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55635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及其方法,包括排汽进口,凝汽器外壳,冷却水管,前水室,后水室,凝结水出口和前水室隔板,前水室隔板将前水室分隔成前上水室和前下水室,第一进水口位于上水室外侧,第二进水口位于下水室外侧,还包括后水室隔板,后水室隔板将后水室分隔成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第一出水口位于后上水室,第二出水口位于后下水室;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之间连接有联通管,所述联通管上设有阀门。该装置可以用作尖峰冷却器、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和/或普通凝汽器。
【专利说明】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属于热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行凝汽器为管壳式结构换热器,如图1所示,由前水室5、凝汽器外壳2、隔板6和冷却水管3、后水室9组成。运行时,冷却水由冷却水进口 7进入冷却水管3,汽轮机排汽由排汽进口 I进入凝汽器壳体,被冷却水管3内的冷却水冷却凝结后,由凝结水出口 8排出;冷却水在下层冷却水管3吸收乏汽的热量后,通过后水室9进入上层的冷却水管3,进一步与汽轮机排汽换热后,由冷却水出口 4排出,被送到冷却塔或空冷塔。这种传统的凝汽器功能单一,而且夏季由于气温高,极端情况下汽轮机的背压超限会导致机组停机。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和装置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包括排汽进口,凝汽器外壳,冷却水管,前水室,后水室,凝结水出口和前水室隔板,前水室隔板将前水室分隔成前上水室和前下水室,第一进水口位于上水室外侧,第二进水口位于下水室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水室隔板,后水室隔板将后水室分隔成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第一出水口位于后上水室,第二出水口位于后下水室。
[0005]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之间连接有联通管,所述联通管上设有阀门。
[0006]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上分别设有阀门。
[0007]第一进水口通入第一路冷却水,第二进水口通入第二路冷却水,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第一路冷却水的平均温度高于第二路冷却水的平均温度。
[0008]第一进水口通入热网循环水回水,第二进水口通入循环冷却水,第一出水口连接热网加热器;循环冷却水侧压力等于或略大于热网水循环水回水侧压力。
[0009]第二进水口通入冷却水,第一进水口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或第一进水口通入冷却水,第二进水口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
[0010]所述装置用作尖峰冷却器、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和/或凝汽器。
[00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的冷却方法,关闭联通管上的阀门,第一路冷却水由第一进水口进入前上水室,在冷却水管中与从排汽进口 I进入的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一出水口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第二路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进入前下水室,在冷却水管中与汽轮机排汽进一步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二出水口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被冷却凝结的凝结水由凝结水出口排出。
[0012]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的热量回收方法,关闭联通管上的阀门,温度低于被冷却的蒸汽的温度的热网循环水回水由第一进水口进入前上水室,在冷却水管中与从排汽进口 I进入的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热网循环水回水由第一出水口排出,进入热网加热器;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进入前下水室,在冷却水管中与汽轮机排汽进一步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二出水口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被冷却凝结的凝结水由凝结水出口排出。
[00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的凝汽器冷却方法,关闭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上的阀门,打开联通管上的阀门,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进入前下水室,在冷却水管中与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进入后下水室,通过联通管进入后上水室,再次进入冷却水管进一步与从排汽进口 I进入的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一进水口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被冷却凝结的凝结水由凝结水出口排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凝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所述的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包括排汽进口 I,凝汽器外壳2,冷却水管3,前水室5,后水室10,凝结水出口 8和前水室隔板6,前水室隔板6将前水室5分隔成前上水室和前下水室,第一进水口 4位于上水室外侧,第二进水口 7位于下水室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水室隔板13,后水室隔板13将后水室分隔成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第一出水口 9位于后上水室,第二出水口 14位于后下水室。
