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36344发布日期:2020-06-09 20:26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燃气灶的燃烧器大致可区分为外焰式炉并没有及内焰式炉头两种,由于外焰式炉头产生的火焰常易产生飞火现象,导致其不能均匀的导热,燃烧效率较差,故有浪费燃气,煮食时间较长等缺失;而内焰式炉并没有产生的火焰,因为可向内集中,因此燃烧效率得以提升,但内焰式炉头的火焰集中在中央部位,无法达到火焰均匀分布的效果。另外外焰式炉头与内焰式炉头都属于二次燃烧的结构,而二次燃烧需要较多的空气将一次燃烧后的中间产物予以完全燃烧,因此,在炉头四周需设置较大的空气吸入空间,再者,二次燃烧的炉头结构,常设置有内环与外环,且内、外环周缘需布满斜向的火焰孔,因此,二次燃烧的炉头,具有结构复杂与加工困难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火焰能均匀分布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室的燃烧器本体、与燃气室相连通的燃气管以及覆盖在所述燃烧器本体敞口口部的网孔式火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气室至少有两个,自中央到外围依次分布,其中至少有两个相邻燃气室之间具有间隔并在该间隔内设置有空气室,另外还包括有空气管,与所述的空气室相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空气室和燃气室的自内向外依次交替分布:自中央到外围,所述的空气室和燃气室依次间隔分布;

每个空气室均有各自对应的所述空气管,且各空气管内外套叠设置;

每个燃气室均有各自对应的所述燃气管,且各燃气管内外套叠设置。

同样地,为了实现空气室和燃气室的自内向外依次交替分布,优选地,所述燃烧器本体包括有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朝上、内外间隔布置的内筒体和外筒体,每个所述内筒体围成所述空气室,每个所述内筒体与其外围的外筒体共同围成所述燃气室。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室的入口开设在所述内筒体的内侧壁上,对应地,所述燃气室的入气口也开设在所述外筒体的外侧壁上。从而与空气室连通的空气管内的空气从其入气口端垂直射入空气室以及与燃气室连通的燃气管内的燃气从其入气端垂直射入燃气室后,在网孔式火盖的作用下,可使燃气和空气改变流动方向朝四周流动,有助于使得燃气和空气在网孔式火盖上分布更均匀,其中空气室的入口与燃气室的入气口可位于相对的两侧。

为了供气量的充足以及调整供气量,各个所述空气管的入气口端均与外部的供气部相连接。供气部可优选为鼓风装置。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燃气管的入气端均适配有喷嘴。

除了上述方案中空气室的入口与燃气室的入气口可位于相对的两侧的情况之外,空气室的入口与燃气室的入气口可位于同一侧,则与燃气室对应的燃气管以及与空气室对应的空气管为一环一环环绕彼此的形式设置:如:所述燃气管围绕在所述空气管的管壁之外、连接所述燃气室的入气口,并且所述燃气管的外周壁与所述空气管之间具有供燃气进入对应的所述燃气室的间隙。

为了实现对各燃气室与外部的引射管和喷嘴相连接,一环绕一环的燃气管和空气管需有特殊的装置实现燃气和空气的供气,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实现:还包括有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分气筒,所述分气筒的封闭端包括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封闭端和第二封闭端,其中第一封闭端对应各个所述燃气管的入气端均具有第一开口,相邻二个第一开口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遮挡部,该第一遮挡部用于遮挡各个空气管的入气口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封闭端连接有适配有喷嘴的引射管。其中第一封闭端的第一遮挡部己遮挡住各个空气管的入气口端,则通过喷嘴向引射管喷射燃气,并经分气筒的第一封闭端中的各个第一开口向各燃气管供气,进而进入燃气室。

进一步地,为了经第二封闭端向各空气管供气,所述第二封闭端对应各个所述空气管的入气口端均具有第二开口,相邻二个第二开口之间的部分为第二遮挡部,该第二遮挡部用于遮挡各个燃气管的入气口端。当然,第二封闭端可以直接全为开放部,只需要外界的二次空气能通过第二封闭端的第二开口进入各空气管即可。

为了保证进入各个空气管的空气充足,所述第二封闭端与外部的供气部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燃烧器能使火焰平均地散布在该网孔式火盖上形成短焰,且火焰不易飞火而增加燃烧效率,一方面有助于使燃气更均匀地分布在燃气室的各处,从而使到达火孔处的燃气流速更均匀,提高了热效率和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与各燃气室依次交替分布的空气室,空气室一环接着一环环绕着对应的燃气室,使得燃气与空气均匀地分布,从而提高了燃烧器的热负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分气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燃烧器本体和空气管、燃气管的组合状态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为本发明最佳的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具有燃气室的燃烧器本体1、与燃气室相连通的燃气管以及覆盖在燃烧器本体1敞口口部的网孔式火盖2,燃气室至少有两个,自中央到外围依次分布,其中至少有两个相邻燃气室之间具有间隔并在该间隔内设置有空气室,另外还包括有空气管,与空气室相连通。该燃烧器能使火焰平均地散布在该网孔式火盖2上形成短焰,且火焰不易飞火而增加燃烧效率,一方面有助于使燃气更均匀地分布在燃气室的各处,从而使到达火孔处的燃气流速更均匀,提高了热效率和降低了一氧化碳的排放量,另一方面与各燃气室依次交替分布的空气室,空气室一环接着一环环绕着对应的燃气室,使得燃气与空气均匀地分布,从而提高了燃烧器的热负荷。

