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908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实现薄型且紧凑化的空气调节器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般使用的以往的空气调节器用壁挂型室内机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该室 内机设有前后配置的两个排水盘、支承在这些排水盘上的多个λ (lambda)型交叉翅片 (cross fin)热交换器、设置在这些热交换器之间的横流式风扇。在热交换器中通过的风经 由涡旋通路向室内吹出。但是,这样的结构中,由于热交换器和横流式风扇在前后方向上并列配置,所以在 减小室内机的厚度方面存在界限。因此,本申请人尝试了例如像专利文献2、3的室内机所示那样尽可能谋求室内机 的薄型化。例如,室内机设有轴向长度小的离心风扇和配置在该离心风扇两侧的一对热交 换器。各热交换器是小型且热交换率高的铝层叠型。从室内机的前表面侧中央部吸入的空 气经由这些热交换器从两侧的空气吹出口向前方吹出。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谋求室内机 的薄型化。如上述的层叠型的热交换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3所示,集管器(header)以及致 冷剂出入口集中在热交换器的单侧。因此,在以集管器处于下侧的方式设置热交换器的情 况下,配管集中在室内机的下部,在以集管器处于上侧的方式设置热交换器的情况下,配管 集中在室内机的上部。但是,当配管配置在上部时,为了确保配管用的空间,需要使室内机的尺寸大型 化。另外,制冷时在配管的表面结露的冷凝水滴落。该水有可能碰到风扇等结构物上 而向机外飞出。另外,当为了防止结露而在配管上卷绕隔热材料时,存在室内机的尺寸进一 步大型化的问题。专利文献1 日本实开平5-831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970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369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实现薄型化和紧凑化的空气调节器用室 内机。根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包括箱型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形成的空气吸入口 ;在上述外壳的前表面 的两侧形成的一对空气吹出口 ;在上述外壳的内侧形成的从上述空气吸入口通到上述一对 空气吹出口的一对空气通路;位于该一对空气通路的上游侧与上述空气吸入口对应设置的 风扇;在上述一对空气通路的下游侧与上述一对空气吹出口对应设置的一对热交换器;和将上述一对热交换器相互连接的致冷剂配管,上述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特征在于还包 括在上述一对热交换器和风扇的下方设置的排水盘,在该排水盘内收纳上述致冷剂配管。通过该结构,在热交换器的表面生成的结露水被排出到排水盘。其结果,排出的水 能够可靠地回收到排水盘内。另一方面,集中在热交换器的下侧设置的多个致冷剂配管与 其他部件不干涉地收纳在该排水盘内的空间。
因此,不必确保致冷剂配管用的额外的配管空间,能够使室内机主体更紧凑化。另外,也能够使在致冷剂配管中生产的结露水不向外部飞散而回收到排水盘内。另外,优选上述外壳包括背面板,上述排水盘与上述外壳的上述背面板一体形成。通过这样的结构,与排水盘一体组装热交换器以及风扇而构成单元。以构成单元 的形式将热交换器以及风扇收纳在外壳内,从而能够容易地进行室内机的制造以及组装、 乃至维修。另外,优选在上述风扇与上述排水盘之间设置有分隔板。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避免来自风扇的风作用于致冷剂配管而导致致冷剂配管内 的致冷剂发生相变。另外,使得从风扇吹出的风由分隔板整流,向两侧的空气吹出口侧顺畅 地吹出。另外,能够防止来自风扇的风不通过热交换器而通过排水盘从吹出口吹出。因此,室内机的送风性能提高。另外,优选上述一对热交换器以与上述一对空气通路分别交叉且在彼此不同的方 向倾斜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确保室内机所需的热交换面积,并能够尽可能地减小室内 机的厚度,能够进一步实现薄型化。优选在上述排水盘内的两侧设置有对上述各热交换器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通过这样的结构,对上述排水盘组装热交换器时,组装变得非常容易,制造效率提
尚ο另外,优选在上述排水盘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对上述各热交换器进行定位的台阶 部。通过这样的结构,对上述排水盘组装热交换器时,组装变得非常容易,制造效率提
