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656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其改进了供用来控制压縮机等电动零件 的电气元件进行安装的、控制基板的配置构造。
背景技术
构成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框体即室外机主体的内部被隔板划分为左右两室。 划分形成的一个室是收容压縮机和四通切换阀等配管类部件的机械室,另一个 室是收容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外送风机的热交换室。
上述压縮机、四通切换阀和室外送风机等电动零件的驱动由安装在控制基 板上的压缩机驱动元件和整流器等电气元件来控制。以往,这些电气元件和控 制基板一起被收容在电气元件箱内,该电气元件箱嵌入隔板的上端设有的缺口 部内。
然而,由于上述电气元件箱通过将较薄的金属板折弯后组合而成,因此制 作组装很费周折。另外,在将电气元件箱安装于隔板上端的缺口部时,必须在 电机元件箱与隔板的缺口部之间填充用于阻止水从热交换室进入机械室的密 封材料,影响成本。
另一方面,在日本专利特开2006 —214632号公报中,使散热性较好的逆 变器(inverter)基板与壳体的外板、或者隔板的机械室侧的面接触。这样的话, 逆变器控制元件排出的热量可通过外板或隔板散发,不必制作电气元件箱,具 有将组装工时限制在必要的最小限度的优点。
一般而言,构成室外机主体即框体的底板、前板等外板使用板厚较薄的铁 板,划分室外机主体内的隔板也使用相同的原材料。然而,例如与构成散热器 的铝材这样的散热性较好的原材料相比,上述铁板的传热性较差。
因此,即使像日本专利特开2006_214632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单纯使逆变
4器基板与外板和隔板接触,在对逆变器基板的散热效率方面仍然存在疑问。此 外,也可将散热性较好的电气元件与控制电路分离配置或者设置弥补散热作用 的辅助冷却装置,但相反,机械室内的构造会变得复杂,导致制造性的变差, 在成本方面存在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在将室外机 主体内划分的隔板的机械室侧包括电气元件安装面部,通过安装供电气元件进 行安装的控制基板,可省去电气元件箱,实现低成本化,对于控制基板和安装 在控制基板上的电气元件来说,能实现充分的冷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利用隔板将作为框体的室外 机主体的内部划分为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的热交换室、收容压縮机和配管类 部件的机械室,将隔板上下分割成上隔板和下隔板,在上隔板的机械室侧的面 上包括电气元件安装面部,在该电气元件安装面部安装控制基板,在该控制基 板上安装用于对送风机和压縮机等电动零件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气元件。


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一部分省略表 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室外机的横剖俯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室外机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拆下上述基板盖后的上隔板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用于朝上述上隔板安装控制基板、基板盖和电抗器的安装构造 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用于朝上述上隔板安装控制基板、基板盖和电抗器的安装构造 的俯视图。
图8是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分解表示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将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外机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室外机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2是将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一部分省略表示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一 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图8 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空 调机的室外机。首先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省略了空调机的室外机的一部分的立体 图,图2是室外机的横剖俯视图,图3是室外机一部分的俯视图。