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方便型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574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节能方便型采暖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燃煤采暖炉,是关于采暖炉节省燃煤、强化炉体吸收转化热能的技术措施和方便清理炉灰、烟灰的技术措施。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所依据的背景技术是河北廊坊薛氏采暖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诚字牌《世纪号》采暖炉,专利申请号00231966.7,资料来自于该公司——“天下第一炉”《世纪号》导报,时间为2000年5月。《世纪号》申请了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两项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权利内容有五项1、中心吸热盘;2、吸热水管;3、三通双回水;4、各种清灰装置;5、附热水箱。其结构特征是这样的底部是抽屉兼空气室,向上是燃烧室,燃烧室中间与炉外相通有一小炉门,应是供二次风的设计。出了燃烧室向上是中心吸热盘前孔,此孔通向炊事口,然后烟气进入烟火管;向后是吸热水管,通过吸热水管后经中心吸热盘后孔进入烟火管,由烟火管将烟气送至炉外。吸热水管设有清灰板,中心吸热盘设有火盖,烟火管设有清灰环。下面结合《世纪号》专利权利内容和其结构特征对《世纪号》采暖炉煤的燃烧工况、吸热面积、强化吸热措施以及清灰装置进行分析、评价第一、煤的燃烧工况不良。这个问题与北方民用采暖所用煤有紧密关系。北京以北、以西的广大地区民用煤主要是烟煤,烟煤的挥发成分较高,一般都在20%~40%之间,煤燃烧时其挥发成分首先被干馏挥发而进入烟气,如果能够及时地补充进热空气,加上均匀的混合和相对较长的停留时间,这些挥发分就会得到充分燃烧,释放应有的热量,以供各吸热面吸收。否则,就会造成严重的燃料浪费,还会加重环境污染。《世纪号》燃烧室中部有一小炉门,用它补充空气,对于及时性来说没有问题,但一个补风口就不会有均匀性,而且紧挨燃烧室出口而排列的吸热水管会使火焰和烟气的温度快速下降,再加上结构上的原因没有延长反应时间的措施,这些都是不利于燃烧充分进行的因素。第二、强化吸热、转化热能的措施少。《世纪号》的强化吸热措施一是中心吸热盘;二是喉口处的三根吸热水管,烟火管广大空间都没有强吸热措施,这样就不会有很理想的热效率。第三、没有足够的吸热面积。《世纪号》炉箅以下散失的热量未利用,它的烟道结构仍属简单,烟气没有足够长的行程,附热水箱虽然对流失热量有所吸收,但却无助于采暖。第四、方便清灰装置不全面、不到位。虽然有几处清灰装置,但是炉灰仍需要过筛,烟灰仍要另行收集排放,在减轻操作者劳动方面有作为,然而离可挖潜力差距很大。《世纪号》采暖炉在已有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市售的采暖炉基本上都存在上面缺点,而且有靠加大燃烧室(炉膛)来达到烧得热的目的之趋势。随着面姓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不怕花钱,烧得热就行”的观念推进了这种淡化节能的趋势。在本实用新型的创新设计过程中,与已有技术作对比和参考的主要技术资料是a、《冷凝式锅炉及其系统》——车得福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c、《“奇之奇”其实并不神奇——小论远红外线产品对人体的作用》——刘铁珊文 出自“奇不奇远红线医疗保健健康指南”;d、《化工产品手册》之《无机化工产品》,化学工业出版社;e、《新型功能材料》——贡长生、张克立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方便型采暖炉,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及时而均匀地向炉膛补进二次热风,并使火焰有尽可能大的反应空间和相对延长反应时间;2、最大程度地增加吸热面积,强化炉体吸热、换热措施;3、方便清烟灰,煤灰操作,免除搪炉膛操作。