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3936发布日期:2019-05-24 21:5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板风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



背景技术:

风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件。风帽的主要作用是将炉膛内流化燃料所需要的风均匀的送入,保证炉膛内燃料的稳定燃烧,对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风帽相比锅炉其他部件,工作条件要复杂、恶劣的多。风帽主要工作温度区间为750℃-950℃,外部受到床料的动态摩擦,内部受着200℃-280℃的热风冲刷,产生的热应力较大,因此风帽损坏较为频繁,每次锅炉停炉时都需要进行检修更换。如果风帽磨损或风帽出风孔被堵后,就会使风帽损坏造成布风板上床料不能正常流化,其燃烧状态就会不稳定,严重时会造成床面结焦现象,危及锅炉的运行安全。

风帽的结构应便于检修更换,某国产超临界锅炉设计的风帽数量较多,安装方式较为复杂,更换困难,检修工作量较大,而且更换风帽时会破坏原风管,需要连同风管一起更换,费用支出较高,经济性差。其安装结构为,在布风板床面鳍片上开孔,将套管焊接到鳍片上,风管一侧穿过套管伸入到风室,风帽安装到风管上部,点焊连接。风管与套管间存有组装间隙,在锅炉正常运行时,会从间隙处漏风,导致风帽下部存在局部的紊流区,直接磨损风帽的下部结构。

套管上部有一圈加强环,直径大于开孔尺寸,以保证套管的安装位置,由于加强环尺寸较大,安装时靠近水冷管,因此焊接时容易伤及旁边侧水冷管,焊接难度较高。风管设计有二道台阶,风帽安装后与风管的第二道台阶点焊连接。更换风帽时需要将风帽与风管之间的焊点清除,因此更换时经常需要用大锤敲击风帽,以提高拆卸速度。这就可能造成三个方面的结果:一是风帽被正常拆除,然后利用角向磨光机将焊接处打磨光滑后更换新风帽;二是拆除过程中会将风管砸坏,因为风管在一道台阶以上部分壁厚较薄,承受力较下部要小,比较容易被破坏,破坏后需要重新更换风管;三是利用大锤拆除风帽时会造成下部套管变形,不在垂直面上,此时就需要更换套管。更换套管时工作比较复杂,需要拆除床面上的浇注料,劳动强度大、检修周期长、费用较高、经济性低。另外风帽与风管点焊连接,由于风帽与风管受热、受冷强度不同---风管承受风温200℃-280℃,而帽体外部煤燃烧可达到950℃以上,因此风帽与风管膨胀量不同,点焊部位会被拉裂而开焊,开焊后风帽会跳动,脱离正常安装位置,二道台阶也是隐患,风帽脱焊跳动后归位困难,底料不断回吸进风管与风帽之间的夹层,而后被吹出来,风管磨损加重,逐渐磨穿后导致风室漏渣。当夹层的底料无法被吹出来时会导致风帽不断脱离原安装位置,直至脱落。风帽脱落后,风管被直接暴露到底料中,极易被磨穿,导致风室内大量漏渣,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使用寿命增长,故障率降低,方便更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达到的:

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由风帽、风管、布风板组成,风帽、风管均是竖直设置,所述风管由风管头和连接管组成,风管头的壁厚大于连接管的壁厚,风帽套接在风管头外部,连接管位于风管头下部,连接管外设有凸台与风帽下部接触,风管头与凸台仅接触不固定连接,连接管与布风板连接固定,风管的侧壁设有风管孔,风帽的侧壁设有风帽孔,风管顶部是密封的。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头的侧壁外周和连接管侧壁外周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风帽孔贯穿风帽内外,风帽孔的数目为多个,风帽孔位于风帽下部,风帽孔斜向下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帽孔在风帽下部绕风帽水平圆周方向排布,多个风帽孔在水平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或者绕圆周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孔贯穿风管头内外,风管孔的位置位于风帽孔的上部,风管孔的数目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孔有若干组,每组风管孔的数目为多个,相邻两组分管孔上下排布,每组风管孔在风管头水平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或者绕圆周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孔在风管头的侧壁上水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上的相邻两组的风管孔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风帽孔的孔面积大于风管孔的孔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布风板上设有鳍片,连接管与鳍片焊接连接固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采用自由插拔式,风帽与风管间不焊接,风帽与风管的间隙尺寸严格控制。风管上部取消二道台设计,风管头壁厚加厚,取消二道台设计可以保证风帽跳动时归位,防止二道台将风帽垫起时送风短路而导致风帽脱落等问题的发生,风管头的壁厚加厚提高了风管的耐磨性能,延长了风管的使用寿命,风帽加重,保证风帽不会被吹起。

