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2949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炉罩的上面配置有煤气燃烧器的煤气炉。尤其是涉及煤气燃烧器具备外侧火焰孔群和内侧火焰孔群的、外侧火焰孔群和内侧火焰孔群能同时进行燃烧的煤气炉。此处所说的火焰孔是指能可靠地喷出空气和燃烧煤气的混合气的开口。虽然不是喷出火焰,但由于在燃烧过程中,看起来象是喷出火焰一样,所以,称为火焰孔。而且,所谓孔就意味着空间,并不限定为狭意的孔,也有时是槽。
另一方面,在炉罩内具备用于生成供给到煤气燃烧器的混合气的装置。因此,为了生成混合气,必须将必要的空气(称其为一次空气)充分地导入到炉罩内。特别是,具备加热热量大的煤气燃烧器的煤气炉,需要将多量的一次空气导入到炉罩内。若一次空气不足,混合气的空气量和燃烧煤气量的平衡被打破,煤气燃烧器的燃烧效率就降低了。
通常,在炉罩上设有吸气口,从该吸气口取入一次空气。但是,由于设置吸气口的位置受限制,不能设置过大的吸气口。即使能设置大的吸气口,也不希望设置有损于炉罩的外观那么大的吸气口。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很好地供给煤气燃烧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的、煤气燃烧器的燃烧效率高的煤气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煤气炉。该煤气炉具备煤气燃烧器,该煤气燃烧器具有多个火焰孔排列成环状的外侧火焰孔群和在其内侧形成的内侧火焰孔群。还具备在该煤气燃烧器的下方延伸的、将流入到煤气燃烧器下方的空气分开到从内侧火焰孔群喷出的混合气的燃烧用空间和煤气炉的炉罩内的空间的空气整流板。
上述煤气炉在煤气燃烧器的下方具备空气整流板,该空气整流板引导流入到煤气燃烧器下方的空气,将其分开到从内侧火焰孔群喷出的混合气的燃烧用空间和煤气炉的炉罩内的空间。从煤气燃烧器的下方供给内侧火焰孔群燃烧用的二次空气,同时辅助地将一次空气供给到炉罩内。空气整流板位于煤气燃烧器的下方,可以看作煤气燃烧器与空气整流板同化了,所以,并不损害煤气炉的外观形象。本发明的煤气炉能很好地供给煤气燃烧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煤气燃烧器的燃烧效率极高。
上述空气整流板也可以如以下那样构成。即,空气整流板具备将空气引导到从内侧火焰孔群喷出的混合气燃烧用空间的面和在该面上形成的通气孔。而且,空气能从该通气孔引导到炉罩内的空间(技术方案2)。
由于制成这样的结构,能引导流入到煤气燃烧器下方的空气,将其分开到从内侧火焰孔群喷出的混合气燃烧用空间和炉罩内的空间。而且,最好是考虑内侧火焰孔群的燃烧所需要的二次空气的量和炉罩内需要的一次空气的量来决定空气整流板上的通气孔的大小和通气孔的位置。
另外,空气整流板能从炉罩上分离下来,该空气整流板也可以堵塞在炉罩的上面形成的开口(技术方案3)。
若空气整流板能从炉罩上分离下来,使其在炉罩的上面形成开口的话,则能很容易地安装设置在炉罩内的各种装置。另外,能很容易地对炉罩内部进行清理。
上述煤气炉,是炉罩落入到在厨房操作台的上面形成的开口而固定的落入式的煤气炉,从该厨房操作台的开口落入的炉罩能适用于密封结构的煤气炉(技术方案4)。
落入式的煤气炉,由于从厨房操作台的开口落入的炉罩是密封结构,所以,吸气口的大小和吸气口的设置位置特别地受到限制。本发明的煤气炉,由空气整流板将辅助的一次空气供给到炉罩内,所以,最适合于落入式的煤气炉。
需要防止煮沸时溢出的汤汁和食物从空气整流板的通气孔进入到炉罩内。因此,上述的煤气炉,最好是由煤气燃烧器掩盖空气整流板的通气孔(技术方案5)。
由于用煤气燃烧器掩盖通气孔,所以,落下的煮沸时溢出的汤汁和食物不会直接穿过通气孔。
另外,需要防止落到炉罩上面的煮沸时溢出的汤汁和食物移动,从通气孔进入到炉罩内。因此,上述煤气炉,最好是空气整流板具有包围通气孔的壁(技术方案6)。
由于用包围通气孔的壁阻挡移动的煮沸时溢出的汤汁等,所以能有效地防止煮沸时溢出的汤汁等进入到炉罩内。
近年来,为了开发各种各样的煤气炉,不仅是煤气炉的品质,外观的好坏也会对需求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使煤气炉的外观较好,空气整流板具有大致是平的形状,该空气整流板最好是设置在大致与炉罩的上面在同一平面上(技术方案7)。
根据本发明,强调炉罩上面的平面感,煤气炉的外观变好了。
另外,在空气整流板的周缘形成有延伸到下方的壁,最好是该壁能嵌入到在炉罩上面的开口的周缘形成的凹部中(技术方案8)。
这样一来,凹部起到汤盘(煮沸时溢出的汤汁等的积存处)的作用。另外,由于空气整流板嵌入到凹部中,所以,能防止空气整流板简单地脱落下来。
最好是炉撑子嵌入到在炉罩上面的开口的周缘形成的凹部中(技术方案9)。
根据这种形式,由于炉撑子的存在,能防止煮沸时溢出的汤汁等从凹部进入到内侧。另外,由于用炉撑子掩盖凹部,所以,强调了煤气炉的平面感,外观变好了。
另外,在为技术方案9的煤气炉的场合,空气整流板最好是位于比炉罩的上表面稍稍向上的位置(技术方案10)。
这样一来,由于能用空气整流板禁止炉撑子移动,所以,能防止炉撑子简单地从凹部脱落下来。
另外,上述煤气炉也可是进一步具备加热收容在炉罩内的煮饭锅的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而成为内藏煮饭锅的煤气炉(技术方案11)。
