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积液引射式长明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527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防积液引射式长明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明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防积液引射式长明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较难回收,现多排放至高空火炬或地面火炬燃烧处理。高空火炬及地面火炬点燃长明灯(长明烧头)保持不灭,废气排出时被长明灯点燃。油田火炬要求长明灯易于点火、燃烧稳定、抗恶劣天气。现有的长明灯多为大气引射式,将天然气预混后燃烧。油田火炬在雨天工作或长时间闲置时,雨水易从长明灯的灯头防风罩或稳焰烧头进入长明灯的流道中,积液不及时排出,将影响长明灯燃烧的稳定性,长时间积液也容易加快金属材料的腐蚀,减少长明灯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积液引射式长明灯结构,以解决长明灯在雨天工作或长时间闲置时容易积液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积液引射式长明灯结构,包括引射混合管、稳焰烧头和喷嘴,所述引射混合管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稳焰烧头设置于所述出气口,所述喷嘴设置于所述进气口,所述稳焰烧头包括筒壁及连接于所述筒壁底端的底板,所述底板环套固定于所述引射混合管上,所述底板设有至少一个漏液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液孔设置在所述底板的外边缘。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液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筒壁的交接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液孔为半圆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漏液孔的数量为多个,均匀分布在所述底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漏液孔设置在所述底板外边缘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射混合管与所述底板连接一端的端面在所述稳焰烧头的轴向上高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射混合管靠近所述进气口端设有引射孔,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引射混合管内,所述喷嘴与所述引射混合管的内壁面连接的上端面高于所述引射孔的最低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喷嘴经所述进气口插入所述引射混合管中并与所述引射混合管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喷嘴包括一体成型的喷嘴底座、自所述喷嘴底座延伸的流道管、自所述流道管延伸的喷嘴头以及贯穿形成于所述喷嘴内的流道,所述流道具有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进气端的直径大于所述出气端的直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喷嘴底座的外径大于所述流道管的外径以使得所述喷嘴底座的上端形成止口,所述喷嘴从所述进气口插入所述引射混合管时,所述流道管的外壁面与所述引射混合管的内壁面贴合,所述流道管的上端端面高于所述引射孔的最低端,所述止口抵靠在所述引射混合管的底部端面,以限定所述喷嘴插入所述引射混合管中的深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长明灯结构中,通过在稳焰烧头底板开设漏液孔,使得稳焰烧头内的积液可以及时流出,防止对燃烧造成影响,促进长明灯燃烧的稳定性。而且,底板上的漏液孔也可实现空气的二次引射,使燃烧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喷嘴插入引射混合管中,并将喷嘴侧壁的上端端面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引射腰孔的最低端,从而使得当雨水进入引射混合管,液体顺着引射混合管内壁流下时会从引射腰孔中流出,不会淹没喷嘴,达到防积液的目的。本发明的长明灯结构设计简单巧妙,通过在稳焰烧头和引射混合管设置防积液结构,增强了长明灯在雨天燃烧时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雨水对长明灯元件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且稳焰烧头和引射混合管均为直管制造,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长明灯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引射混合管的防积液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稳焰烧头的防积液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稳焰烧头的防积液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发明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防积液引射式长明灯结构,包括引射混合管10、稳焰烧头12、喷嘴14和点火装置16。引射混合管10具有进气口18和出气口20,喷嘴14设置在进气口18,用以为长明灯输入燃料气,稳焰烧头12设置在出气口20,具有防风、稳定火焰的功能,点火装置16固定安装在引射混合管10上,以对长明灯进行点火。

为了使得长明灯能够更好地为燃烧器点火,本实施例中,引射混合管10于其管身上端朝向一侧弯折,以使得稳焰烧头12靠近与其对应的燃烧器出口,从而便于点火操作。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具体的安装及设计需求,引射混合管10也可以不设置弯折,采用整体直管式结构,本发明不对此限定。

点火装置16包括点火器支座22、点火器24和热电偶26,点火器支座22固定在引射混合管10上,点火器24和热电偶26固定安装于点火器支座22上。其中热电偶26与燃烧器的主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热电偶26用以检测稳焰烧头12的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反馈给主控制系统,若点火未成功,热电偶26没有检测到温度,或者检测到的温度没有达到预设值,主控制系统会很快发现,以便及时处理。点火器24用于点燃长明灯。

更具体而言,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点火器支座22为一法兰22,法兰22固定于引射混合管10弯折部位的上缘处,且法兰22与引射混合管10的管身上部垂直,点火器24和热电偶26垂直固定于法兰22上。热电偶26具有感应端28,感应端28设置于靠近稳焰烧头12的位置以对其温度进行感应,点火器24具有一朝向稳焰烧头12的点火喷嘴30,点火喷嘴30正对稳焰烧头12出口端以对其进行点火。

引射混合管10靠近进气口18一端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引射孔32,引射孔32用以引射空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射孔32设置为腰孔32,腰孔32具有两条相对长边,两条长边的两端利用弧形边连接,且腰孔32的长度方向与引射混合管10的轴向平行。

喷嘴14设置于引射混合管10内,喷嘴14与引射混合管10的内壁面连接的上端面高于引射孔32的最低端。如图2所示,喷嘴14经进气口18插入引射混合管10中并与引射混合管10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喷嘴14的外壁面与引射混合管10的内壁面贴合,喷嘴14侧部的上端端面在引射混合管10的轴向上高于腰孔32的最低端。这样当长明灯在雨天工作时,进入引射混合管10内的液体就会沿着喷嘴侧部的上端端面从腰孔32流出,防止形成积液对喷嘴14造成腐蚀等损害。

