构,所述第一载具本体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一输出轴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导向配合,所述第二载具本体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的第二输出轴连接且与所述第三导向机构导向配合。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具本体上具有承载并定位第一电路板的第一承载定位槽,所述第一承载定位槽靠近所述第一载具本体的后端,所述第二载具本体上具有承载并定位第二电路板的第二承载定位槽,所述第二承载定位槽靠近所述第二载具本体的前端。
1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弯系统,包括所述的折弯治具以及一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折弯治具的各驱动机构以及定位检测机构均电连接。
20.本实用新型折弯系统及其折弯治具,将传统单工位手动折弯优化成半自动折弯,只需要将产品放入治具里面按下启动按钮,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折弯稳定性,左右均设计有取放产品位置,大大的缩短了取放产品等待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同时将双工位的人力简化成单工位即可满足生产需求,节省了一半的人力。治具需求体积小能放在生产流水线上使用,且方便移动实现流动性作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操作产生的不良率。操作简单,产品定位防呆防止产品放反折坏。提高生产时人员的安全性。解决人工操作疲惫,尺寸质量不稳定因素。
附图说明
21.图1是折弯系统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折弯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导向安装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折弯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图4中折弯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请参见图1至图3,折弯系统包括一折弯治具1以及一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与折弯治具1的各驱动机构以及定位检测机构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电气控制箱,在所述电气控制箱内部装有plc控制器、电源供应器等电子单元,在所述电气控制箱的体控制面板上安装有电源开关、启动按钮等等元件。所述折弯治具1的各驱动机构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
28.请继续参见图2,所述折弯治具1包括用于承载并定位电路板的定位载具11,所述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a外露于所述定位载具11的一端。所述折弯治具1还包括设于所述定位载具11的一端侧并位于所述待折弯部分a之下的下折弯成型机构12、设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的正上方的用于将所述待折弯部分a向下预压至预定位置处并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配合以成型所述待折弯部分a的上预压成型机构13;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13包括一竖向设置的第一驱动机构13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1的下输出端的预压成型部132;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具有一竖向设置的第二驱动机构12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21的上输出端的形状与所述预压成型部132相匹配以用于折弯成型所述待折弯部分a的第一折弯成型部122。
29.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路板可以是纯柔性板或者柔性板与硬板相结构的电路板。当所述电路板是柔性板与所述硬板相结构的板时,所述硬板部分则被承载定位于所述定位载具11上,柔性板的待折弯部分a则外露于所述定位载具11的一端。
30.所述定位载具11可以如图1所示设置于电气控制箱的顶面21上,以所述电气控制箱的顶面21作为工作台面。也可以不限于本实施例的方式设置于任何一平台上。优选的,所
述定位载具11包括一载具本体111,在所述载具本体111上设置有用于承载定位所述电路板的承载定位槽112,所述承载定位槽112向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的方向贯穿所述载具本体111。所述电路板的硬板部分置于所述承载定位槽112中,所述电路板的柔性的待折弯部分a从所述承载定位槽112的贯穿端延伸而出以外露于所述定位载具11。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载具11还包括一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的载具驱动机构113以及设于所述载具驱动机构113的输出侧的导向机构110,所述载具本体111与所述载具驱动机构113连接并与所述导向机构110导向配合。这样,可以使得所述载具本体至少具有上/下料位以及成型位,当所述电路板上料于所述载具本体111后,所述载具驱动机构113驱动所述载具本体111向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的方向移动以移动至所述成型位,以方便后续的折弯成型工序。进一步的,为了增加自能化、一体化,在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的位置处设置有成型位定位检测元件114(例如接近开关等),所述成型位定位检测元件114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当所述成型位定位检测元件114检测到所述载具本体111移动到成型位后,发出检测信号至所述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控制所述载具驱动机构113停止驱动。所述载具驱动机构113可以是气缸、电缸、油缸等驱动机构。
31.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立设于所述平台上位于所述待折弯部分a的下方位置(靠近所述定位载具11)。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整体呈立向的块状或柱状结构,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通过一底座123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1电连接。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的上端具有向上凸起的第一凸起部124,所述第一凸起部12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相匹配(所述相匹配可以是指一致、略长或略短)。
32.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上远离所述定位载具11的一侧的抵部125,所述抵部125的顶面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凸起部124的高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21可以是立向设置的能够竖直向上驱动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向上的电缸、气缸、油缸等驱动机构。所述抵部125可以与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的上端向下设置一l形的抵槽。优选的,为了调节抵部125的高度以适用各种场合的折弯成型需求,所述抵部125包括了所述抵槽以及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抵槽上的l形抵块126,所述l形抵块126的横向块位于竖向块的上端,并扣于所述l形抵槽上方。
33.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13安装于本实施例所述电气控制箱的顶面21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与定位载具11一同安装于其他的平台上,还可以通过吊装的方式装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12的上方并位于所述待折弯部分a之上。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13通过一安装架体14设置于所述电气控制箱的顶面21,所述架体包括左右两侧架以及设于所述两侧架顶端的顶架。