技术方案为1、一种不用搪附耐火材料,可以及时向炉膛补进二次热风,受热时可以辐射远红外电磁波的燃烧装置。它应该有下列技术特征使用寿命大于炉体,有补进二次热风的通道和预热空间,可以使远红外涂料能够依附。这个方案实施后就可以及时而均匀地向炉膛补进二次热风,大大改善炉膛内的燃烧工况,节省燃煤,有利于环保;远红外涂料受热后向炉体水套辐射远红外电磁波,穿透钢板与水发生共振,强化热能转化,提高热效率;可以免去炉膛搪耐火材料的操作。2、一种最大程度增加吸热面积的烟道结构。它的特征是在不增加外部散热面积的前提下大幅度增加内部吸热面积,烟气在其中流动速度相对减缓。本方案实施后,在不增加外部散热面积的前提下,内部吸热面积增加可达40%以上,并相对地延长了火焰反应时间,提高热效率。3、在所有易附着烟灰的部位设置方便清理装置。它应该符合重力原理和布置在同一垂直轴线上的特征。它的实施可以很方便地使易附着烟灰的部位恢复最佳吸热功能,被清理的烟灰便于收集和处理。4、在炉箅和积灰室之间设一筛箅。它的技术特征是架住火炭继续放热,而灰粉下落积灰室。这一方案实施,可使落下的火炭尽可能燃尽,免除筛炉灰操作。


所有附图采用统一标志序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炉体外观草图,是为帮助说明图2所做,与图2一起说明。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视图,现将图1和图2结合在一起,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成1底板2积灰室 3积灰抽屉 4筛箅 5空气室 6炉门 7水管炉箅 8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 9炉膛水套 10上腔 11炉盘 12喉口 13下折烟道 14积烟灰室 15积烟灰抽屉 16上返烟道 17吸热水管组(4组) 18吸热水管刮烟板 19出烟顶板 20出烟口 21出烟口半圆刮烟板 22方便清烟灰弯头 23上水出口 24回水进口 25二次补风预热室 26炉膛及固定支点。其余未标序号的封闭框区均为吸热水套。图2-1是从炉盘(11)下的横剖视图,主要帮助了解水管炉箅(7)、吸热水管组(17)、吸热水管刮烟板(18)的横向布置情况和喉口(12)、下折烟道(13)、上返烟道(16)的横截面情况。图2-2是方便清烟灰弯头(22)从其方框刮烟器(22-3)拉杆轴向下的横剖视图。主要说明①主体方筒(22-1)与圆筒形接口(22-2)的结构、位置关系;②细轨道(22-4)在主体方筒(22-1)底部的布置情况和与方框刮烟器(22-3)的位置配合关系。图2-3是方便清烟灰弯头(22)右纵剖视图,说明了方框刮烟器(22-3)与主体方筒(22-1)的配合关系。图3是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8)的纵剖视图,目的是帮助理解将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8)装入炉膛水套(9)后与之形成的环正方形空间——即二次补风预热室(25)以及制作二次补风孔(8-1)应掌握的与水平线的夹角。图3-1是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8)从边沿下的横剖视图,是为了了解二次补风孔(8-1)在整个炉膛的分布情况和内壁风槽情况。图4是筛箅(4)的腑视图,4-1是两端的钢板条,4-2是固定其上的箅条。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技术方案提出的要求及应有的技术特性,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如下1、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这是一种利用二次补风技术、远红外涂料技术使采暖炉节省燃煤的燃烧装置和远红外线发射装置,如附图2、附图3、附图3-1所示。它的实施是通过下列方式和特征来体现a、它是一个以耐热铸铁为材料铸成的壳体,可以满足使用上的永久性,可以使远红外涂料有了依附体;b、它上口向外平翻的边沿,使它在装入炉膛水套后与水套之间形成一个环正方形的空间,即二次补风空气预热室(25)。