尚ο另外,优选上述排水盘的台阶部由上述排水盘的上部的宽幅部分和上述排水盘的 底部的窄幅部分形成,在上述排水盘的底部的窄幅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材料。根据这样的结构,隔热材料的设置以及安装变得容易,能够更有效地活用台阶部。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打开前面罩的状态下的图1的室内机的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平剖面图。图4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主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副热交换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致冷剂配管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图7的致冷剂配管设置在排水盘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图1的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定位部分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图9的定位部分的纵剖面图。图11是表示从图9的定位部分的侧面观察的纵剖面图。图12是设置有分隔板的状态下的图1的室内机从前面观察的纵剖面图。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热交换器的定位部 分的平面图。图14是表示图13的定位部分的纵剖面图。图15是图13的定位部分从侧面观察的纵剖面图。图16是表示粘贴在图13的定位部分的下表面侧的隔热材料的结构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致冷剂配管布置方式的一例(上部 设置方式)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整体内部结构的立 体图。图19是表示图18的室内机的致冷剂配管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图19的致冷剂配管设置在排水盘内、与图8相同的状态(一体化状 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1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结构进行说 明。如图1 图3所示,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是由并列设置的一对室内机单元构成的 成对(twin)型。各室内机单元设有一台风扇、和分别配置在该风扇两侧的两台热交换器。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设有横长且前后薄的扁平盒式的主体外壳1。该主体外壳1 由背面面板(背面板)la、两个侧面面板(侧面板)lb、前面面板(前面板)lc、上表面面板 (顶板)Id以及底面面板(底板)Ie构成。背面面板Ia构成后述的涡轮风扇8的风扇电机 8b的安装面。这些面板la、lb、lc、Id、Ie中除背面面板Ia之外的面板lb、lc、Id、Ie由连续的一 块板材构成。另外,并列设置的一对室内机单元左右对称,因此对一个室内机单元的结构进行 说明。如图3所示,在构成一个室内机单元的上述前面面板Ic的中央部形成有具有吸入 口(bellmouth)功能的圆形的空气吸入口 5。另外,在空气吸入口 5的内侧,作为离心送风 机设置有进深尺寸小的涡轮风扇8。该涡轮风扇8包括主板8d、护罩Sc、配置在两者8c、8d之间的多片叶片8a(叶轮)。另外,在前面面板Ic的上述空气吸入口 5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具有规定的宽度并在 垂直方向上延伸的一对长方形的空气吹出口 7。关于并列设置的一对室内机单元,在主体外壳1的中央部相邻的两个空气吹出口 7形成为共用的吹出口。在上述主体外壳1内形成有从上述吸入口结构的空气吸入口 5向上述两侧的空气 吹出口 7分支的两个空气通路6。在该空气通路6内,在上述空气吸入口 5的背后设置有与 护罩8c对应的涡轮风扇8。另外,涡轮风扇8对于空气吸入口 5具有余隙地嵌入。涡轮风 扇8经由设于叶轮内侧的风扇电机8b安装于上述主体外壳1的背面面板la。该背面面板Ia例如图4所示具有必要的高度H,与位于下方的排水盘15的背板 16 一体形成(背面面板Ia通过使作为同一板材的背板16在上方延伸设置而形成)。如图3所示,在空气通路6中,在该涡轮风扇8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热交换器9。 各热交换器9在与位于空气通路6下游的各空气吹出口 7对应的位置上。一对热交换器9 在从上述主体外壳1内的上述中央部向两侧延伸的一对空气通路6的每一个上,以与空气 通路6交叉并且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大幅倾斜的方式配置。由于像这样一对热交换器9相对于空气通路6大幅倾斜地设置,所以根据图3可 明确,能够有效地确保必要的热交换面积,并且尽可能地减小室内机主体的前后方向的厚 度(进深尺寸)。