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子共振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194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子共振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炉具电加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子共振炉。
背景技术
烹调炉具种类繁多,有燃草、燃柴、燃炭、燃油、燃气及电热炉具。当今,现代家庭 及餐饮业多用燃气及电热炉具。燃气炉具最大缺陷为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碳、焦油、 其它有害气体对厨房及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并存在因燃气泄漏产生爆炸隐患。电热炉具有 电阻炉、电磁炉、微波炉、电陶炉、光波炉等。电阻炉对环境无污染,但其热转换效率低、 能耗大。电磁炉是利用高频电磁感应原理制成、无明火、热效率高、清洁、加热温度可调、 体积小、重量轻,其主要缺点是由于采用高频(频率20 35千赫),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 电磁波辐射,且很难屏蔽,电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能对非铁磁材料制的炊具直接 加热。微波炉是利用微波(波长从lcm到lm,频率从300000MHz到300MHz家用微波炉 采用915土25MHz和2450土25MHz)入射到食物中,食物分子被反复交变极化,食物分子 以每秒数亿至数十亿次的摆动,和相邻分子间的摩擦将电磁能转换成热能,使食物很快被 煮熟,其缺点是一旦泄漏,对人体产生危害,功能少,只能在箱内烹调,食物从内热至表 面,无烤烧风味。电陶炉基体上是在电阻炉基础上作更深入的改造。光波炉主要核心加热 件为卤管,热转换效率低,制造亦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加热速度快、能耗低、 环保、多功能、成本低的分子共振炉。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分子共振炉,包括炉壳和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位于炉壳内, 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包括炉盘、电热体、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气相分子共振室和单向导 热板,所述电热体置于炉盘中,电热体的上方设有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板状电热转换发 波体的上方设有单向导热板,且单向导热板盖于炉盘上方,单向导热板与板状电热转换发 波体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上述的分子共振炉中,所述单向导热板与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设置有压紧环,单 向导热板通过该压紧环压紧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单向导热板和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 通过压紧环隔开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上述的分子共振炉还包括隔热层和调功器,所述炉壳与炉盘之间设有隔热层,电热体 通过电热体引线与调功器连接,调功器用于调节电热体的功率。上述的分子共振炉中,所述单向导热板采用微晶玻璃板;所述压紧环由耐热材料制成; 所述电热体由电热丝绕成螺管状,且线圈之间有间隙或有耐高温电绝缘层。
上述的分子共振炉中,所述电热转换发波体采用乳白石英材料制成。
一种分子共振炉,包括炉壳和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位于炉壳内, 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包括炉盘、电热体、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气相分子共振室、单向导 热板、隔热层和调功器,所述电热体位于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中,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置 于炉盘中,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的上方设有单向导热板,且单向导热板盖于炉盘上方,管 状电热转换发波体的上方与单向导热板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上述的分子共振炉中,所述单向导热板与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设置有压紧环,单 向导热板通过该压紧环压紧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单向导热板和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 通过压紧环隔开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上述的分子共振炉还包括隔热层和调功器,所述炉盘、电热体、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 气相分子共振室、单向导热板和调功器均位于炉壳内,所述炉壳与炉盘之间设有隔热层, 电热体通过电热体引线与调功器连接,调功器用于调节电热体的功率。