这既是二次补风的空气加热空间,也阻止了炉膛热量向水套的快速传导,起到了隔热作用,保证炉膛内有足够高的燃烧温度。c、内壁有16条风槽,有利于一次风通畅。d、它的四周均匀分布着20个二次补风孔(8-1),二次补风孔(8-1)是以与水平线成15°夹角倾斜进入炉膛,这有利于减小阻力。由空气室(5)进入二次补风预热室(25)的冷空气在这里加热膨胀,再由四周倾斜的二次补风孔(8-1)及时而均匀地冲入炉膛,参与燃烧。e、根据计算,二次进风截面积与一次进风截面积的比为1∶3.8左右,这个比例是恒定的,变化是同步的,完全可以满足充分燃烧的需求。f、二次补风孔(8-1)位于炉膛高度的2/3处,这个高度正处于炉膛内燃烧火焰的中部或根部,是最需补风的位置。g、涂刷于炉膛外壁的远红外涂料层被加热后就会放射出远红外线电磁波,穿透水套进入水中发生共振,产生加热作用,使本属于一般吸热区的炉膛水套变成了强吸热区。h、远红外涂料配方经实践确定为氧化铁5份、石英粉2份、水玻璃(35波美度)3份,水适量,调制成糊状施涂。2、折返烟道结构和强吸热水管组群设置,这是一种对已有技术来说破常规的设计,折返烟道结构的实施,其特征在于(如附图2所示),烟道从喉口(12)处下折至底板(1),再上返至出烟顶板(19),下折烟道(13)左侧与炉膛水套(9)共用一水壁,右侧与上返烟道(16)平行并列于一水壁两侧,上返烟道(16)从下到上布满了吸热水管组群(17)。这样的实施方式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技术特征或技术特征延伸a、下折烟道(13)中不设强吸热措施,使其成为燃烧系统的延伸空间,烟气在这个空间内受两个因素影响其流动速度会放缓,一是喉口(12)与下折烟道(13)的横截面积比为1∶1.3~1.5,由于空间的扩大,烟气进入此烟道后自身流动压下降;二是从空气动力学角度看,在下折烟道(13)中有一个向上的分压抵制烟气流。这样就使烟气在这里有了相对较长一些的滞留时间,有利于充分燃烧的继续完成。b、与单纯烟道结构相对比,增设下折烟道(13)可使烟道内吸热面积增加40%以上,而外露散热面积的增加为零。c、在燃烧系统的末端、上返烟道(16)初端增设布满上返烟道(16)的横向强吸热水管组群(17),其所增加的强吸热面积是烟道吸热面积的55%左右。d、仅折返烟道及其强吸热水管组群的吸热面积就相当于或超过已有技术中相同规格炉体总吸热面积。e、折返烟道结构的实施促使已有技术炉箅以下的散热面积变成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吸热面积,增加的面积占炉体总吸热面积的8%左右。3、筛箅这是一种架住焦炭、炉渣而炉灰下落的条箅状方便装置,其特征为前、后两端钢板条(4-1)上固定着一排列箅条(4-2),其间隙是均匀的。筛箅(4)放置于水管炉箅(7)以下,积灰抽屉(3)以上,下炉门(6)底部相平齐的支架上。这种实施方式,解除了冷季里天天要做的赃累劳动。4、方便清烟灰系统,这是一种由多个清烟灰装置组成的方便清烟灰系统(如附图2所示),它的中间环节是4个吸热水管刮烟板(18)和一个出烟口半圆刮烟板(21),其特征在于所有装置都在一个垂直轴线上布置,最上端是方便清烟灰弯头(22),最下端是用于收集来自上方各装置清下烟灰的积烟灰抽屉(15)。这个系统的两端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使整个排烟系统中所有附着的烟灰得到全面而到位的清除。最下端的积烟灰抽屉(15)的特征是直观而很好理解的,这里不再描述。最上端的方便清烟灰弯头(22)是借助通常的白铁烟筒与出烟口(20)相接,单纯纵向的白铁烟筒的清烟灰是较容易的,用一木条轻轻拍打即可,但是,弯头附着的烟灰不通过拆卸烟筒是不可能的。因此,方便清烟灰弯头(22)的贡献就是不用拆卸排烟系统而轻松清理其中的烟灰,达到了减轻劳动、保持室内卫生的目的。实施方便清烟灰弯头(22)(如附图2、附图2-2附图2-3所示),其特征在于它是一个直角式的连接器,主体方筒(22-1)一端开口,用以插入墙体烟囱;另一端封口,封口端的正下方有一圆筒形接口(22-2)与主体方筒(22-1)连通,在封口端面中心处有一引出方框刮烟器(22-3)拉杆手柄的通道,方框刮烟器(22-3)放置于主体方筒(22-1)底部的两条细轨道(22-4)上。定期拉动方框刮烟器(22-3)的拉杆手柄,就可将弯头内的烟灰清理到烟筒内,依次向下操作,就可将整个方便清烟灰系统内的烟灰清理至最下端的积烟灰抽屉(15)中。