由框体形成的室外机主体1包括俯视为横向尺寸较长的矩形的底板la; 立设在该底板la的前面侧的前板lb;立设在底板la的左侧部的左侧板lc; 立设在右侧部的右侧板ld;立设在背面侧的后板le以及在所有这些前板lb、 左侧板lc、右侧板ld、后板le的上端范围内设置的顶板lf。底板la和顶板lf分别用单体构成,但前板lb和右侧板ld—体折弯形成, 后板le和左侧板lc 一体折弯形成。在底板la上载放前板lb与右侧板ld的 一体折弯板,并载放后板le与左侧板lc的一体折弯板,在它们上端形成的开 口由顶板lf封闭。在上述前板lb的偏向其一侧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由喇叭口 2形成的出风口 3,在该出风口 3内嵌入风扇网罩。在上述左侧板lc上形成有多个增强用台阶 部。上述右侧板ld包括供配管类部件5插通用的开口部,该开口部被填料阀 盖6覆盖。上述配管类部件5除了四通切换阀和制冷剂管以外,还包括用于与从室内 机延伸出的制冷剂管连接的两个填料阀P。这些填料阀P安装在填料阀盖6的 外表面侧,在连接配管时和维护时,若将填料阀盖6拆下,则容易进行作业。在上述后板le上,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空开规定的间隔设置有条部,这 些条部相互间成为构成吸入口的开口部。顶板If由具有沿着周缘折弯加工形 成的片部的平板形成。这样构成的室外机主体1的内部被后述的隔板7隔成两室。上述隔板7的前端部在前板lb上设有的出风口 3的侧部安装在前板lb 的背面上。后端部沿着后板le与右侧板ld间的折弯角落部安装。隔板7在从 前端部到后端部的范围内通过多次折弯而形成,隔板7的下端部载放在底板la 上,上端部与顶板lf抵接。相对于隔板7位于左侧板lc侧的空间室称作热交换室8A,相对于隔板7 位于右侧板ld侧的空间室成为机械室8B。根据隔板7的安装位置和形态,热 交换室8A占室外机主体1内部整体的大致3/4左右的容积,机械室8B为其余 的大致1/4左右的容积。在上述热交换室8A中,在底板la上的靠近后板le的位置处与后板le 并行地配置有室外热交换器10。室外热交换器10俯视形成为直线状, 一侧端 位于前板lb与左侧板lc间的折弯角落部附近,另一侧端位于右侧板ld与后 板le间的折弯角落部附近。室外热交换器10的上端极为靠近顶板lf 。此外,在热交换室8A内设置有支撑室外送风机13的送风机支撑部件12。 上述室外送风机13以被室外热交换器10、隔板7、左侧板lc和前板lb包围 的状态配置,包括风扇电动机13M、安装在该风扇电动机13M的转轴上的螺 旋桨风扇13F。上述风扇电动机13M的旋转速度是可变的,螺旋桨风扇13F起送风作用, 从轴向的背面侧吸入热交换空气并将其朝前面侧吹出。即,呈开口构造的后板 le为热交换空气即外部气体的吸入侧,前板lb和出风口3为吹出侧。上述喇 叭口 2在出风口 3对外部气体的吹出进行引导。在上述机械室8B内配置有压縮机15和气液分离器16,并收容有包括与 这些压縮机15和气液分离器16连接的四通切换阀等的上述配管类部件5。上 述压縮机15等通过制冷剂管与热交换室8A内的室外热交换器10、收容在室内 机中的室内热交换器等连接,以构成制冷循环。下面,根据图1 图3和图4对上述隔板7进行详细说明。图4是将室外机主体1的右侧板ld拆下并从室外机的右侧部观察机械室 8B侧的、室外机的侧视图。上述隔板7在从下端离开整个高度的大致2/3左右的位置上被上下分割。 分割形成的上部称作"上隔板"7A,下部称作"下隔板"7B。如之前用图2说明的那样,上隔板7A在俯视时从安装在前板lb上的部位 朝着右侧板ld与后板le间的折弯角落部多次折弯。与此相对,下隔板7B从 上隔板7A的下端位置朝热交换室8A侧以俯视为大致三角形的形态突出。当然, 下隔板7B的上端开口被三角盖封闭。上隔板7A选择的是传热性优良的原材料、例如铝材,由平板形成。特别 地,将上隔板7A的机械室8B侧的面称作后述的"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另 一方面,下隔板7B使用的是刚性大且隔音性优良的原材料、例如薄壁的铁板。在上隔板7A上形成的上述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上并排安装有基板盖18 和电抗器20。进一步说明的话,上述基板盖18从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的前端 侧到后端侧以占据大部分的形态安装,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的后端部稍微露出。在该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的露出的后端部上安装有作用时产生高热量的 高发热量电气元件即上述电抗器20。上述基板盖18如后面所述将控制基板22 覆盖,控制基板22与上述电抗器20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与上述下隔板7B相对的底板la上配置有之前说明的压縮机15和气液 分离器16,并配置有包括与这些压縮机15和气液分离器16连接的四通切换阀 等的上述配管类部件5。特别地,在从机械室8B朝热交换室8A侧突出的三角 形的空间内收容有与压縮机15连接的气液分离器16。