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炉观察孔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3821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焙烧炉观察孔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铝阳极焙烧炉观察孔盖,属于电解铝设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铝电解厂,焙烧炉观察孔盖通常安放在阳极焙烧炉的炉面火道观察孔上,用来观察火道内燃烧火焰的情况,其一般不固定,为活动连接。当前所采用的观察孔盖为一个圆形的铸件盖,由于铸件盖的厚度仅为6mm,而接触的火焰面又无隔热材料,会造成观察孔处散热,增加了热损失,影响了整个炉子的保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度较大、保温效果好、结构简单且移动轻便的焙烧炉观察孔盖,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焙烧炉观察孔盖,它由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构成,其中前端盖(13)由底板(1)、钢板(2)和挡板(10)连接而成;后端盖(14)由钢板(5)、钢板(6)和金属丝网(9)连接而成;在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内均填充有陶瓷纤维(8),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通过螺栓(11)及螺母(12)连接为一体。
在后端盖(14)上连接有支承座(3)和卡箍环(4)。
在后端盖(14)上连接有移动勾挂柄(7)。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中均填充了隔热材料陶瓷纤维,使得其厚度较现有技术的焙烧炉观察孔盖大大增加,不但耐高温而且隔热和保温效果好,减少了炉子的热损失,而且由于前端盖和后端盖均采用的是薄钢板焊接而成,使得其虽然厚度较现有技术的焙烧炉观察孔盖增加了10多倍但其自重却相差无几,而且其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使用时移动方便等优点。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它由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构成,其中前端盖(13)由底板(1)、钢板(2)和挡板(10)连接而成;后端盖(14)由钢板(5)、钢板(6)和金属丝网(9)连接而成;在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内均填充有隔热材料陶瓷纤维(8),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通过螺栓(11)及螺母(12)连接为一体;为承受整个焙烧炉观察孔盖的重量,在后端盖(14)上连接有铸铁的支承座(3),同时在后端盖(14)上还设有卡箍环(4),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在使用时为便于移动和放置,在后端盖(14)的端面上设置了一个移动勾挂柄(7);其中钢板(6)、移动勾挂柄(7)为花纹钢板件。在制作时,先将钢板(2)和挡板(10)焊接成一个圆筒,并在圆筒里填充陶瓷纤维(8)后再焊上底板(1)即构成前端盖(13);然后将钢板(5)和钢板(6)焊接成另一个圆筒,并在圆筒里填充陶瓷纤维(8)后用金属丝网(9)罩住,边沿再与钢板(5)焊接即构成后端盖(14);再将上下两个圆筒即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用螺栓(11)和螺母(12)连接为一体并在本产品的移动勾挂处焊接一块花纹钢板作为移动勾挂柄(7)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焙烧炉观察孔盖,其特征在于它由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构成,其中前端盖(13)由底板(1)、钢板(2)和挡板(10)连接而成;后端盖(14)由钢板(5)、钢板(6)和金属丝网(9)连接而成;在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内均填充有陶瓷纤维(8),前端盖(13)和后端盖(14)通过螺栓(11)及螺母(12)连接为一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焙烧炉观察孔盖,其特征在于在后端盖(14)上连接有支承座(3)和卡箍环(4)。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焙烧炉观察孔盖,其特征在于在后端盖(14)上连接有移动勾挂柄(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焙烧炉观察孔盖,它由前端盖和后端盖构成,其中前端盖由底板、钢板和挡板连接而成后端盖由钢板和金属丝网连接而成;在前端盖和后端盖内均填充有陶瓷纤维,前端盖和后端盖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为一体;在后端盖上连接有支承座和卡箍环,在后端盖上还连接有移动勾挂柄;本实用新型具有耐高温、隔热和保温效果好,减少了炉子的热损失,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制作、使用时移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F27D21/00GK2802415SQ20052020043
公开日2006年8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0日
发明者陈书昌, 张伟振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