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汽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540阅读:19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汽包。



背景技术:

分汽包也叫分汽缸,广泛应用于发电、石油化工、钢铁、水泥、建筑等行业。分汽包是蒸汽锅炉的主要配套设备,其作用是将锅炉运行时所产生的蒸汽分配到各管道中去。分汽包系承压设备,属压力容器,其承压能力和容量应与配套锅炉相对应。现有分汽包的结构包括卧式筒体和设于筒体两端的封头,筒体和封头一体成型,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便于检修;筒体顶部设有进汽口和排汽口,排汽口一般设有多个,用于连接各个用汽管道,筒体的底部设有排污口,排污口对筒体内部起到排水作用,防止蒸汽冷凝水长时间积存使筒体发生腐蚀。现有分汽包的筒体内底面为平行面,仍然存在筒体内的蒸汽冷凝水排不尽的问题,筒体内底部易发生腐蚀。目前,分汽包的进汽和排汽控制主要采用手动控制,手动控制的最大缺点是无法精确控制分汽量,并且,由于分汽包是高温高压容器,人工操作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分汽包,用来解决现有分汽包结构设计缺陷存在不方便检修、筒体内冷凝水排不尽造成的筒体内部发生腐蚀、手动控制无法精确控制分汽量且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分汽包,包括横卧设置的筒体和位于筒体外底部的支座,所述筒体的左端设有第一封头、右端设有第二封头,所述筒体底部设有排污口,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封头与筒体之间设有法兰,所述第一封头与筒体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封头与筒体一体成型,所述筒体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连通筒体内部的进汽口、放空口、第一排汽口、第二排汽口、第三排汽口、第四排汽口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汽口、第一排汽口、第二排汽口、第三排汽口和第四排汽口均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进汽口安装有进汽阀,所述放空口安装有放空阀,所述第一排汽口、第二排汽口、第三排汽口和第四排汽口均设有排汽阀,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输出端与进汽阀、放空阀和排汽阀电连接,所述筒体内底部左端设有左高右低的第一倾斜部、右端设有右高左低的第二倾斜部,所述排污口位于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的最低端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检修时,拆卸第一封头,便可对筒体内部进行检修,解决了现有分汽包筒体与封头一体成型不便于检修的问题,且通过法兰连接,密封效果较好,拆卸方便;通过控制器可以实现对进汽阀、放空阀和排汽阀的控制操作,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息输入到控制器中,根据压力信息变化来精确调节分送到各个用汽管道的蒸汽量,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息输入到控制器中,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操作放空阀,保证筒体内的压力在安全压力范围之内,这样避免了人工操作阀门,减少了安全隐患;蒸汽冷凝水顺着第一倾斜部和第二倾斜部流到最低端,最后通过排污口排出,避免分汽包在未使用时筒体内部积水,导致筒体内壁腐蚀。

进一步限定,所述筒体的内径尺寸与长度尺寸的比例为1:7,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分汽包将蒸汽分往不同的用汽管道。

进一步限定,所述筒体外壁设有保温隔热层,这样的结构设计,防止筒体内外进行热交换。

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排汽口的口径尺寸为100mm,所述第二排汽口的口径尺寸为150mm,所述第三排汽口的口径尺寸为125mm,所述第四排汽口的口径尺寸为200mm。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汽包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筒体1、支座2、第一封头3、第二封头4、排污口5、控制器6、法兰7、进汽口8、第一排汽口91、第二排汽口92、第三排汽口93、第四排汽口94、放空口10、第一压力传感器11、第二压力传感器12、进汽阀13、放空阀14、排汽阀15、第一倾斜部16、第二倾斜部1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分汽包,包括横卧设置的筒体1和位于筒体1外底部的支座2,还包括控制器6,筒体1的左端设有第一封头3、右端设有第二封头4,筒体1底部设有排污口5,第一封头3与筒体1之间设有法兰7,第一封头3与筒体1通过法兰7可拆卸连接,第二封头4与筒体1一体成型,筒体1顶部从左往右依次设有连通筒体1内部的进汽口8、放空口10、第一排汽口91、第二排汽口92、第三排汽口93、第四排汽口94和第一压力传感器11,进汽口8、第一排汽口91、第二排汽口92、第三排汽口93和第四排汽口94均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2,进汽口8安装有进汽阀13,放空口10安装有放空阀14,第一排汽口91、第二排汽口92、第三排汽口93和第四排汽口94均设有排汽阀15,控制器6的输入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11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2电连接,所述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进汽阀13、放空阀14和排汽阀15电连接,筒体1内底部左端设有左高右低的第一倾斜部16、右端设有右高左低的第二倾斜部17,排污口5位于第一倾斜部16和第二倾斜部17的最低端之间。

优选筒体1的内径尺寸与长度尺寸的比例为1:7,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利于分汽包将蒸汽分往不同的用汽管道。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设计筒体1内径尺寸与长度尺寸的比例。

优选筒体1外壁设有保温隔热层,这样的结构设计,防止筒体1内外进行热交换。实际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

优选第一排汽口91的口径尺寸为100mm,第二排汽口92的口径尺寸为150mm,第三排汽口93的口径尺寸为125mm,第四排汽口94的口径尺寸为200mm。这样的结构设计,方便连接不同规格大小的送汽管道。实际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考虑。

本实施例中,检修时,拆卸第一封头3,便可对筒体1内部进行检修,且通过法兰7连接,密封效果较好,拆卸方便;使用时,蒸汽从进汽口8进入到筒体1内进行蒸汽分流,在筒体1内部冷凝水下落到筒体1底部,蒸汽分别从第一排汽口91、第二排汽口92、第三排汽口93和第四排汽口94排出,第二压力传感器12将各排汽口的压力信息输送到控制器6中,并通过控制器6显示出来,方便查看,通过控制器6控制操作各个排气阀15,可以精确调节各个排汽口的排气量,第一压力传感器11用于检测筒体1内的压力值,并将其输入到控制器6中,如果筒体1内的压力值接近于分汽包设计的安全值时,通过控制器6调节放空阀14,使筒体1内的压力在安全压力范围之内,如此操作方便,减少了安全隐患;分汽包停止使用时,筒体1内的冷凝水将顺着第一倾斜部16和第二倾斜部17流到最低端,最后通过排污口5排出,这样有利于将筒体1内的冷凝水排尽,避免筒体1内壁腐蚀。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汽包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