特别是如图2所示,在俯视时,相对于后板le,下隔板7B以倾斜角度a °形成,上隔板7A以倾斜角度2a °形成。由于后板le与室外热交换器10 并行配置,因此也可以说下隔板7B的倾斜角度a °和上隔板7A的倾斜角度2 a。是以室外热交换器10为基准的。艮P,在热交换室8A中,室外热交换器10靠近后板le并行设置,实际上, 在隔板7与室外热交换器10之间形成有空间。另外,隔板7包括上隔板7A和下隔板7B,这些上隔板7A和下隔板7B相 对于室外热交换器10形成的空间因上隔板7A和下隔板7B的倾斜角度的不同 而存在差异。此处,相对于室外热交换器IO,下隔板7B以倾斜角度a。形成,上隔板 7A以倾斜角度2 a °形成,因此,上隔板7A与室外热交换器10之间的空间的 大小形成为下隔板7B与室外热交换器10之间的空间的两倍。接着,对上述控制基板22、其周边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图5是拆下基板盖18后的电气元件安装部S的主视图,图6是拆下基板 盖18的一部分后的电气元件安装部S的立体图,图7是拆下基板盖18的一部 分后的电气元件安装部S的俯视图。上述控制基板22由矩形的印制电路板形成,四个角落部利用安装螺钉安 装固定在上隔板7A上。实际上,如图6和图7所示,控制基板22与上隔板7A 并不紧贴,而是空开规定的间隙,控制基板22以从上隔板7A离开的状态安装。如图5所示,具有与控制基板22的下端部相对的部位和从左右侧缘和下 端缘突出的部位的散热板23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上隔板7A上。如图7所示, 散热板23被左右一分为二,彼此使用铝材等传热性优良的原材料。如上所述,上隔板7A的机械室8B侧的面为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各个散 热板23紧贴固定在上述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上,并以与控制基板22空开间隙 的状态安装。换言之,散热板23存在于上隔板7A与控制基板22之间。在上述控制基板22上形成有存储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等的控制电路,并安 装有电气元件D。作为电气元件D,在控制基板22的机械室8B露出面上安装 有多个电解电容器24和连接器类部件25。在相反侧的与上隔板7A相对的面上 安装有压縮机驱动元件(功率晶体管)26和整流器(rectifier) 27。进一步说明的话,电解电容器24和连接器类部件25安装在图5和图6 所示的控制基板22的表面侧(跟前侧)。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安装 在控制基板22的背面侧(相反的一侧)。另外,整流器27以外的电气元件D安 装在控制基板22的面内,如图5所示,仅有整流器27以从控制基板22的下 端朝下方突出的状态安装。特别是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D中,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 器27与上述电抗器20 —样,彼此是在规定的作用时发热而使周围成为高温状 态的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压縮机驱动元件26安装在控制基板22的面内,与此相对,整流器27的 主体部分从控制基板22的下端朝下方突出配置,两者彼此分离地安装。由于 是这样,因此即使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作为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而 彼此产生高热量,相互间也不会产生热影响。此外,压縮机驱动元件26的发热部位和整流器27的发热部位确定,均是 背面侧、即上隔板7A侧的面。此处,使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的散 热面与沿着控制基板22的下端部相对设置的上述散热板23紧贴。如上所述,上述压縮机驱动元件26安装在控制基板22的面内,因此紧贴 在散热板23的与控制基板22相对的部位上。与此相对,上述整流器27的主 体部分从控制基板22的下端朝下方突出配置,因此紧贴在散热板23的从控制 基板22的下端突出的部位上。上述基板盖18安装在上隔板7A的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上,将控制基板 22、安装在该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D和散热板23覆盖。即,基板盖18 的宽度方向从控制基板22与电抗器20之间一直到前板lb附近,上下方向尺 寸比控制基板22的上下方向尺寸大。电解电容器24安装在控制基板22的一侧部,与此相对,在另一侧部安装 有连接器类部件25等高度较小的电气元件S。就基板盖18的从电气元件安装 面部S突出的突出高度而言,与电解电容器24相对的部分最大,基板盖18包 括朝连接器类部件25安装侧斜向折弯形成的倾斜部a。如图5至图7所示,基板盖18的倾斜部a的末端紧贴固定在上隔板7A 的折弯端部上。