具体而言,喷嘴14包括一体成型的喷嘴底座34、自喷嘴底座34延伸的流道管36、自流道管36延伸的喷嘴头38,例如锥形喷嘴头38。喷嘴14内在轴向上贯穿形成流道40,其中流道40具有进气端42和出气端44,且进气端42的直径大于出气端44的直径。

喷嘴底座34的外径大于流道管36的外径,使得喷嘴底座34的顶面外侧形成止口46。喷嘴14从进气口18插入引射混合管10内时,流道管36的外壁面与引射混合管10的内壁面贴合,止口46抵靠在引射混合管10的底部端面上,以限定喷嘴14插入引射混合管10中的深度。此时流道管36的上端端面48在轴向上的高度高于腰孔32的最低端,以保证进入引射混合管10内的液体顺着流道管36的上端端面48从腰孔32中流出。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喷嘴14通过螺栓与引射混合管10可拆卸地固定在一起。引射混合管10底部设有若干固定孔50,本实施例中,固定孔50设置为3个,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目。三个固定孔50沿引射混合管10周向均匀排布,流道管36的外壁上开设三个与固定孔50位置对应的螺纹盲孔52,在固定孔50内设置螺纹使得所述螺栓可通过与固定孔50和螺纹盲孔52螺纹连接,从而将喷嘴14可拆卸地固定至引射混合管10上。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其他固定方式将喷嘴14可拆卸地固定至引射混合管10上,本发明不对此限定。

所述长明灯结构还包括法兰54,例如椭圆法兰54,法兰54与燃料气供气管道连接,以将燃料气引入喷嘴14,喷嘴14固定在法兰54上。具体来说,法兰54具有一凹坑56,凹坑56的中心部位设有一通孔58,喷嘴底座34嵌合固定于凹坑56内,例如焊接在凹坑56内,并使得流道40的进气端42与通孔58连通,燃料气经通孔58进入喷嘴14的流道40内。

高压燃料气经过喷嘴14将静压能转换为动能,使从喷嘴出口,即喷嘴头38出来的燃料气流速提升,高速燃料气在喷嘴头38处形成负压,空气从引射混合管10上的腰孔32被吸入,并在引射混合管10中与燃料气混合。此外,虽然所示的引射孔为腰孔,但引射孔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或方形等。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腰孔32可以保证足够的空气被引入混合管内,同时又能保证混合管足够的结构强度。而且相比打圆孔,腰孔吸卷空气时产生的噪音更小。因此,在引射混合管10上设置腰孔32的构思既可防止积液形成,又可引射足够量的空气,促进燃烧。

如图3所示,稳焰烧头12包括筒壁60及连接于筒壁60底端的底板62,底板62套设在引射混合管10上并与引射混合管10的管壁固定连接。底板62上设有至少一个漏液孔64,用于及时排出进入稳焰烧头12内的积液。

本实施例中,漏液孔64设置在底板62与筒壁60的交接处。具体来说,漏液孔64为开设于底板62外侧边缘上的半圆缺口64,底板62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至筒壁60底端,焊接后底板62与筒壁60之间形成所述具有防积液功能的半圆缺口64。由于本实施例中,引射混合管10的管身上端朝一侧弯折,因此,位于引射混合管出气口20的稳焰烧头12处于倾斜状态,安装时,半圆缺口64设置在底板62外侧边缘上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点,以便积液完全及时地流出,增强防积液的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漏液孔64也可以设置在底板62的其他位置,例如,设置于底板62外边缘处的圆形漏液孔,本发明不对此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漏液孔64的数量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3个。3个漏液孔64可以在底板62上均匀分布,其中3个漏液孔64中至少一个应设置在所述底板62外边缘在竖直方向上的最低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3个漏液孔64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分布。

在稳焰烧头12的底板62上设置漏液孔或缺口64,不仅可以及时排出积液,而且通过漏液孔64可以实现空气的二次引射。如果均匀的设置多个漏液孔64,则空气二次引射对称,使长明灯能够稳定燃烧。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射混合管10与底板62连接的一端突出于底板62。具体来说,引射混合管10与底板62连接一端的端面在稳焰烧头12的轴向上高于底板62的上表面。这样设计使得即使稳焰烧头12内存有少量积液,但由于引射混合管10的突出设计使得积液会停留在底板62上并慢慢地从漏液孔64中排出,而不会很快进入引射混合管10中,进一步增强了长明灯的防积液功能。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稳焰烧头12顶端还设有若干稳焰孔,这样可以增大稳焰烧头12堵塞比,给了未燃混合气体足够的着火时间,增强长明灯燃烧稳定性,有利于点火操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长明灯结构中,通过在稳焰烧头底板开设漏液孔,使得稳焰烧头内的积液可以及时流出,防止对燃烧造成影响,促进长明灯燃烧的稳定性。而且,底板上的漏液孔也可实现空气的二次引射,使燃烧更加充分。另一方面,喷嘴插入引射混合管中,并将喷嘴侧壁的上端端面的高度设置为高于引射腰孔的最低端,从而使得当雨水进入引射混合管,液体顺着引射混合管内壁流下时会从引射腰孔中流出,不会淹没喷嘴,达到防积液的目的。本发明的长明灯结构设计简单巧妙,通过在稳焰烧头和引射混合管设置防积液结构,增强了长明灯在雨天燃烧时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雨水对长明灯元件的损害,延长使用寿命,且稳焰烧头和引射混合管均为直管制造,加工成本低。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