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室内机主体的薄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热交换器9,例如图5所示,由设有扁平的导热管(多孔 管)9a和扁平的导热翅片(例如波纹翅片(二 > y—卜7 4 > ))9b的、具有极高导热性能 的紧凑的铝层叠型热交换器构成。并且,在各热交换器9的下部侧设置有一对致冷剂集管 器20(20a、20b)。在这些致冷剂集管器20 (20a、20b)上集中连接有多个致冷剂配管21a 21d(参照图7)。另外,上述各热交换器9例如图4以及图9 图11所示,其下端的致冷剂集管器 20以配置在排水盘15内的状态被支承。详细地说、致冷剂集管器20在排水盘15的底面 15a上使用定位部件22、23准确定位在规定的位置上而被固定。由此,热交换器9以与排水 盘15 —体化的方式被支承。定位部件22、23分别由在垂直方向上高度低的定位部件22a、23a和高度比该定位 部件22a、23a高的定位部件22b、23b构成。定位部件22b、23b具有热交换器9的倾斜角设 定用的锥形面。在这些定位部件22a、23a、22b、23b以及排水盘15的内面之间形成有与上 述热交换器9的前后各拐角部对应的致冷剂集管器20的端部以及嵌合固定外周部的凹部 22c、23c。另外,凹部22c、23c与所设置的热交换器9的倾斜角对应地形成。因此,通过将上述热交换器9的致冷剂集管器20如图9 图11所示落入该凹部 22c,23c进行嵌合,能够简单地以稳定的状态将热交换器9设置成所希望的高度以及所希 望的倾斜角。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4、图7所示,根据需要设置在供暖运转时起到冷凝 器作用、在制冷运转时起到蒸发器作用的一对过冷却热交换器19。一对过冷却热交换器19 在上述涡轮风扇8和两侧的热交换器9之间大致对称配置。各过冷却热交换器19如图6 所示,构成为小型圆筒状的带翅片热交换器,其具有在作为致冷剂配管连续的一根热交换 管21d上卷绕脊翅片(^ > 7 4 > ) 19a的简单结构。各过冷却热交换器19以热交换 器管21d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上述主体外壳1上,在与上述各热交换器9相对置的背面面板la、侧面面板Ib 以及前面面板Ic的内面分别粘贴真空隔热材料10。真空隔热材料10为扁平的形状,其内部为真空。该真空隔热材料10例如后述的图16所示,由在内侧填充保持形状用的玻璃棉IOb的合成树脂制的中空状片材10a、和粘贴在该片材IOa的外周上的铝箔IOc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上说明的小型且具有高热交换效率的铝层叠型的热交换器9 分别倾斜配置在涡轮风扇8的两侧。从前侧的中央部的空气吸入口 5吸入的空气从两侧的 空气吹出口 7向前方吹出。由此,能够尽可能地实现室内机主体的薄型化。另外,如图4(从 前面侧观察的图)以及图8(除去背板16部分,从背面侧观察的图)所示,在一对热交换器 9以及涡轮风扇8的下方设置有在整个室内机主体中延伸的皿型排水盘15(底面15a)。并 且,利用该排水盘15内的具有规定深度的空闲空间,将与各热交换器9连接的多个致冷剂 配管21a 21d收纳在排水盘15内的空间。S卩、在上述这样的层叠型的热交换器9中,如上所述,致冷剂集管器20以及致冷剂 配管21a 21d的出入口集中设置在热交换器9的单侧。因此,如图7所示以致冷剂集管 器20位于下侧的方式设置热交换器9的情况下,致冷剂配管21a 21d集中在热交换器9 的下侧。另一方面,如图17所示以致冷剂集管器20位于上侧的方式设置热交换器9的情 况下,致冷剂配管21a 21d集中在热交换器9的上侧。并且,当致冷剂集管器20配置在 上侧时,为了确保配管空间,必须使室内机主体的尺寸大型化。另外,有可能在制冷时在致 冷剂配管上结露的水滴落,碰到风扇等结构物而向机外飞出。另外,当为了防止结露而在致 冷剂配管上卷绕隔热材料时,存在室内机的尺寸进一步大型化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例如如图4、图8所示,在涡轮风扇8 的一对热交换器9以及涡轮风扇8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15。另外,在该排水盘15内收纳有 将上述一对热交换器9相互连接的致冷剂配管21a 21d。由此,由于在排水盘15内收纳 全部的配管,所以上述的问题得以解决。通过这样的结构,在热交换器9的表面结露的冷凝水向排水盘15排出。因此,能 够可靠地将结露的水回收到排水盘15内。另一方面,集中在热交换器9的下侧的多个致冷 剂配管21a 21d利用该排水盘15内的空闲空间进行收纳而不会与其他部件干涉。因此,由于没必要确保多余的配管空间,所以能够使室内机主体紧凑化。另外,致冷剂配管21a 21d上产生的结露水也不会向外部飞散,能够直接地回收 到排水盘内。而且,在以上的结构中,如上所述,排水盘15与室内机外壳的背面面板Ia—体形 成。像这样、由于排水盘15与在涡轮风扇8的安装中使用的室内机外壳的背面面板Ia 一体形成,所以通过将热交换器9以及涡轮风扇8对于排水盘15 —体组装,能够使排水盘 15、热交换器9以及涡轮风扇8构成单元。因此,能够以这样的紧凑化的形式将排水盘15、 热交换器9以及涡轮风扇8收纳在室内机的主体外壳1内而一体化。其结果,能够容易进 行室内机的组装以及制造、乃至维修。但是,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需要以某种方法分隔上述涡轮风扇8的空气室 和排水盘15内的空间。通过该分隔,将来自涡轮风扇8的风朝向空气吹出口 7顺畅地整流, 并且为了防止致冷剂的相变,需要避免风作用于致冷剂配管21a 21d。另外,需要防止来自涡轮风扇8的风不通过热交换器9而是通过排水盘15从空气 吹出口 7吹出。