内藏煮饭锅的煤气炉,由于在炉罩内由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进行燃烧,所以,必须将更多的空气取入到炉罩内。因此,适合于不仅从通常设置的吸气口吸气、还进一步由空气整流板将空气引导到炉罩内的本发明。
图2所示是

图1的II-II线侧视图。
图3所示是煮饭外箱、上盖、以及用于连接它们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简要纵剖视图,表示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状态。
图5所示是煮饭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煮饭锅处于收容状态时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的俯视图,省略了上盖。
图7所示是煤气燃烧器下方的开口的俯视图。
图8所示是在图7的开口上设置空气整流板的状态。
图9所示是将煤气燃烧器的俯视图放大的图。
图10所示是图1的X-X线简要的纵剖视图。
图11所示是设有台座的上盖的立体图。
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其主要部分收容在大致是箱子形状的炉罩11内。在图1中仅示出了构成炉罩11的上面的顶板15。顶板15的前部15a前方降低地倾斜(参照图2),顶板15的后部15b后方升高地倾斜。在顶板15的中央形成有开口7。从开口7至炉罩11的内部扩展成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周围配设有煮饭外箱40。煮饭外箱40起到围绕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壁的作用。后述的煮饭锅32能通过开口7进入或离开由煮饭外箱40划定的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而且,在图1中并未示出煮饭锅32(煮饭锅32未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中)。
在煮饭外箱40的上部配设有覆盖开口7的、能开、关的上盖18。在图1中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时的上盖18。在上盖18的前部配设有由绝热材料构成的把手18a,上盖后部18b后方升高地倾斜。
在上盖18的左右顶板15上,设有开口71(参照图7),在该开口71的上方配设有一对煤气燃烧器12、12。另外,在顶板15上设有五条腿的炉撑子13、13,使其包围煤气燃烧器12、12。在后面将对煤气燃烧器12的详细结构进行描述。
在顶板前部15a上配设有旋钮式的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在对煤气燃烧器12点火或进行火力调节时操作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的旋钮,则混合气供给到煤气燃烧器。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的旋钮,则供给到煤气燃烧器12的混合气的量增多,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则供给的混合气的量减少。因此,越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在煤气燃烧器12形成的火焰越大,越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火焰越小。另外,在对后述的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进行点火、火力调节时也操纵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
以下参照图2所示的图1的II-II线侧视图,对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2所示是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中的状态。而且,在以下将图2的左方作为前进行说明。
炉罩11由上述顶板15和上面开口的近似箱子形状的罩体17构成。炉罩11具有顶板15覆盖罩体17上面的开口的结构。罩体17具有其侧面和下面被完全封闭的结构。罩体17在上部形成有突缘17a。在突缘17a的前端安装有缓冲件63、64。在此,参照图4对炉罩11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状态进行说明。图4是图1的IV-IV线简要纵剖视图。而且在图4,顶板15和罩体17未用剖面表示,而是用实线表示。
如图4所示,炉罩11是通过落入设置在厨房操作台2的开口2a而被固定的。即,本实施例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是所谓的落入式的煤气炉。缓冲件63、64抵靠在厨房操作台2上,由此支承炉罩11。