上述的分子共振炉中,所述单向导热板采用微晶玻璃板,所述压紧环由耐热材料制成; 所述电热体由电热丝绕成螺管状,且线圈之间有间隙或有耐高温电绝缘层。
上述的分子共振炉中,所述电热转换发波体采用乳白石英材料制成。
本发明的分子共振炉加热原理为通过输电于电热体,加热高效电热转换发波体,发 出一定波长辐射波,使之与气相分子共振室中的气体(空气)最佳吸收波长相近,而气相 分子发生共振,使气体温度很快升高,热流通过高导热率的单向导热板(该导热板板面法 线方向导热率极大,水平方向导热率极小)快速传导到炊具(锅等)底部。
本发明提供的分子共振炉具有如下优点
(1) 环保、无电磁辐射、无有毒气体排出、洁净因为采用50Hz工业频率交流电使电 热体发热,加热高效电热转换发波体乳白石英板(或管),发出辐射波的波长在远红外波长范 围,无电磁辐射、无有毒气体排出、洁净、环保。
(2) 节电采用电热转换光谱辐射率达96%的高效转换材料(卤管为24%,电热丝为69%) 进行高效电热转换,达到高效节能。实际测量表明较普通电炉节电30~35% 。
(3) 升温速度快,通电后数秒,炊具(锅)底部即达烹调温度由于分子共振室中高温热 流产生是由从发波体中发出的辐射波与分子共振室中气体吸收辐射波波长相近气体分子发 生共振形成,故升温速度快。
(4) 停止供电后,有一定时间的保温功能因炉盘为耐热材料制成,并有隔热层与炉壳
隔开,炉盘有一定的蓄热能力,故停止供电后,有一定时间的保温功能。
4(5) 多功能由于高温热流通过单向导热板(炉面)传给置于其上的炊具,采用不同炊具 即可实現不同的烹调工艺如炒、煎、煽、煲、油炸、蒸、煮等,也可直接进行烧烤,故功 能多样化。
(6) 重量轻由于结构简单,炉盘为轻质耐火材料制成,隔热层为硅酸鋁纤维,质轻, 故炉子整体很轻,1800W的分子共振炉《2Kg。
(7) 安装和操作方便。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
中分子共振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热转换发波体为板状。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
中另一分子共振炉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热转换发波体为管状。 图3为另一种形式的分子共振炉,即嵌入式分子共振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炉壳; 2单向导热板(炉面板); 3压紧环;4气相分子共振室; 5电热转换发波体(板状或管状); 6电热体; 7炉盘; 8隔热层;
9电热体引线;10调功器;11下炉壳;12炉脚;13上、下炉壳联接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和图2,本实施方式中,分子共振炉包括炉壳(上炉壳1和下炉壳11)、隔热层8、 炉盘7、电热体6、电热转换发波体5(板或管)、气相分子共振室4、单向导热板2、电 热体引线9和调功器10。炉盘7用耐火材料制成,如图1中,炉盘7中放置电热体6.电热 体6用电热丝制成,则电热丝绕成螺管状(若用带状电热体则绕成饼状),经表面耐高温 绝缘处理(若螺管线圈间有间隙,可不作绝缘处理),使表面形成绝缘层,以防短路。用 电热转换材料制成的发波体,以板状盖于电热体上(或制成管状,如图2,电热体6置于 管内)。电热转换发波体5上安装一个用耐热材料制成的压紧环3,压紧环3的高度与炉 盘上方呈一平面,其作用有二 一为压紧发波体,以防发波体松动;二为与其上盖的单向 高效导热板与发波体之间形成气相分子共振室。单向导热板可用板面法线方向导热率极大, 而水平方向导热率极小的导热材料制成,上述这些组件,组成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此热 流发生器置于炉壳内,其周围填以隔热层8,以防热量传给炉壳,最后将上炉壳置于下炉 壳上,并用螺钉将上、下炉壳连接固紧。分子共振高温热流发生器发出的高温热流通过单 向导热板以很快速度传导到锅底,而炉面(即导热板)四周温度很低。电热体6通过电热体引 线9与调功器10连接,炉温调节通过调功器10调整电热体的功率来调节烹调时所需温度。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的分子共振炉结构图(嵌入式分子共振炉),嵌入式分子共振炉无 炉脚。下面结合该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从图3可见,分子共振炉主要 核心是在炉盘7上安装电热丝(电热体)6,电热丝若密绕呈螺管状,必先经耐高温绝缘处 理,以防短路;若螺管圈间有间隙,则不一定进行耐高温绝缘处理。电热丝6上面安装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5,使电能转换成高辐射能,从而提高其热能利用系数。现选用45(TC时, 发射率达96%的乳白石英,作为制成所述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的材料,从板状电热转换发 波体5发出的远红外波段中的光波辐射入气相分子共振室4,该室中现采用的气相为空气, 根据入射与吸收匹配原理,室中气相在吸收辐射波波长与入射波相近,气相分子发生共振, 使其温度很快升到高温,实际测定1800W的分子共振炉,5 8秒钟便达到600 700'C。在 气相分子共振室上部为单向导热板(即炉面板)3,该板用其法线方向导热率^ 95%,水平方 向导热率《5%的材料制成,现选用当前容易得到的微晶玻璃板制成,高温热流通过它,很 快传给置于板面上的炊具(锅、煲、壶等)。如对1800W的分子共振炉来说,置于单向 导热板3(炉面板)的铝锅底部,数秒钟即可达到600'C左右。隔热层8主要是防止炉盘7及 气相分子共振室4的热量散向炉外。将电热体引线9与调功器10联接,通过调功器10来 调节电热体的功率,便可连续调节烹调温度。上炉壳l和下炉壳ll,用螺钉13联接使炉 内各件形成坚固的整体。 装配时步骤如下
