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100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制气炉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将固体燃料气化燃烧的炉具已有面市,如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制气炉”(ZL0227000.3)就是一种可将秸杆、锯木屑、树叶、杂草、牛羊粪便等固体燃料气化的炉具。现有的制气炉虽然可实现将固体燃料气化后燃烧的目的,但由于进风不均匀稳定,以及没有解决给炉内燃料补充水份的问题,大都存在气量小、产气不稳定、产气时间短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制气炉,其可使炉具进风稳定均匀,并可进行自动补水,燃料产气时间长,产气量大而且稳定。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为一种制气炉,具有炉堂、进风管和出气管,其特征在于,在炉堂底部设有与炉堂底部相通的进风环道,炉堂上部设置有与炉堂上部相通的出气环道,炉堂的底部安装有进风装置和补水装置,补水装置的补水管伸入进风装置的出风管内,补水管前端有出水口,出风管上有出风孔。
所述进风装置具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补水装置具有进水管和补水管,进风管、出风管和进水管通过三向接头接连,三向接头具有进风管接头、出风管接头和进水管接头,进风管接头和出风管接头与进风管接头之间由隔层隔开,补水管安装于隔层上。
所述出风管活动连接在出风管接头上,可以自由卸装。
所书隔层上有一接孔,补水管安装于接孔上,补水管可以卸装。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特殊的进风装置,可使炉堂进风更稳定均匀,底部燃料燃烧更充分,补水装置中的水由于炉内高温散发为蒸气为燃料补充水份,使燃料制气时间更长,从而实现增大制气量,产气稳定的目的。而且由于补水管位于进风管内,其在为燃料补充水分的同时,还可对进风管起到冷却作用,延长进风管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风装置和补水装置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气炉,具有炉堂1、炉盖2、进风管11和出气管8,炉堂1顶部设有环形密封水槽3,炉盖2外沿伸入密封水槽3中,炉堂1的底部设有进风环道4,进风环道4与炉堂1底部之间有进风孔5,炉堂1的上部设有出气环道6,出气环道6上有与炉堂1上部相通的出气孔7,出气环道6外接出气管8。炉堂1底部安装有进风装置9和补水装置10,进风装置9具有进风管11和出风管12,补水装置10具有进水管13和补水管14,进风管11、出风管12和进水管13通过三向接头15连接,进风管11经过进风环道4部分上有进风孔16,出风管12上有出风孔17。
如图1、图2所示,三向接头15具有进风管接头18、出风管接头19和进水管接头20,进风管接头18和出风管进头19与进水管接头20之间由隔层21隔开,隔层21上设置有补水管14接孔22,补水管14通过接孔22安装在隔层21上,接通进水管13,补水管14顶断有出水口23,补水管14可以卸装。出风管12与三向接头13为活动连接,可以自由卸装。
权利要求1.一种制气炉,具有炉堂(1)、进风管(11)和出气管(8),其特征在于,在炉堂(1)底部设有与炉堂(1)底部相通的进风环道(4),炉堂(1)上部设置有与炉堂(1)上部相通的出气环道(6),炉堂(1)的底部安装有进风装置(9)和补水装置(10),补水装置(10)的补水管(14)伸入进风装置(9)的出风管(12)内,补水管(14)前端有出水口(23),出风管(12)上有出风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装置(9)具有进风管(11)和出风管(12),补水装置(10)具有进水管(13)和出水管(14),进风管(11)、出风管(12)和进水管(13)通过三向接头(15)接连,三向接头(15)具有进风管接头(18)、出风管接头(19)和进水管接头(20),进风管接头(18)和出风管接头(19)与进水管接头(20)之间由隔层(21)隔开,补水管(14)安装于隔层(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12)活动连接在出风管接头(19)上,可以自由卸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21)上有一接孔(22),补水管(14)安装于接孔(22)上,补水管(14)可以卸装。
专利摘要一种制气炉,为一种将固体燃料气化燃烧的炉具,具有炉膛(1)、进风管(11)和出气管(8),在炉膛(1)底部设有与炉膛(1)底部相通的进风环道(4),炉膛(1)上部设置有与炉膛(1)上部相通的出气环道(6),炉膛(1)的底部安装有进风装置(9)和补水装置(10),补水装置(10)的补水管(14)伸入进风装置(9)的出风管(12)内,补水管(14)前端有出水口(23),出风管(12)上有出风孔(17)。本实用新型可使炉具进风稳定均匀,并可进行自动补水,燃料产气时间长,产气量大而且稳定。
文档编号F24C9/00GK2846415SQ20052005211
公开日2006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9日
发明者周松林 申请人:周松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