风帽与风管连接方式改变后,更换风帽更容易,不需要大力敲击或破坏性更换,检修更换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同时也减少了因风管损坏而进行更换时的拆除浇注料的工作,经济性大大提高。

取消原套管,将风管直接与布风板鳍片焊接,由于风管直径小于套管,因此焊接时风管与相邻水冷管距离大,不会伤及水冷管,施工难度大大降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布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风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风帽,2、风管头,3、连接管,4、风管孔,5、风帽孔,6、凸台,7、鳍片,8、水冷管,9、套管,10、二道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由风帽1、风管、布风板组成,风帽1、风管均是竖直设置,所述风管由风管头2和连接管3组成,风管头2的壁厚大于连接管3的壁厚,风帽1套接在风管头2外部,连接管3位于风管头2下部,连接管3外设有凸台6与风帽1下部接触,风管头2与凸台6仅接触不固定连接,连接管3与布风板连接固定,风管的侧壁设有风管孔4,风帽1的侧壁设有风帽孔5,风管顶部是密封的。采用自由插拔式,风帽1与风管间不焊接,风帽1与风管的间隙尺寸严格控制。风管上部取消二道台10设计,风管头2壁厚加厚,取消二道台10设计可以保证风帽1跳动时归位,防止二道台10将风帽1垫起时送风短路而导致风帽1脱落等问题的发生,风管头2的壁厚加厚提高了风管的耐磨性能,延长了风管的使用寿命,风帽1加重,保证风帽1不会被吹起。

取消传统技术中的套管9装置,风管直接与布风板鳍片7焊接,由于连接管3直径小于套管9,因此焊接时连接管3与相邻水冷管8距离大,不会伤及水冷管8,施工难度大大降低。

风管头2的侧壁外周和连接管3侧壁外周在竖直方向上处于同一平面。风帽孔5贯穿风帽1内外,风帽孔5的数目为多个,风帽孔5位于风帽1下部,风帽孔5斜向下方向设置。风帽孔5在风帽1下部绕风帽1水平圆周方向排布或者绕圆周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布,多个风帽孔5在水平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风管孔4贯穿风管头2内外,风管孔4的位置位于风帽孔5的上部,风管孔4的数目为多个。风管孔4位于风帽孔5的上部,风从连接管3进入风管头2,再由风管孔4吹出,在风管头2和风帽1的间隙中流动再由风帽孔5排出,空气在此过程中流动时不会对风帽1产生向上的作用力,可以防止风帽1跳动,减少故障率。风管孔4有若干组,每组风管孔4的数目为多个,相邻两组分管孔上下排布,每组风管孔4在风管头2水平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或者绕圆周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布,风管孔4在风管头2的侧壁上水平设置。风管孔4中吹出的风对风帽1会产生作用力,每组风管孔4在风管头2水平圆周方向上均匀排布或者绕圆周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布,风管孔4出的风对风帽1的作用力在周向方向上能够相互抵消,是均匀的,不会造成风帽1跳动。风管上的相邻两组的风管孔4交错设置。风帽孔5的孔面积大于风管孔4的孔面积,布风板上设有鳍片7,连接管3与鳍片7焊接连接固定。风管孔4的数目以及组数、风帽孔5的数目以及风帽孔5的孔面积由锅炉型号和需要的风量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