(1) 将电热丝(电热体)置于炉盘7,引出电热体引线9,盖上电热转换发波体5,装上压 紧环3,盖上单向导热板(面板)2,即完成分子共振高温热流发生器的组装。
(2) 将隔热层装于下炉壳中。
(3) 将分子共振高温热流发生器装入隔热层中。
(4) 将电热体引线9与调功器10连接。
(5) 将上炉壳1盖于下炉壳11上。
(6) 疗紧上、下炉壳联接螺钉13,安装即告完成。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壳和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位于炉壳内,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包括炉盘、电热体、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气相分子共振室和单向导热板,所述电热体置于炉盘中,电热体的上方设有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的上方设有单向导热板,且单向导热板盖于炉盘上方,单向导热板与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热板与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设置有压紧环,单向导热板通过该压紧环压紧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单向导热板和板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通过所述压紧环隔开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功器,所述炉壳与炉盘之间设有隔热层,电热体通过电热体引线与调功器连接,调功器用于调节电热体的功率。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热板采用微晶玻璃板;所述压紧环由耐热材料制成;所述电热体由电热丝绕成螺管状,且线圈之间有间隙或有耐高温电绝缘层。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转换发波体采用乳白石英材料制成。
6、 一种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壳和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位于炉壳内,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包括炉盘、电热体、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气相分子共振室、单向导热板、隔热层和调功器,所述电热体位于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中,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置于炉盘中,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的上方设有单向导热板,且单向导热板盖于炉盘上方,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与单向导热板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热板与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设置有压紧环,单向导热板通过该压紧环压紧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单向导热板和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通过所述压紧环隔开形成所述气相分子共振室。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功器,所述炉壳与炉盘之间设有隔热层,电热体通过电热体引线与调功器连接,调功器用于调节电热体的功率。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导热板采用微晶玻璃板,所述压紧环由耐热材料制成;所述电热体由电热丝绕成螺管状,且线圈之间有间隙或有耐高温电绝缘层。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子共振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转换发波体采用乳白石英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子共振炉,其主要包括炉壳和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分子共振热流发生器由炉盘、电热体、电热转换发波体(板状或管状)、气相分子共振室和单向导热板组成,其主要特点是由单向导热板与板状(或管状)电热转换发波体之间的间隙形成气相分子共振室,并由炉盘中的电热体加热电热转换发波体,使气相分子发生共振,使气体温度很快升高,热流通过单向导热板传递给受加热物体。由本发明与当今使用的家用炉具相比,成本低,加热速度快,耗能低,较普通电炉节能30~35%,无有害气体产生,无对人体有害辐射,属环保炊具,可以实现煎、炒、焗、炆、烧烤、油炸等功能。
文档编号F24C7/00GK101639233SQ20091004231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蒙继龙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