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裂解气化炉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328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炉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质裂解气化炉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气化炉又叫制气炉、环保节能气化炉、秸秆制气炉、秸秆汽化炉、家用秸秆气化炉、环保节能汽化炉、生物质气化炉和高效生物质制气炉。气化炉制造的秸秆燃气,属于绿色新能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植物燃气产生的原料为农作物秸秆、林木废弃物、食用菌渣及一切可燃性物质,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资源。然而,在我国目前农村能源结构(秸秆燃气、天然气、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电、原煤、蜂窝煤、原植物燃料)当中,唯独有秸秆燃气最经济、最方便、最节能、最适用,不仅使用安全,而且清洁卫生。

气化炉广泛应用于轧钢、印染、漂染、陶瓷、水泥、纸品等大型工业炉,还可应用于发电,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如何降低工业成本已经成为各大工厂的首要问题。但是,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容易长时间高温损坏,生物质的燃烧、裂解效率较低,炉体内燃烧温度达不到要求,且容易产生焦油,容易堵塞管道,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裂解气化炉转换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质裂解气化炉转换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上端设有炉盖,所述炉体为夹层结构,其夹层内腔为气化室,夹层中间为进风室,所述炉体的上部设有与进风室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炉体的下部设有与气化室连通的出气管,所述气化室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干燥段、裂解段、燃烧段、还原段和除灰段,所述干燥段、裂解段和燃烧段于炉体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导流槽,所述燃烧段于炉体的内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与进风室连通的出气口,所述除灰段的上部设有与炉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炉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口为圆形,出气口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干燥段和除灰段的直径相同,裂解段和还原段均为锥形结构,燃烧段的直径小于干燥段和除灰段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的设置位置位于干燥段的上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气管的设置位置位于除灰段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进气管的进风从进风室的上部进入,可对炉体夹层进行降温保护,且经过高温预热的热气流通过出气口排入到燃烧段,提高内部物质的燃烧效率,增大炉体内的燃烧温度,减少炉体内焦油的生成,防止堵塞管道,通过干燥段、裂解段和燃烧段设置的螺旋导流槽,可产生旋风效果,进一步提升燃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2-进风室,3-出气口,4-出气管,5-炉体,6-炉盖,7-炉排,8-螺旋导流槽,9-干燥段,10-裂解段,11-燃烧段,12-还原段,13-除灰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生物质裂解气化炉转换装置,包括炉体5,所述炉体5的上端设有炉盖6,在需要添加物料时,打开炉盖6,放入物料,直接关上炉盖6即可,方便快捷,所述炉体5为夹层结构,其夹层内腔为气化室,夹层中间为进风室2,所述炉体5的上部设有与进风室2连通的进气管1,所述炉体5的下部设有与气化室连通的出气管4,所述气化室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干燥段9、裂解段10、燃烧段11、还原段12和除灰段13,所述干燥段9、裂解段10和燃烧段11于炉体5的内壁上设有螺旋导流槽8,通过螺旋导流槽8可产生旋风效果,所述燃烧段11于炉体5的内壁上周向开设有多个与进风室2连通的出气口3,所述出气口3为圆形,且出气口3周向均匀开设有四个,所述除灰段13的上部设有与炉体5内壁固定连接的炉排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干燥段9和除灰段13的直径相同,裂解段10和还原段12均为锥形结构,燃烧段11的直径小于干燥段9和除灰段13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气管1的设置位置位于干燥段9的上部,所述出气管4的设置位置位于除灰段13的中部。

工作时,进气管1的进风从进风室2的上部进入,可对炉体5夹层进行降温保护,且经过高温预热的热气流通过出气口3排入到燃烧段11,提高内部物质的燃烧效率,增大炉体5内的燃烧温度,减少炉体5内焦油的生成,防止堵塞管道,通过干燥段9、裂解段10和燃烧段11设置的螺旋导流槽8,可产生旋风效果,进一步提升燃烧效率。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