再参照图2,对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在顶板15上形成有沿顶板后部15b的后缘向下方延伸的壁15c,该壁15c大部分敞着口。在壁15c上形成的开口起到将空气引导到炉罩11内的吸气口60的作用。
在比炉罩11的下面稍稍向上的位置配设有安装台70。图中省略了支承安装台70的机构。在安装台70上固定有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由煤气燃烧器燃烧部52a、点火装置52b和热电偶52c构成。供给的混合气在煤气燃烧器燃烧部52a进行燃烧。点火装置52b由点火电极产生火花。热电偶52c为金属组合结构,利用热电动势进行温度测定。
煤气供给管(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用)56的一端连接在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上。煤气供给管56的另一端连接在煤气供给装置(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用)58上。煤气供给装置58通过煤气供给管56将混合气输送到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煤气供给装置58通过调节器部(图中省略)取入空气,将煤气与取入的空气混合,生成混合气。煤气供给装置58输送的混合气的量由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的旋钮的旋转量决定。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煤气供给装置(包括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8用和煤气燃烧器12、12用双方)与煤气混合的空气称为一次空气。
安装台70的上方扩展成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在该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周围固定有煮饭外箱40。图中省略了支承煮饭外箱40的机构。在此,参照图3,对煮饭外箱40和安装在煮饭外箱40上的上盖18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煮饭外箱40、上盖18和连接它们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煮饭外箱40是上面开口的近似箱子的形状,具有上部向前方突出(图3的左方向)的结构(煮饭外箱40具有突出部40b)。在煮饭外箱40的上部形成有突缘40a。在煮饭外箱40的底部形成有凹部26,在该凹部26的中央形成有开口28。煤气燃烧器燃烧部52a从开口28露出(参照图2)。在凹部26上设有能拆卸的4条腿的炉撑子24。
在煮饭外箱40的突出部40b上固定有挡板42。挡板42是其横截面为“コ”字状的部件,由以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PB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构成。挡板42具有200℃以上的耐热性能。挡板42的上端设定成在煮饭外箱40配设在炉罩11中时、挡板42的上端处于比顶板15高的位置。
在煮饭外箱40的后部的突缘40a上固定有L字状的部件22a、22b。部件22a、22b是在铸锌工件上镀铬制成的。在部件22a、22b的上部设有螺纹孔。
上盖18的后部18b倾斜着,该倾斜的后部18b的后方向下方弯曲形成壁18c。在壁18c上固定有L字状的部件20a、20b。部件20a、20b各具有3个孔。在壁18c上左右各形成有2个孔,铆钉85插入到上盖18的孔和部件20a、20b的孔中,将部件20a、20b固定在上盖18上。
部件20a和部件22a为一对,部件20b和部件22b为一对,分别用螺钉83连接。上盖18能转动地安装在煮饭外箱40上。
上述煮饭外箱40能收容煮饭锅32(参照图2)。煮饭锅32放置在设置于煮饭外箱40上的炉撑子24上。
在此参照图5,对煮饭锅3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煮饭锅32的分解立体图。煮饭锅32由煮饭容器35、把手44和煮饭锅盖38构成。煮饭容器35是上面开口的近似箱子的形状,在上部形成有突缘35c。由该突缘35c形成煮饭锅盖放置面35a。在煮饭容器35的后方(图5的右方向)形成有凹部35b,在该凹部35b上形成有两根柱子36。在煮饭容器35的两侧面设有螺纹孔34。
把手44是“コ”字形的部件,在其两前端部分形成有孔44a。另外,在把手44上形成有突缘44c。螺钉91插入到把手44的孔44a和煮饭容器35的螺纹孔34中,把手44能转动(能在大致直立的位置和倒下的位置之间转动)地安装在煮饭容器35上。在搬运煮饭锅32时,把手44处于大致直立的位置。在本实施例,将螺纹孔34设置在从煮饭锅32的中央稍稍靠后的后方,将把手44的安装位置置于后方,同时,使大致是直立位置的把手44的突缘44c抵靠在煮饭锅32的突缘35c上。这样一来,就成为用2点支承着煮饭锅32,能防止煮饭锅32旋转。由于在搬运时煮饭锅32不能旋转,所以收容的饭不会洒落。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把手44处于倒下的位置。另外,在把手44的中央组装有绝热部件46。
