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风系统及其空气预热器冷二次风入口的导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23794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接时的结构图;
[0027]图2为图1的正视图;
[0028]图3为一种具有圆形冷二次风道的导流装置在与送风机连接时的结构图;
[0029]图4为图3的正视图;
[003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预热器冷二次风入口的导流装置在与送风机连接时的结构图;
[0031]图6为图5的正视图;
[0032]图7为图5的右视图;
[0033]图8为图5的俯视图;
[0034]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的立体图;
[0035]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的立体图;
[003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圆节的立体图;
[0037]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的正视图;
[0038]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空气预热器冷二次风入口的导流装置,该导流装置可以提高气流在空气预热器的冷二次风入口处的均匀性,以此可以提高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果。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空气预热器冷二次风入口的导流装置的烟风系统。
[0040]如图5-图8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预热器冷二次风入口的导流装置在与送风机连接时的结构图;图6为图5的正视图;图7为图5的右视图;图8为图5的俯视图。
[004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预热器冷二次风入口的导流装置,包括与送风机I连接的具有一定扩散角度的第一连接装置4,第一连接装置4的出口端为圆形,还包括:
[0042]用于分流的具有多根圆形风管的分流件5,分流件5的入口端与第一连接装置4的出口端连接;
[0043]与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出口端连接的弯管6,弯管6的数量与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数量相等;
[0044]与弯管6的出口端连接的方圆节7,方圆节7的数量与弯管6的数量相等。
[004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方圆节7可以是独立的,多个独立的方圆节7可以通过一定的成型方式连接在一起,如焊接,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个方圆节7也可以是一体制造的,即多个方圆节7制造出来时就是一个整体,不需要使用其他连接方式再将多个方圆节7连接到一起。
[0046]对于分流件5、弯管6及方圆节7之间可以是分开的部件,然后组装到一起;当然,分流件5、弯管6及方圆节7三者之间也可以一体成型。
[004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气预热器冷二次风入口的导流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具有圆形冷二次风道的导流装置,气流由原先流过一根圆形风管的情况,变为流过分流件5的多根圆形风管中,则与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连接的弯管6有了充分的拐弯空间,且每根弯管6的截面较小,本发明提供的导流装置中的弯管6的弯管半径可以设计为大于现有弯管的弯曲半径,由于弯管6的弯曲半径越大则气流所受到的阻力越小,则当气流受到的阻力变小时,气流在空气预热器的冷二次风入口的均匀性就增加;其次,多根弯管6在进行90°拐弯后,再通过小的方圆节7,其扩散角明显减小,可控制在20°以内,从而降低气流扩散的局部阻力和保证气流扩散的均匀性。同时,在导流装置中,气流先通过起分流作用的分流件5均分为多股气流,再分别通过多根弯管6导流后通过多个小的方圆节7分别与空气预热器进行连接,可使得空气预热器入口处的气流均匀性得到大大的改善,由于气流在空气预热器的冷二次风入口处的均匀性提高,从而提高了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果。
[0048]上述所指的第一连接装置4具有一定的扩散角度,即为与送风机I连接的第一连接装置4的入口端与其出口端的直径不同,入口端的直径小于出口端的直径,即在第一连接装置4中气流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扩散,从而在气流流过导流装置形成的冷二次风道后可以保证冷二次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气流流速远低于送风机I的出口的流速。
[0049]上述的“入口端”及“出口端”都是依据气流的方向来设定的,即气流的进入端即为入口端,气流的流出端即为出口端。
[0050]分流件5的入口端为与第一连接装置4相连接的一端,分流件5的出口端设置有多根圆形风管,即分流件5有多个出口端。
[0051]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入口端与分流件5的本体相连接,分流件5的本体指分流件5的处于其入口端的小圆管部分。
[0052]方圆节7,即为下面为圆形入口端,上部为方形出口端的部件,设计为上面的方形可以保证与空气预热器进行充分的对接。
[0053]进一步,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数量可以为2根,当分流件5具有两根圆形风管时,可以将气流进行分流,从而可以提高气流在空气预热器的冷二次风入口处的均匀性,以此可以提高空气预热器的换热效果。
[0054]当然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数量可以为大于I的自然数的平方根,即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数量可以为4根、9根、16根、25根或者36根等,即圆形风管的数量可以为除了I之外的自然数的平方的数量根,且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均匀排布在分流件5上,圆形风管排布所形成的排数与列数相等。
[0055]圆形风管的排数与列数相等既可以保证分流件5的安装方便,又可以保证分流的均匀程度。
[0056]如图9-图11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的立体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管的立体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圆节的立体图。
[0057]可以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设定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数量为4根,则对应的弯管6的数量也为四根,且方圆节7的个数也为四个。
[0058]在分流件5的圆形风管的数量为4根的情况下,假设单根大圆形风管的风道尺寸为Φ? _ X S mm(其中D为管道外壁直径,S为管道的壁厚),即分流件5的入口端的风道尺寸为OD mm X S mm。
[0059]如图8所示,空气预热器的冷二次风接口 3的内径尺寸为A mmxBmm(其中A为垂直于送风机出口方向尺寸,B为平行于送风机出口方向的尺寸),平行于送风机出口的方向即为风在送风机I中的流动方向,垂直于送风机出口的方向即为与风在送风机I中的流动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0060]依照上述单根圆形风管的风道尺寸,组成新型导流装置的一个一分为四的圆形风管的分流件5、四个弯管6,以及四个方圆节7的零件尺寸可按以下原则确定:
[0061]分流前单根圆形风管的流通面积S = *(D/2)2= 1/4 D2;分流后单根圆形风管的流通面积为SI = 3i*(D/2/2)2= 1/16 JiD 2,分流后四根小的圆形风管的流通总面积S =4S1 = 1/4 D2。因此,分流前后的圆形冷却风管的流通面积是一样的。
[0062]如图12及图13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的正视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件的俯视图。
[0063]四根分流后的小圆形风管的中心线相对于分流前的大圆形风管的中心线在垂直地面方向的定位尺寸d,只需从焊接安装方便的角度考虑,可取值d = (1.0lD?1.05D)/4,使上下两根小圆形风管的外壁保持一定距离即可。
[0064]而四根分流后的小圆形风管的中心线相对于分流前的大圆形风管的中心线在水平方向的定位尺寸C,则取决于空气预热器的冷二次风接口 3内径尺寸A。可使c = A/4,使得分流件5后的弯管6、方圆节7的中心线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分流件5的长度L,其取值的依据就是要保证分流件的扩散角不大于20°,可满足DL/T 5121-2000《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
[006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