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机的废气低氧燃烧集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170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机的废气低氧燃烧集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施工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就地热再生机上使用的废气低氧燃烧集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现有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加热方式多采用利用燃油或燃气直接对原路面进行加热的方式,旧沥青路面内由于含有老化沥青,沥青加热到80℃--200℃后,会产生大量沥青烟,无组织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产生了大量污染,尤其在城市主干道施工及穿越城市的高速公路上施工,此种沥青烟气污染尤为严重。沥青烟气中同时含有微小沥青油雾颗粒可以充分燃烧继续产生一部分热量,由于这部分资源直接无组织排放到空气中即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机的废气低氧燃烧集中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机的废气低氧燃烧集中处理装置,包括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的一端设置有低氧燃烧器,所述低氧燃烧器包括混合燃烧室,混合燃烧室连接新鲜空气进气管道和回流烟气进气管道,回流烟气进气管道与增压紊流腔室连通,增压紊流腔室通过增压通道连接回流烟气室;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出风管道的一端,出风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对地加热板,在出风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在第一对地加热板上设置有出风孔,所述出风孔与出风管道连通,在第一对地加热板上还设置有回收风口,回收风口与回风管道连通,在回风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引风机,回风管道的端部连接风量分配器,所述风量分配器通过第一输送风道连接回流烟气室,风量分配器通过第二输送风道连接电加热除烟装置,电加热除烟装置的出风口连接第二对地加热板。

优选的,所述新鲜空气进气管道设置一根,回流烟气进气管道设置多根,且多根回流烟气进气管道以新鲜空气进气管道为中心线呈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地加热板的周圈设置有防止热风流出的遮挡围裙。

优选的,所述出风孔和回收风口均设置多个,出风孔和回收风口均沿第一对地加热板纵横排列,回收风口的垂直高度高于出风孔的垂直高度。

优选的,所述风量分配器包括进气管、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进气管的一端连接回风管道,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第一出气管连接第一输送风道,第二出气管连接第二输送风道,在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的连通处设置有能上下调节的气量导板,在第一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一空气流量传感器,在第二出气管山设置有第二空气流量传感器,第一空气流量传感器和第二空气流量传感器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电控连接气量导板。

优选的,所述电解热除烟装置包括燃烧室,在燃烧室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板,在加热板上设置有电热丝,在电热丝的内部设置有陶瓷管,在加热板的两侧设置有不锈钢板,在不锈钢板的外侧设置有铁铬铝导热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空气负压对旧沥青路面加热后产生有毒有害的沥青烟气集中收集,集中处理, 充分循环利用燃料,处理后形成无污染的热空气,并继续对地面保温加热,节能环保,不产生对大气污染物,设计理念新颖、科学、环保。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低氧燃烧器可实现废气的高效燃烧,并可进一步降低污染气体的排放。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就地热再生机上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低氧燃烧器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风量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加热除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电加热除烟装置中加热板的正面图;

图6为电加热除烟装置中加热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一种用于就地热再生机的废气低氧燃烧集中处理装置,包括空气加热器1,所述空气加热器1的一端设置有低氧燃烧器2,所述低氧燃烧器2包括混合燃烧室201,混合燃烧室201连接新鲜空气进气管道202和回流烟气进气管道203,回流烟气进气管道203与增压紊流腔室204连通,增压紊流腔室204通过增压通道205连接回流烟气室206。所述空气加热器1的另一端连接出风管道3的一端,出风管道3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对地加热板4,在出风管道3上设置有第一引风机5。在第一对地加热板4上设置有出风孔6,所述出风孔6与出风管道3连通,在第一对地加热板4上还设置有回收风口7,回收风口7与回风管道8连通,在回风管道8上设置有第二引风机9,回风管道8的端部连接风量分配器10。所述风量分配器10通过第一输送风道11连接回流烟气室206,风量分配器10通过第二输送风道13连接电加热除烟装置14,电加热除烟装置14的出风口连接第二对地加热板15。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计,所述新鲜空气进气管道202设置一根,回流烟气进气管道203设置多根,且多根回流烟气进气管道203以新鲜空气进气管道202为中心线呈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对地加热板4的周圈设置有防止热风流出的遮挡围裙。所述遮挡围裙是由耐高温纤维材料制成的。

更进一步的,上述出风孔6和回收风口7均设置多个,出风孔6和回收风口7均沿第一对地加热板4纵横排列,回收风口7的垂直高度高于出风孔6的垂直高度。

进一步的,上述述风量分配器10包括进气管101、第一出气管102和第二出气管103,进气管101的一端连接回风管道8,进气管101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气管102和第二出气管103,第一出气管102连接第一输送风道11,第二出气管103连接第二输送风道13。在进气管101和第一出气管102、第二出气管103的连通处设置有能上下调节的气量导板104,在第一出气管102上设置有第一空气流量传感器105,在第二出气管103设置有第二空气流量传感器106,第一空气流量传感器105和第二空气流量传感器106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电控连接气量导板104。

更进一步的,所述电解热除烟装置14包括燃烧室1401,在燃烧室1401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1402,在燃烧室1401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加热板1403,在加热板1403上设置有电热丝1404,在电热丝1404的内部设置有陶瓷管1405,在加热板1403的两侧设置有不锈钢板1406,在不锈钢板1406的外侧设置有铁铬铝导热网1407。

上述加热单元共设置5-10个,且在燃烧室的内部呈平行间隔布置。上述加热板1403为截面呈日字形的异形耐高温的莫来石纤维板,所述电热丝1404横向布置在加热板1403内。上述铁铬铝导热网1407的目数在10目-100目。

