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红外电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401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远红外电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适用于电暖器的远红外电热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暖器用远红外电热管,其结构多包括石英外管、内管、发热材料和电极,发热材料与石英内管两端固化成一体后用引出线与电极电联接。但是,这种结构的电热管存在着如下不足的地方电热管的发热体和电极间的联接部位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容易发生断裂现象,造成产品报废率较高;且,由于石英内管两端呈密封状态,管内的惰性保护气体可充容积较小,故管体直径要求偏大同时,上述产品容易导致电热管两端出现发黑现象,而产品使用寿命也较短;产品的外观不甚美观,稍有粗糙的感觉,难以提升产品的品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适用于电暖器的远红外电热管,其可解决上述不足之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远红外电热管,包括石英外管、发热体和电极,发热体置于石英外管内;所述发热体由内管和缠绕其上的碳纤维材料组成,发热体两端与电极弹性电联接。
上述内管采用石英内管,缠绕其上的碳纤维材料为碳纤维绳。
上述内管为两端不封口的石英管。
上述电极可为由钼丝制成的弹簧状电极,发热体两端插入电极的弹簧圈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于发热体和电极间采用弹性电联接,发热体悬于石英外管内,使发热体与电极间的联接部位在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易发生断裂现象,具防震功能;2、由于石英内管两端不封闭,从而增大了管内的惰性保护气体的可充容积,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解决管两端使用时发黑的现象;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可使管体直径较小,故产品外观美观精细,提升了产品的品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管,其有一石英外管6,石英外管内置有一由石英内管1和缠绕其上的碳纤维绳2组成的发热体;电极3为由钼丝制成的弹簧状电极,发热体两端插入电极3的弹簧圈内,电极3另一端依次连接钼片4和钼杆5。
权利要求1.一种远红外电热管,包括石英外管、发热体和电极,发热体置于石英外管内,其特征是所述发热体由内管(1)和缠绕其上的碳纤维材料(2)组成,发热体两端与电极(3)弹性电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内管(1)采用石英管,石英管上缠绕的碳纤维材料(2)为碳纤维绳。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内管(1)为两端不封口的石英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远红外电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电极(3)为由钼丝制成的弹簧状电极,发热体两端插入电极(3)的弹簧圈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电热管。它包括石英外管、发热体和电极,发热体置于石英外管内;所述发热体由内管和缠绕其上的碳纤维材料组成,发热体两端与电极弹性电联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发热体与电极间的联接部位不易发生断裂现象、防震功能、发热管两端使用时不发黑、产品的使用寿命较长和产品外观美观精细等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F24F13/02GK2744975SQ20042004353
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5日
发明者冯盛义 申请人:潘韵松, 冯盛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