实施实例规格100m2由附图1可看出,本实用新型是一外形为两部分长方体组成的单阶梯水套连通器,其尺寸是这样的炉主体长550mm×宽300mm×高548mm,单阶梯水套厚160mm×宽300mm×高340mm,出烟顶板厚2mm,出烟口高35mm,底板570mm×320mm×3mm,因此炉体总高度为35+2+340+548+3=928mm。下面分步阐述实施过程及技术参数。1、实施材料、手段炉体水套用2mm普通热轧板,底板、刮烟板、炉门用3mm普通热轧板,方便清烟灰弯头用1mm热轧板;水管炉箅、吸热水管用3/4吋钢管,上水口、回水口用1.5吋钢管,刮烟板拉杆用Φ14mm或Φ12mm圆钢,拉杆通道用1/2吋钢管;炉盘、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均采用耐热铸铁铸造。所有板材下料均使用简易剪板机,钢管、圆钢用切割机下料,不可用氧气割。除炉盘和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外,所有结构均采用电弧焊接。2、水套除炉膛水套外,所有水套厚度17mm。3、各结构尺寸(从下至上,从左到右并结合附图2)积灰室(2)高95mm,这也是筛箅(4)放置的高度,筛箅尺寸256mm×256mm,再往上95mm是水管炉箅(7)的中心线,炉箅五根,中心间距48mm;炉箅与筛箅(4)之间的空间即为空气室(5),炉门尺寸220mm×84mm,炉门口尺寸190mm×64mm。水管炉箅(7)中心线向上30mm为正四棱台状炉膛水套(9)的底边线,尺寸为266mm,高为228mm,上口186mm。上腔(10)为喇叭口式倒放的正四棱台空间,它的下口即为炉膛水套(9)的上口,它的上口尺寸为296mm×296mm,上方是炉盘(11)。上腔(10)向右是倒梯形状喉口(12),从喉口(12)处垂直下折到底板(1)为下折烟道(13),它的横截面积是266mm×90mm,顶端是水套。距底板(1)120mm高度处为折返烟道的折返点,从此向上返至出烟顶板(19)为上返烟道(16),烟道水套的外横截面积为300mm×160mm;从折返点向上75mm处为第一组强吸热水管组(17)的中心点高度,两组水管的中心间距为200mm;水管组中横向中心距60mm,纵向中心距70mm;每组水管设一个刮烟板,上下两个刮烟板的尺寸为190mm×115mm,中间两个刮烟板的尺寸为170mm×115mm;刮烟板刮烟孔Φ31mm,每个刮烟板上4个刮烟孔对应的中心位置为拉杆连接位置;在上返烟道(16)的前后内套上与水管组位置对应处各打16个Φ28mm的孔,用于连接吸热水管,水管长275mm;水套内外壁上对应于水管组中心点的位置处打Φ22mm的孔,用20mm长的1/2吋钢管贯穿两孔之中,两端封死,作为刮烟板拉杆引出炉外的通道,拉杆为长度295mm的Φ14mm或Φ12mm的圆钢,其外端焊接Φ12mm的螺母作为拉柄;上返烟道(16)的顶部是出烟顶板(19),其尺寸为185mm×330mm,中心位置开一Φ112mm的孔,上连接一高为35mm、外径为116mm的圆筒形出烟口;出烟口内有一Φ108mm的半圆刮烟板(21),它与贯穿于出烟口底部左、右中心处的摇柄杆相连接。在烟道水套的右外侧,距出烟顶板40mm居中处为上水口中心点,距底板40mm居中处为回水口中心点,在这两个点上焊接长50mm,有丝扣的1.5吋钢管丝头;这两个口也可根据要求变换位置。方便清烟灰弯头(22)的主体方筒(22-1)边长为126mm;其长度可据情况而定;圆筒形接口(22-2)外径124mm;方框刮烟器的方框、拉杆均用Φ6mm钢筋,方框边长116mm,拉杆随方筒长而定;拉杆通道用长30mm、外径15mm的钢管,细轨道用8#钎丝。积灰抽屉(3)的抽屉长260mm、宽248mm、高56mm,抽屉脸260mm×80mm;积烟灰抽屉(15)的抽屉长260mm、宽214mm、高56mm、抽屉脸246mm×80mm;两抽屉脸均安弓形拉手。4、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的实施a、设计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特征及前面给出的炉膛水套的尺寸,确定如下技术参数锥度1∶6,环形间隙8mm,壳体厚度棱为≥8mm、槽为≥6mm,四棱台高240mm,上口外沿184mm×184mm、内沿(平均)156mm×156mm,下口外边250mm、内边(平均)236mm,装入炉膛水套后燃烧室容积约为0.01m3,这是一个最重要参数,其他规格的炉膛要由此推算。