煮饭锅盖38是下面开口的近似箱子的形状,在其上面形成有凹部38a。在凹部38a上安装有煮饭锅盖用把手39。煮饭锅盖38放置在煮饭容器35的煮饭锅盖放置面35a上。在煮饭锅盖38放置在煮饭容器35上的状态下,在煮饭容器35的后部和煮饭锅盖38之间形成有间隙。这是由于在煮饭容器35上形成有凹部35b的缘故。另外,由于在凹部35b上形成有柱子36,所以,能禁止煮饭锅盖38向后方移动。因此,煮饭容器35和煮饭锅盖38的间隙不会被封闭。该间隙具有用于从煮饭容器35排出煮饭时产生的蒸汽的、所谓的排汽的功能。
以下参照图2和图6,对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内(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时的煮饭锅32、煮饭外箱40和上盖18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6所示是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内时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俯视图,省略了上盖18。
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把手44处于倒下的位置。把手44嵌入到挡板42和煮饭外箱突出部40b的前面壁40e之间。此时,若煮饭锅32要向后方移动的话,把手44与挡板42接触,禁止煮饭锅32向后方移动。另外,若煮饭锅32要向前方移动的话,把手44与前面壁40e接触,禁止煮饭锅32向前方移动。因此,若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则能禁止煮饭锅32向前后方向移动,能确定煮饭锅32和煮饭外箱40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设计成若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则煮饭锅背面32a和煮饭外箱背面40c的间隔比煮饭锅前面32b和煮饭外箱前面40d的间隔要大。
另外,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18抵靠在挡板42上(参照图2)。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18具有围绕收容把手44的空间87的上面的壁的功能。上盖18通过抵靠在挡板42上而位于顶板15的上方,在上盖18和顶板15之间形成间隙90a、90b。在前方形成的间隙90b较小,在本实施例大约是3mm。该间隙90b具有冷却把手44的空气的吸气口的功能。另外,在后方形成的间隙90a具有排放在煮饭锅32产生的蒸汽和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的排气口的功能。而且,上盖18设定成虽然处于比顶板15高的位置,但处于比炉撑子13的上端低的位置。
而且,在煮饭锅32被反向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放倒的把手44碰到打开位置的上盖18,不能将上盖18关闭。使用者能认识到因误放反了方向。
以下参照图10,对煤气燃烧器1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0是图1的X-X线简要的纵剖视图。而且,顶板15、罩体17、点火装置92和热电偶93未用剖面表示。另外,在图10中省略了厨房操作台2。煤气燃烧器12由母燃烧器87、子燃烧器84、混合气导向件89、点火装置92和热电偶93等构成。本实施例的煤气燃烧器12是所谓的母子式的煤气燃烧器。
在此,参照图7至图9,对与煤气燃烧器12相关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7是煤气燃烧器12下方的顶板15的俯视图。即,图7所示是未设置与煤气燃烧器12相关的部件的状态。在煤气燃烧器12下方的顶板15上形成有圆形的开口71。在开口71的下方(即炉罩11内)配置有煤气供给管(母燃烧器用)73和煤气供给管(子燃烧器用)75。煤气供给管73、75在开口71的中心附近向上方弯曲。该弯曲的部分为混合气供给管75包含在混合气供给管73的内部的结构。即,为双层管的结构。在炉罩11内配设有母燃烧器用和子燃烧器用的分别独立的煤气供给装置(图示省略),在各自的煤气供给装置上连接有对应的供给管73、75。即,在母燃烧器用的煤气供给装置上连接有煤气供给管73,在子燃烧器用的煤气供给装置上连接有煤气供给管75。
另外,如在图10中详细地表示的那样,在顶板15的开口71的周缘形成有凹部15d。凹部15d具有汤盘的功能。炉撑子13嵌入在凹部15d中。而且,点火装置92制成与点火装置52b同样的结构,热电偶93制成与热电偶52c同样的结构。在此省略点火装置92和热电偶93的详细说明。
