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预榨和浸出车间冷凝水产生乏汽加热调质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68472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利用预榨和浸出车间冷凝水产生乏汽加热调质塔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食用油加工生产设备,尤其涉及到一种利用预榨和浸出车间冷凝水产生乏汽加热调质塔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食用油加工企业使用调质塔进行原料软化脱水,大多是每层使用间接蒸汽加热,每层压力在1.0Mpa左右,蒸汽消耗比较大,且预榨和浸出车间的冷凝水产生的二次蒸汽被直接排至大气中,比较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市场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节能降耗的利用预榨和浸出车间冷凝水产生乏汽加热调质塔的装置。
[000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锅炉、分汽包、汽管、调质塔、连接浸出车间冷凝水支管的浸出总管、连接预榨车间冷凝水支管的预榨总管、浸出乏水罐和预榨乏水罐等构成,在浸出总管和浸出乏水罐之间增设浸出闪蒸罐,其顶部设置带截止阀的乏汽管道分别与连接调质塔的二、三层汽管相通,底部出冷凝水口通过设置疏水阀的管道与浸出乏水罐相通。在预榨总管和预榨乏水罐之间增设预榨闪蒸罐,其顶部设置带截止阀的乏汽管道与连接调质塔的顶层汽管相通,底部出冷凝水口通过带疏水阀的管道与预榨乏水罐相通。浸出乏水罐和预榨乏水罐通过管道与锅炉车间储水池相连,并在两只闪蒸罐下部各设一个疏水旁通。
[000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预榨和浸出总管上增设了阀蒸罐,通过冷凝水闪蒸汽给调质塔加热,即可以保证调质软化温度,又可以节约预榨和浸车间蒸汽消耗,从而为食用油加工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
[000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1为锅炉,2为调质塔,3为分汽包,4为汽管,5为浸出总管,6为浸出车间冷凝水支管,7为浸出闪蒸罐,8、12为乏汽管道,9为预榨总管,10为预榨车间冷凝水支管,11为预榨闪蒸罐,13为浸出乏水罐,14为预榨乏水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如图1所示,在食品油加工企业现有生产设备基础上,在浸出总管5和浸出乏水罐13之间增设浸出闪蒸罐7,其顶部设置带截止阀的乏汽管道8分别与连接调质塔2的二、三层汽管4相通,底部出冷凝水口通过设置疏水阀的管道与浸出乏水罐13相通。在预榨总管9和预榨乏水罐14之间增设预榨闪蒸罐11,其顶部设置带截止阀的乏汽管道12与连接调质塔2的顶层汽管4相通,底部出冷凝水口通过带疏水阀的管道与预榨乏水罐14相通。浸出乏水罐13和预榨乏水罐14通过管道15与锅炉进水管相连,并在两只闪蒸罐下部各设一个疏水旁通。实施本发明,刚开机时车间设备比较冷会产生很多的冷凝水,所以要打开疏水旁通进行排水,当设备升温后,关闭疏水旁通,用疏水阀正常疏水。闪蒸罐顶部乏汽管道上安装了截止阀,闪蒸罐正常工作后可以将产生的闪蒸汽送至调质塔进行加热使用。由于预榨用气量小,产生的二次蒸汽同样会小,所以进行顶层加热,而浸出车间用气量比较大,所以用来进行二层调质塔的加热。此方案为1000T/D生产试验所得,可根据产量大小来确定加热几层。乏汽管管与原加热汽管进行对接时必须安装截止阀,原加热汽管上必须安装压力表,防止车间疏水旁通未关闭导致管道压力过大,调质塔垫片损坏及伤人事故。调质塔加热后的冷凝水还会再次进入预榨闪蒸罐进行二次蒸汽回收。车间内冷凝水再次打至锅炉车间处理后再次利用。
【主权项】
1.一种利用预榨和浸出车间冷凝水产生乏汽加热调质塔的装置,它包括锅炉(1)、分汽包(3)、汽管(4)、调质塔(2)、连接浸出车间冷凝水支管(6)的浸出总管(5)、连接预榨车间冷凝水支管(10)的预榨总管(9)、浸出乏水罐(13)和预榨乏水罐(14),其特征在于:在浸出总管(5)和浸出乏水罐(13)之间增设浸出闪蒸罐(7),其顶部设置带截止阀的乏汽管道(8)分别与连接调质塔(2)的二、三层汽管(4)相通,底部出冷凝水口通过设置疏水阀的管道与浸出乏水罐(13)相通;在预榨总管(9)和预榨乏水罐(14)之间增设预榨闪蒸罐(11),其顶部设置带截止阀的乏汽管道(12)与连接调质塔(2)的顶层汽管(4)相通,底部出冷凝水口通过带疏水阀的管道与预榨乏水罐(14)相通,浸出乏水罐(13)和预榨乏水罐(14)通过管道(15)与锅炉车间储水池相连,并在两只闪蒸罐下部各设一个疏水旁通。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预榨和浸出车间冷凝水产生乏汽加热调质塔的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浪费能源等问题,其特征在于:在浸出总管(5)和浸出乏水罐(13)之间增设浸出闪蒸罐(7),在预榨总管(9)和预榨乏水罐(14)之间增设预榨闪蒸罐(11),闪蒸罐顶部设置带截止阀的乏汽管道与相应层汽管(4)相通,底部出冷凝水口均通过带疏水阀的管道与乏水罐相通,并在两只闪蒸罐下部各设一个疏水旁通。具有结构合理、制作简单、操作方便、节能降耗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油生产加工企业。
【IPC分类】F22B3/04, C11B1/00
【公开号】CN105444143
【申请号】CN201510838025
【发明人】王大伟, 刘小毛, 徐陆陆, 童绪武
【申请人】中粮粮油工业(黄冈)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