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焚烧炉及其渗沥液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5058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焚烧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及其渗沥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各种生活垃圾、医用垃圾也随之增加,为了处理这些垃圾,垃圾焚烧炉应运而生。垃圾焚烧炉是焚烧生活垃圾的设备,生活垃圾在炉膛内燃烧,变为废气进入二次燃烧室,在燃烧器的强制燃烧下燃烧完全,再进入喷淋式除尘器,除尘后经烟囱排入大气。垃圾焚烧炉由垃圾前处理系统,焚烧系统,烟雾生化除尘系统及煤气发生炉(辅助点火焚烧)四大系统组成,集自动送料、分筛、烘干、焚烧、清灰、除尘、自动化控制于一体。垃圾焚烧炉的垃圾前处理系统主要是对垃圾进行堆积、发酵,在通过输送系统输入焚烧炉内焚烧;垃圾在堆积、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和液体,在垃圾输入焚烧炉前需要对其简单处理,避免气体和液体进入焚烧炉排。现有技术中垃圾焚烧炉的结构多种多样,因而其垃圾渗沥液的处理装置也多种多样,但如何高效地、彻底地实现渗沥液处理仍然是业界难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777484.5,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沥液零排放的处理方法。该发明通过喷射单元将渗沥液喷入水解酸化池的污泥中,使渗沥液与污泥中的微生物充分接触,有效将渗沥液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渗沥液的可生化性;通过将渗沥液加热至33℃~37℃后泵入厌氧反应器、并控制厌氧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为30g/L~50g/L,进一步将渗沥液中的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便于后道工序的处理;通过采用超滤膜系统和纳滤膜系统滤除渗沥液中的小分子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提高回用水的水质。此外,通过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脱水后与生活垃圾混合进行焚烧发电、并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异味气体和浓缩液进行焚烧处理,能够实现渗沥液零排放处理。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087996.0,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对垃圾渗沥液无污染排放的处理系统。由蒸馏装置和冷凝装置组成,蒸馏装置有一蒸馏罐,蒸馏罐内设置有加热装置,对垃圾渗液进行蒸发,蒸汽经管道通入到冷凝装置进行冷凝,冷凝后的水再进入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无污染排放的目的。该发明主要利用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余热,对垃圾产生的渗沥液进行处理,既节约能源,又达到处理垃圾渗沥液的目的。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683163.3,公开日2017年1月11日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包括渗沥液浓液储罐、循环母管和旋转雾化器;渗沥液浓液储罐与循环母管连接,循环母管与旋转雾化器连接,循环母管与渗沥液浓液储罐连接形成循环回路,垃圾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输送至旋转雾化器。处理时,将来自渗沥液处理系统的浓液依次经渗沥液浓液储罐、循环母管和旋转雾化器;经旋转雾化器处理后得到的液滴,被垃圾焚烧炉产生的烟气蒸发干燥;多余的来自渗沥液处理系统的浓液通过循环母管返回渗沥液浓液储罐。该发明利用旋转雾化器的雾化功能,利用低品位热能对浓液蒸发,既为脱酸创造了条件,又成本极低的处理了浓液,还节约了水资源。

从现有技术如上述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来看,现有焚烧炉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仍存在效率低,处理不彻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焚烧炉渗沥液处理效率低、处理不彻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及其渗沥液处理系统,能够高效快速处理回收垃圾渗沥液,使送入焚烧炉内的垃圾具有更佳的燃烧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焚烧炉渗沥液处理系统,包括渗沥液池,所述的渗沥液池通过排液沟与垃圾贮坑直接连接;还包括渗滤液输送管、渗沥液泵和泵送管;所述的渗沥液泵设置在所述的渗沥液池的底部;所述的泵送管一端与所述的渗沥液泵连接,另一端接至渗沥液处理站;所述的渗滤液输送管一端伸入所述的渗沥液池内,另一端与焚烧炉中给料炉排的底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给料炉排的底部设置有一次导漏斗;所述的渗滤液输送管与给料炉排底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二次导漏斗;所述的二次导漏斗套设在所述的一次导漏斗底部。

优选地,所述的二次导漏斗的底部设置有变径管;所述的变径管与所述的渗滤液输送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变径管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地,所述的渗沥液泵和泵送管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有一个渗沥液泵通过一根泵送管与渗沥液处理站连接,另一个渗沥液泵通过另一根泵送管连接污泥处理站。

