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回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2033阅读:1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铸铁回风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风炉,特别是--种铸铁回风炉。
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的回风炉高温燃烧容易变形,炉芯凝聚火力差, 高温容易开裂,炉桥有各种式样,既复杂,又不适用,用途单一,只能适用 一种或两种煤形的使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铁回风炉,该炉质量可靠, 性能好,能达到节约燃煤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由炉面、炉体、炉芯、炉座、炉桥、封火盖、烟囱、 炉盖和灰箱组成,烟囱4与炉体2连为一体,在炉体2外圆上方的支承块20
和烟囱支承圈19上安装炉面1,在炉体2内下部的支承环17上安装垫板13, 在垫板13的下面对称安装两个导钩15,在导钩上安装炉桥14,在炉桥14 的外端安装圆弧形封火盖8,在封火盖8上装有手柄9,在垫板13的上面安 装炉芯12,炉体2安装在炉座5上。
在炉芯12的上面安装炉口 18,正对炉口 18的炉面1上安装炉盖10, 在炉面1的下面四周装有挂杆3。
在炉座5内装有导轨16,在导轨16上安装灰箱6。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质量可靠,产品铸件材料精选优质高密度灰口铸铁,高温燃烧不炸 裂,不变形,炉芯使用优质耐火泥特制配套,既能经受高温,又能凝聚火力, 炉面经过精心打磨,采用高级安基高温烤漆,平整光滑,承受力强,经久耐 用,炉型造型美观大方,家居适用。
2. 性能良好,根据科学的回风原理,铁炉易燃、肯燃、火旺,产生炉 温可达千度,既能以高温迅速蒸煮食品,利用封火盖又能以适当的温度营造 温馨的家居环境。
3. 节约燃料,本回风炉炉芯大小适宜。烟煤中的块煤、面煤和无烟煤、
蜂窝煤均可使用,且都能产生高温,使燃煤化为灰尽,封火时间较长,可达
10多小时。
4. 环境保护,本实用新型能最大限度的把各类生活用煤的热量释放出 来,因回风效果显著,对室内空气无污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
是图2的A-A旋转剖视图;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中1.炉面,2.炉体,3.挂杆,4.烟囱,5.炉座,6.灰箱,7.拉手,8.封火 盖,9.手柄,IO.炉盖,ll.螺钉,12.炉芯,13.垫板,14.炉桥,15.导钩,16. 导轨,17.支承环,18.炉口, 19.烟囱支承圏,20.支承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图3、图4所示,烟囱4与炉体2连为一 体,在炉体2外圆上方的支承块20和烟囱支承圈19上安装炉面1,并由四 个螺钉11将炉面1固定在四个支承块20上,在炉体2内下部的支承环17 上安装圆环形垫板B,在垫板13的下面对称安装两个导钩15,在导钩上安 装并滑动炉桥14,在炉桥14的外端安装圆弧形封火盖8,在封火盖8上装 有手柄9,在垫板13的上面安装炉芯12,在炉芯上面安装炉口18。正对炉 口的炉面1上安装炉盖10,在炉面1的下面四周装有挂杆3。在炉座5内装 有导轨16,在导轨16上安装灰箱6,在灰箱的前面上装有拉手7。
权利要求1.一种铸铁回风炉,由炉面、炉体、炉芯、炉座、炉桥、封火盖、烟囱、炉盖和灰箱组成,其特征在于烟囱(4)与炉体(2)连为一体,在炉体(2)外圆上方的支承块(20)和烟囱支承圈(19)上安装炉面(1),在炉体(2)内下部的支承环(17)上安装垫板(13),在垫板(13)的下面对称安装两个导钩(15),在导钩上安装炉桥(14),在炉桥(14)的外端安装圆弧形封火盖(8),在封火盖(8)上装有手柄(9),在垫板(13)的上面安装炉芯(12),炉体(2)安装在炉座(5)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回风炉,其特征在于在炉芯(12)的 上面安装炉口 (18),正对炉口 (18)的炉面(1)上安装炉盖(10),在炉 面(1)的下面四周装有挂杆(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铁回风炉,其特征在于在炉座(5)内装 有导轨(16),在导轨(16)上安装灰箱(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铸铁回风炉,属于回风炉,由炉面、炉体、炉芯、炉座、炉桥、封火盖、烟囱、炉盖和灰箱组成,烟囱(4)与炉体(2)连为一体,在炉体(2)外圆上方的支承块(20)和烟囱支承圈(19)上安装炉面(1),在炉体(2)内下部的支承环(17)上安装垫板(13),在垫板(13)的下面对称安装两个导钩(15),在导钩上安装炉桥(14),在炉桥(14)的外端安装圆弧形封火盖(8),在封火盖(8)上装有手柄(9),在垫板(13)的上面安装炉芯(12),炉体(2)安装在炉座(5)上,其内装有灰箱(6)。本实用新型由灰口铸铁铸造成型,质量可靠,高温燃烧不炸裂,不变形,炉芯既能经受高温,又能凝聚火力;性能良好,易燃、肯燃、火旺;节约燃料,块煤、面煤、蜂窝煤均可使用,适于家庭使用。
文档编号F24B1/18GK201000086SQ20062010963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5日
发明者朱玉瑾 申请人:朱玉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