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微管的双气体辅助挤出成型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51218阅读:来源:国知局
制仪,通过A/D卡和D/A卡以及计算机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对塑料微管的气体辅助挤出进行各种工艺参数调节,大大增加了塑料微管挤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塑料微管气体辅助挤出成型装置示意图;
[0015]图中,1.挤出机,2.微管挤出口模,3.气体辅助系统,4.控制系统,1-1动力系统,
1-2.进料斗,1-3.螺杆,1-4.机筒,1-5.挤出机头,1-6.挤出机控制仪,302.内气辅支路,303.外气辅支路,4-1.熔体压力温度传感器。
[0016]图2为微管挤出口模沿熔体流动方向剖面结构图;
[0017]图中,1.挤出机,2-1.机头连接板,2-2.压板,2-3.螺栓,2_4.微管挤出口模机头体,2-5.内气辅通气螺栓,2-6.分流锥,2-7.分流支架,2-8.芯棒,2-9.微管挤出口模托架,
2-10.挡圈,2-11.无气辅口模,2-12.压圈,2-13.有气辅口模,2-14.进气口模,2-15.外气辅通气螺栓,2-16.微管挤出口模加热圈,2-17.螺钉,302.内气辅支路,303.外气辅支路,4-1.熔体压力温度传感器。
[0018]图3a和图3b为内气辅口模系统的芯棒侧面镂空示意图;
[0019]图4为气体辅助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0020]图中,301-L空压机,301-2.气阀,301-3.橡胶管道,301-4.储气罐,301-5.压力表,301-6.减压阀,301-7.转子流量仪,301-8.输气软管,301-9.气体三通分流器,302-1.内气辅减压阀,302-2.内气辅电磁比例阀,302-3.内气辅压力表,302-4.内气辅转子流量计,302-5.内气辅气体加热装置,303-1.外气辅减压阀,303-2.外气辅电磁比例阀,303-3.外气辅压力表,303-4.外气辅转子流量计,303-5.外气辅气体加热装置
[0021]图5为气体加热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图中,302-4-1.紫铜管,302-4-2.加热电阻丝,302-4-3.陶瓷短管,302-4-4.保温棉,302-4-5.玻璃纤维布,4-3.气体温度传感器,4-4.气体压力传感器;
[0023]图6为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中,4-1.熔体压力温度传感器,1-6.挤出机控制仪,4-2.微管挤出口模温度控制仪,4-3.气体温度传感器,4-4.气体压力传感器,4-5.气体温度控制仪,302-2和.303-2.电磁比例阀,4-6.A/D卡,4-7.D/A卡,4-8.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微管的双气体辅助挤出成型装置,该装置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装置由挤出机(I)、微管挤出口模⑵、气体辅助系统(3)和控制系统⑷构成。
[0025]其中,挤出机(I)为小型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可选为螺杆直径25-30_、螺杆长径比25-30:1、螺杆转速为0-25r/min可调。挤出机由动力系统(1_1)、进料斗(1_2)、螺杆(1-3)、机筒(1-4)、挤出机头(1_5)和挤出机控制仪(1-6)组成,挤出机的机筒内安装有单螺杆或双螺杆,单螺杆或双螺杆与动力系统(1_1)相连接,由动力系统(1_1)带动单螺杆或双螺杆转动。挤出机工作时,首先启动挤出机动力系统(1-1)、并对料筒(1-4)各段利用加热圈进行加热,待料筒(1-4)各段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将塑料原料通过进料斗(1-2)倒入挤出机机筒(1-4)内,在高温和螺杆(1-3)的转动环境下,塑料原材料快速塑化和熔融,并由螺杆转动将塑料熔体传送至挤出机头(1-5),然后再进入微管挤出口模(2)中,挤出机螺杆转速可以通过挤出机控制仪(1-6)来调节。