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在就地热再生加热机上,如图1所示,采用低氧燃烧器加热方式,燃料可以是燃油及天然气,利用低氧燃烧器2将空气加热并经第一引风机5引入第一对地加热板4,第一对地加热板4内纵横排列出风孔6,对沥青路面进行加热。第一对地加热板4同时纵横排列回收风口7,回风管道8上安装第二引风机9,利用空气负压将已对地吹过的热空气回吸,经第二引风机9流进风量分配器10进行按比例分配。风量分配器10后有两条管道,分别为第一输送风道11和第二输送风道13,风量分配器10内部设置有气量导板和空气流量传感器。可事先设定好分配风量比例,风量分配器10通过控制装置(计算机)实时监控实现自动控制比例风量,其中一部分热风回到低氧燃烧器2内继续进行燃烧加热形成热风,进行循环;另一部分热风进入电加热除烟装置14,利用电能加热燃烧消除沥青烟气,经燃烧后形成无害无污染热空气,引入第二对地加热板15内,对路面进行保温加热,使热量充分利用,不产生任何有害气体,本装置设计理念新颖,科学,环保。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装置及装置中具体单元的说明,这几个单元的组合才能充分高效的解决对旧沥青路面加热,及产生的沥青有害烟气的集中回收,集中处理,达到空气在这套装置内实现科学合理的循环,达到燃料及热量的最大化利用,符合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提升核心科技顺应未来社会发展。

第一、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在就地热再生机上,如图1。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空气加热器1采用低氧燃烧器2,热风在循环过程中一部分氧气已被火焰消耗,利用低氧燃烧器2可以充分利用燃料及循环热风进行循环加热。空气加热器的循环风量为20000m³---40000m³,第一引风机5将加热器加热的热空气引至第一对地加热板纵横排列的出风孔,进行对地面热风加热,第一对地加热板四边有防止热风流出的耐高温纤维围裙,同时加热板内还装有纵横排列的回收风口,利用第二引风机9产生的负压将对地加热的热风进行回收。第一对地加热板4安装在再生机的中下部,再生机在工作中作往复的前后移动,此时加热的旧沥青路面温度超过80℃--200℃后,会产生大量沥青烟,产生的沥青烟被第二引风机9产生的负压进行回收,其中5/6的风量约16000m³---32000m³回收到低氧燃烧器重新燃烧,另外1/6的风量约4000m³---8000m³带有沥青烟的热风回收至电解热除烟装置14进行处理,这样可以完全解决沥青烟气无组织排放对空气产生了大量污染,及大量的预热排放到空气中造成能源大量浪费的两大关键问题。

第二、低氧燃烧器

新鲜空气经新鲜空气进气管道202进入混合燃烧室201。回流烟气先经回流烟气室206进行分配,然后再经增压通道205增压后,进入增压紊流腔室204,随后经回流烟气进气管道203进入混合燃烧室201,与新鲜空气进行充分混合。由于回流烟气与新鲜空气的混合作用,当混合气体燃烧时,污染物的生成会因氧浓度的大幅降低而被抑制,同时也会在混合燃烧室201创造一个高温低氧的燃烧区域环境,促进了燃烧反应的有效进行,实现高温低氧燃烧,达到高效燃烧和低污染排放的目标。

第三、风量分配器

第二引风机9引出的沥青烟气量在30000m³---80000m³,经过设备的试验验证计算得出,需要将1/6的风量约6000m³---12000m³带有沥青烟的热风引出进行电加热,处理,后进行对地保温加热排空,另外5/6的风量约24000m³---68000m³回收到低氧燃烧器重新燃烧,由于这部分热风含氧量很低,必须再引进新鲜的6000m³---12000m³空气,将这部分新鲜的空气与回收的含有沥青烟尘的空气混合增氧再进行燃烧才可以进行循环工作。由于沥青烟气中同时含有微小沥青油雾颗粒可以充分燃烧继续产生一部分热量,同时节省一部分燃烧器的燃料。

如图2所示,风量分配器内前部为进气管101,后部为第一出气管102和第二出气管103,在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的连通处,即进气门处设置可上下调节的气量导板104。第一出气管102和第二出气管103分别设置了空气流量传感器,进行空气测量,通过控制装置(计算机)预先设定好的流量数据,控制调节微动电机自动调节气量导板的分配比例。

三、电解热除烟装置

经风量分配器进入电解热除烟装置的风量约6000m³---12000m³,利用该装置可以充分将沥青烟气燃烧处理。电解热除烟装置包括燃烧室1401,其中,燃烧室1401外部设置有保温层1402,燃烧室内布置多组片状加热单元,及温度控制的电控部分,如图3。

其中,上述加热单元包括截面为“日”字形的异形耐高温的莫来石纤维板,板的内部布置有电热丝1404,电热丝横向布置在加热板(莫来石纤维板)内,电热丝内穿有耐高温的陶瓷管1405,优点是防止热风吹过时电热丝变形碰到外侧的铁铬铝网,同时高温陶瓷管有一定吸热保温功能,延长高温电热丝的使用寿命。加热板两侧分别设置有耐高温310S不锈钢板1406,耐高温310S不锈钢板的外侧设置有铁铬铝导热网1407,目的是吸收电热丝的热量,更加有效的拦截沥青烟气,进行充分的燃烧,铁铬铝导热网1407的目数在10目-100目,具体结构见图4-5。

所述的电解热除烟装置,工作原理是利用电能加热多组片状加热单元,每层加热单元上设置导热用的铁铬铝网有效拦截燃烧沥青烟气内的油雾颗粒,加热单元5—10层,每片开关由计算机通过监控加热温度控制,达到设定加热所需温度500℃--1000℃后,自动开闭实现智能控制节约能源。

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以上仅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