因此,为了应对该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再如图12所示,在上述涡轮风扇8以及热交换器9与排水盘15 (以及致冷剂配管21a 21d)之间设置有分隔板17。由此,能够避 免因来自涡轮风扇8的风导致致冷剂配管21a 21d的冷却。另外,通过根据需要使该分 隔板17的形状适当地与涡轮风扇8的形状对应,能够提高整流功能,尽可能地提高送风性 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分隔板17是平板状,但是也能够弯曲成圆弧状或涡旋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分隔板17阻止来自涡轮风扇8以及热交换器9的风作用于 致冷剂配管21a 21d。因此,能够防止致冷剂管21a 21d中的致冷剂的相变。另外,由于该分隔板17能够将来自涡轮风扇8的风向空气吹出口 7顺畅地整流, 所以涡轮风扇8的送风性能提高,热交换器9的热交换效率也提高。另外,能够防止来自涡轮风扇8的风不通过热交换器9而通过排水盘15直接地从 空气吹出口 7吹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以及图2所示,根据需要在上述前面面板Ic的前 侧设置前面罩2、3。这种情况下,例如中央的两个前面罩2罩住上述空气吸入口 5以及中央 的空气吹出口 7,两侧的两个前面罩3分别罩住主体外壳1两侧的各空气吹出口 7。中央的前面罩2由例如作为连杆机构的支承部件21以能分别在前后方向(或相 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上有选择地开闭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前面罩2打开的状态下, 如图2所示从垂直方向的上方以及下方向空气吸入口 5取入空气。另外,中央的共用的空 气吹出口 7开放,空气被吹出。相对于此,两侧的前面罩3由铰链结构以能有选择地开闭的方式进行支承。在前 面罩3打开的状态下,外壳的两侧的空气吹出口 7开放,空气被吹出。另一方面,当全部的前面罩2、3如图1所示关闭时,室内机整体形成具有平坦的前 表面的一个简单薄型的机柜(cabinet)结构体。(第二实施方式)接着,参照图13 图16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结 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排水盘15上形成有台阶部15b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 同。详细地说、在排水盘15内配设有倾斜角设定用的定位部件24、25,在排水盘15的下部 形成有例如图13 图15所示的台阶部15b。该台阶部15b的上层面起到高度方向的定位 部件的功能。台阶部15b由排水盘15的上部的宽幅部分和排水盘15的底部的窄幅部分形 成。另一方面,在该台阶部15b的窄幅部分的外表面(排水盘15的底部的外表面)设置有 例如图16所示的厚度尽可能薄的真空隔热材料10。该真空隔热材料10例如通过在内侧填充保持形状用的玻璃棉IOb的合成树脂制 的中空状片材IOa和粘贴在该片材IOa的外周的铝箔IOc构成。在排水盘15上,作为结露对策通常粘贴隔热材料,但是在上述那样的薄型的室内 机中,现状是该隔热材料的厚度也要减小(特别是前侧以及背面侧的厚度)。因此,代替上 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定位部件22b、23b,在排水盘15上设置有台阶部15b。由此,台阶部15b 起到高度方向的定位机构的功能。另外,通过在该台阶部15b的外表面粘贴隔热材料10,使 得隔热材料10尽可能不鼓出到排水盘15的外表面的外侧。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以及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和效果完全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 图20,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结构 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特征在于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9 从圆筒状的带脊翅片(spine fin)的热交换器变更为例如图18 图20所示的扁平的交叉 翅片线圈式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9。