34.与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对应的,所述预压成型部132包括一形状与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相匹配的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的下端具有向上凹陷的第一凹陷部1322,所述第一凹陷部1322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24凹凸配合。所述第一凹陷部1322用于在成型待折弯部分a时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24凹凸配合,从而使所述待折弯成型部在所述第一凹陷部1322与所述第一凸起部124之间折弯成型。
3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部1322的截面呈l形,所述l形的第一凹陷部1322从远离所述定位载具11的一侧贯穿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以与外界连通;所述预压成型部132
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上远离所述定位载具11的一侧且相应于所述抵部125的位置处的下碾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下碾部向下以将所述待折弯部分a的相应部分下碾于所述抵部125上的第三驱动机构1323。本方案中,根据需要在所述第一凹陷部1322和第一凸起部124凹凸配合以折弯所述待折弯部分a时或者之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驱动所述下碾部向下动作,所述下碾部由于位于所述l形的第一凹陷部1322的开口侧(贯穿侧),因此将待折弯部分a的相应面继续向下压,从而使得下面的一侧面低于未下压的一侧。其中:
36.所述下碾部包括下碾块1324、沿所述待折弯部分a的宽度方向(即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定位载具11上后,电路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于所述下碾块1324的下端的两侧的两安装块、可转动的设于所述两安装块之间的下碾滚轴1325。这样设置,在第一折弯成型部122和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配合折弯,所述下碾滚轴1325下行继续下碾成型待折弯部分a时,所述下碾滚轴1325绕自身轴心转动,降低刚性,防止损伤待折弯部分a。
37.为了使上预压成型机构13更稳定的下行和上行,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13还包括一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一导向板133(即顶架)、两组第一导向轴134以及一预压板135,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1竖向穿设于所述导向板133上,所述两组第一导向轴134分别活动穿设于所述导向板133上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1两侧的位置处,所述预压板135与所述导向板133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设于所述预压板135上方,所述下碾部位于所述预压板135的下方,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设于所述下碾部上靠近所述定位载具11的一侧。
38.请继续参见图3,为了使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和下碾部布局更好、结构更优化,所述预压成型部132还包括设于所述预压板135下端的导向安装座体1326,所述导向安装座体1326具有供所述下碾部向下穿过的第一腔体以及供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安装于其中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可以为相互独立的腔体,也可以为相互连通的以形成一个穿腔1326a。
3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置有一下限位槽1326b,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相应于所述下限位槽1326b的位置处凸设有与其凹凸配合的下限位凸块(图未示出),所述下限位凸块沿径向方向向外凸设而成,在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有抵于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的顶端的弹簧(图未示出)。这样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具有一定的缓冲性,增加其韧性及过渡性能,防止柔性的待折弯部受到损伤。所述弹簧可以是弹片、自恢复弹簧等等。正常状态下,自恢复弹簧的弹力使得所述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的下端抵于所述下限位槽1326b的槽底,当向下预压将所述柔性板下压于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122时,弹簧被压缩,使得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具有一定伸缩弹性,具有一定的缓冲性,降低第二折弯成型部1321的刚性,避免损坏柔性板。
40.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治具1还包括一定位检测机构,所述定位检测机构包括一用于检测所述预压成型部132的向下预压定位的预压定位检测单元151、一用于检测所述预压成型部132的回程位置的回程定位检测单元152和/或一用于检测所述预压成型部132的成型定位位置的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153,所述预压定位检测单元151、回程定位检测单元152、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153均与所述控制装置2电连接。所述预压定位检测单元151穿设于所述预压板135上,下检测端朝向所述电路板。当所述预压定位检测单元151的下检测端感应到所述电路板的检测信号时,反馈至所述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则控制所述第
一驱动机构131停止。所述回程定位检测单元152设于所述导向板133上,下检测端朝向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的顶端。当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随所述预压板135上移,所述回程定位检测单元152检测到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时,反馈至所述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则控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131停止回位驱动。所述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153通过一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的输出轴上,下检测端朝向所述预压板135。当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输出轴向下驱动时,所述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153随所述输出轴向下,由于所述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153下端朝向所述预压板135,当接近预压板135时,所述成型定位位置检测单元153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装置2,所述控制装置2发出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第三驱动机构1323停止下行。
41.请参见图4及图5,本实施例的折弯系统包括与第一实施例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折弯治具以及一控制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器控制箱,在所述电器控制箱内部装有plc控制器、电源供应器等电子单元,在所述电器控制箱的体控制面板上安装急停复位开关、电源开关、双启动按钮、数显时间继电器等等元件。所述折弯治具的各驱动机构与所述plc控制器电连接。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所述折弯治具设置于所述电器控制箱的顶面。本实施例的折弯系统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