上隔板7A的折弯端部安装在构成未图示的室外机主体1的前 板lb上。另外,在上隔板7A的折弯端部上设置有通风用百叶栅28。上述基板盖18被上下分割,包括上基板盖18A、下基板盖18B。图2 仅表示上基板盖18A,图6和图7仅表示下基板盖18B。图1和图4表示上基 板盖18A和下基板盖18B。包括上基板盖18A和下基板盖18B的基板盖18通过安装在上隔板7A上, 形成箱体(enclosure)构造,并以较大的刚性得到保持。不过,由于包括上述 通风用百叶栅28,因此基板盖18的内部与外部通过通风用百叶栅28连通,并 不是完全密闭的构造。此外,如图4所示,基板盖18的与上述电抗器20相对的侧面的下端有一 部分开口 。该开口部29供一端与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D连接的导 线插通,下面将其称作"导线插通用口" 29。上述导线的一端与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D连接,另一端与配置在机 械室8B内的压縮机15和四通切换阀等电动零件以及配置在热交换室8A内的 室外送风机13即电动零件连接。因此,电气元件D与电动零件通过导线电连 接。下基板盖18B覆盖控制基板22的除了上端部以外的大半部分,并覆盖所 安装的电气元件D中的电解电容器24等。在该下基板盖18B的下端角落部设 置了上述导线插通用口 29。上基板盖18A仅覆盖控制基板22的上端部。从整体上观察基板盖18,上述导线插通用口 29设置在基板盖18的一端 部上,与其相对的基板盖18的另一端部为俯视倾斜形成的上述倾斜部a。在与 倾斜部a的端面相对的上隔板7A上设置有上述通风用百叶栅28,基板盖18 的内部与热交换室8A通过通风用百叶栅28连通。在这样构成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在输入空调运转(制冷运转)开始的信号 时,对压縮机15的驱动进行控制,进行制冷循环运转。同时,驱动室外送风 机13,将外部气体通过形成在后板le上的开口部吸入室外机主体l内,使其 在室外热交换器IO内流通。在室外热交换器10内,经压縮机15压縮后的制冷剂通过四通切换阀流通, 制冷剂与外部气体进行热交换。之后,制冷剂被朝室内机引导而与室内空气进 行热交换,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与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0进行了热交换后的 外部气体被朝喇叭口 2引导,从出风口 3通过风扇网罩朝外部吹出。如上所述,在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D中,特别是压縮机驱动 元件26和整流器27容易发热。此外,安装这些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的控制基板22收容在被基板盖18和上隔板7A大致密闭的箱体构造内,因 此,若不采取某些对策,则相互间会产生热影响。
此处,作为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的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的散热 面与散热板23紧贴,散热板23紧贴固定在上隔板7A上。由于散热板23和上 隔板7A选择的是热传导性优良的原材料,因此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 发出的高热量在散热板23上扩散,之后传递给上隔板7A。
艮卩,压縮机驱动元件26等发出的高热量被散热板23和上隔板7A吸收。 另一方面,通过室外送风机13的送风作用而被导入热交换室8A内的外部气体 一边与构成隔板7的上隔板7A和下隔板7B接触一边被导入,将这些上下隔板 7A、 7B高效地冷却。
特别是如用图2说明的那样,相对于室外热交换器IO,下隔板7B以倾斜 角度a。形成,上隔板7A以倾斜角度2a。形成。因此,上隔板7A与室外热 交换器10之间的空间的大小为下隔板7B与室外热交换器10之间的空间的两 倍。
被导入热交换室8A并流过室外热交换器10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被沿着构 成隔板7的上隔板7A和下隔板7B引导。此时,由于上隔板7A与室外热交换 器10之间的空间的大小形成为下隔板7B与室外热交换器10的空间的大致两 倍,因此外部气体的流通量也为两倍。
在上隔板7A上紧贴固定着散热板23,作为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的压縮机 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的散热面紧贴地安装在这些散热板23上。由于大量 的外部气体沿着该上隔板7A流通,因此,不用说上隔板7,就连散热板23和 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也被高效地冷却,可防止热方面的不良影响。
另外,通过室外送风机13的送风作用,外部气体还被导入机械室8B内。 被导入机械室8B内的外部气体接触压縮机15,在冷却后被朝外部排出。此外, 被导入机械室8内的外部气体也接触电抗器20,在冷却后被朝外部排出。