优选地,所述的泵送管上设置有球阀。

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炉膛、设置在炉膛底部的焚烧炉排、设置在焚烧炉排一端的给料斗以及渗沥液处理系统,所述的渗沥液处理系统为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渗沥液处理系统。

优选地,所述的给料斗的底部垂直设置有垃圾溜槽;所述的给料炉排设置在所述的垃圾溜槽的底部;所述的给料炉排的侧面与所述的焚烧炉排连通。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渗沥液处理系统一方面通过排液沟直接连接垃圾贮坑,能够收集垃圾贮坑产生的渗沥液,一方面通过渗沥液输送管直接连至给料炉排的底部,由于给料炉排中垃圾堆积集中,在推料装置(可以是一种具有铲斗的液压推车)的挤压下渗沥液能够快速流出,因而在其底部设置渗沥液输送管能够高效、快速、较为彻底地收集垃圾渗沥液,以提高垃圾进入焚烧炉排后的焚烧效果;

(2)本实用新型渗沥液处理系统在给料炉排底部设置一次导漏斗能够快速收集渗滤液,防止渗滤液外泄;并在渗滤液输送管与给料炉排底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二次导漏斗,二次导漏斗和一次导漏斗的套接大大降低了渗滤液外泄的风险;

(3)本实用新型渗沥液处理系统中二次导漏斗底部的变径管有助于牢固连接二次导漏斗和渗滤液输送管,其材质采用不锈钢可以降低渗滤液腐蚀损坏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渗沥液处理系统渗滤液池中预留污泥输送管连接至污泥处理站,有助于定期清空渗滤液池内渗滤液沉淀所产生的淤泥;

(5)本实用新型渗沥液处理系统中泵送管上的球阀能够方便调节渗滤液输送流量;

(6)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由于采用具有上述有益效果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因而具有较高的焚烧效率,具有较强的垃圾处理能力;

(7)本实用新型的垃圾焚烧炉中垃圾溜槽的垂直设置有利于垃圾渗滤液的渗出,方便渗滤液处理系统及时回收处理垃圾渗滤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膛;2、给料斗;3、垃圾溜槽;4、给料炉排;5、一次导漏斗;6、变径管;7、二次导漏斗;8、渗滤液输送管;9、垃圾贮坑;10、排液沟;11、渗沥液池;12、渗沥液泵;13、泵送管;14、焚烧炉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垃圾焚烧炉,包括炉膛1、设置在炉膛1底部的焚烧炉排14、设置在焚烧炉排14一端的给料斗2以及渗沥液处理系统;所述的给料斗2的底部垂直设置有垃圾溜槽3;所述的给料炉排4设置在所述的垃圾溜槽3的底部;所述的给料炉排4的侧面与所述的焚烧炉排14连通;

又如图1所示,所述的渗沥液处理系统包括渗沥液池11,所述的渗沥液池11通过排液沟10与垃圾贮坑9直接连接;还包括渗滤液输送管8、渗沥液泵12和泵送管13;所述的渗沥液泵12设置在所述的渗沥液池11的底部;所述的泵送管13一端与所述的渗沥液泵12连接,另一端接至渗沥液处理站;所述的渗滤液输送管8一端伸入所述的渗沥液池11内,另一端与焚烧炉中给料炉排4的底部连接;

具体地,所述的给料炉排4的底部设置有一次导漏斗5;所述的渗滤液输送管8与给料炉排4底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二次导漏斗7;所述的二次导漏斗7套设在所述的一次导漏斗5底部;

所述的二次导漏斗7的底部设置有变径管6;所述的变径管6与所述的渗滤液输送管8连接;所述的变径管6为不锈钢材质。

本实施例中的垃圾焚烧炉采用如上所述的渗滤液处理系统具有高效、快速、较为彻底地收集垃圾渗沥液的效果,同时大大降低了渗滤液外泄的风险。

实施例2

一种垃圾焚烧炉,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渗滤液处理系统中所述的渗沥液泵12和泵送管13的数量均为两个,其中有一个渗沥液泵12通过一根泵送管13与渗沥液处理站连接,另一个渗沥液泵12通过另一根泵送管13连接污泥处理站;所述的泵送管13上设置有球阀。

本实施例中渗滤液处理系统预留污泥输送管连接至污泥处理站,有助于定期清空渗滤液池内渗滤液沉淀所产生的淤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