图8所示是空气整流板81安装在顶板15上、空气整流板81堵塞顶板15的开口71的状态。空气整流板81是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状的圆盘形状。在空气整流板81上,以120度的间隔形成有3个通气孔81a、81a、81a。另外,在空气整流板81上还形成有圆形的小孔81b和凸状的大孔81c。点火装置92从孔81b露出在上方。另外,煤气供给管73、75从孔81c的中央部露出在上方,热电偶93从孔81c的凸起部露出在上方。如在图10中详细表示的那样,空气整流板81的周缘向下方弯曲,形成壁98。由于壁98嵌入在凹部15d中,所以,能禁止空气整流板8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另外,通气孔81a~81c的周缘向上方弯曲,形成壁113。该壁113防止煮沸时溢出的汤汁等从孔81a~81c流入到炉罩11内。
而且,空气整流板81虽然设置成与顶板15大致在同一平面上,但设置成位于比顶板15稍稍高一点的位置。空气整流板81设置成与顶板15大致在同一平面上,以此强调顶板15的平面感,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外观变好。使空气整流板81位于比顶板15稍稍高一点的位置,由此能防止嵌入凹部15d的炉撑子13出现位置偏移。进一步也与防止水或汤汁等进入有关。
以下参照图9和图10,对安装在空气整流板81上方的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9是安装了所有与煤气燃烧器12有关联的部件时的煤气燃烧器12的俯视图(图1的煤气燃烧器12的放大图)。
在空气整流板81的上方配设有混合气导向部件89。混合气导向部件89是近似圆筒形状的部件,具有连接其上层89a和下层89b的结构。上层89a和下层89b的外缘向上方弯曲,其内缘向下方弯曲。上层89a的内缘120嵌入煤气供给管75中,同时下层89b的内缘121嵌入煤气供给管73,由此将混合气导向部件89支承起来。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中央部分,上下方向形成有煤气通道(子燃烧器用)105。煤气通道(子燃烧器用)105与煤气供给管75连通。另外,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上层89a和下层89b之间,具有母燃烧器用的煤气通道103的功能。煤气通道(母燃烧器用)103与煤气供给管73连通。
在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上层89a上放置有子燃烧器84。另外,母燃烧器87设置在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上层89a和下层89b之间。引导到煤气供给管75的混合气,沿煤气通道(子燃烧器用)105上升,到达子燃烧器84。另外,引导到煤气供给管73的混合气通过煤气通道(母燃烧器用)103到达母燃烧器87。
在混合气导向部件89上设有连通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下方的空间和子燃烧器84的燃烧用空间97的通气通道101。该通气通道101以120度的间隔设有3个(参照图9)。
其结构为能由混合气导向部件89掩盖空气整流板81的通气孔81a。即,从煤气燃烧器12的上方看不见通气孔81a(参照图9)。在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下层89b和空气整流板81之间形成有间隙110,空气能流入到间隙110。
子燃烧器84是下面开口的空心的近似截锥的形状,在其侧面沿周向形成有多个火焰孔84a…(…表示多个)(形成内侧火焰孔群)。母燃烧器87是中央开口的环状,在其侧面环状地排列有多个火焰孔87a…(形成外侧火焰孔群)。对于该煤气燃烧器12,火焰孔87a…是外侧火焰孔群,火焰孔84a…是内侧火焰孔群。到达子燃烧器84的混合气从火焰孔84a…喷出,到达母燃烧器87的混合气从火焰孔87a…喷出。电极装置92的火花点燃从火焰孔84a…或火焰孔87a…喷出的混合气,燃烧起来。火焰孔84a…和火焰孔87a…能同时进行燃烧。因此,能制成大火力的煤气燃烧器。
在此参照图10,对怎样引导流入到空气整流板81和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间隙110中的空气的情况进行说明。
流入到间隙110的空气的大部分被导向箭头D6的方向。导向箭头D6方向的空气是通过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通气通道101引导到子燃烧器84的燃烧用空间97的空气。即,该空气被当作在子燃烧器84上形成的火焰孔84a…燃烧用的二次空气。若没有空气整流板81,则流入到间隙110的空气几乎不会导向箭头D6方向,空气的大部分会流入到炉罩11内。再有,通过向箭头D6方向引导空气,能防止子燃烧器84周边和通气通道101周边的温度过度上升,因此,能延长子燃烧器84和混合气导向部件89的使用寿命。
流入到间隙110的空气的一部分,从通气孔81a流入到炉罩11内(空气被导向箭头D7方向)。导向箭头D7方向的空气,进入煤气供给装置(包括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8用和煤气燃烧器12、12用的双方),当作一次空气进行使用。
以下参照图2,对在炉罩11中的排气和吸气进行说明。首先说明是如何排出在煮饭锅32中产生的蒸汽和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的。