如图7所示,外部气体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基板盖18上的导线插通用口 29被朝内部引导。被导入基板盖18内的外部气体如箭头所示地与收容在基板 盖18内的控制基板22、电解电容器24、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等电气元件D以及散热板23接触,将它们冷却。
由于基板盖18的与导线插通用口 29相反的一侧的侧部为倾斜部a,因此 在基板盖18的内部一旦到达倾斜部a,外部气体便会加快流速。基板盖18内 的外部气体高效地流过而将电气元件D等冷却,最后被从通风用百叶栅28朝 外部导出。
这样,从基板盖18的内部和外部双方将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 D等冷却,因此它们不会出现热方面的不良影响。由于构成隔板7的上隔板7A 的机械室8B侧为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样的在隔板上端在热 交换室和机械室的范围内水平配置的电气元件箱,可实现组装作业性的方便 化,并通过零件数量的减少实现低成本化。
由于不存在上述结构的电气元件箱,因此机械室8B上部的空间扩大,压 縮机15的运转声音的衰减作用得到促进,能实现噪声的降低。由于将电气元 件S安装于隔板7本身,因此不需要以往那样的用于防止水从电气元件箱与隔 板之间进入机械室的密封材料。
由于将隔板7分割成上隔板7A、下隔板7B,因此下隔板7B可根据被机械 室8B收容的压縮机15的配置空间折弯形成,能提高制造性。
可以像上隔板7A使用重视传热性的铝材、下隔板7B使用重视强度和隔音 性的原材料等这样,选择与各功能对应的材料,加强功能性,实现制造性的提 高和成本的降低。
在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D中,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 27等发热量大的电气元件D紧贴在散热面由热传导性较好的原材料形成的散 热板23上,而且散热板23紧贴固定在上隔板7A的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上, 因此,能提高对发热量大的电气元件D的散热效率,防止热方面的不良影响。
另外,用基板盖18来覆盖控制基板22,用基板盖18和上隔板7A构成箱 体构造。由此,即使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电解电容器24破裂的事故,也能防止 电解液朝机械室8B内滴下。
在基板盖18上设置倾斜部a,以加快在基板盖18内流通的外部气体的流 速。因此,用基板盖18覆盖的控制基板22、安装在该控制基板22上的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等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可被高效地冷却,能抑制基板 盖18内的温度上升。
在俯视时,相对于后板le,下隔板7B具有a °的倾斜角度,上隔板7A 具有2a。的倾斜角度。即,就隔板7的热交换室8A侧的通风路而言,沿着上 隔板7A的部分相对于沿着下隔板7B的部分扩大形成为两倍,在室外送风机13 的作用下的送风量大。
因此,上隔板7A被高效地冷却,紧贴固定在上隔板7A的电气元件安装面 部S上的散热板23以及使散热面紧贴在该散热板23上的压縮机驱动元件26 和整流器27等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也被高效地冷却。根据这些结构和作用, 能可靠地防止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引起的热方面的不良影响。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是将空调机的室外机分解的立体图。由于除了后述的隔板70以外, 其它构成零件与之前用图l说明的零件相同,因此此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 新的说明。
上述隔板70同样将室外机主体1内隔成热交换室8A和机械室8B,但此 处不特别上下划分,与以往一样,是经多次折弯的一块的部件。
在隔板70上部的机械室8B侧的面上形成有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安装有 安装电气元件D的控制基板22、不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电气元件即电抗器 20。
图9是对朝隔板70安装控制基板22和电气元件D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 室外机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10同样是对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室外机一部 分的放大主视图,图11同样是对安装构造进行说明的隔板一部分的立体图。
上述隔板70的与室外机主体1的前板lb抵接的端部斜向折弯,但其折弯 量很小。隔板70从该折弯端起与在正交于前板lb的方向上的左右侧板lc、 ld 并行形成,然后在前后的中间部以朝右侧板ld与后板le间的折弯角落部延伸 设置的形态斜向折弯形成。