b、铸造按照设计的尺寸及特征做出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的模型,交由铸造厂铸造炉膛实体。c、打孔先划线找到每条风槽凸棱的中线及炉膛2/3高度处,做好标记,上台钻再找应倾斜的15°夹角支平打孔,孔径为7mm,共计20个孔。d、涂料施涂按照前面给出的远红外涂料配方配制涂料,然后用毛刷施涂于炉膛外壁,涂层要均匀,第一遍干后,再涂第二遍,最后自干48小时待用。注意少涂不管用,涂多了会起皮剥落,掌握厚度在0.35-0.4mm为宜。5、基本工艺所有孔均用台钻作业,出烟口和方便清烟灰弯头的两处大孔,则先焊接口,再切割孔。可以连体下料的结构,可采用折弯作业。一切缝口、接口、孔连接处均采用电弧焊接工艺,使用Φ3.2mm的J422电焊条和交流电焊机焊接。制作流程炉膛水套内套、空气室内套、积灰室内套下折烟道→上腔内套→验水→喉口、下折烟道左侧内套→喉口、下折烟道顶、前、后侧及右侧内套→验水→装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及周长→水管炉箅→验水→折返烟道连接内套→上返烟道内套→焊刮烟板拉杆→装刮烟板、水管、拉杆通道管→验水→装炉体外套(先正面、重点是4个拉杆通道,再两侧,最后后面)→焊接各条棱线、封通道→封烟道水套上口→封底部水套边口、炉门口等→出水、回水口→整体验水→合格→封底板→封顶板→出烟口→出烟口刮烟板→装炉盘→积灰抽屉、积烟灰抽屉、方便清烟灰弯头→清渣打磨→喷防锈漆→干燥24小时→喷自干型高级缍纹漆→干燥48小时→成品。实验检测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工作开始于2002年的春、夏季,在2002年的采暖季节进行了试运行实验。当时,试运行的炉子还未改进到本实用新型申请时的程度,区别为第一吸热水管组群为两组8根;第二,炉膛仍为搪泥炉膛,未有二次补风功能。实验运行的环境条件为地点设计人本家炉子规格设计为100m2房间北房四间、西房一间、走廊3.5m长负载四柱式暖气片100片实验期间2002年10月中旬——2003年4月中旬实验运行强度2002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每天平均约6小时;11月中旬——2003年2月下旬每天平均12小时以上,其余封火;2003年2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平均约6小时;而且每日三餐在炉上进行。
煤种大同块煤结果与感受实际耗煤2.8吨,暖气片能全部烧得热,在最冷的季节,回水管仍有40℃左右的温度,观察烟气,在刚加煤的一段时间,黑烟程度明显。
当本实用新型改进实施至申报专利的程度时,又做了两次实验检测。情况如下地点设计人本家炉子规格100m2房间北房四间、西房一间、走廊3.5m长负载四柱式暖气片100片出水温度测法100℃温度计用布条缠绑在出水口处的水管上。
出烟温度测法在出烟顶板靠近出烟口的地方做一孔,将200℃温度计直接插入烟道2003年8月15日的实验检测煤种包头精煤块用量7.5kg天气阴、小雨、气温18℃水温19℃实验检测数据见表一表一

烟气观察生火时有黑烟气,燃烧正常基本看不到烟气黑度,加煤烟气无明显变化。
2003年8月20日的实验检测煤种大同块煤用量6.5kg天气阴、气温20℃水温19℃实验检测数据见表二表二

烟气观察生火时有黑烟气,燃烧正常后,基本看不到烟气黑度,而且在加煤时也没有明显的黑度变化。
尽管上面两次实验检测控制条件不是很严格,检测手段也不是很先进,但基本上可以看出它的有益效果第一,基本上做到了充分燃烧。进入正常燃烧后,用肉眼看不到烟气黑度,而且在加煤后,仍观察不到黑度的明显变化,说明炉膛二次补风效果明显,燃烧状况良好。
第二,热效率高。煤在充分燃烧后烟气的温度是很高的,而本实用新型实施后的炉子实际排放烟气的最高温度为142℃,这比已有技术实施后的任何产品都低,没有很高的热转化能力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当然,由于经济条件限制,本实用新型未做权威检测,这里不能妄言具体热效率数字。
