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057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包括按间距平行设置的散热管及固定在散热管之间的散热带;散热器的一侧为迎风侧,其相对的另一侧为出风侧,其特点是:所述散热管位于散热器迎风侧的一端为尖角状,其由对称的面A和面B相交构成,两面的底边与对应位置散热带的端面对齐。本散热器中散热管的端部采用尖角结构,大幅度减小了对杂物的阻挡面积,具有导向作用,再加上两个面的底边与散热带的端面对齐,这样可以疏散碎叶、秸秆等杂物,使杂物顺次进入散热带孔和从散热带孔排出,从而不会挂在散热管上造成杂物积累,进而避免了散热器的迎风侧造成堵塞;另外,也能够减小散热器对冷却风的阻力,提高了冷却风的流动速度,进而了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专利说明】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特别涉及用于收获机械上的空-空中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家对机动车辆的排放限值越来越严格,非道路机动车辆将在2015年实行国III排放标准,在发动机技术路线上要求使用空-空中冷为基础机型。在使用领域上包括各种农业收获机械,比如,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割草机、青储机、采棉机等。目前,用在农业收获机械上的空-空中冷散热器由散热管I和夹在散热管之间的散热带2构成,散热管的端部通常采用平面结构,见图2。由于农业收获机械使用环境恶略,杂物较多,其中包括较大的碎叶、秸杆等,导致空-空中冷散热器在使用过程中,在散热器的迎风侧容易造成堵塞,从而影响了散热器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提高散热效率,同时便于疏导碎叶秸杆等杂物,从而避免散热器迎风面出现堵塞的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
[000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包括按间距平行设置的散热管及固定在散热管之间的散热带;散热器的一侧为迎风侧,其相对的另一侧为出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位于散热器迎风侧的一端为尖角状,其由对称的面A和面B相交构成,两面的底边与对应位置散热带的端面对齐。
[0006]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面A和面B的夹角为90。?110°。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09]1、有利于疏导:散热管位于散热器迎风侧的一端采用尖角结构,相比于现有的平面结构,大幅度减小了对杂物的阻挡面积,且构成尖角的两个面均具有导向作用,再加上两个面的底边与散热带的端面对齐,这样可以疏散碎叶秸杆等杂物,使杂物顺次进入散热带孔,在冷却风的作用下,从散热带孔排出,从而不会挂在散热管上造成杂物积累,进而避免了散热器的迎风侧造成堵塞。
[0010]2、提高散热效率:散热管位于迎风侧的一端采用尖角结构,能够减小散热器对冷却风的阻力,提高了冷却风的流动速度,进而提高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现有空-空中冷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1、散热管;101、面A ;102、面B ;2、散热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15]请参见图1,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包括按间距平行设置的散热管I及固定在散热管之间的散热带2。散热器的一侧为迎风侧,其相对的另一侧为出风侧。所述散热管位于散热器迎风侧的一端为尖角状,其由对称的面AlOl和面B102相交构成,两面的底边与对应位置散热带的端面对齐。
[0016]从减小对冷却风的阻力,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及提高对杂物的疏导,进而避免出现阻塞两方面综合考虑,上述面A和面B的夹角优选为90°?110°两面的夹角过大,会趋于平面,对疏导杂物不利,且对气流阻力加大;两面夹角过小会增加生产难度,增加生产成本,容易磕碰,另外,还可能会增加清理的难度。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权利要求】
1.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包括按间距平行设置的散热管及固定在散热管之间的散热带;散热器的一侧为迎风侧,其相对的另一侧为出风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位于散热器迎风侧的一端为尖角状,其由对称的面A和面B相交构成,两面的底边与对应位置散热带的端面对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获机械用空-空中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面A和面B的夹角为90°?110°。
【文档编号】F28D1-053GK204268923SQ201420663400
【发明者】邱振发, 何斌, 葛健健 [申请人]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