隔板70的斜向折弯部靠近上述室外热交换器10,在该机械室8B侧的上 部形成的上述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上安装有控制基板22。控制基板22利用树脂制的安装件与隔板70空开狭小的间隙,与隔板70并行安装。
另外,与上述控制基板22的下端部相对并具有从控制基板22的左右侧缘 和下端缘突出(10mm左右)的面积的一块散热板23A通过固定螺钉安装在隔板 70上。
散热板23A使用铝材等传热性优良的原材料,并紧贴固定在隔板70的电 气元件安装面部S上。散热板23A与控制基板22空开间隙,存在于隔板70与 控制基板22之间。
在控制基板22上形成有存储控制程序的存储器等的控制电路,此外,在 控制基板22的机械室8B侧的面上安装有多个电解电容器24和连接器类部件 25。电解电容器24呈一列地配置在控制基板22的下部侧,连接器类部件25 呈一列地配置在控制基板22的上部。
在控制基板22的与隔板70相对的面上安装有作为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 的压縮机驱动元件(功率晶体管)26和整流器(rectifier)27。这些压縮机驱动 元件26和整流器27的散热面朝向散热板23A,并紧贴固定在散热板23A上。
在设置散热板23A的隔板70部位的热交换室8A侧、即在与散热板23A 隔着隔板70的部位上设置有仅在图9中表示的散热器30。另外,也可在隔板 70上设置使散热板23A露出的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内嵌入散热器30,将散热 器30以紧贴的状态安装在散热板23A上。
在该隔板70上的控制基板22的侧面部位安装有作为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 的电抗器20。如上所述,隔板70包括与构成室外机主体l的左右侧板lc、 ld 并行的板部,上述电抗器20安装在该并行板部上。
特别地,如图11所示,电抗器20安装在隔板70的上端部,相对于呈一 列地配置安装在控制基板22的下端部的电解电容器24位于上方部位。当然, 相对于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下端部的背面侧的未图示的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 流器27位于上方部位。
艮P,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在隔板7上的控制基板22用基板盖18覆盖, 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安装在隔板70上的 控制基板22不被覆盖,而是呈完全露出的状态。在制冷循环运转时,驱动室外送风机13,将外部气体导入热交换室8A, 使其与热交换器IO进行热交换。同时,也将一定量的外部气体导入机械室8B, 使其流过内部,将所配置的压縮机15等冷却,并将控制基板22和电抗器20 冷却。
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压縮机驱动元件26和整流器27等高发热量电气 元件D紧贴在散热面由热传导性较好的原材料形成的散热板23A上,而且散热 板23A以紧贴的状态安装固定在隔板70上,因此,能提高对高发热量电气元 件D的散热效率,防止热方面的不良影响。
由于通过隔板70将散热器30安装在散热板23A的背面侧,或者在散热板 23A的背面直接设置散热器30,因此散热器30朝导入热交换室8A的外部气体 散热。因此,能进一步提高对高发热量电气元件D的散热效率,防止热方面的 不良影响。
由于在隔板70的上端部将电抗器20相对于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电解 电容器24安装在上方部位,因此可使从电抗器20产生的热量朝上方逃逸,防 止对控制基板22、安装在该控制基板22上的电解电容器24造成热影响。因此, 对于电解电容器24来说,能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图12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将安装在控制基板22上的连接器类部 件25、电解电容器24彼此以在纵向上排成一列的状态配置,但在作用方面没 有变化。该变形例的特征在于,特别用电解液防滴箱35来包围控制基板22的 下端部。
艮P,电解液防滴箱35夹着填料安装在隔板70上,电解液防滴箱35在隔 板70上的安装部为液密封构造。电解液防滴箱35的上端部开口,控制基板22 的下端部插入其中。另外,上述压縮机15和气液分离器16被隔音箱40覆盖, 抑制运转噪声朝外部泄漏。