为了实现空气室和燃气室的自内向外依次交替分布,自中央到外围,空气室和燃气室依次间隔分布;每个空气室均有各自对应的空气管,且各空气管内外套叠设置;每个燃气室均有各自对应的燃气管,且各燃气管内外套叠设置。其中,燃烧器本体1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朝上、内外间隔布置的内筒体和外筒体,每个内筒体围成空气室,每个内筒体与其外围的外筒体共同围成燃气室,与燃气室对应的燃气管以及与空气室对应的空气管为一环一环环绕彼此的形式设置:如:燃气管围绕在空气管的管壁之外、连接燃气室的入气口,并且燃气管的外周壁与所述空气管之间具有供燃气进入对应的燃气室的间隙。本实施例以两个内筒体即第一内筒体31和第二内筒体32以及两个外筒体即第一外筒体41和第二外筒体42为例展开说明,第二外筒体42位于最外侧,第二外筒体42的中央位置嵌套有第二内筒体32,第二内筒体32的中央位置嵌套有第一外筒体41,第一外筒体41的中央位置嵌套有第一内筒体31,为此第一内筒体31围成有位于中央的中央空气室311,第一内筒体31与第一外筒体41的第一间隙构成位于中央空气室311外围的中央燃气室411,第一外筒体41与第二内筒体32的第二间隙构成位于中央燃气室411外围的外周空气室312,第二内筒体32与第二外筒体42的第三间隙构成位于外周空气室312外围的外周燃气室412,并且中央空气室311的第一入口3111开设在第一内筒体31的内侧壁上,外周空气室312的第二入口3121开设在第二内筒体32的内侧壁上,中央燃气室411的第三入口4111开设在第一外筒体41的外侧壁上,外周燃气室412的第四入口4121开设在第二外筒体42的外侧壁上,对应地,空气管和燃气管也具有两个,分别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空气管51和位于外侧的第二空气管52,以及位于第一空气管51外围的第一燃气管61和位于第二空气管52外围的第二燃气管62,第一空气管51的出气口端与中央空气室311的第一入口3111相连接,第二空气管52的出气口端与外周空气室312的第二入口3121相连接,第一燃气管61的出气端与中央燃气室411的第三入口4111相连接,第二燃气管62的出气端与外周燃气室412的第四入口4121相连接,此种分布方式能使得第一空气管51内的空气垂直射入中央空气室311、第二空气管52内的空气垂直射入外周空气室312、第一燃气管61内的燃气垂直射入中央燃气室411,第二燃气管62内的燃气垂直射入外周燃气室412后,在网孔式火盖2的作用下,可使燃气和空气改变流动方向朝四周流动,有助于使得燃气和空气在网孔式火盖2上分布更均匀。

为了实现对各燃气室与外部的引射管9和喷嘴10相连接,一环绕一环的燃气管和空气管需有特殊的装置实现燃气和空气的供气,本实施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还包括有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分气筒7,分气筒7的封闭端包括有对称设置的第一封闭端71和第二封闭端72,其中第一封闭端71对应各个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的入气端均具有第一开口711,相邻二个第一开口711之间的部分为第一遮挡部712,该第一遮挡部712用于遮挡各个第一空气管51和第二空气管52的入气口端,并且该第一封闭端71连接有适配有喷嘴10的引射管9,其中第一封闭端71的第一遮挡部712己遮挡住第一空气管51和第二空气管52的入气口端,则通过喷嘴10向引射管9喷射燃气,并经分气筒7的第一封闭端71中的各个第一开口711向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供气,进而进入中央燃气室411和外周燃气室412,而为了经第二封闭端72向各空气管供气,第二封闭端72对应第一空气管51和第二空气管52的入气口端均具有第二开口721,相邻二个第二开口721之间的部分为第二遮挡部722,该第二遮挡部722用于遮挡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的入气口端,第二封闭端72与外部的供气部8如鼓风机相连接,以保证进入第一空气管51和第二空气管52的空气充足且空气量可调节,当然,第二封闭端72也可以直接全为开放部,只需要外界的二次空气能通过第二封闭端72的第二开口721进入各空气管即可。

工作时,空气分别经第一空气管51和第二空气管52进入,而燃气和一次空气经第二燃气管62和第一燃气管61燃气通道引入,一次空气和燃气一旦汇流在一起于中央燃气室411和外周燃气室412内混合后,在网孔式火盖2上发生充分的燃烧反应,网孔式火盖2呈网格状能够很好地解决离焰、火焰温度分布不均匀地问题。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第一空气管51和第二空气管52位于燃烧器本体1的一侧,其中第二空气管52围绕第一空气管51设置,第一空气管51横向贯穿外周燃气室412设置,并且第二空气管52连通第一空气管51与供气部8如鼓风机相连接,使得空气能进入外周空气室312和中央空气室311;而第一燃气管61和第二燃气管62位于燃烧器本体1的另一侧,其中第二燃气管62围绕第一燃气管61设置,第一燃气管61横向贯穿外周空气室312设置,并且第二燃气管62连同第一燃气管61与引射管9和喷嘴10相连接,使燃气进入外周燃气室412和中央燃气室411,如图6和7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