[0026]图2为微管挤出口模(2)结构示意图。微管挤出口模(2)沿熔体流动方向,主要由机头连接板(2-1)、压板(2-2)、螺栓(2-3)、微管挤出口模机头体(2-4)、内气辅通气螺栓(2-5)、分流锥(2-6)、分流支架(2-7)、芯棒(2-8)、微管挤出口模托架(2_9)、挡圈(2_10)、无气辅口模(2-11)、压圈(2-12)、有气辅口模(2-13)、进气口模(2_14)、外气辅通气螺栓(2-15)、微管挤出口模加热圈(2-16)和螺钉(2-17)等构成。
[0027]微管挤出口模(2-1)优选可由45号钢经过线切割和电火花精密加工而成。整个微管挤出口模由微管挤出口模加热圈(2-16)包裹,其作用是利用电阻丝对微管挤出口模进行加热,使得微管挤出口模流道中的熔体保持一定的温度。
[0028]微管挤出□模⑵与挤出机⑴的机头(1-5)通过机头连接板(2-1)、压板(2-2)和螺栓(2-3)连接而成,使得挤出机(I)挤出的塑料熔体能流入微管挤出口模(2)的入口处,再经过微管挤出口模流道后从微管挤出口模出口按照微管挤出口模横截面形状挤出。微管挤出口模机头体(2-4)与微管挤出口模托架(2-9)通过挡圈(2-10)和螺钉(2-17)固定;微管挤出口模机头体(2-4)与分流支架(2-7)通过内气辅通气螺栓(2-5)固定;无气辅口模(2-11)与微管挤出口模托架(2-9)通过压圈(2-12)和螺钉(2-17)进行固定;进气口模(2-14)与有气辅口模(2-13)通过螺钉(2-17)进行固定;外气辅通气螺栓(2_15)通过螺纹与进气口模(2-14)连接固定。
[0029]整个微管挤出口模流道由入口至出口依次包括:入口段(201)、分流段(202)、平流段(203)、压缩段(204)、定型无气辅段(205)、定型有气辅段(206)构成。
[0030]在微管挤出口模(2)中,分流锥(2-6)和芯棒(2-8)通过螺纹与分流支架(2_7)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了微管接触的内壁面,其中分流锥(2-6)将进入微管挤出口模(2)的熔体进行分流,以利于形成中空塑料管材;分流支架(2-7) —方面用于支撑分流锥(2-6)和连接芯棒(2-8),另一方面用于连接内气辅通气螺栓(2-5),方便将内气辅的气体导入芯棒(2-8)中;压缩段(204)用于将塑料熔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压实,并产生一定的入口压力降,有利于提高塑料熔体成型后制品的坚实度等力学性能。
[00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塑料微管气体辅助挤出装置,包括一种气体辅助微管挤出口模,该微管挤出口模具有内气体辅助系统和外气体辅助系统。其中,内气辅口模系统是由内气辅通气螺栓(2-5)、分流支架(2-7)、芯棒(2-8)构成。其工作原理是:内气辅的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由内气辅通气螺栓(2-5)的中空气道进入微管挤出口模(2),经过分流支架(2-7)连接件的气道,再进入芯棒(2-8)中间的气道,再从芯棒(2-8)侧面的气槽流出,在熔体内壁与芯棒(2-8)外壁面之间形成内部气体辅助层。
[0032]图3为内气辅微管挤出口模系统的芯棒侧面镂空示意图。其中,图3(a)为圆形镂空方式,图3(b)为长方形镂空方式。镂空行数大于2行,且上下两行间采用位置交错方式镂空,这种位置交错镂空方式可以保证内气辅层的气体在整个圆周上分布均匀。
[0033]外气辅口模系统是由外气辅通气螺栓(2-15)、进气口模(2-14)、有气辅口模(2-13)构成;外气辅气室由无气辅口模(2-11)、有气辅口模(2-13)以及进气口模(2_14)构成。有气辅口模(2-13)与无气辅口模(2-11)之间预留0.1-0.2mm的缝隙,形成外气辅进气缝隙。外气辅的工作原理是:外气辅的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由外气辅通气螺栓(2-15)的中空气道进入进气口模(2-14)、有气辅口模(2-13)和无气辅口模(2_11)构成的气室中,然后由无气辅口模(2-11)与有气辅口模(2-13)之间的进气缝隙流入口模流道,在微管熔体外壁面与微管挤出口模流道内壁面之间形成外部气体辅助层。
[0034]气体辅助系统(3)由气体辅助总路(301)、内气辅支路(302)和外气辅支路(303)构成,如图4所示。其中,气体辅助总路(301)沿气体流动方向依次由空压机(301-1)、气阀(301-2)、橡胶管道(301-3)、储气罐(301-4)、压力表(301-5)、减压阀(301-6)、转子流量仪(301-7)、输气软管(301-8)、气体三通分流器(301-9)、内气辅减压阀(302-1)、内气辅电磁比例阀(302-2)、内气辅压力表(302-3)、内气辅转子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