在煮饭锅32的后部设有排汽孔(参照图5)。因此,在煮饭锅32中产生的蒸汽,如箭头D1所示,从煮饭锅32的后部排出。
由于设有煮饭外箱40,所以,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沿煮饭锅32的侧面上升。因此,煮饭锅32的侧面上部也被加热。即,由于设有煮饭外箱40,所以,煮饭锅32就成了所谓的包裹着煮。若为包裹着煮的话,则米饭做好了很香。燃烧废气大部分被导向箭头D2方向。这是由于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煮饭锅背面32a和煮饭外箱背面40c的间隔比煮饭锅前面32b和煮饭外箱前面40d的间隔大的缘故。
导向箭头D1、D2方向的蒸汽和燃烧废气的大部分,如箭头D3所示,从上盖18和顶板15的间隙90a排出。另外,由于上盖后部18b隆起,所以,蒸汽和燃烧废气被优先导向后方。即使蒸汽从煮饭锅32的前方排出、或燃烧废气向箭头D5方向流动,由于挡板42和上盖18接触,所以,也能防止蒸汽和燃烧废气从挡板42流向前方。
以下对向炉罩11内吸气的情况进行说明。向炉罩11内的吸气是从顶板15的吸气口60进行的。即,如箭头D4所示进行吸气。在本实施例,露出在厨房操作台的上方的煤气炉炉罩的侧面确保有吸气口60。也可以不设置在侧面,而设置在上面或设置在上面和侧面两面上。而且,本实施例,与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总输入量大约是9000Kcal/h左右相对应,确保吸气口60的面积大约为5000mm2左右。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不仅从吸气口60、也从空气整流板81的通气孔81a进行吸气(参照图10),确保在炉罩11内有足够的空气量。不会出现煤气供给装置(包括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8用和煤气燃烧器12、12用的双方)的一次空气不足的现象。
另外,在煮饭外箱40的底面设有开口28,煮饭外箱40的下面处于比炉罩11的下面高的位置。这是为了在煮饭外箱40的下方设置通气通道、确保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燃烧用的辅助空气(二次空气)。另外,由于使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处于较高的位置,所以,能防止罩体17的过热。
从间隙90a排出蒸汽和燃烧废气,从吸气口60向炉罩11内吸气。即,本实施例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具有排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开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由于在顶板15上设有开口7,所以,使用者通过抓住煮饭锅32的把手44,就能提着既热且重的煮饭锅32,安全且容易地拿出或放入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极容易使用。由于在顶板15上设有开口7,所以,能很容易地清扫炉罩11的内部(尤其是煮饭外箱40)。另外,由于能从上方看见炉罩11的内部,所以,能很简单地确认清扫后是否变得干净了。
另外,在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上设有煮饭外箱40,煮饭外箱40具有围绕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壁的作用。由于设有煮饭外箱40,所以,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和在煮饭锅32产生的蒸汽不会影响配设在炉罩11内部的装置(例如煤气供给装置58等)。另外,由于有煮饭外箱40,所以能有效地包裹着煮煮饭锅32。
另外,由于设有挡板42,所以,能防止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和在煮饭锅32产生的蒸汽流入收容把手44的空间(把手收容用空间)87。因此,能防止把手44温度上升。
再有,煤气燃烧器12、12的下方具备空气整流板81,该空气整流板81将流入到煤气燃烧器12、12下方的空气分开,引导到从火焰孔84a…喷出的煤气的燃烧用空间97和炉罩11内。从煤气燃烧器12、12的下方供给火焰孔84a…的燃烧用的二次空气,同时将辅助的一次空气供给到炉罩11内。由于空气整流板81位于煤气燃烧器12、12的下方,可看作煤气燃烧器12与空气整流板81同化了,所以,并没有损害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外观形象。本发明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能很好地供给煤气燃烧器12、12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煤气燃烧器12、12的燃烧效率极高。