由于是这样的结构,因此即使电解电容器24因例如受到电抗器20的热量 的影响等某种原因而破裂,泄漏的电解液也会被电解液防滴箱35接住,不会 泄漏到下部。电解液不会朝压縮机15、气液分离器16和隔音箱40滴下,能防 止事故的扩大。此外,由于压縮机15和气液分离器16被隔音箱40覆盖,因此即使飞散 的电解液反弹,也不会沾在压縮机15和气液分离器16上,实现了双重的安全 对策。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可在不脱离其主旨的 范围内将构成要素变形后具体化。而且,能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所揭示的多个构 成要素的适当组合来形成各种发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改进电气元件箱的安装构造,实现了低成本化,并起到 可靠地冷却控制基板和所安装的电气元件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框体的室外机主体,该室外机主体的内部通过隔板被划分为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的热交换室、收容压缩机和配管类部件的机械室,所述隔板被上下分割为上隔板和下隔板,在所述上隔板的靠近机械室侧的面上包括电气元件安装面部,在所述上隔板的电气元件安装面部上安装有控制基板,在该控制基板上安装用于对所述送风机和压缩机等电动零件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气元件。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隔板的上隔板由热传导性好的原材料形成, 在所述上隔板的所述电气元件安装面部上紧贴固定有由热传导性好的原材料形成的散热板,在所述散热板上,紧贴有安装在所述控制基板上的电气元件中的、压縮机驱动元件、整流器等高发热量电气元件的散热面。
3. 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板上包括通风用百叶栅,该通风用百叶栅将流过所述控制基板和电气元件的安装面的外部气体朝外部排出, 所述控制基板由基板盖覆盖,所述基板盖包括插通用于与安装在控制基板上的电气元件连接的导线 的开口部,并包括用于将导入控制基板和电气元件的外部气体的流速提高 后朝所述通风用百叶栅引导的倾斜部。
4. 如权利要求1和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作为安装在所述控制基板上的电气元件,包括电解电容器, 作为不安装在所述控制基板上而是配置在控制基板的附近的电气元 件,包括电抗器,在所述控制基板的下端部,所述电解电容器配置在所述电抗器的下方 部位。
5. —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为框体的室外机主体, 该室外机主体的内部通过隔板被划分为收容热交换器和送风机的热交换 室、收容压縮机和配管类部件的机械室,在所述隔板的靠近机械室侧的面上包括电气元件安装面部, 在所述电气元件安装面部上安装有控制基板,在该控制基板上安装用于对所述送风机和压縮机等电动零件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气元件, 作为安装在所述控制基板上的电气元件,包括电解电容器, 作为不安装在所述控制基板上而是配置在控制基板的附近的电气元件,包括电抗器,在所述控制基板的下端部,所述电解电容器配置在所述电抗器的下方 部位。
6. —种空调机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主体,该室外机主体包括构成底面部的底板、构成前面部的前 板、构成背面部的后板、构成左侧面部的左侧板、构成右侧面部的右侧板 和封闭上部开口并构成上表面部的顶板,所述室外机主体的内部由隔板划 分为热交换室和机械室;配置在所述室外机主体的所述热交换室内的、热交换器和包括能改变旋转速度的风扇电动机和螺旋桨风扇的送风机;以及 配置在所述机械室内的压縮机和配管类部件, 所述隔板在大致2/3的高度被上下分割成上隔板和下隔板, 所述上隔板包括电气元件安装面部,在该电气元件安装面部上并列配置对所述送风机的风扇电动机和压縮机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基板、高发热量电气元件,所述下隔板根据压縮机的形状突出设置,在俯视时,相对于所述后板,下隔板以倾斜角度a倾斜形成,上隔板 以倾斜角度2a倾斜形成。
全文摘要
将室外机主体(1)的内部通过隔板(7)划分为收容热交换器(10)和室外送风机(13)的热交换室(8A)、收容压缩机(15)和配管类部件(5)的机械室(8B),隔板(7)被上下分割为上隔板(7A)和下隔板(7B),在上隔板(7A)的机械室(8B)侧的面上包括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在该电气元件安装面部(S)上配置有控制基板(22),在该控制基板(22)上安装用于对送风机和压缩机等电动零件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气元件(D)。由此,通过改进电气元件箱的安装构造,实现了低成本化,并且,对于控制基板(22)和电气元件(D)来说,能实现充分的冷却效果。
文档编号F24F5/00GK101578488SQ200880001549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佐藤一久, 杉山茂树, 横木达弘, 清水慎也, 远藤隆久 申请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