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55396阅读:来源:国知局
器的直径做小,节约材料成本。另外,这种结构的小火盖更容易获得极限小火。
[0043]在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当小火盖10处于使用状态时,小火内侧壁12的上边沿的高度高于小火外侧壁13的上边沿的高度,小火环形顶面11由小火外侧壁13倾斜向上延伸至小火内侧壁12的上边沿处。这样,也可以保证小火环形顶面11具有导流的作用,但是由于喷火孔111没有朝向熄火保护装置20,因而燃烧器的保护效果不如图1中示出的实施例的保火效果好。为了保证该实施例中的燃烧器的保火效果,还可以在小火内侧壁12上开设有保火孔,保火孔朝向熄火保护装置20设置,且小火环形顶面11具有引火槽,保火孔通过引火槽与至少一个喷火孔111连通。这样,喷火孔处的火会通过引火槽导向保火孔,从而有效提高燃烧器的保火效果。
[0044]在另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方式中,当小火盖10处于使用状态时,小火环形顶面11的内环侧由小火内侧壁12的上边沿倾斜向上延伸且小火环形顶面11的外环侧由小火外侧壁13的上边沿倾斜向上延伸以形成拱形的小火环形顶面11。为了保证这种结构下的燃烧器具有保护性能好的优点,需要保证小火环形顶面11上的部分喷火孔111朝向熄火保护装置20设置。
[0045]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还包括分火器,分火器包括小火分火器30和大火分火器40,小火分火器30设置在大火分火器40的中心处,小火盖10盖设在小火分火器30上并形成小火混合腔,小火分火器30具有用于仅为小火盖10补气的小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小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与小火混合腔连通,小火内侧壁12与小火外侧壁13之间围成的内环通道15为小火混合腔的一部分。
[0046]如上述结构的燃烧器,小火盖10安装在小火分火器30上,小火盖10通过小火内侧壁12、小火外侧壁13分别与小火分火器30的内环壁、外环壁紧密配合。由于小火盖10的小火内侧壁12围成孔结构16,因而一旦有溢锅,可以使液体导入孔结构16内,不会使液体停留在小火盖10的表面。又由于孔结构16与大气相连通,可以使二次空气得到更好地补充。
[0047]同时,通过增加独立的小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以使小火加热时燃料能够充分燃烧,且有利于避免小火熄灭,提高了小火加热的稳定性,从而也使燃烧器的小火保温功能得以充分利用。
[0048]可选地,分火器具有小火混合通道,燃烧器还包括内引射管50,内引射管50通过小火混合通道与小火混合腔连通。这样,使得燃烧器的文火功能得以保证。
[0049]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器还包括外引射管60和设置在大火分火器40上的大火盖,大火盖包括大火环形顶面、与大火环形顶面的内环侧连接的大火内侧壁、与大火环形顶面的外环侧连接的大火外侧壁,大火内侧壁与大火外侧壁之间围成外环通道,外引射管60与外环通道连通(请参考图3)。
[0050]如图3所示,大火分火器40具有至少一个大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41。通过设置大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41,以使大火加热时燃料能够充分燃烧,且有利于提高大火加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燃烧器的加热性能。
[0051 ] 可选地,燃烧器是家用燃气灶燃烧器。
[005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小火盖10不但结构简单、新颖,而且由于喷火孔111设在小火盖10呈有一定倾斜角α的小火环形顶面11上,使小火环形顶面11成为导流面,具有一定导流效果,还在喷火孔111处设置有凸台14 (高出导流面),这样起到的防水效果更好,可以完全解决从顶面出火时,溢锅液体堵塞喷火孔111的问题。
[005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54]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5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小火盖(10),所述小火盖(10)包括小火环形顶面(11)、与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的内环侧连接的小火内侧壁(12)、与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的外环侧连接的小火外侧壁(13),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上开设有多个喷火孔(111),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相对于所述小火内侧壁(12)和所述小火外侧壁(13)倾斜设置,当所述小火盖(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以使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成为导流面,所述导流面由所述小火内侧壁(12)和/或所述小火外侧壁(13)处倾斜向上延伸; 熄火保护装置(20),所述熄火保护装置(20)设置在所述小火内侧壁(12)围成的孔结构(16)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燃烧器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熄火保护装置(20)的上端的端部高于所述小火盖(10)的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上任意一点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火盖(10)还包括多个凸台(14),所述凸台(14)由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向外伸出,多个所述凸台(14)与多个所述喷火孔(111) 一一对应设置,且所述凸台(14)具有贯通的避让孔(141),所述避让孔(141)与所述喷火孔(1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4)为具有所述避让孔(141)的圆柱形凸台。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小火盖(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小火外侧壁(13)的上边沿的高度高于所述小火内侧壁(12)的上边沿的高度,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由所述小火内侧壁(12)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小火外侧壁(13)的上边沿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呈倒锥台形斜面或倒锥台形阶梯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面与竖直平面之间的倾角α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80度。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小火盖(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小火内侧壁(12)的上边沿的高度高于所述小火外侧壁(13)的上边沿的高度,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由所述小火外侧壁(13)倾斜向上延伸至所述小火内侧壁(12)的上边沿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火内侧壁(12)上开设有保火孔,所述保火孔朝向熄火保护装置(20)设置,且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具有引火槽,所述保火孔通过所述引火槽与至少一个所述喷火孔(111)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小火盖(10)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的内环侧由所述小火内侧壁(12)的上边沿倾斜向上延伸且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的外环侧由所述小火外侧壁(13)的上边沿倾斜向上延伸以形成拱形的所述小火环形顶面(11)。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分火器,所述分火器包括小火分火器(30)和大火分火器(40),所述小火分火器(30)设置在所述大火分火器(40)的中心处,所述小火盖(10)盖设在所述小火分火器(30)上并形成小火混合腔,所述小火分火器(30)具有用于仅为所述小火盖(10)补气的小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所述小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与所述小火混合腔连通,所述小火内侧壁(12)与所述小火外侧壁(13)之间围成的内环通道(15)为所述小火混合腔的一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器具有小火混合通道,所述燃烧器还包括内引射管(50),所述内引射管(50)通过所述小火混合通道与所述小火混合腔连通。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大火分火器(40)上的大火盖,所述大火盖包括大火环形顶面、与所述大火环形顶面的内环侧连接的大火内侧壁、与所述大火环形顶面的外环侧连接的大火外侧壁,所述大火内侧壁与所述大火外侧壁之间围成外环通道; 外引射管(60),所述外引射管(60)与所述外环通道连通。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火分火器(40)具有至少一个大火二次空气补充通道(4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小火盖,小火盖包括小火环形顶面、与小火环形顶面的内环侧连接的小火内侧壁、与小火环形顶面的外环侧连接的小火外侧壁,小火环形顶面上开设有多个喷火孔,小火环形顶面相对于小火内侧壁和小火外侧壁倾斜设置,当小火盖处于使用状态时,小火环形顶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以使小火环形顶面成为导流面,导流面由小火内侧壁和/或小火外侧壁处倾斜向上延伸;熄火保护装置,熄火保护装置设置在小火内侧壁围成的孔结构处。通过将小火盖的小火环形顶面设置成与水平面具有夹角的形式,以使滴落在小火环形顶面上的液体能够在导流面的作用下脱离环形顶面,避免液体浇灭火,并减少了喷火孔堵塞的几率。
【IPC分类】F23D14/58, F23D14/46, F23D14/04
【公开号】CN205065718
【申请号】CN201520796485
【发明人】官阔荣, 徐绿萍
【申请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