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进一步提高过冷却时的热交换效率。详细地说、交叉翅片线圈式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9,具有比上述脊翅片式的过冷却 热交换器薄得多的厚度。因此,自然能够解决空间上的问题,而且涡轮风扇8的压损低,在 相同的通风阻抗值下热交换能力增加50%以上。因此,能够使过冷却时的热交换效率提高。另外,像这样采用交叉翅片线圈式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9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具有 U状管结构的致冷剂配管21d。因此,能够将包含将相邻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9相互连接的 致冷剂配管21d的、从各致冷剂集管器20延伸的全部致冷剂配管21a 21d配置在排水盘 15内。其结果,产生能够将全部致冷剂配管21a 21d收纳在排水盘15内、能够使室内机 更加小型化的优点。并且,能够完全防止在致冷剂配管21a 21d的表面产生的结露水向 机外飞出。另一方面,在交叉翅片线圈式的过冷却热交换器19中,板翅与导热管垂直。在将 该过冷却热交换器19以铅直状态设置的情况下,板翅部分配置成水平,所以在排水性上存 在若干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该板翅的排水性,该过冷却热交换器19不是沿铅直方向直线延伸 设置,而是优选以在相对于铅直方向在水平方向稍倾斜的方式带有所希望的坡度设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其他结构以及效果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及效果完全相 同。
权利要求
一种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包括箱型的外壳;在该外壳的前表面的中央部形成的空气吸入口;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的两侧形成的一对空气吹出口;在所述外壳的内侧形成的从所述空气吸入口通到所述一对空气吹出口的一对空气通路;位于该一对空气通路的上游侧与所述空气吸入口对应设置的风扇;在所述一对空气通路的下游侧与所述一对空气吹出口对应设置的一对热交换器;和将所述一对热交换器相互连接的致冷剂配管,所述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一对热交换器和风扇的下方设置的排水盘,在该排水盘内收纳所述致冷剂配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背面板,所述 排水盘与所述外壳的所述背面板一体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扇与所述排 水盘之间设置有分隔板。
4.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热交 换器以与所述一对空气通路分别交叉、且在彼此不同的方向倾斜的方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盘 内的两侧设置有对所述各热交换器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
6.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盘 的底部形成有用于对所述各热交换器进行定位的台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盘的台阶部由所 述排水盘的上部的宽幅部分和所述排水盘的底部的窄幅部分形成,在所述排水盘的底部的 窄幅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隔热材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用室内机,其包括箱型的主体外壳(1)。在该主体外壳(1)的前表面设置有一对空气吸入口(5),在各空气吸入口(5)的两侧设置有一对空气吹出口(7)。在上述主体外壳(1)内,形成有从上述各空气吸入口(5)通到相邻的空气吹出口(7)的一对空气通路(6)。在主体外壳(1)内与上述各空气吸入口(5)对应地分别设置涡轮风扇(8),在各涡轮风扇(8)的两侧与一对空气吹出口(7)对应地设置有一对热交换器(9)。在一对热交换器(9)以及涡轮风扇(8)的下方设置有排水盘(15)。在该排水盘(15)内收纳有将一对热交换器(9)彼此连接的致冷剂配管(21a~21d)。
文档编号F24F13/30GK101821557SQ20088011094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12日
发明者安尾晃一, 芦田圭史, 西口宪岐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