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45342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采暖系统,尤其是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地暖采暖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它具有不占用居住空间、升温快等优点。但是它还是属于集中供暖,而且没有摆脱原始的供暖形势。随着太阳能的广泛应用,太阳能供暖方式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尤其是在冬季,以太阳能为能源的取暖方式更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然而,此种太阳能供暖方式还具有下以缺点1、由于现有的太阳能供暖系统是采用水为传导介质,因此在管路中进行传导时, 很容易造成热量的流失,另外,采用传统的太阳能采集板也无法采集到更多的太阳能热量;2、由于现有的水箱均是采用单层结构制成,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水温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代替为水循环模式,可以将太阳能的采集效率提高30%以上,另外还避免换热储能箱中加热后的水温不会下降的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包括集热器、换热储能箱、分水器、温控器以及地暖部分,所述集热器与所述换热储能箱相连接,所述换热储能箱通过管路以及所述分水器与所述地暖部分相连通,所述分水器还与所述温控器相连接,所述集热器为真空超导吸热管,在所述换热储能箱的内部设有用于传输高分子介质的传导盘管,所述传导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真空超导吸热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储能箱的箱体由两层不锈钢板制成,在所述两层不锈钢板之间形成保温层。所述传导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真空超导吸热管上的导热介质入口以及导热介质出口相连通。在所述换热储能箱上还设有地暖回水口、地暖循环口、进水口以及排污口,所述地暖回水口与所述地暖循环口通过管路以及所述分水器与所述地暖部分中的地暖盘管相连通,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储能箱的下部。在所述换热储能箱的内部还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由所述换热储能箱的顶部向所述换热储能箱的底部延伸。所述保温层由填充的保温泡沫构成。所述地暖循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地暖盘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地暖回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地暖盘管的出水端相连通。所述分水器还与生活用水装置相连通。[0014]所述集热器还可以采用平板式集热器或聚集式收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包括集热器、换热储能箱、分水器、 温控器以及地暖部分,集热器与换热储能箱相连接,换热储能箱通过管路以及分水器与地暖部分相连通,分水器还与温控器相连接,集热器为真空超导吸热管,在换热储能箱的内部设有用于传输高分子介质的传导盘管,传导盘管的两端分别与真空超导吸热管相连通。换热储能箱的箱体由两层不锈钢板制成,在两层不锈钢板之间形成保温层,在保温层由填充的保温泡沫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超导介质循环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水循环方式,使吸热板的吸热效率与热传导效率可提高30%以上,避免了热量的流失;另外,由于换热储能箱采用双层不锈钢板制成,并且在双层不锈钢板之间还设有保温层,可避免换热储能箱中加热后的水温不会下降。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能源.且结构简单、牢固耐用、价格低廉.可广泛适用于家庭或其它场合采暖的需要。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0018]图2为图1中换热储能箱的内部结构图;[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0021]1真空超导吸热管2换热储能箱3分水器[0022]4地暖部分5温控器6传导盘管[0023]7地暖回水口8地暖循环口9排污口[0024]10水位传感器11外层不锈钢板12内层不锈钢板[0025]13保温层14生活用水装置15高分子介质输入口[0026]16高分子介质输出口17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包括集热器、 换热储能箱2、分水器3、温控器5以及地暖部分4,集热器与换热储能箱2相连接,换热储能箱2通过管路以及分水器3与地暖部分4相连通,分水器3还与温控器5相连接,其中, 集热器为真空超导吸热管1,另外,还可以采用平板式集热器或聚集式收集器。在换热储能箱2的内部设有用于传输高分子介质的传导盘管6,该传导盘管6有采用铜制材料制成,管径为32mm,其两端分别与真空超导吸热管1相连通。传导盘管6的高分子介质输入口 15以及高分子介质输出口 16分别与真空超导吸热管1上的导热介质出口以及导热介质入口相连通。该换热储能箱的箱体由两层不锈钢板制成,该两层不锈钢板由外层不锈钢板11与内层不锈钢板12构成,外层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 8cm,内层不锈钢板的厚度为0. 6cm,在外层不锈钢板11与内层不锈钢板12之间形成保温层13,该保温层13的厚度为50mm,由填充的保温泡沫构成。在换热储能箱2上还设有地暖回水口 7、地暖循环口 8、进水口 17以及排污口 9,地暖回水口 7与地暖循环口 8通过管路以及分水器3与地暖部分4中的地暖盘管相连通,地暖回水口 7设置在换热储能箱2侧壁的上部,地暖循环口 8设置在排污口 9的上端, 排污口 9设置在换热储能箱2的下部。在换热储能箱2的内部还设有水位传感器10,该水位传感器10由换热储能箱2的顶部向换热储能箱2的底部延伸。地暖循环口 7通过管路与地暖盘管的进水端相连通,地暖回水口 8通过管路与地暖盘管的出水端相连通。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包括集热器、换热储能箱2、分水器3、温控器5以及地暖部分4,集热器与换热储能箱2相连接,换热储能箱2通过管路以及分水器3与地暖部分4相连通,分水器3还与温控器5相连接。集热器为真空超导吸热管1,该真空超导吸热管1与换热储能箱2相连接。其中,分水器还与生活用水装置14相连接,该生活用水装置为淋浴器等。本实用新型打破了传统太阳能的吸热方式和循环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高分子超导介质代替了水介质,并且使太阳能采集板的吸热效率可提高30%以上。另外,利用双层不锈钢板保温水箱进行储热,并采用专业的电器控制系统对管路进行自动控制,真正做到了在冬天也能利用太阳能对室内进行取暖,并且保证室内的温度可在16 25°C之间,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包括集热器、换热储能箱、分水器、温控器以及地暖部分,所述集热器与所述换热储能箱相连接,所述换热储能箱通过管路以及所述分水器与所述地暖部分相连通,所述分水器还与所述温控器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为真空超导吸热管,在所述换热储能箱的内部设有用于传输高分子介质的传导盘管,所述传导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真空超导吸热管相连通;所述换热储能箱的箱体由两层不锈钢板制成,在所述两层不锈钢板之间形成保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盘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真空超导吸热管上的导热介质入口以及导热介质出口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储能箱上还设有地暖回水口、地暖循环口、进水口以及排污口,所述地暖回水口与所述地暖循环口通过管路以及所述分水器与所述地暖部分中的地暖盘管相连通,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所述换热储能箱的下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储能箱的内部还设有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由所述换热储能箱的顶部向所述换热储能箱的底部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由填充的保温泡沫构成。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暖循环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地暖盘管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地暖回水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地暖盘管的出水端相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水器还与生活用水装置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器还可以采用平板式集热器或聚集式收集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超导地热采暖系统,包括集热器、换热储能箱、分水器、温控器以及地暖部分,集热器与换热储能箱相连接,换热储能箱通过管路以及分水器与地暖部分相连通,分水器还与温控器相连接,集热器为真空超导吸热管,在换热储能箱的内部设有用于传输高分子介质的传导盘管,传导盘管的两端分别与真空超导吸热管相连通。换热储能箱的箱体由两层不锈钢板制成,在两层不锈钢板之间形成保温层,在保温层由填充的保温泡沫构成。本实用新型热效率高采用超导介质循环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水循环方式,使吸热板的吸热效率与热传导效率可提高30%以上,避免了热量的流失,可广泛适用于家庭或其它场合采暖的需要。
文档编号F28D20/00GK201973774SQ20112000536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
发明者杜伟 申请人:杜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