[0017]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之间连接有联通管11,所述联通管11上设有阀门12。
[0018]第一进水口 4、第二进水口 7、第一出水口 9和第二出水口 14上分别设有阀门(未示出)。
[0019]本装置有两个重要作用。作用一,作为尖峰冷却器,夏季用于降低汽轮机的背压。作用二,作为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冬季用于集中供热。
[0020]作为尖峰冷却器使用时,用于降低汽轮机背压,上下分隔室分别进入不同系统的循环冷却水。上水室循环冷却水的平均温度高于下水室循环水的平均温度以防止凝气装置的振动。此时,第一进水口 4通入第一路冷却水,第二进水口 7通入第二路冷却水,第一出水口 9和第二出水口 14分别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未示出)。第一路冷却水的平均温度高于第二路冷却水的平均温度。
[0021]关闭联通管11上的阀门12,第一路冷却水由第一进水口 4进入前上水室,在冷却水管3中与从排汽进口 I进入的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一出水口 9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第二路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 7进入前下水室,在冷却水管3中与汽轮机排汽进一步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二出水口 14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被冷却凝结的凝结水由凝结水出口 8排出。
[0022]在原凝气器可以满足汽轮机的正常背压工况时,打开联通管11的截止阀12,后水室联通,与原凝汽器的工作方式一致。此时,所述装置用作凝汽器。凝汽器的冷却方法为,关闭第一出水口 9和第二出水口 14上的阀门(未示出),打开联通管11上的阀门12,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 7进入前下水室,在冷却水管3中与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进入后下水室,通过联通管11进入后上水室,再次进入冷却水管3进一步与从排汽进口 I进入的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一进水口 4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未示出);被冷却凝结的凝结水由凝结水出口 8排出。
[0023]或者冷却水由第一进水口 4进入前下水室,在冷却水管3中与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进入后上水室,通过联通管11进入后下水室,再次进入冷却水管3进一步与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 7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未示出);被冷却凝结的凝结水由凝结水出口 8排出。
[0024]作为余热回收装置使用时,上分隔室进入热网循环水回水,热网水回水不可超过乏汽温度,下分隔室进入循环冷却水,保证循环冷却水侧压力等于或略大于热网水侧以避免因隔板泄露造成循环冷却水污染。此时,第一进水口 4通入热网循环水回水,第二进水口7通入冷却水,第一出水口 9连接热网加热器(未示出)。第二出水口 14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未示出)。
[0025]关闭联通管11上的阀门12,温度低于被冷却的蒸汽的温度的热网循环水回水由第一进水口 4进入前上水室,在冷却水管3中与从排汽进口 I进入的汽轮机排汽换热,换热后的热网循环水回水由第一出水口 9排出,进入热网加热器;冷却水由第二进水口 7进入前下水室,在冷却水管3中与汽轮机排汽进一步换热,换热后的冷却水由第二出水口 14排出,进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被冷却凝结的凝结水由凝结水出口 8排出。
[0026]进入第二进水口 7的冷却水按需调节流量。当热网水回水量足够多时,可以关闭循环冷却水,此时可以回收全部乏汽余热。
[0027]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所述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可以用作尖峰冷却器、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和/或普通凝汽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夏季降低背压冬季回收乏汽余热的装置,包括排汽进口,凝汽器外壳,冷却水管,前水室,后水室,凝结水出口和前水室隔板,前水室隔板将前水室分隔成前上水室和前下水室,第一进水口位于上水室外侧,第二进水口位于下水室外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水室隔板,后水室隔板将后水室分隔成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第一出水口位于后上水室,第二出水口位于后下水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上水室和后下水室之间连接有联通管,所述联通管上设有阀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上分别设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水口通入第一路冷却水,第二进水口通入第二路冷却水,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分别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第一路冷却水的平均温度高于第二路冷却水的平均温度。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进水口通入热网循环水回水,第二进水口通入循环冷却水,第一出水口连接热网加热器;循环冷却水侧压力等于或略大于热网循环水回水侧压力。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水口通入冷却水,第一进水口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或第一进水口通入冷却水,第二进水口连接冷却塔和/或空冷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用作尖峰冷却器、乏汽余热回收装置和/或凝汽器。
【文档编号】F28B1/02GK204154129SQ201420413023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周世武, 张铁鑫, 孙桂祥, 宋春节, 闫丽果, 罗晓 申请人:中能服(北京)节能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