上述两条都是对节省燃煤的有力支持,做不到充分燃烧,不可能节煤;没有很高的热效率,同样不能节煤。总结2002年度采暖季节的实验运行和两个实验检测结果,可以认为,本实用新型100m2规格的采暖炉,在张家口坝下地区运行,每个采暖季节消耗大同块煤(热值5800-6000大卡/kg)2.5吨,或者更低,与已有技术相比,做到节能40%以上是定全可行的。
至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便性能更是直观的,看的见,摸的着,所以在这里不加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节能方便型采暖炉,其特征是,它是单台阶式长方体,在炉膛水套(9)内衬了一个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8),其右侧依次并列着下折烟道(13)和上返烟道(16),炉膛水套(9)通过上腔(10)和喉口(12)与下折烟道(13)上部相连通;下折烟道(13)左与炉膛水套(9)共用一水壁,右与上返烟道(16)共用一水壁,积烟灰室(14)将二者下部连通;上返烟道(16)中横向布置了4组吸热水管(17)及4个吸热水管刮烟板(18);上返烟道(16)至底板(1)为积烟灰室(14),顶部是出烟口(20)和出烟口半圆刮烟板(21);所有刮烟板及出烟口(20)正上方的方便清烟灰弯头(22)组成方便清烟灰系统;炉膛水套(9)的下部是水管炉箅(7),它与至底板(1)的积灰室(2)之间安一筛箅(4);在筛箅(4)的水平线上开一炉门口(6);积灰抽屉(3)和积烟灰抽屉(15)插入底板(1)上的积灰室(2)和积烟灰室(14),使二者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方便型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的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是由耐热铸铁铸成的壳体,上口有向外平翻的边沿,使其装入炉膛水套(9)后形成一个环形空气预热室,内壁有凹凸分明的条状风槽,在凸棱的2/3高度处打有倾斜的二次补风孔(8-1),它的外壁涂有远红外涂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方便型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的筛箅是一种架住煤渣,而炉灰落下的条箅状方便装置,前后两端的钢板条(4-1)上固定着一排列箅条(4-2),其间隙是均匀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方便型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的方便清烟灰系统,它的中间环节是4个吸热水管刮烟板(18)和一个出烟口半圆刮烟板(21),所有的装置都在一个垂直轴线上布置,最上端是方便清烟灰弯头(22),最下端是用于收集各装置清下烟灰的积烟灰抽屉(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方便型采暖炉,其特征是,所述的方便清烟灰弯头(22)是一个直角式的连接器,主体方筒(22-1)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口,封口端的正下方有一圆筒形接口(22-2)与主体方筒(22-1)连通,在封口端面中心处有一引出方框刮烟器(22-3)拉杆手柄的通道,方框刮烟器(22-3)放置于主体方筒(22-1)底部的两条细轨道(22-4)上。
专利摘要节能方便型采暖炉是使民用采暖炉节省燃煤、方便清烟灰和减轻操作劳动的技术措施。旨在解决及时补进燃烧用二次热风和相对延长火焰反应时间、最大程度地增加吸热面积、强化吸热措施、减轻清灰劳动等问题,采取了远红外免搪补风铸铁炉膛、折返烟道结构、方便清烟灰系统及筛箅等一系列技术方案,使节能率达40%以上,既达节能目的,有利于环保,又使操作劳动变得轻松。
文档编号F24B9/04GK2684048SQ0320909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9日
发明者张青力 申请人:张青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