42.所述定位载具包括并排设置的用于分别承载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第一载具本体31及第二载具本体32,所述第一载具本体31及第二载具本体32之间具有供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容置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外露于对应的载具本体上相应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的一端;所述第一折弯成型部为两个,两个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分别位于第一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及第二电路板的待折弯部分之下;所述预压成型部为两个,所述两个预压成型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下输出端连接,所述两个预压成型部与两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一一对应。
43.进一步的,所述定位载具还包括一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设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的第一输出侧的第二导向机构34以及设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的第二输出侧的第三导向机构35,所述第一载具本体31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的第一输出轴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34导向配合,所述第二载具本体32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的第二输出轴连接且与所述第三导向机构35导向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为气缸驱动,其沿所述电气控制箱的长方向设置于所述的顶台,也即,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横向设置,其第一输出侧及第二输出侧分别为左右两侧。
4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和第三导向机构35设置于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的前方,所述第二导向机构34和第三导向机构35结构或功能相同或相似,均包括一横向设置的导向轴341、351、与所述导向轴341、351两端连接的安装定位座342、352以及设于所述导向轴341、351上的轴承座343、353。所述第一载具本体31及第二载具本体32分别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34及第三导向机构35的轴承座343、353连接,当所述双轴双向驱动机构33驱动对应的载具本体动作时,所述对应载具本体随对应的轴承座343、353沿对应的导向轴341、351移动。
4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载具本体31上具有承载并定位第一电路板的第一承载定位槽311,所述第一承载定位槽311靠近所述第一载具本体31的后端,所述第二载具本体32上具有承载并定位第二电路板的第一承载定位槽321,所述第一承载定位槽321靠近所述第二载
具本体32的前端。所述第一承载定位槽311及第一承载定位槽321在前后方向错开设置,左右方向并列设置。
46.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治具还包括罩于所述定位载具及下折弯成型机构上的第一罩体41,在所述第一罩体41的顶面上相应于定位载具及下折弯成型机构的位置处开设有一通槽410,供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能够向下与所述下折弯成型机构配合。
47.所述两个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的设计位置与所述第一载具本体31及第二载具本体32一一对应,也即,所述两个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的位置与第一承载定位槽311及第一承载定位槽321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与第一承载定位槽311相对应的第一折弯成型部位于后侧,与第一承载定位槽321相对应的第二折弯成型部位于前侧,在前后方向上错开设置。
48.所述两预压成型部的位置与两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两预压成型部分别包括一第二折弯成型部611、612以及一第二折弯成型部612、622,两第二折弯成型部611、612一一对应的位于两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的上方,两第二折弯成型部612、622一一对应的位于两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的抵部的上方;所述两第二折弯成型部612、622均与第三驱动机构的下输出端均连接,两第二折弯成型部611、612一一对应地设于两第二折弯成型部612、622上靠近对应的载具本体的一侧。所述两第二折弯成型部612、622分别穿设于导向安装座体的两第一腔体中,所述两第二折弯成型部611、612分别向下穿过导向安装座的两第二腔体中。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结构相同或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49.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独立的第三驱动机构,使得每一下碾部及第二折弯成型部与对应的一第三驱动机构一一对应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第三驱动机构,一个导向安装座体、两个下碾部以及两个第二折弯成型部611、612,一个下碾部与一个第二折弯成型部形成一个预压成型部,其中一个预压成型部与一第一折弯成型部相对应,位于后侧,另外一个预压成型部与另一第二折弯成型部相对应,位于前侧,在前后方向错开设置,这样设计可以使得结构更为简单巧妙,极大的节约了设计制造成本,简化控制复杂度,只需要控制一个第三驱动机构即可。
50.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通过一安装架体设置于所述电器控制箱的顶面,所述架体包括左右两侧架以及设于所述两侧架顶端的顶架。除此之外,还可设置一第二罩体42,以将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罩于其中,从而使得所述折弯治具整体性更好。
51.本实用新型折弯系统及其折弯治具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根据电路板的折弯形状设计分解成四个动作来完成产品折弯效果,根据这些分解动作来进行相关模组件的设计安装;根据动作需要的先后顺序对控制装置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编程调试。
52.两组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两预压成型部可以同时进行:
53.在折弯时,首先将产品放入定位载具上限位固定,双轴双向复动型气缸使第一载具本体31及第二载具本体32相向而行以行至成型位;上预压成型机构一次下压以抵压于待折弯部分上,下折弯成型机构的第二驱动机构(底部气缸)上升以顶住所述待折弯部分的,所述上预压成型机构的第三驱动机构使所述预压成型部的第二折弯成型部及下碾部下行,从而折弯所述待折弯部分。
54.两组第一折弯成型部51、52、两预压成型部可以依次进行:
55.在其中一第一折弯成型部与对应的预压成型部配合折弯一电路板同时,将另一电路板放于另一载具本体上限位固定,待上述折弯成型后,将该另一载具本体移至成型位并使另一折弯成型部与对应的预压成型部配合以折弯另一电路板,如此交替作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折弯成型后的稳定性,折弯后的产品尺寸一致性,作业员操作简单方便,只需要在产品承载板上取放产品,按下相应的按钮,所有动作位置都有防护罩保护,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安全性,此折弯机外形尺寸小,流水线旁边放置一张小工作台,插上电即可使用,对于生产工位转换以及换线等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效率上是人工折弯的2-3倍,良率可达99.97%,此方案可以水平推广。
5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