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热值废液焚烧炉补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4996发布日期:2018-11-07 22:08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热值废液焚烧炉补风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废液焚烧时通过雾化均布于焚烧炉中,目前广泛使用的补风装置,均为简单的焚烧炉顶端,单点补风,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但它存在气流均布性差,无法与废液混合均匀,废液燃烧不充分,且炉体控温性差,尤其对于高热值废液燃烧过程中,易在焚烧炉内局部形成高温区,温度可达1200~1400℃以上,从而耐火材料损坏脱落并造成设备外筒体高温,对系统安全及周边操作环境形成严重威胁,同时根据相关文献,在高温下空气中氮气燃烧生成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变高,造成烟气无法达标等问题,因此,针对高热值废液焚烧炉,需设计一种有效的补风结构。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热值废液焚烧炉补风结构,从而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热值废液焚烧炉补风结构,包括:第一补风管、第二补风管、第三补风管;所述第一补风管水平安装于炉体一侧;所述第二补风管安装与炉体底部,所述第二补风管为弯管,其进气口与炉体内壁呈切线方向;所述第三补风管安装于炉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补风管上设有至少一个补风嘴;所述补风嘴沿着第三补风管的弧长方向均匀布置且与第三补风管的中心线呈锐角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点补风结构,端部补风使补氧风与雾化的废液充分混合,迅速发生氧化反应;底部采用切线补风,将补氧风呈切线方向进入焚烧炉,使废液燃烧产生烟气在焚烧炉呈螺旋状流动方式,加大了烟气在焚烧炉内停留时间,使废液能够充分燃烧;炉内中心采用多点切线补风,环形分布,一方面保证了补风均匀性,同时也起到了局部冷却的作用,避免了高温区的产生。该补风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及安全性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热值废液焚烧炉补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补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第一补风管、2-第二补风管、3-第三补风管、4-补风嘴、5-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热值废液焚烧炉补风结构,包括:第一补风管1、第二补风管2、第三补风管3;所述第一补风管1水平安装于炉体一侧,将补氧风均匀分布于燃烧中,与雾化的废液充分混合,在焚烧炉中形成剧烈搅动,迅速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废液完全燃烧;所述第二补风管2安装与炉体底部,所述第二补风管2为弯管,其进气口与炉体内壁呈切线方向,该处采用切线补风,将补氧风呈切线方向进入焚烧炉,使废液燃烧产生烟气在焚烧炉呈螺旋状流动方式,这样加大了烟气在焚烧炉内停留时间,使废液能够充分燃烧,燃烧效率可高达99.99%;所述第三补风管3安装于炉体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三补风管3上设有至少一个补风嘴4;所述补风嘴4沿着第三补风管3的弧长方向均匀布置且与第三补风管的中心线呈锐角布置,一般补风嘴的夹角设为15°;由于高热值废液燃烧易在焚烧炉中部产生高温区,在炉体中心采用环形补风一方面保证了补风均匀性,同时也起到了局部冷却的作用,避免了高温区的产生。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