以上虽然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一些示例,并没有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中包含对以上例举的具体的例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变更的内容。
例如,在本实施例,虽然将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作为落入式对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桌式的煤气炉。另外,也能适用于加热源为煤气以外的炉子,例如,也能适用于电热炉或电磁炉。
另外,煮饭锅32主要用于煮饭,也可以用于烹调其它食物。另外,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主要在加热煮饭锅32时使用,也可以加热其它烹调容器。
本实施例为能将空气整流板81从顶板15上分离下来的结构,但,顶板15也可以兼做空气整流板。在这种场合,顶板15延伸至空气整流板部分,在顶板15上设置通气孔。
另外,也可以设置能将锅等放置在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18的上面的台座。在图11(a)、(b)中例示了台座86的形状。图11(a)所示是炉撑子形状的台座86,是与上盖18不同的部件,用焊接、铆接等工艺安装在上盖18上。图11(b)的台座86用冲压加工等工艺制成。
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各种组合发挥其技术功能,并不限定于申请时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组合形式。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例示的技术是同时达到多个目的的,达到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就具有技术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煤气炉,其特征是具备具有多个火焰孔排列成环状的外侧火焰孔群和在其内侧形成的内侧火焰孔群的煤气燃烧器;在该煤气燃烧器的下方延伸、将流入到煤气燃烧器下方的空气分开到从内侧火焰孔群喷出的混合气燃烧用空间和煤气炉的炉罩内的空间的空气整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煤气炉,其特征是上述空气整流板具备将空气引导到从内侧火焰孔群喷出的混合气燃烧用空间的面和在该面上形成的通气孔,空气能从该通气孔导入到炉罩内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煤气炉,其特征是上述空气整流板能从炉罩上分离下来,该空气整流板堵塞在炉罩的上面形成的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煤气炉,其特征是是上述炉罩落入到在厨房操作台的上面形成的开口而固定的落入式的煤气炉,从该厨房操作台的开口落入的炉罩是密封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的煤气炉,其特征是由煤气燃烧器掩盖上述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2的煤气炉,其特征是上述空气整流板具有包围通气孔的壁。
7.根据权利要求3的煤气炉,其特征是上述空气整流板具有大致是平的形状,该空气整流板设置在与炉罩的上面几乎同一平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3的煤气炉,其特征是在上述空气整流板的周缘形成有延伸到下方的壁,该壁能嵌入到在炉罩上面的开口的周缘形成的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煤气炉,其特征是炉撑子嵌入到上述凹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煤气炉,其特征是设置成上述空气整流板位于炉罩的上面稍稍向上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其特征是进一步具备加热收容在炉罩内的煮饭锅的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很好地供给煤气燃烧器的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的、煤气燃烧器的燃烧效率高的煤气炉本发明的煤气炉具备具有多个火焰孔排列成环状的外侧火焰孔群87a…和在其内侧形成的内侧火焰孔群84a…的煤气燃烧器12;在该煤气燃烧器12的下方延伸、将流入到煤气燃烧器12的下方的空气分开到从内侧火焰孔群84a…喷出的煤气燃烧用的空间97和煤气炉的炉罩内的空间的空气整流板81。
文档编号F23D14/06GK1419076SQ02146318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3日
发明者水谷嘉宏 申请人:林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